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鸟的天堂教学实录》相关的范文。
篇1:《鸟的天堂》的教学实录
一、文本解读
1、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这是一篇记事叙物类记叙文,叙述了“我们”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经过。每次,作者都是按照“我们”的游览经历依次展开。第一次:吃过晚饭(时间),“我们”(人物)走过一段石子路,到了河边,陆续跳上一只小船,划船向河中心移去。渐渐逼近榕树,“我”看清它的真面目。最后,我们离开榕树(地点、事情经过)。第二次:第二天清晨,“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鸟的天堂”,看到许许多多的鸟。最后,我们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
第一次游览,作者具体生动地描绘了生命力旺盛的榕树。先写远看“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及感受“树叶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接着写近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繁)”、“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根深)”、“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茂)”及感受“真是一株大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所见”与“所感”、“实写”与“虚写”结合,榕树之茂盛跃然纸上,同时给予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2、详略得当,动静结合。
第一次游览行程,作者写得较为详细。第一自然段开篇即交待时间及当时自然环境“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这一段环境描写给予读者祥和静谧之感,隐约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即将游览鸟的天堂时那份喜悦、兴奋之情。
第二、三、四自然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将行程前半部分经过交待清楚。体现事情发展内在逻辑联系、支撑叙事发展的是体现“我们”动作的一系列动词“走过、到了、跳上、一拨、划”。“因为动词在叙事中的作用非常强大”(王开岭语)。
第三自然段再次进行自然和细节环境描写,借以衬托人物欢快心情。第一次游览行程,作者叙述较为详细,重点写了榕树之茂盛。描静态之景,抒愉悦之情,作者多用长句。
第二次游览行程,作者写得较为简略,除了详写船泊树下详观“鸟的活动”场面,其他经历一带而过。描动态之景,抒兴奋之情,作者多用短句。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描绘清晨“鸟的天堂”壮观、热闹场面:一是鸟的叫声越来越响亮,“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最后“到处都是鸟叫”。一是鸟的数量越来越多,展示出各种各样姿态。“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到处是鸟影”、“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与鸟儿叫声、数量变化相对应的是作者心情变化:越来越兴奋。
3、语言朴实,用词准确
叙事化的语言,如话家常,娓娓道来。语言虽朴实,但因为是发自作者内心真实情感地自然流露,所以很多语言富有张力,读起来意味无穷。如“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等,这样的情景交融的句子俯拾皆是。
同时,作者通过准确用词,生动而又精准地表达了参观时细腻感受。
(1)“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逼近”较之于“靠近”,主动意味更强,更能体现作者内心渴望一睹榕树真面目的急切之情。同时,较之“靠近”,在距离上感觉“逼近”离事物更近一些,为什么会给人感觉更近一些,榕树的高大所给予观者的压迫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展”舒展、展开;“示”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较之于“展现、显示”等词语,“展示”词语更能显示出榕树的生命活力,主动意味更强。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4)“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歌声真好听。”
三句中第一个“真”是“本来”、“客观事实”之意。而后三个“真”则有“的确、很、非常”之意,儿童话、口语化的语言运用,表达了作者内心惊讶、兴奋、喜爱之情。
(5)“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作者采用排比句式及短句运用,真切地表达了激动不已之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时作者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张大嘴巴、手指着鸟儿、目光留恋于所见到的每一只可爱的鸟儿,句中逗号的使用,也很好地传达了这一心情,试想,如果改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还会有这样的意味吗?
