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历史小故事短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历史故事大全 篇一
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中国历史小故事 篇二
萧何追韩信
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这场火一直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一堆瓦砾。
项羽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土?”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诀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中国历史小故事 篇三
刮骨疗毒
中国汉朝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名叫华佗。他为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民间传诵不绝。
传说有一次,关公和敌人作战时,右臂中了一支箭。回到军营,他的胳臂又红又肿,不能活动。军医们替他检查,发现箭头上涂了毒药。他们说,如果让这种毒药侵入人体,那就不可救药了。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把胳臂切掉。
关公听了军医们的话,说:“我是一名将军,没有了右臂,今后怎么打仗呢?我情愿死,也不能切掉手臂!”
正当大家在为关公的伤势担忧的时候,华佗提着药箱来见关公,要为他疗毒。他细心地为关公检查后,说:“箭毒已经进入了骨头,必须用刀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干净。这样,胳臂才可以保住,性命才不会有问题。”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样的手术太痛苦了。关公却哈哈大笑,认为这只是一点皮肉的痛苦,算不了什么,并且吩咐华佗立刻给他动手术。
于是,华佗拿出他发明的“麻沸散”,要关公服下,准备等他昏迷后才开刀。可是,关公却说:“不必了,你动手吧,我支持得住。”说完,他一面伸出了右臂,一面和朋友下棋。
华佗拿起尖刀,小心翼翼地剖开皮肉,刮着骨头上的毒,发出“刷刷”的声音。在场的人听着刮骨的声音,一个个吓得脸青唇白;可是,关公却连眉头也不皱一下,照旧和朋友下棋、谈天。
不到一会儿,骨头上都刮干净了。华佗替关公涂上药,又用线把伤口缝好。不久,关公的胳臂便像平常一样能够活动了。
关公向华佗道谢,并且称赞他说:“您不愧是位神医呀!”他叫人拿来一百两黄金,要送给华佗。华佗不肯接受,说:“我特地赶来替您疗毒,是因为敬佩您,并不是想得到酬劳哇!”关公听华佗这么说,只好收回黄金,再三向华佗道谢。华佗留下一些药,提起药箱,便向关公告辞,离开了军营。
历史故事大全 篇四
昆阳大战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
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更是着急,立即派大将王寻、王邑率领兵马四十三万人,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
为了虚张声势,王莽军不知从哪儿去物色了一个巨人,名叫巨毋霸,巨毋霸长得个子特别高,身子又像牛那样粗大。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够驯养一批老虎、豹、犀牛、大象。王莽派他为校尉,让他带了一批猛兽上阵助威。
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千人。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怕对付不了,主张放弃昆阳,回到原来的据点去。
刘秀对大家说:“现有我们兵马和粮草都缺少,全靠大家同心协力打击敌人;如果大家散伙,昆阳一失守,汉军各部也马上被消灭,那就什么都完了。”
大家觉得刘秀说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王莽军兵力强大,死守在昆阳也不是个办法。商量的结果,就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到定陵和郾城去调救兵。
当天晚上,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骑着快马,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王莽军没有防备,就给他们冲出了重围。
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王莽军凭着人多武器精,认为攻下昆阳不在话下。他们制造一座座十多丈的楼车,在楼车上不断地向城里射箭,箭像雨点一样向城里射来。城里的人到井边打水,也不得不背着门板挡箭。王莽军又用穜(chōng)车撞城,还挖掘地道想打进城里去。但是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
刘秀到了定陵,想把定陵和郾城的人马全部调到昆阳去。但是有些汉军将领贪图财产,不愿意离开这两座城。刘秀劝他们说:“现在咱们到昆阳去,把所有的人马集中起来。打败了敌人,可以成大事,立大功。要是死守在这里,敌人打来了,咱们打了败仗,连性命都保不住,还谈得上财物吗?”
