[前言]文言文阅读答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豪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使车,按察定计,既至郡,谓枝簿吏胡蕴、惠鹗曰:“余食贫久矣,室无增资,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由是濮之部内五邑令长共敛钱五十万,私献于瑜。瑜即以书上奏,高祖览章叹曰:“廉直清慎有如此者,诚良臣也。”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擢瑜为太府少卿。
杜重威之镇东平也,瑜父钦祚为节度副使,及重威移镇常山,瑜乃诡计于重威,使奏己为恒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岁余,入为刑部郎中.丙午岁,父钦祚刺举义州,瑜归宁至郡.会契丹据有中夏,何建以秦州归蜀,瑜说钦祚曰:“若不西走,当属契丹矣!”厉色数谏,其父怒而不从。因其卧疾涉旬,瑜仗剑而胁之曰:“老懦无谋,欲趋砲烙。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父不得已而听之。时陇东屯兵扼其川路,将北趣蕃部,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微歃血为约,以兄事之.谓微曰:“西至成都,余身为相,余父为将,尔当领一大郡,能遂行乎?”微曰:“诺。”瑜虑为所卖,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行有期矣,微潜召其党,伺于郊外。子夜,瑜举族行,而辎重络绎十有余里。徽之所亲,循沟浍而遁,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其党起于伏莽,断钦祚之首,贯诸长矛.平生聚蓄金币万计,皆为贼所掠,少长百口,杀之殆尽.瑜尚独战千人,矢不虚发,手无射捍,其指流血,及窘,乃夜窜山谷,落发为僧.月余,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为侯益所杀,时年三十九。
(节选自《旧五代史·列传十一》,略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我致意县宰,且求假贷 假:借
B.于是二吏五宰即时停黜 黜:罢免
C.瑜归宁至郡 宁:平息
D.为樵人所获,絷送岐州 絷:捆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瑜生性狡诈的一组是(3分)( )
①瑜即以书上奏 ②使奏己为恆州节度副使,竟代其父位 ③不即为计,则死于刃下
④假途而因与郡盗酋长赵徽歃血为约,以兄事之 ⑤先致其妻孥,馆于郡中 ⑥至马峡路隅,举燧相应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瑜工于心计,但最终却被人算计,他设计使自己成为一个清官的形象而获得高祖的称赞;为借路,他用官帽引诱利用赵徽,却反遭赵徽算计,损失惨重。
B.王瑜一生短暂却仕途顺利。他离家为官先从从事做起,天福年间获左赞善大夫一职,后受朝廷提拔为太府少卿,接着任恒州节度副使,还入朝做过刑部郎中。
C.王瑜对待父亲的态度暴露出他的无礼及凶狠的性格。他在劝说父亲西逃时,脸色严厉,父亲不悦,不愿听从,王瑜不顾父亲已卧病在床十多天,竟然拔剑相威胁。
D.王瑜骁勇果敢,擅长骑射。他在举家撤离途中遭到盗贼首领赵徽的暗算,最后只身一人与赵徽属下一千多人激战,箭无虚发,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盗贼所杀。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二
①大致天之生才,虽不能众,亦不独绝,至为文词,有成有不成者三:儿时多慧,裁识书名,父师迷之以传注括帖,不得见古人纵横浩渺之书,A ,一也。乃幸为诸生,困未敏达,蹭蹬出没于较试之场,久这气色渐落,B何暇议尺幅之外哉?二也。人虽,亦视其所生,生于隐屏,山川人物,居室游御,鸿显高壮,幽奇怪侠之事,未有睹焉,神明无所练濯,胸腹无所厌余,耳目既吝,手足必蹇, C三也。凡此三者,皆能使人才力不已焉,D ,才力顿尽,而可为悲伤者,往往如是也。
②若季重者,五岁遍受《五经》,十岁恣为文章二十而成进士,盖一代之才也。而天亦若有以异之者。大越之墟,古今冠带之国也,固已受灵气于斯。而世籍都下,往来燕越间,起禹穴吴山,江海淮沂,东上贷宗,西迤太行,归乎神都,所游目,天下之股脊喉思页 处也,英雄之所?廛,美好之所辅;咸在矣。于以豁心神,纡眺听者,必将郁结乎文章。而又少无专门,承学之间,灵心洞脱,孤游皓杳,早为贵公钜人所赏,闻所未闻,出见少年,裘马弓剑,旗亭陌道之间,顾而乐之,此亦文心之所贻佇也。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名字所至,赞叹盈瞩,故其为文字也,高广其心神,亮浏其音节,精华甚充,颜色甚悦,缈焉者如岭云之媚天霄,绚焉者如江霞之荡林樾;乍翕乍辟,如崩如兴;不可迫视,莫或殚形;大有传疏之所曾遗,著录之所未经者矣。嗟夫,以一代之才,而绝三者之累若此,不亦宜乎。
【注】①王季重:即王思任,明末作家 ②括帖:科举范文 ③诸生:通过县试或府试、院试的生员 ④贻佇:停靠,驻留。
21、将下面这句话填入①段的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处的是( )(2分)
一食其尘,不复可鲜
22、第①段中的“不成者三”可概括为 ,科场之累和 。(2分)
23、下列对“身复早达,曾无诸生一日之忧”分析正确的一项使( )(2分)
A.与作者“困未敏达”受累“较试之场”对比
B.说明“身复早达”没有诸生困顿科场的忧愁。
C.王季重因“早达”而无“诸生”的生计之忧。
D.因为“身复早达”,王季重成为“一代之才”。
24、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25、作者在序中阐释了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作者的观点作评价。(4分)
参考答案:
21(2分)A
22(2分)答案示例:读书不广 游历不广 ,见闻太少
23(2分)B
24(3分)答案示例:先以短句赞美王季重作品见解之独到音韵之华美,后用整句长句形容其文思的精妙和文采的绚烂,参差句式的音律与王季重的文学美相得益彰。