二、支架设计
阅读教学,老师对文本丰富的解读是前提,然后,从中选取“可教的东西”。如何选取,一要关注文体,准确辨识其文体类别,依循文体特征教学。二要关注课程年段目标,能够结合“这一篇”特点,将课程年段目标分解细化到篇章、课时目标中去,最终通过篇章教学丰富并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
本文是一篇事物类(叙事中写景状物)记叙文,此类文体特点有三:依据游览顺序叙事,叙事中突出主要景物,情景交融。我把它放在五年级教学,结合《课标》高段要求,实际教学中,我选择了如下教学内容,并设计相应支架:
1、内化作者两次游览叙述顺序,尝试迁移运用。达成此目标支架及言语实践活动设计: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经过,画出关键词句,并简要介绍。(浏览概述)
↓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巴金爷爷在写这两次游览经过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读圈画批注)
↓
暑假中,你去过哪儿游玩吗?能够像屏幕上一样,列出自己的游览线路图吗?(编列提纲介绍)
任何知识、经验只有通过主体工具性实践,才能内化到身心层面,形成素养。本支架首先从文本整体、事件过程入手,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提取信息,梳理文路。接着通过概述,“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两次游览经过”。设计口语交际话题,使概述有了交际对象,在虚拟的言语情境中,更有利于激活学生言语思维,重组语言,尝试精准表达。进而熟悉文路,主动建构事物类文体表达脉络。
这一层次都是基于文本内容层面的复述性理解。
接着,统整文本内容及教学环节,让学生比较“作者写这两次游览经过的异同”,在比较中领悟作者“动静结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表达手法,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做出解释与评价。
最后,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迁移运用,尝试编列游览路线图。实际生活中,学生不缺乏阅读经验,也不乏生活积累。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老师缺少“联结”意识。阅读教学理应担起此任,发现二者的“榫接点”,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迁移运用,最终促进学生与“这一篇”所蕴藏的“这一知识点”的联结。这一层次是基于迁移运用层面的对文本做出创造性理解。
细读品味,诵读内化。
树
默读5——8自然段,圈画批注:榕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
诵读展示,相机点拨。
↓
作者初次见到大榕树,心情怎样?诵读展示,相机点拨。
鸟
默读11、12自然段,圈画批注:清晨,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
诵读展示,相机点拨。
↓
体会作者心情变化,诵读展示,相机点拨。
细读品味支架设计注意三点:
一是从整体阅读入手,放手让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获得阅读初感。二是由读“景”(榕树的茂盛、鸟儿活动的热闹)到悟“情”(作者的兴奋、激动)过渡。三是相机点拨,点拨在他们“感觉和理解的盲点”上,将“已知转化为未知”,“让他们恍然大悟”。如作者由远及近观察榕树的视角变化、“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句中逗号运用所体现的观者内心情感等等。感情诵读指导还可选择最能体现文本主旨情感、表达生动形象处,遵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原则,选择上述中的一点或若干点指导学生读进去、悟得到、诵出情。
三、教学实录
板块一:激活初读经验 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哪些人,什么事情?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们两次参观鸟的天堂经过”。
师:这里的“参观”一词还可以换成——
生:游览,“我们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经过”。
生:观赏,“我们两次观赏鸟的天堂经过”。
板块二:浏览提取 概述经过
师: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经过,画出关键词句,并简要说说。
【生浏览圈画,完成游览路线图:
吃过晚饭:(走过一段石子路)——(到了河边)——(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逼近榕树)——(离开榕树)
第二天清晨:(从学校出发)——(经过“鸟的天堂”)——(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
师: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能够根据游览路线图,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经过?
(指名概述)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巴金爷爷在写这两次游览经过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生:两次游览,都在榕树下“泊了片刻”。
师:也就是说,两次游览,作者都把“鸟的天堂”做为——
生:重点来写。
师:你很会发现。
生:老师,作者第一次游览没有看到鸟,第二次看到了鸟。
师:你发现了不同。第一次没有看到鸟,作者看到了什么?
生:大榕树。
师:一次看到树,一次看到鸟。
生:两次游览,作者都是按照游览经历来写的。
师:你能够借助我们刚才的游览线路图来发现,很会读书。作者写这两次游览经过又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次写得很详细,第二次只是写了鸟儿们的活动,其他写得很简单。
师:虽然两次都是写游览鸟的天堂经过,但是一次重点写树,一次重点写鸟;一次详细写,一次简略写。所以我们读起来仍然兴味盎然。
师:暑假中,你去过哪儿游玩吗?能够像屏幕上一样,列出自己的游览线路图吗?
(生思考,列线路图)
师:谁来交流一下?
生:暑假里的一天,我们从新沂汽车南站做公交车,经过唐店,到达马陵山。游马陵山,我们先进山门,登上五华顶,钻藏兵洞,最后划船游览三仙湖。
师:游览经过讲述得条理清晰,尤其是“登、钻”等几个动词用得准确。能说说如果让你来写这次游览经历,你会详细写什么地方?