将领们被刘秀说服了,才带着所有人马跟着刘秀上昆阳来。
刘秀亲自带着步兵、骑兵一千多人组织一支先锋部队,赶到昆阳,他们在离王莽军四五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王寻、王邑一瞧汉军人少,只派了几千兵士对付。刘秀趁敌军还没有站稳阵脚,先发制人,亲自指挥先锋部队冲杀过去,一连杀了几十个敌人。
汉军前来救援的大队人马赶到,见刘秀的先锋部队打得勇猛,也鼓起了勇气,几路人马一齐赶杀过去,王寻、王邑被迫后退。汉兵乘胜猛击,越勇,一个人抵得上敌人一百个。
刘秀带着三千名敢死队,向王莽军的中坚部队冲杀过去。王寻一看汉军人少,不放在眼里。他亲自带着一万人马跟刘秀交战。但是一万人还真打不过刘秀的敢死队。打了一阵,王寻的军队开始乱了起来。汉兵越打越有劲儿,大家看准王寻,围上去乱砍乱杀,结果了王寻的性命。
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王常,一见外面的援军打了胜仗,就打开城门冲了出去,两下夹攻,喊杀的声音震天动地。王莽军一听主将被杀,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沿路一百多里,丢下大批王莽军的尸首。
这时候,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响起了一声大霹雳,接着狂风呼啸,大雨像倾盆一样的直倒下来。巨毋霸带来助威的猛兽,也吓得直打哆嗦,不但不往前冲,反而往后面乱窜。汉军一股劲儿往前追杀,王莽军好像决了口子的大水一样直往滍水(在今河南鲁山,现名沙河,滍音zhì)那边逃奔,兵士掉在水里淹死的成千上万,把滍水也堵塞了。
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
汉军打扫战场,战场上到处都是王莽军丢下的兵器、军车、粮草。汉军搬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搬完,最后放了把火,把剩下的烧了。
昆阳大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的消息,鼓舞了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汉军。有不少人杀了当地的官员,自称将军,等待汉军的命令。
更始帝派大将申屠建、李松率领汉军乘胜进攻长安。王莽惊慌失措,把关在监狱里的囚犯都放出来,拼凑一支军队,抵抗汉军。但是这样的军队怎么肯替王莽打仗,还没有接触,就陆续逃散了。
不久,汉军攻进长安城,城里的居民纷纷响应,放火烧掉未央宫的大门。大伙儿高声吆喝,要王莽出来投降。王莽走投无路,带了少数将士逃进了宫里的一座渐台。那座渐台,四面是水,火烧不到那里。
汉军把渐台一层层围起来,一直围上几百层,等渐台上的兵士把箭都射完了,汉兵冲上台去,结果了王莽的性命。
王莽新朝维持了十五年,结果土崩瓦解。
中国历史小故事 篇五
檀道济量沙充粮
公元431 年,南朝时期遣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攻打北魏。大半年来,大小战斗30余次,宋军屡屡取胜。只是劳师远征,后方粮草一时难以供应。进军至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时,粮食已尽,军心不定。擅道济只得领兵后撤。但有些士兵在路上投降了魏军,还把宋军缺粮的情况报告了他们。魏军于是紧紧追击,宋军处于险境之中。
这天 晚上,擅道济在军营巡视一圈,见士兵因为吃不饱肚子,怨声载道,他心里也很着急。是啊,眼看就要断粮,魏军又步步紧逼,总得想个退兵之计呀!他找来一些心腹商议了一阵,最后想出了一条妙计。
一会儿,营帐之外燃起无数火把,征南大将军指挥数千名士兵往空米袋里装≤www.haoword.com≥进沙子,一边装,士兵们一边高声数着:“一斗,二斗,三斗。.”另有一群士兵来来往往,把沙袋搬到东,运到西,看上去像是在分粮食。就这样忙乎了大半夜。
天快亮了,檀道济命令士兵把一袋袋沙陈列在帐外,袋口故意敞开着,上面覆盖少量的米,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袋粮食。
此时,魏军中早有人把宋军半夜里分粮食的事报告主帅。主帅很是疑惑,忙吩咐探子去查个明白。天蒙蒙亮时,几个探子打扮成老百姓,来到未军营帐前,看到一袋袋的粮食摆在那里,几个伙夫从上面挖出来做早饭。慌得他们连滚带爬地回到主帅那儿报告。
魏军主帅一听,心里暗想道:“檀道济一向诡计多端,分明是军粮足够,却叫士兵来诈降,谎报粮草已绝,让我们紧紧追赶他们,到时候他再突然来个回马枪。我得提防着点。”想毕,喝道:“来人啊,把那些来诈降、谎报军情的宋兵给杀了!”
