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三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 篇一
说起我们壮族的节日,那最熟悉的便是“三月三”了。
在“三月三”这天,人们会唱山歌、抛绣球、打花炮、吃五色糯米饭。说起唱山歌,就会想起刘三姐,她聪慧美丽,歌如泉涌,歌声优美动听,深受民众喜爱,被人们称为“歌仙”,所以人们还专门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纪念她。
在我的家乡,每逢三月三,人们便会一起对山歌。有时就算我听不懂方言,但是我也乐在其中。
五色糯米饭有黑、白、红、黄、紫这几种颜色,象征着五谷丰登。小时候我很疑惑,为什么糯米饭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颜色是怎么来的呢?问了妈妈才知道,哦,原来是用植物染成的。黑色用的是黑豆;黄色用的是栀子;紫色用的是红蓝草;而红色是用枫叶染的。
去年三月三,我们一家人回了老家。经过了大约四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家里。一进家门,只见奶奶拿着栀子和红蓝草正在泡水。我连忙跑向厨房,兴奋地喊道:“奶奶这个什么时候才泡好啊?今晚可以吃了吗?我想吃糯米饭了。”奶奶笑了笑:“要到明天,你先去吃外面的那些糯米饭吧。”我吃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饭,不甘心地想:唉,这些糯米饭只有香和味,要是有颜色,那才叫好吃呢!毕竟美食都讲究色香味俱全嘛。
我记得那天我总是在厨房里进进出出,恨不得马上吃到黄色和紫色的糯米饭。终于我从中午熬到了晚上,连睡觉都梦到自己在吃五色糯米饭,真想快一点到明天。到了第二天,我匆匆洗完漱就跑进厨房,看到已经煮好的糯米饭,那色泽光鲜亮丽,五彩斑斓,摆在簸箕上,仿佛开了一朵五彩的绒花。那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真是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除了我们壮族的三月三,还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 篇二
说起壮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呀!
走进我们壮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壮族最具特色的用来传情达意的信物——绣球。绣球为圆形,布面,绣有花鸟,内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的农作物。四角缀以彩色丝带,供手握抛掷。抛绣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驼”,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绣花布囊及绣球。
当然对我们壮族来说,最重要的日子非“三月三”莫属。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农历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在壮族的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辰日。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数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也有传说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绿色作文网姐而形成的节日,所以又称“歌仙节”。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大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便会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若彼此有了情谊,再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有眼缘,并对他的歌才满意,便会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予意中人。
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味道清香,别有风味。如果再搭配五色粉蒸肉,味道更是不可言喻。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的三月三,有机会欢迎你们到广西做客。
月三的放假意义 篇三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我区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涉及的人口约有2700余万人,他们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市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梧州、玉林、贺州市等一些汉族地区。多年来,这些地方的各族干部群众一直有将壮族“三月三”定为我区民族传统节日,予以放假并开展节日活动的强烈愿望。近年来,先后有100多位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将“三月三”确定为我区的民族传统节日并予以放假。特别是2013年自治区“两会”期间,有32位人大代表和32位政协委员对此分别提交了相关建议和[www.haoword.com]提案。此外,许多民族方面的专家、学者也对政府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因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习惯节日并放假2天。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我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是顺应民心,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广西三月三风俗 篇四
传统的三月三歌节,古今各地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歌会。有的以峒场坡地举行歌圩。有的在村头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着公路边、寨边举行歌圩。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据初步统计,全区642个歌圩场中,以三月三为歌圩日的有96个,占14%。分布在东兰22处、武鸣县20处、都安19处、忻城7处、马山和龙州各6处、巴马5处。桂西较少,只有靖西县有2处。传统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鸣县城、那羊、宁武、小陆,东兰三卡坳,马山永州,巴马的盘阳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发,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处。传统歌圩场上有赛歌、赏歌;也有男女青年对歌交情,对歌、碰蛋,谈情说爱,互赠信物,以物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中度过。