生:藏兵洞。
……
板块三:细读品味 内化语言
树
师: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去欣赏鸟的天堂吧!首先去领略一下榕树的风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5至第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榕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圈画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圈画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榕树很大。“从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读出来,因为榕树很大,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所以“河面变窄了”。
师:你很会读书,关注到这个细节。
生:榕树很茂盛。从“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读出来。
……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感受了,下面能够通过读,把你感受到的榕树告诉大家吗?
(指名读,读完第五自然段,老师相机点拨)
师:这是作者在——
生:远观。
师:下面的第7、8自然段是作者——
生:近观。
(生读到“我有机会……不可计数”一句,师相机点拨)
师:这句写的是榕树的——
(生齐答:枝,师相机板书)
师: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棵榕树枝干特点——
生:多。
师:可以,还可以——
生:密。
师:枝密,也不错,还可以——
生:繁。
师:枝繁,更准确了。
(师板书:枝繁)
(生读“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
师:这句写的是——
生:根。
师: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从这句话中的“直垂、伸进”两个动词,你能够用一个字概括根的特点吗?
生:多。
生:深。
师:你觉得哪一个字更能让你感受到榕树的生命力旺盛?
生:深。
(师板书:根深)
(生读第八自然段,师相机点拨概括:叶茂)
师:巴金爷爷生平第一次见到这样“枝繁根深叶茂”的大榕树,心情怎样?
生:兴奋、激动、高兴……
师:自由读读第7、8自然段,体会一下。
(生自由练读)
师:下面,老师只让你们读一句话,看谁能够读出作者这种心情?哪句话?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不是。这句话三个词,六个字,就是“真是一株大树”一句。此刻,假如你就是巴金爷爷,我是同船的伙伴,你回抓住哪个词语来读告诉伙伴?为什么?
生:“大树”,因为“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师:能够联系上文来读书,究竟有多大,课前老师查阅了资料,树荫面积达到20亩,比我们学校的国旗广场还大。
师:能够抓住这个词语读读吗?
(生读,注意突出“大树”一词)
生:还可以抓住“真是”一词读,因为当伙伴们说是一株榕树时,我还是半信半疑的。
师:读读!
(生读,注意突出“真是”一词)
生:还可以抓住“一株”读,因为当初“我”以为那是“许多株”。
(生读,注意突出“一株”)
师:如果在句后加上一个语气词,你会怎么读?
生:真是一株大树哟!
……
师:如果在句前加上一个语气词,你会怎样读?
生:哇,真是一株大树!
……
生:老师,这句话后面可以加上感叹号读。
师:老师也很赞成你的意见。
鸟
师: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欣赏了茂盛的大榕树,下面我们再去看看这鸟的天堂中小精灵们的活动场面吧!自由读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清晨,鸟的天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画出关键词语,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圈画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鸟非常多,从“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能够读出来。
……
师:能够边读边想象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情景吗?
(生自由读)
师:老师检查一下看看你们想象到画面没有。不过,老师不让你们读,让你们说。谁能根据提示说说?
【多媒体出示:我听到的:起初( ),后来( ),最后( )。
我看到的:我们把手一拍,( )。我们继续拍掌,( )。我注意地看着,( )。】
(生自由说后,指名说)
师:聪明的同学读了“我听到的”,就会有所发现——
生:鸟的叫声越来月响亮。
师:读了“我看到的”呢?
生:鸟的数量越来越多。
师:随着鸟的叫声越来越响亮、鸟的数量越来越多,作者的心情呢?
生: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师:能够读出作者这种越来越兴奋的心情吗?
(生大声练读)
师:下面听老师读一句话,请你边听边想象:此刻,作者在干什么?
(师加上动作表情示范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句)
生:我仿佛看到作者正在用手指着看到的一只一只的鸟儿。
生:我好像看到作者惊讶地张大嘴巴。
师:老师把这句话中的逗号变成顿号读读,你觉得行吗?
(师范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生:不行。这样读非常快,感受不到作者看到众鸟纷飞是激动的心情。
生:不行,用逗号,更能感受到作者眼睛舍不得离开看到的每一种鸟。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板块四:自主选择 背诵积累
师:看,就从这一个小小的标点中,我们就能读出这么丰富的意味,这就是名师大家文章的经典所在。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写树或写鸟的段落,有感情地背诵下来。同时,可以上网搜索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读一读。
下课!
