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李商隐无题原文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8 07:56:13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引言]李商隐无题原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李商隐无题原文多篇

《无题》【鉴赏 篇一

世间种种苦痛,常缘于欲而不得;明知欲而不得,却又更加执著地去追觅,苦痛就演变成了悲剧。爱情、事业乃至整个人生,它们的悲剧,都因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境界,而倍受世人感叹、景仰。屈子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何等的悲壮激越!如果这样的意思,由一个娇弱的女子说出,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就作出了成功的尝试,缠绵语而道悲壮情,悲绝千古,美撼人心——

“相见难以实现,分别更加难受;尤其又在这春风衰竭、百花凋残的暮春时候。春蚕至死,才把满腹情丝吐尽;红烛燃尽,才将满腔热泪流干。我清晨对镜梳妆,只为如云双鬓改色而愁;你夜阑怅徊自吟,也该觉月色凄寒而悲吧!美好的蓬莱仙境,距此真没多少路程吗?殷勤的青鸟信使啊,请为我一探究竟吧……”

诗人首联写爱情受阻的心境:“东风”,春风。由于种种原因的阻隔,一对有情人被迫分离。要想冲破重重藩篱聚首相见,该是多么困难。即使终于相见了,那最终的别离又将如何承受?布芳万里的春风尚有衰竭的时候,曾经春意盎然的百花不也开始凋残了吗?我一个弱女子,又能怎么样呢?两个“难”字,低回婉转地表达出了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东风无力”,既是春风衰竭的自然写照,又寓含希望渺茫之意。“春风”历来是美好、希望的象征,如今已然衰竭,不正是说明美好希望正日渐渺茫吗?一个“残”字,既写出了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凄凉景象,又写出了主人公爱情境遇的不幸和心灵的创痛。美好的青春、纯真的爱的心灵,就像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倍受摧残。情景契合,物我交融,主人公痛苦矛盾的心理,凄凉无奈的处境,令人叹惋。

颔联写苦苦相思的悲绝:“丝”,与“思”谐音,指思念、相思;“泪”,燃烧时的蜡烛油,语带双关,指相思的眼泪。既然聚也艰难,离也痛苦,那么主人公该怎么办呢?她在心里说——对意中人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休;离别的痛苦煎熬,如同蜡泪滴落,直到蜡烛燃尽才止!春蚕吐丝,缠绵纠结;丝(思)尽身亡,自缚何苦!蜡炬自燃,痛苦煎熬;“泪”干化灰,自毁何伤!爱意的缠绵悱恻,痴情的九死未悔,尽在“方”“始”中矣。明知相见无期,明知厮守无望,却依然眷恋,依然追求,情愿独自忍受一生的痛苦折磨,至死不渝。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悲绝之情,早已超越了爱情海誓山盟的境界,遂成千古名句,令所有忠贞执著之人同感同悲。

颈联写彼此相思的情形:“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但愁”,只愁;“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如此痴情苦意该如何排遣呢?“女为悦己者容”,本想对着镜子好好打扮一番,以让美丽的妆容消减些相思的愁苦,也说不定心爱的他会神奇地在今天出现呢!然而,镜中的自己,却早已秀发枯涩、面容憔悴了。“但愁”,难道只是为自己镜中容颜憔悴而愁吗?青春华年流逝、思恋爱人迹渺、相见重聚无期、彻夜辗转煎熬、长相厮守无望……哪一样不教人愁肠百结?一个“改”字,蕴涵着多少世事沧桑、情事苦痛啊!自己是如此,那么他呢?深夜难寐,孑然怅徊,吟咏着愁情万种的诗句,恐怕连月光也会使他倍觉凄冷吧。暮春时节,天气本已渐热,一个“寒”字,看似有悖常理,实则却写出了主人公此时特有的感受,寒凉的不是月,而是彼此凄凉的处境和心意。上句写自己,下句想象对方,将彼此都为爱情而郁悒憔悴、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痛苦而执着的情怀,感人肺腑。

尾联写殷切的期盼:“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意中人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女信使。现实中得不到的,总希望能在神奇的幻想中实现,这是人之常情,主人公也不例外。她寄希望于神话中的青鸟信使,替她打探意中人的消息,传达自己无尽的爱慕与相思。然而,“蓬山”是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仙山,“青鸟”是专供西王母使遣的神鸟。蓬山万里而又青鸟难凭,她怎么能如愿呢?诗人这是反面着笔,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希望和祝祷,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尽管前途依旧渺茫,但绝望中依然心存希望,这不是天下所有爱情悲剧的根源和境界吗?而这,也正是“春蚕”和“蜡炬”终生的期待!