评分说明:短句分析2分 长句分析2分
25(4分)答案示例:作者以王季重的经历及其文字为例阐释了读书多、游历广、见闻感受丰富,才能见识独到,文辞畅达,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的规律,但王季重的天才和“早达”只是例外,不少愚钝或困顿科场但勤奋的人也能写出经典作品。
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三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解释:
(1)即去 (2)索 (3)予(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离开 (2)求取(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四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②,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③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④。夏(朝)谚日:‘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⑤。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⑥,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日:“善。”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①遵:循。②巡狩:视察。③省:考察。④豫:指帝王秋天出游。⑤度:法度、准则。⑥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遵海而南(南:南面)
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
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 (2)小大之狱
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 (2)吾与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 (2)欲报之于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
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
晏子《景公出游》
欧阳修《醉翁亭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忧国忧民
参考答案:
1.A
2.C
3.(1)“您问得真好啊!”晏子拜了两拜。
(2)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4.体恤民情;与民同乐
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五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官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患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彀,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如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或_______。本文是一篇以_______为主的“说”体文字。
3.解释句中的加粗词。
(1)巢大如盏( )
(2)小不能盈掬( )
(3)手下鸣乃已( )
(4)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鸟儿的遭遇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者/……之/……间/……尺/……
2.说明 议论 记叙 记叙
3.(1)灯盏
(2)一满捧
(3)止
(4)用翅膀
4.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找茂林栖息呢?(意对即可)
5.同情、悲哀鸟儿的遭遇,痛恨毁鸟人的行径。
6.抨击境治者的暴虐凶残,对受迫害的人深切同情,也告诫人们要选择好的生活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六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耽误)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土地方圆)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年成)
3.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夫谁与王敌?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①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
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
参考答案:
1.(1)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2)可以让手里拿着棍棒的人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了。
2.C
3.A
4.C
5.D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文言文阅读答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