篇2: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明白老师来自哪吗?
生:广东。
师:提到广东,你最先想到什么?
生:荔枝。
师:是的,唐朝有位妃子最喜欢吃荔枝,你明白是谁吗?
生(齐):杨贵妃。
师: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和汪老师比比,你们看有没有相似之处。
(笑)
生:我猜老师必须和她一样喜欢吃荔枝。
师:你真聪明,猜中了。同学们,对于广东,除了荔枝,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粤菜,吃在广州。
生:水果,特产……
师:老师从广东带来了一些特产。
(出示图片,学生饶有兴致的猜说水果名字,并诵读有关的诗句)
生:芒果、杨桃……
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师:我国文学巨匠巴金曾说:“南国的风物内含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汪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齐走进我们南国一个梦境般的地方。
上课。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师:(配乐解说)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构成南国一个奇观。
生:(齐读)——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啊?
生1:有茂密的树林,清清的湖水。
生2:没有人伤害,很安全,鸟生活得完美、快乐的地方。
生3:景色优美,舒适、依山傍水,丰衣足食。
师:是的,确实是个很美的地方,汪老师曾多次去过那里,每每置身于此地,都有一种陶醉,甚至迷恋,它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再读题。
生:(美读)——鸟的天堂。
师:好,昨日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兴奋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学生字:巢/梢/暇。(老师边书写“巢”边解说:“巢”上部分三个“〈”要写得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
师: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1:课文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
生2: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师: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在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资料,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师:再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有怎样的感慨?
生: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生:读。
师:有点味道了,但还不够。
生:读(重读“的确”)
师:很好,突出了“的确”。一齐读。
生:齐读。
师: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师:你怎样理解?
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去是在早晨,作者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指的就是一棵大榕树。
师: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师: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
师:配乐朗读1——9自然段。
生:闭眼听。
师:你仿佛看到一颗怎样的树?
生:这是一株十分大的树
师:请你把“大”写到黑板上,
生:这是一株十分“绿”的树
师:写道黑板上
生:生机勃勃
师:写道黑板上
生:茂盛
师:写道黑板上
师: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板书,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的——9自然段,能够动笔标注出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交流: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作者从自己的亲身阅历写出了这株榕树很大。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能够说,见多识广,对巴金来说大榕树不足为奇,但这样大的却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
生:透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
生:透过朋友的谈论体现它的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感受到这是一株大榕树。
师:课件出示这句话,再读,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应突出“一株”这个词,作者从远处看误以为是很多株榕树,走近看原先只是一株。
师:读出只是“一株”的感觉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强调了“一株”。
分别找几个同学读。
师:把体会带进去,都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生:没有。
师:(出示老师在鸟的天堂拍的照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构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构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
生: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
师:明白它究竟有多大吗?
生:摇头。
师:和会场相比,相当于20多个会场。
生:赞叹“哇”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独木成林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构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还有哪里具体写出了“大”?
生:“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因为树很大,所以树枝垂到了水面。
生:树枝卧在水面上,这个“卧”字让我想到了我曾见过的巨大的“卧佛”。这棵树就像一个巨大的“卧佛”一样,很大,很安详。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安详吗?
生:读。“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年代久远,安详,安静、古老……学生:交流感受并把感受读出来。)
师: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生齐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师:继续交流,作者还怎样写出了这些特点?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用展示生命力,来表现茂盛。
师:它是怎样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叶子密集到“一簇的一簇的堆起来”
生:从“不留一点缝隙”我感受到这树的茂盛,那么大的一棵树,居然不留一点缝隙。
师:引读这段话。从哪里还能体会到这种生机勃勃?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指名读,轻轻自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注意到这个“似乎”,此刻把似乎去掉。
生:比较读。
师:你觉得有“似乎”跟没有“似乎”有什么不一样?