且说檀道济因为兵力薄弱,很难摆脱势众的魏军,他就命令士兵都穿上整齐的铠甲,自己穿着雪白的衣服高坐在兵车上,带着队伍慢慢地突出包围圈。魏军主帅得知宋军威武雄壮,从容不迫,恐怕宋军有伏兵,不敢再靠上去,反而向后退了几十里。檀道济趁机迅即指挥全军加紧撒退,安全地向南撤回大本营。
经典有趣的短篇历史小故事 篇六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在今湖北江陵与汉口间的长江沿岸的一场战略会战,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这场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孙、刘联军,面对总兵力达二十三四万之多的曹军,正确分析形势,找出其弱点和不利因素,采取密切协同、以长击短,以火佐攻,乘胜追击的作战方针,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窜北,使曹操“横槊赋诗”、并吞寰宇的雄心就此付诸东流,从而成为历史上运用火攻,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大军南下,进攻刘表。他的人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大,吓破了胆,先派人求降了。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人好,都宁愿跟着他一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十几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行军十几里。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刘备的人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一阵。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人马摆脱追兵。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口了。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将军如果决心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一起抵抗;要不然,干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孙权反问说:“那幺,刘将军为什幺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幺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孙权听诸葛亮这幺一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幺还能抵抗曹军呢?”
诸葛亮说:“您放心吧,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精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分析,心里挺高兴,就立刻召集部下将领,讨论抵抗曹操的办法。
正在这时候,曹操派兵士下战书来了。那信上说:“我奉大汉皇帝的命令,领兵南征。现在我准备了水军八十万,愿意和将军较量一番。”孙权把这封信递给部下看,大伙儿看了都刷地变了脸色,说不出话来。张昭是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的。他说:“曹操用天子的名义来征讨,我们要抵抗他,道理上输了一着。再说,我们本来想靠长江天险,现在也靠不住了。曹军占领了荆州,又有上千艘战船,他们水陆两路一起下来,我们怎幺也抵挡不了,我看只好投降。”张昭这一说,马上有不少人附和。只有鲁肃在旁边冷眼旁观,一声不吭。孙权听着听着,觉得不是滋味,就走出屋子,鲁肃也跟着出来。孙权拉着鲁肃的手,说:“你说说,该怎幺办呢?”
鲁肃说:“刚才张昭他们说的话全听不得。要说投降,我鲁肃可以投降,将军就不可以。因为我投降了,大不了回老家去,照样跟名士们交往,有机会还可以当个州郡官员。将军如果投降,那幺江东六郡全都落在曹操手里,您上哪儿去?”孙权叹了口气说:“刚刚大家说的,真叫我失望。只有你说的才合我的心意。”散会以后,鲁肃劝孙权赶快把正在鄱阳的大将周瑜召回来商量。
周瑜一到柴桑,孙权又召集文武官员讨论。周瑜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曹操名为汉朝丞相,其实是汉室奸贼。这次他自己来送死,哪有投降他的道理。”他给大家分析了曹操许多不利条件,认为北方兵士不会水战,而且老远赶到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会生病。兵马再多,也没有用。
孙权听了周瑜的话,胆也壮了。他站起来拔出宝剑,“豁”的一声,把案几砍去一角。他严厉地说:“谁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这案桌一样。”
当天晚上,周瑜又单独去找孙权,说:“我已经打听清楚。曹操兵马号称八十万,这是虚张声势,其实只不过二十几万,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您只要给我五万精兵,我保管把他打败。”
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都督,拨给他三万水军,叫他同刘备协力抵抗曹操。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军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锋,曹军就打了败仗,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和曹军隔江遥遥相对。
正像周瑜预料的那样,曹操的北方来的兵士不会水战,他们在战船上,遇到风浪颠簸就受不了。后来,他们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船果然平稳不少。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个计策,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下去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办法来打败他们。”周瑜觉得黄盖的主意好,两人还商量好,让黄盖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脱离东吴,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将领害怕他,对黄盖的假投降,一点也没怀疑。
黄盖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隆冬的十一月,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大船,驶在前面,后面跟随着一批船只。船队到了江心,扯满了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江北。
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正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开北岸约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条大船突然同时起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闯进曹军水寨。那里的船舰,都挤在一起,又躲不开,很快地都延烧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一大批兵士被烧死了;还有不少人被挤在江里,不会泅水,马上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他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北岸的曹军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马进攻,吓得全部崩溃。曹操拖着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潜江县西南)的小路上逃跑。那条小路全是水洼泥坑,骑兵没法通过。曹操赶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铺路。他带着骑兵好容易才通过,可是那些填铺稻草的兵士,却被人马踩死了不少。刘备和周瑜一起,分水陆两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战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损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将曹仁、徐晃、乐进分别留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回到北方去了。