全诗以女性的口吻出之,构思新颖巧妙,想象细致入微,语言生动精警,意境优美动人,情思深沉绵邈,比兴象征毫不晦涩,既似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又像一首寄寓深婉的感遇诗。尤以前四句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鉴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多义的特殊性,这首诗还可以这样来诠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意为盛世光景难再、唐朝气数将尽的国势衰微之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为自己忠贞坚毅、矢志不渝的爱国报国之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是自己年老失时、孤独飘零的凄凉身世之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是自己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沉痛感愤之叹!(东风,君王德泽之喻;百花残,万象衰败之兆;蓬山,京城朝廷之指;青鸟,荐才任良之贤德重臣)

嘻!聊此一解,义山托妇人之口道其真意之隐衷,可知一二矣……

余试以诗解之曰:

蓬山万里相见难,青鸟无凭万象残。

痴心报国思未断,苦意济世泪难干。

晓看落花伤春去,夜对明月悲流年。

自古仕途多歧路,东风无力义山寒。

诗文解释: 篇二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可叹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无题》【讲解 篇三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早晨对镜梳妆的时候,担心因饱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头发;夜晚对月低吟的时候,害怕不能表达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觉月光的清寒。对“镜”,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无题》【评析 篇四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

李商隐《无题》全诗翻译赏析 篇五

无题 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韵译: 篇六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卿;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作者简介 篇七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介绍 篇八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的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清代中期的黄景仁的一些优秀的“绮怀”诗。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无题》【鉴赏 篇九

世间种种苦痛,常缘于欲而不得;明知欲而不得,却又更加执著地去追觅,苦痛就演变成了悲剧。爱情、事业乃至整个人生,它们的悲剧,都因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境界,而倍受世人感叹、景仰。屈子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何等的悲壮激越!如果这样的意思,由一个娇弱的女子说出,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就作出了成功的尝试,缠绵语而道悲壮情,悲绝千古,美撼人心——

“相见难以实现,分别更加难受;尤其又在这春风衰竭、百花凋残的暮春时候。春蚕至死,才把满腹情丝吐尽;红烛燃尽,才将满腔热泪流干。我清晨对镜梳妆,只为如云双鬓改色而愁;你夜阑怅徊自吟,也该觉月色凄寒而悲吧!美好的蓬莱仙境,距此真没多少路程吗?殷勤的青鸟信使啊,请为我一探究竟吧……”

诗人首联写爱情受阻的心境:“东风”,春风。由于种种原因的阻隔,一对有情人被迫分离。要想冲破重重藩篱聚首相见,该是多么困难。即使终于相见了,那最终的别离又将如何承受?布芳万里的春风尚有衰竭的时候,曾经春意盎然的百花不也开始凋残了吗?我一个弱女子,又能怎么样呢?两个“难”字,低回婉转地表达出了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东风无力”,既是春风衰竭的自然写照,又寓含希望渺茫之意。“春风”历来是美好、希望的象征,如今已然衰竭,不正是说明美好希望正日渐渺茫吗?一个“残”字,既写出了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凄凉景象,又写出了主人公爱情境遇的不幸和心灵的创痛。美好的青春、纯真的爱的心灵,就像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倍受摧残。情景契合,物我交融,主人公痛苦矛盾的心理,凄凉无奈的处境,令人叹惋。

颔联写苦苦相思的悲绝:“丝”,与“思”谐音,指思念、相思;“泪”,燃烧时的蜡烛油,语带双关,指相思的眼泪。既然聚也艰难,离也痛苦,那么主人公该怎么办呢?她在心里说——对意中人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休;离别的痛苦煎熬,如同蜡泪滴落,直到蜡烛燃尽才止!春蚕吐丝,缠绵纠结;丝(思)尽身亡,自缚何苦!蜡炬自燃,痛苦煎熬;“泪”干化灰,自毁何伤!爱意的缠绵悱恻,痴情的九死未悔,尽在“方”“始”中矣。明知相见无期,明知厮守无望,却依然眷恋,依然追求,情愿独自忍受一生的痛苦折磨,至死不渝。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悲绝之情,早已超越了爱情海誓山盟的境界,遂成千古名句,令所有忠贞执著之人同感同悲。

颈联写彼此相思的情形:“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但愁”,只愁;“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如此痴情苦意该如何排遣呢?“女为悦己者容”,本想对着镜子好好打扮一番,以让美丽的妆容消减些相思的愁苦,也说不定心爱的他会神奇地在今天出现呢!然而,镜中的自己,却早已秀发枯涩、面容憔悴了。“但愁”,难道只是为自己镜中容颜憔悴而愁吗?青春华年流逝、思恋爱人迹渺、相见重聚无期、彻夜辗转煎熬、长相厮守无望……哪一样不教人愁肠百结?一个“改”字,蕴涵着多少世事沧桑、情事苦痛啊!自己是如此,那么他呢?深夜难寐,孑然怅徊,吟咏着愁情万种的诗句,恐怕连月光也会使他倍觉凄冷吧。暮春时节,天气本已渐热,一个“寒”字,看似有悖常理,实则却写出了主人公此时特有的感受,寒凉的不是月,而是彼此凄凉的处境和心意。上句写自己,下句想象对方,将彼此都为爱情而郁悒憔悴、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痛苦而执着的情怀,感人肺腑。

尾联写殷切的期盼:“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意中人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女信使。现实中得不到的,总希望能在神奇的幻想中实现,这是人之常情,主人公也不例外。她寄希望于神话中的青鸟信使,替她打探意中人的消息,传达自己无尽的爱慕与相思。然而,“蓬山”是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仙山,“青鸟”是专供西王母使遣的神鸟。蓬山万里而又青鸟难凭,她怎么能如愿呢?诗人这是反面着笔,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希望和祝祷,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尽管前途依旧渺茫,但绝望中依然心存希望,这不是天下所有爱情悲剧的根源和境界吗?而这,也正是“春蚕”和“蜡炬”终生的期待!