生:似乎是好像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真是的,而不是作者的想象了。
师: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
生:感情朗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生:“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师: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能够与伙伴交流交流。
(生自由地读、体会)
交流:
生1:是躲在树叶中的鸟在动。
师:哦,那是飞倦了小鸟们归巢了,躲在茂密的叶丛中,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却感觉到了“生命的颤动”。所以作者感到——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这是生命涌动之美,因为这树的生命力很顽强,好像每一刻都有新的叶子在生长出来。
师:这是无法抗拒的生命力,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都涌动着新的生命。读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3:我觉得颤动还有一个意思,可能要刮风,一闪一闪的,让人感到颤动。
师:把你感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4:我觉得树叶太绿了,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师:那翠绿的颜色,绿得鲜亮,绿得发光,看久了,似乎感到绿叶上的点点光斑像是一些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所以——
生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融入这句话中,好好地读读这句话。
展示读。一个接一个读下去。
师: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所以——
生:(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好的语言我们要积累下来。给大家一些时间,看谁记住的最多。
生背诵。指导交流背诵。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师: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生:写。
师:提示,能够用文中的话,也能够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1:在南国有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遮盖住整个小岛,独木成林,那树叶绿得发光,绿得发亮,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哪儿冬暖夏凉,是我们生活的天堂啊!
生2:我发现了一个天堂,那儿依山傍水,丰衣足食。一株树就是一片林子,周围很静,人们善良……
……
师: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师:这天我们没有看到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那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课件出示,学生静听配乐鸟鸣声,音乐和文中描述相吻合,先是忽然起了一声鸟叫,之后越来越多。最后整个树上变得热闹了!百鸟齐鸣)
师: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谈。
师: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透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这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
同学们,认识大家很高兴,老师从南国带来了这“鸟的天堂”的旅游画册,送给同学们,在这个小册子中,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鸟的天堂”的诗句,同学们有兴趣能够赏读,更多的去了解这天下奇观——小鸟天堂。欢迎大家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下课。
篇3: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资料。
2、认识南国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榕树上中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述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点语句:“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做这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动态和静态的描述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教学用具:
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字词卡片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文,理解课文资料
1、思考:作者几次到鸟的天堂?
2、指名读第一次、第二次到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三、指导分段:
思考:(媒体课件出示)
1、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
2、文章开头就写了“我们”已经到了鸟的天堂么?
3、在到鸟的天堂前写了些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还是我们在鸟的天堂吗?
5、课文可分几段?
四、学习第一段
讨论回答:
1、这段讲“我们”在去鸟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资料?
2、你从对天气和景物的描述中,能够看出“我们”又怎样的情绪?
3、感情朗读第一段。
(评析: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设疑激趣,直奔文章重点。文章较长,第一课时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资料,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第二节
一、引言:上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课文,分了段,学习了第一段资料,那请同学们思考:
师:我们已经陪伴着作者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那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生: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
师:观察句子,发现了什么?
生: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呢?
师: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师:同学们问题抓得真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教师板书: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师:好,以上问题我们在学习课文中逐步解决。
(评析:由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感受谈起,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给了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仅仅抓住重点句“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去探索。)
二、学习新课
师: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鸟没有?
生:没有。
师:那看到了什么?
生:大榕树。
思考:那文中是怎样描述大榕树的呢?
(学生自由读描述榕树的语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读后交流,读懂了描述榕树的那些资料或语句?
生:我读懂了:“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有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句话是说榕树枝干多,不可计数,也从侧面讲榕树十分大。
生:我读懂了:“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这句话是讲榕树个性大。
生:我读懂了:“那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这句话是讲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枝干不可计数
茂盛:叶多而密
师:“不可计数”怎样理解为什么会枝干这么多呢?想明白么?
生:想明白。(学生理解“不可计数”)
师:“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什么?
生:叶多、密、茂盛
(出示投影:指名到黑板前说出枝、干、根)
师:一齐读描述榕树的语段,看有无新的了解?
投影描述“我有机会……伸进泥土里。”的媒体投影。
师:枝上生根也是根,为什么它会伸进泥土里呢?这说明什么?
生:这是因为土地潮湿,垂下来才会伸进泥土里,天长日久也成了树干,这不仅仅说明榕树大,也说明榕树很古老。
师:这是榕树特有的美,就应怎样读呢?(师指多名学生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真有感情。
师:继续看书,还有新的发现吗?文中除了描述榕树大、茂盛外,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绿。
师:从那句话能够看出来呢?
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些榕树不仅仅绿,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出示媒体课件)美吗?
生:美。
(评析:透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到了榕树的大、绿、茂盛,进而感受到了榕树的美。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师:应怎样读?