经过这场赤壁大战,三国分立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
经典有趣的短篇历史小故事 篇七
屈原投江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楚国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楚国的大夫屈原屡次三番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huì)赂(lù)过的靳尚和公子兰这一伙人的话,受秦王的骗,到秦国去,被扣押在咸阳,公元前296年死在秦国。太子横立为国君,就是楚顷襄王。他反倒重用靳尚、公子兰这批一味向秦国迁就让步、割地求和的人。屈原担心楚国要亡在这批人手里,心里非常苦闷。他不断地劝楚顷襄王远离小人,收罗人才,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争气,替先王报仇。靳尚、公子兰就怕楚顷襄王反抗秦国,自己不能过好日子。他们把屈原看作眼中钉,非拔去不可。他们勾搭起来在楚顷襄王跟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的富国强兵的打算,反倒给排挤出去,他简直要气疯了。他不想吃,不想喝,憋着一肚子忧愤没处去说。他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在今湖南东北部)上,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
有个渔父劝他:“你何必这样呢?楚国人哪一个不知道你是忠臣!你为什么不跟世人一样呢?”
屈原说:“国王他们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伤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样儿,我心里像刀割一般。我怎么能够眼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我也愿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去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
屈原在流放中,抱着这样的想法,经常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他看到恨秦国抢楚国的土地的人民,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更加深了屈原的痛苦。他一直喜欢把他的歌写下来,这会儿写得更多了。《离骚》这首有名的长长的诗歌,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日子过得挺快,十几年过去了,屈原还没有得到楚王召他回去的消息。他忧虑国家的前途,日里梦里,老想回楚国的国都郢都。他想借山川景物来排解他的爱国忧愁,结果反而更加伤心。楚国的政治这么腐败,秀丽的河山逐渐被秦国抢去,楚国太危险了。
屈原想立刻回郢都去,再劝楚王,事实上已不太可能。有人对他说:“你何必留在楚国受这份罪呢!”屈原说:“我怎能扔了家乡、扔了父母之邦啊!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土山啊!救国的道路漫长漫长啊,我不能离开楚国,我要上下寻找救国之路啊!”
坏人掌权,楚国的大难终于临头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时,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了。他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眼看楚国被毁,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他要和楚国同存亡,就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
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子呢?他们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献给他。他们为他招魂:“屈大夫,你回来啊!”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这一天称为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成粽子,把小船改为龙船在江面上竞赛,用这样的仪式来纪念屈原。再后来,逐渐就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
楚国的屈原死了,赵国呢?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拜他的弟弟赵胜为相国,封为平原君。平原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结交天下各种人物,把他们收留到门下供养着。这种收养门客的做法,当时成了风气。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像平原君那样收养着门客。他们每家都有几千名门客。连秦昭襄王听说平原君收养门客,都想跟他结交呢。
经典有趣的短篇历史小故事 篇八
三年与三天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fú],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
一天,有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沓子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我还急着赶路呢!”米芾求学心切,一咬牙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那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把字一个一个印在心里。这样横琢磨竖琢磨,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道劲潇洒,大有长进,便故意问道:“为什么三年学不成,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对!”秀才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上路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启蒙老师的苦心教诲。
中国历史小故事 篇九
以愚困智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一次,江南选派除铉遇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人员。
朝中众人都因没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太祖学问深,为人随和,就传旨让大臣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人员的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可以。”
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
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唯独与与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称是,其他时候都是一言不发。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趣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自惭形秽。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无趣,傲气渐失,乖乖地随同殿待来到京城。
宋太祖的过人之处就在过于以愚困智,如同一记强劲的“霸王拳”打过来,却打在了一团棉花上,力量瞬间即失,无影无踪。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中国历史小故事短篇【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