全诗以女性的口吻出之,构思新颖巧妙,想象细致入微,语言生动精警,意境优美动人,情思深沉绵邈,比兴象征毫不晦涩,既似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又像一首寄寓深婉的感遇诗。尤以前四句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鉴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多义的特殊性,这首诗还可以这样来诠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意为盛世光景难再、唐朝气数将尽的国势衰微之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为自己忠贞坚毅、矢志不渝的爱国报国之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是自己年老失时、孤独飘零的凄凉身世之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是自己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沉痛感愤之叹!(东风,君王德泽之喻;百花残,万象衰败之兆;蓬山,京城朝廷之指;青鸟,荐才任良之贤德重臣)

嘻!聊此一解,义山托妇人之口道其真意之隐衷,可知一二矣……

余试以诗解之曰:

蓬山万里相见难,青鸟无凭万象残。

痴心报国思未断,苦意济世泪难干。

晓看落花伤春去,夜对明月悲流年。

自古仕途多歧路,东风无力义山寒。

相关

《无题》【点评 篇十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李初入仕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他本为牛党弟子,又做了李家女婿,两党各指责其不忠不义,政治上受到排挤,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只活了46岁便抑郁而终。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其诗多忧心国运、怀才不遇的感伤之作。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无题>诗,因其难以确指,难有定论,历来争论不休。上面提到的就是其中一首。我个人认为这首诗更象爱情诗。

这首诗的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如异峰突起,摄人心魄。它是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一个结论置于人的面前,没有铺垫,没有叙述,浅显易懂,又耐人寻味。它打开了人对生活的理解空间,何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沿着这起句的感叹,诗人不在直抒胸臆,而是象飞流之下后的浅滩,把人带入舒缓的情景之中: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有两种意思,一是东风软软地吹拂,意识着力量的衰弱,春天将尽,百花凋残,是从客观的场景中传递着春残局面,也正是诗人的伤感的心境表现。其二是百花凋残,曾经给百花带来生机的东风,现在却没有能力扶助它们的保持鲜艳。既带将春来,又何带了春去,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而这句又正好补充了首句的突兀。花经过了严冬,好不容易在春天绽放了,才让人看到它的美丽。这是相见难,面对花的凋零,这么美丽的东西一旦凋落又何时再见呢,红楼梦中林黛玉叹道“明年花开知有谁”命运的无常,美丽的东西的无常,更是爱情的无常。经过千难万阻,百转千思,“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感情升温,于是离别更加恋恋不舍。如果一见之后,更有可能永难再见,这样的别就更加让人难。爱情的理想还能不能实现呢?诗人是有着担忧的,既希望于“东风”的救助,也知是大势难转。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该做如何选择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联最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丝,即是思,蜡烛之泪与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把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来代替。

颈联开始转换场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的思绪从自身开始转换成关注被思念者身上,诗人想像着心上人一定和自己一样,红颜易改,青春易逝,自己的爱情何时才能实现呢?她多么希望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啊,揽镜自照,生怕华发早生。她日夜思念,夜深了,还在望月长吟,“愿借月华流照君“。不仅想到对方,而且还想到了她的冷暧,她的感觉“夜吟应觉月光寒”,正是“所思在远道”,阻碍重重,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她长久地望着月光,借长吟以抒郁闷情怀,这时不仅是对人的思念,还会有更为复杂的担忧、忧虑、失望、期待、渺茫等种种的情绪反映,此时的月光便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诗人同样有所体会,于是联想到对方也会象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关心、体贴与牵念啊。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句既是安慰对方,也是安慰自己。对这句的解释,一种是无多路意思是不远了,就要实现了。我自己的看法是,无多路是通向爱情的路径很少,也许只有唯一的一线希望。这也是为什么难见难别也难,为什么要有那么深刻的心理准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青鸟殷勤为探看”按前一种解释应该说前途是很光明的,爱情是大有希望的,青鸟是王母跟前的一只鸟,传递消息。我的看法是,为什么要这只青鸟探看,这青鸟可能是唯一能够帮助他们的人。这也正是他们的爱情实现的渺茫与艰难。这微小的希望能否实现呢?诗人没说,只留下了这一条微弱光明的尾巴。

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哀感动人,又由沉郁到一线光明,柔肠百转,宕荡起伏,极尽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动人,实为咏唱爱情的千古名作。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李商隐无题原文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李商隐无题原文多篇范文,共有1232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李商隐无题原文多篇下载
李商隐无题原文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