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苏州园林的中文介绍 篇一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课文评点 篇二
苏州之所以能拥有“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课文补遗。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
最早的苏州园林建在东晋时期,之后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代,并且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园主王献臣取晋代潘岳《赋闲赋》中“筑室种树,灌园粥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而命名。拙政园的全园分三个部分。由东至西横向展开,分别是东园“归田园居”、中园“得山水趣”和西园即补园。东园明快开朗,西园精美华丽,是江南园林之中的典范佳作。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分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水为胜,池于中央,四周环以假山和亭台楼阁;东部以建筑为主,楼阁廊屋富丽堂皇;西部假山;北部桃园。园内的"冠云峰"是北宋花石纲遗物,高约9米,为江南最大的太湖石。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为宋代诗人苏子美所筑。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而过。隔河相望,廊阁起伏,波光侧影,漫步渡桥始能入园。主要景点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藕香水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狮子林在苏州城东北娄门内园林路,是元代园林的代表。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称,很多石峰形象狮子,因而得名。全园布局多山,西北多水,长廊萦绕,楼台隐现,别具一格,老师笔记《《苏州园林》课文补遗》。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园,所以假山便是佛的象征,与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论。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苏州园林的立意除了与喧闹的城市隔开享受幽静和闲适,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一个浓缩的自然环境,“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意境。中国传统的诗和画为苏州园林提供了最好的建造方案。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在造园时,建造者借助中国山水花鸟画表达的情趣和唐诗宋词中描述的意境,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变换无穷、设计百出的安排,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才达到了在园林中游赏,即像在品诗,又像在赏画的效果,使苏州园林各具有不同的景色而绝无雷同。在久远的年代,苏州园林能使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各自体味到不同的诗情画意和生活哲理,而对现代人来说,苏州园林就是一幅具有中国韵味的立体山水画,身临其中不仅体味到闲情逸趣,还可以在不经意间打通国人深层的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苏州园林 篇三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这曲词像是专为苏州园林而写的,这意境,也似乎只有在苏州的园林里才生发得出。有人说,苏州园林较之别处对观者提出的审美要求更高一些,至少你要知道一点古典诗词,要知道一点历史典故,还要知道一点造园时期的书风画风。
造访苏州之先,已听过许多议论,都说苏州园林大体相同,去一个即可。但著名园林与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曾说过,"造园之学,主其事者须自出己见,以坚定之立意,出宛转之构思。无我之园,即无生命之园。"苏州园林既为私家园林,其主人当然会将各自不同的立意、喜好及文化修养蕴含其中,怎会是千园一面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苏州,走进了苏州精致的古典园林。我观赏的第一座园林本不在此行的计划之中,而是漫步平江路时,误打误撞上的。坐落于小新桥巷的耦园似乎名不见经传,但却是与沧浪亭、狮子林同时入选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原以为自己算得上半个文化人,可进了园子却一头雾水,只能举着相机一顿傻拍,或是立于厅堂门外赏玩书画楹联。"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造园艺术虽未看懂,但园中意境确已体味出了。只是,那砖雕门楼上的人物为何多数被削去了头呢?正满心狐疑之际,碰巧一支旅行团队游玩至此,看见导游挥动小旗,我连忙凑上前去。原来,"文革"时,红卫兵冲到这里,将门楼上凡骑马、做官的人物统统剔去了头部,而耕田的、织布的,因"根红苗正"而得以保全。又是"文革"!我咬牙切齿地想道:若没有那场空前的浩劫,咱国家的文物得比现在多多少啊!
要说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那么不到苏州,还真不知道自己书读得太少。走进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起初,我怎么看那镶嵌彩色玻璃的花窗都觉得俗气,可当我在园内转了一圈再回到这里,正赶上导游在作讲解,她说透过白色玻璃看对岸的植物是绿色的,而透过蓝色玻璃再看,树叶上面就仿佛落了一层白雪。依样而行,果真如此!这才不虚此行,"蹭导游"真乃人生一大乐事!
苏州园林里多船舫形建筑,拙政园有"香洲"、耦园有"藤花舫"、同里退思园有"闹红一舸",等等,或喻主人崇尚自然之心,或含退隐林泉之意。这些园林的主人多曾在朝为官,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于宦海中沉浮之人正如一叶小舟,随时可能面对惊涛骇浪。当然,园林里的舫形建筑绝不是为向世人展示官场的凶险,而是出于审美考量。因其多临水而建,设计成船形则更显优美自然,江南园林历来多临水建阁之范例,除观鱼赏荷之外还有一个好处。《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命人将条桌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说是鼓乐之声借着水音更好听。试想:水阁若建成船状,值中秋月圆、桂子飘香之夜,风吹细浪,恍若船在月边行,隔水闻音,如听仙乐耳暂明,将是何等的惬意!