当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连年举办。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巴马、隆安、环江、柳江等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节或壮族三月三旅游节。如武鸣县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举行“三月三”壮族歌节,活动内容有千人竹杠阵表演及竞赛、广西第三届歌王大赛、民族体育竞技展演、广场文艺演出、旅游美食节等。又如上林县自2006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六届三月三“石门龙母节”。除了官办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三月三山歌会。如柳城县崖山景区,荔浦县五登村,风山县袍里乡坡心村、长洲乡百乐村八龙屯,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平方村,鹿寨县平山镇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会不仅在广西举行,也在外地举行。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每年也以各种形式举行壮族三月三活动。规模最大、办得较好的首推上海市。该市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行五届“广西三月三歌圩唱响大中国”系列活动。真是:祖国处处闻歌声,浪漫歌圩满中国。
三月三不仅是壮族的传统歌节,也是广西汉族、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汉族地区的玉林市,近年来民间也自发举行三月三歌会,已连续举行了五届,三月三山歌会响彻南流江畔。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举行抢花炮活动,已连续举行第129届民族传统花炮节,是侗乡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活动,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广西“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焦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坟墓。桂西南壮语称扫墓为“参坟”,或“碑坟”。扫墓节是壮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庄严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三月三是最重要的节日,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在壮族流传了千百年的《嘹歌》中有《三月歌·蒸黑饭拜山》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饭,分我一二团,拿去拜坟山。”这便是壮族三月三扫墓习俗的记录。壮族扫墓,内容十分丰富。通常是老少带着祭品来到墓地,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每当扫墓节,桂西大地满山遍野,墓头挂钱飘扬,鞭炮声声不息。既是一年一度聚会祭祖,也是开春踏青。
三月三的来历 篇五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 篇六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意为到洞外田间去唱歌。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歌仙——刘三姐。我曾听奶奶给我讲过,刘三姐能歌善舞,她的歌声像春风一样柔和动听,常常带领乡亲们唱歌,以表达对常常压迫村民的地主的不满。所以地主莫怀仁对她怀恨在心,企图禁歌,却被刘三姐用山歌反驳的理屈词穷,哑口无言。可是不甘心的莫怀仁,甚至不惜重金聘请来了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企图用歌声降服刘三姐,结果毫无招架之力,输掉比赛的莫怀仁一气之下掉进河里。所以人们在三月三这天对山歌,吃五色糯米饭来纪念刘三姐。
五色糯米饭不仅仅用来纪念刘三姐,也有着五谷丰登的寓意。有黑、红白、黄、紫五种颜色组成。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红色象征子孙帝王。黄色象征五谷丰,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色,紫色象征富裕饮食。小的时候,每逢三月三吃到香甜软糯的糯米饭,我就会想:糯米饭这些鲜艳的颜色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于是去年三月三,我特意请教了在我心中无所不知的奶奶。原来黑色的糯米饭是用枫叶染制的,黄色使用栀子染制的,红色和紫色是用同一种植物——红蓝草染出来的。
首先要把糯米洗干净,接着把糯米泡进这些植物的汁里。糯米刚泡进汁里的时候,颜色还是白净的,像是珍珠散落在了彩色的布匹上,奶奶说这些糯米要泡上一整天。于是我时不时就来看看,看着原来纯白的糯米一点一点染上颜色,有趣极了。第二天,白净的“珍珠”已经泡成了艳丽的黑、红、紫、黄各种颜色。奶奶把糯米放进了锅里蒸,我站在一旁,好似一个木头人一般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虽然我表面平静,但我的内心的湖面已经泛了波澜,对于即将做好的糯米饭,我迫不及待。
在奶奶掀开锅盖的一瞬间,几缕白烟向上散开,香气钻入鼻中,让我垂涎三尺。我舀起一勺热乎的糯米饭,软糯的口感散在口中,鲜美极了。让人吃了一口就会想吃下一口,真是回味无穷。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糯米饭,是谁都无法不喜欢的吧?
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 篇七
“三月三”是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1、节日期间,有传统龙狮表演、芦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调、桂剧、侗乡电影、侗戏、传统扮故事、篝火多耶晚会等表演活动。此外,还有千人品茶、斗鸡、斗鸟等表演活动和奇石展、民族服饰展示、商品交易会、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2、三月三与越南一河之隔的边陲广西防城区瑶寨高林村瑶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举办隆重活动。热情的瑶胞们吹起喃嘟嗬,打起陀螺唱起歌,用香浓的米酒,特色的瑶家菜喜迎八方来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广西各民族欢庆的歌节。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 篇八
说法一: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说法二: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说法三: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说法四: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广西三月三的简介 篇九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2014年起,“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广西三月三的传统习俗 篇十
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广西家乡的风俗三月三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