生:应用喜爱和赞美的语气读。
(老师指多名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感情真充沛。
师:看到这美丽的榕树,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那么,作者除了对榕树的赞美,还有怎样的感情呢?
生:热爱。
(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的感情读。)
(评析:教师恰当地指导“美读”课文,培养语感潜力。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像在学生头脑中“放电影”。透过多种感官使文字符号、语音、好处、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资料,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使他们有了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落实了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师:还有发现吗?
生:“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为什么?
(指多名学生读、理解,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的原因。)
师:同学们,写榕树这部分中,哪自然段写得最美?
生:第八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榕树正在茂盛时期……那么多的绿叶……那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写榕树枝干,根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的?
生:静态。
师: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有什么感受呢?
生:美、大、有生命力。
师: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那第一次和第二次怎样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激烈的讨论)
师:这就是作者说“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的原因)
师:那么哪部分是描述鸟的呢?
生:12—13段
自由读文
师:你喜欢写鸟的哪句?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师:那这句说明了什么呢?
生①:鸟多。
生②:景色优美又壮观。
师:那里描述鸟的动词说明了什么?
生:多、动作千姿百态。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看到了解在榕树上快乐生活的情景啊?
(多媒体课件:榕树、鸟,想象鸟在榕树上飞舞,歌唱)
教师读文,学生体会理解
师:这地方怎样样?有什么感受?
生①:美。
生②:这是鸟的天堂,鸟的乐园。
生③:这的景色壮观。
师:这就是第二个鸟的天堂的含义。那里是鸟儿生活、繁衍、栖息的完美地方。那写鸟与写榕树相比较,写鸟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生:在写鸟时,采用的是动态描述的手法。
(评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了个性,用心主动地学习基础知识,发展了智力,养成了乐学善思的好习惯。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应为学服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
师:那那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而且当地人不许别人去捉它们。所以那里是鸟的天堂。
师:那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由于那里的人们在保护它们。
但是据我所知,此刻这样的地区很少很少了。由于人们不注重保护环境,乱捕乱杀,导致鸟类超多死亡,直接威胁着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环境,保护鸟类,保护我们的家园,使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都成为鸟的天堂。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思维带给了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活动:“初读课文,粗知大意━穿针引线,直奔重点━品词析句,理解描述方法━美读感悟,体会中心”,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探究,正是由于教师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人人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构成了会学善思的好习惯。
2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带给了种种有利的条件,透过引导、启发、讲解、评价等等手段,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辩论、认识等活动的机会,让学习的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活动成为“立体的结构”。学生课堂发言活跃,在简单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又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正是“以教师的善教之情激发了学生的乐学之趣。”
3教学时仅仅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中心研读式教学。教师仅仅抓住对“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理解,展开研读和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语文课堂,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篇4: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一、朗读感受
师: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己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能够把自己感到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段落。
(生选优美段落,同桌互读互评)
师:哪几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一下
A组:
男生:(读第8自然段)
女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感情处理上,“似乎……”这句话前面的感情太强烈了,后面上不去。(众笑)
师:同学们,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必须也不错,请她读一下。
女生:(略显羞涩地朗读第8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
男生:她读得很有感,请,比我好多了!