苏州园林素有移步换景之说,乍一进留园大门,我便对此印象深刻了。"古木交柯"小院内,一树茶花红艳似火,霎时燃起了所有人的游兴。而与之一墙之隔的"花步小筑"却是出奇的素净。中心景区临一池碧水,假山在侧,回廊盘曲,花影粉墙。水上桥堤搭一棚花架,春季可观紫藤;夏日,池中芙蕖盛放,凭栏可看荷花;前行不远,至"闻木樨香"轩,此处遍植桂树,可作秋时幽赏;山顶可亭,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驻足在林泉耆硕之馆的鸳鸯厅内,两道月洞门将厅堂一分为二,前厅为昔日园主接待男宾的地方,雕梁画栋,装饰豪华,地上铺大块方砖,花几上供养着两盆兰花;"女厅"在后,是女主人接待女客的所在,梁上无雕花装饰,古朴素雅,地上的方砖较前厅纤小,花几上,两株杜鹃开得正好。原以为厅堂中的屏风只起装饰作用,不想还有一重妙处:苏州园林里的屏风是用苏州自产的丝绸制成,透光性极好,古时选婿,小姐可在后面观望,而前厅待选之人却望不进后厅。依此说法,看着映在屏风上的大假山石,再望望身后的园子,但见一树茶花含苞吐蕊,果然透射的是前方景物,而非玻璃反光。
陈从周先生推网师园为"苏州小园极则",称其园虽小而意境无穷。主景"月到风来"亭在许多苏绣作品中可觅其踪影,取"涓涓流水细浸阶,凿个池儿招个月儿来,画栋频摇动,荷蕖尽倒开"之妙境。"看松读画轩"中的一副板对引人遐思无限:"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射鸭"廊却又让我联想起大观园的那个雨天。袭人、晴雯等几个女孩子把水积在院内,拿些绿头鸭、彩鸳鸯,赶的赶,捉的捉,缝了翅膀,在游廊上嬉笑玩耍。网师园不大,但确是苏州诸园中最精致的一个,每一处皆可见其主人用心深细,连地上用卵石铺成的图案也精美到了极致!
走过风华绝代的苏州,我最喜欢平民气象的平江路;走过苏州美轮美奂的园林,我最想念的却是素朴苍古的沧浪亭。它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当日,苏舜钦以四万钱置地建园,好友欧陽修赠诗给他: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后人抽取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的一句,与其巧妙地合成了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如今,这副几成苏州旅游宣传广告的对联仍刻在沧浪亭古朴的柱子上。爱沧浪亭,因为它苍古、清幽,无半点金粉之气。那些亭台楼馆、曲径斜廊,仿佛是从一蓬蓬花草、一片片山石中生长出来的。其他园林给我印象最深的皆是花影粉墙,而沧浪亭最吸引我的`却是黑色的瓦、苍古的树、摇翠的竹。它如同青苔上长出的一阕宋词,与其他园林一起,优美着风华绝代的苏州。
苏州园林 篇四
早春三月,微微雨,空气中飘逸着栀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走进苏州的平江路,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这小巷衬得玲珑剔透,意味深长,小桥流水的苏州,宛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雅致地静静盛开。
印象苏州,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绵深,近赏拙政园,别致清幽。遥想当年,东晋文化之清雅,南朝歌舞之升平,隋唐运河之繁华,五代之南唐吴越,宋词元曲,明清才子,民国威武亦铿锵,所有的前尘往事,全都被笼罩在这浩浩茫茫的姑苏烟雨之中,朦胧中,雨滴滑落叶尖,沁入我的衣领,让我和它一同感受这初春的绿意盎然,写下心底最纯净的文字。
下半日,雨渐渐停歇,光线透着些许暗淡,雨中洗涤过的苏州,宛若水庄典雅的绣娘,用纤细的针线缝制时光。江南生烟,浮生如梦,纯美姑苏,古典情怀。这样的氛围,寻一幽雅之处,赏昆曲评弹,品碧螺春茶,追随着美丽凄迷的唱腔,繁复似梦的评弹,眼前呈现的,是民风累累,是绕梁三日,是天上人间!
夜晚悄悄地来临,月色中的山塘街,夜色中的金鸡湖,古老江南的符号随处可见,怀旧与创新共存,现代与遗韵辉映,传统而奔放,文明亦开放,正如苏州人内敛,散淡,平和的性格一样,这才是苏州的城市魅力所在,看似山水韵灵,实则天人合一。
在苏州,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抒情,早已融入到我的性格里。在我眼中,苏州无疑是座特别的城市,近处是运河,远处是太湖,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桥上行人,桥下流水,安静或者喧嚣,悲伤或者喜悦,一切都是那么温柔,从容而华丽。苏州,是当今中国理想化城市的一个缩影,一面保留着质朴,淳古,雅韵,幽致的文化底蕴,一面在经济上新颖时尚,气象万千,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穿透历史,活到现在,而这正是苏州人文精神的最特别之处,苏州,这条被人们世世代代所阅读的河流,也必将在未来流进更多人的心底,涤荡那些蒙尘的心灵,让人们展现出最清澈最明亮的自己!
选一处风景,依山傍水,草长莺飞,静心修性,居陋室而吾心不陋。
择一城终老,宜人气灵,云淡风轻,坐谈杯盏,享年华而吾心不华。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