女生哨寸谢你。
师:刚d这位男同学有一点我个性佩服,他能以欣赏的语气对同桌说“比我好多了”。学会欣赏是进步的开始,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师生一齐鼓掌)
B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觉他最后一句感叹句读得很好。“当小船……熔树”这句读得太平淡了,为了衬托后面的感叹句,语速应稍微慢一点。
师:你来试试。
女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男生:她的语速、停顿十分好,感叹句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她学习。
C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认为感情读出来了,但“小船……流去”能够读得再慢一点。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她的点评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T,然后指出他的不足,让人听了挺舒服的。
女生:(读第8自然段)
男生:她读得很好,读出了感情,使人听了能感觉到大格树枝繁叶茂,十分有生命力。
师:她己经把格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了。
师:这几位同学选取的都是写熔树的。有没有选取读写鸟的段落
生:(读第12自然段)
生:读得十分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
师:透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格树是那么生机盎然,鸟儿是那么生气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间选取其一的话,你会选取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取XXX)
师:选取“树”的同学请齐读第7、8自然段。
(生齐读)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12、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地己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臆吗待会儿要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格树和鸟儿谁更有魁力。喜欢“树”和“鸟”的同学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儿”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学生换位置集中)
师:此刻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述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地上台写词语。)
师:此刻“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那里边有些词不太适宜。不适宜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v师:刚才我们『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适宜的词语写上去,此刻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你们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能够吗
生:大格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丫,没有大格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主角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格树,我有数不清的枝丫,枝叶是那样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歌声动听,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格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可爱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格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格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格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小鸟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格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格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它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李老师你也说人们看我们是冲着“鸟儿”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三、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思考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马就应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
叶一样,有了绿叶陪衬,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d这位同学的话。我认为大格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十分密切。
生:大格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格树上栖息,为大格树增色添彩,使它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马和格树是相互依靠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马和格树是形影不离的,有树的地方就必须会有鸟窝,必须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格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能够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格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格树比作一个人的躯体的话,那么鸟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嘛(师将黑板上划分树与鸟的线擦去)我们就应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齐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十分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生气,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熔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格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就应感谢大格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声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格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就应是活泼的、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熔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格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必须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格树,此刻我觉得这大格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格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申。”而刚才,你们己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四、拓展体验
师:如果你是文中那只小画眉,你想唱些什么呢能够用写小诗、写歌词、画画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学生自主合作,大约10分后,学生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的想像十分丰富,创造力真强。我想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1”
评析
我听《鸟的天堂》可能不下数十次,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听李海达老师的课,犹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个性兴奋。教师对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独特解读和独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发出来的创造潜能,都让我心悦诚服。虽然没有使用课标教材,却强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李海达老师的这节课,对《鸟的天堂》的人文内涵作了深入的开掘。原教材在知识和潜力的定位是“静态和动态”,能够说纯粹是写作技巧的传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般也是把大格树的枝繁叶茂和小鸟的活泼欢乐分开来加以体会的。李老师别开生面地对教材作了处理,将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而这种感悟和体会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全是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听说读写活动获得的,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种“分”和“合”,暗含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机进行人格塑造的匠心。我们能够看到,这节课始终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肯定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使得每一个学生,个性是相对后进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这节课的展开部分有两个重要的板块:一“自主感悟”,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另一个是“换位整合”,让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这两个板块的实施,把学生引人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构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当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他们未来的生活必须会更加幸福。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我们要“让思想冲破牢笼”,与时俱迸地处理教材。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一双慧眼,能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教材,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现实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听李老师教《鸟的天堂》,又一次让我感到“艺无止境”。语文教学永远是一块无限广阔的创造的天地。让我们认准方向,大胆地往前走!
篇5: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5课,先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生: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得上是鸟的天堂呢?
生:能够让鸟儿们生活得自由安闲的地方。
生:山净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生:树木茂盛、让鸟儿生活得安全无忧的地方。
生:……
师:哎呀,那该是多么完美的地方呀!带着想象,再读课题!
生:鸟的天堂。
师:同学们,在75年前的一个傍晚,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在平静的天马河上,划着一条小船,就悠然地来到了这美丽的鸟的天堂。这天,我们就寻着当年巴金先生游览的足迹往欣赏鸟的天堂。
师:昨日,大家都预习了课文,字词都熟悉了吗?
生:熟悉了。
师: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不禁不可计数兴奋应接不暇
师:真不简单!那里有几个多音字你都读对了。全班一齐读。
生:(齐读略)
师:“应接不暇”什么意思?
生:形容事物太多,看但是来。
师:读了课文了,它在文中指什么太多看但是来?
生:鸟太多,眼睛看但是来。
师:那么这个“暇”指什么?
生:指空闲。
师: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查字典。
师:这个习惯真好!
师:你们看,课文中指的是鸟太多看但是来。那么,结合着课文我们也一样理解词语的意思。字词都读正确了,那课文都读熟了吗?
生:读熟了。
师:想不想再读课文?
生:想!
师:好,打开书,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生:(默读思考)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色。
师:那作者几次往了鸟的天堂?每一次是在什么时间?分别又看到了什么?你能这样说一说么?
生:作者两次往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百鸟齐名的壮观景象。
师:对呀,这样就概括出来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说略)
师:你概括出了课文资料还理清了文章的顺序。是啊,作者就是两次到鸟的天堂,在他完全领略了鸟的天堂的美景之后啊,还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在课文中也写到了,谁留意到了?
生: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卧冬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对了!同学们,我们一齐来读。
(齐读略)
师:大家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么?
生:那里有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为什么呢?
师:是啊,读了课文了,你能试着说一说这该怎样理解呢?
生: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大榕树,由于作者傍晚往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看到的是一株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第二天早晨,当作者再一次来到那里,看到了很多的鸟,证实了这株榕树就是真正的鸟的天堂。所以,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欢快生活的乐园。
师:噢,原先,一株榕树就成了鸟的天堂啊!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树呢?(老师画大榕树的简笔画)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5—8自然段,看看这株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这株榕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株榕树十分大。
师:(板书:大)继续交流。
生:这棵大榕树十分美。
师:它的美除了表此刻“大”,还表此刻哪里?
生:表此刻它的“绿”。
师:(板书:绿)
生:还表此刻它的树叶长得很茂密。
师:树叶长得很茂密,所以让我们感觉整棵树长得怎样样?
生:长得很茂盛。
师:(板书:茂盛)
生:我觉得这棵树布满了生机,生命力十分强。
师:(板书:生命力强)师: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同学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拿起笔来,画出有关描述榕树的句子,细细地品一品,静静地想想。一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在专心体悟!来,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株十分大的树呢?
生:“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透过河面变窄来说明它的大,
由于它的树枝和叶子都伸到河里往了,使得河面变窄了。
师:你体会得真好!再继续找。
生:“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师:你读了课文了,那里到底是几株榕树?
生:只有一株。
师:这更体现了它的——
生:大!
师:继续交流。
生:“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它的大。
师:是的,巴金常旅国内外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大榕树,但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到,可见之大。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它枝干的数目都数但是来了,让我感受到这棵树长得很大很茂盛。
师:哎呀,bleachaway就这么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就不可计数呀,为什
么呢?看课文,谁发现了?
生:枝上又生根,有很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土壤里。
师:这是一种什么景象?你能想象到吗?
生: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师:想象到了,说不清楚是吗?好,谁能上来把你想象的画出来。(一名学生上台画),比如说,这是榕树的一根枝干,(师画),枝上又生根,画一画,这个根呢,就构成了新的枝干,枝上再生根。就这样无穷地生长,(师边说边写省略号)所以枝干的数目——生:不可计数。
师:[出示课件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榕树的气根,它伸进土壤里,就构成了枝。然后枝上还会生根,根再构成枝,于是它长得枯藤交错,盘根错节,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人们常说“独木不成林”,但是这棵树呢?
生:(大声说)独木成林。
师:所以作者说“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个“卧”字,又会让你想象到什么呢?
生:我想象到它十分大,只看见树叶看不见枝干,远远看往就像一条长龙趴在水面上。
师:能把你想象到的、品味到的读出来吗?
生:(生读)一部分树枝垂在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读得多好啊!——卧在水面上。看来,真是一株——大树。(课件出示大树图片)它究竟有多大呢?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资料,谁有了解?
生:这株树生长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师:很古老的一棵树啊!
生:它的占地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
师:同学们明白吗,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大约50多平方米,也就是说这株树相当于200多个这么大的教室。
生:(惊奇地)哇!
师:看来,这真是一株——
生:大树!巴金先生以前见过么大的树吗?
生:没有。
师:那此时他会是什么样的情绪?
生:惊奇。
师:对啊,和同学们刚才的感受是一样的!此刻,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读略)
师:你的读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榕树的大!
师:继续交流。那为什么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下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
师:好,谁来说一说。
生:“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榕树很茂盛,生命力很强。
师:它把生命力怎样给我们看?
生:展示给我们看。
师:那它是怎样展示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师:平时我们说绿叶是“一片”,而那里说是“一簇”还“堆在别一簇上面”,请同学们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看你能想象到那种景象吗?
生:(生读,想象)
师:你想象到什么?
生:我想象到树叶层层叠叠的,很密很密的,一堆一堆的。
师:好,带着想象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略)
师:对呀,正由于树叶那么多,那么绿,所以给了作者这样的感觉——齐读(课件显示红色字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师:哎,大家看,作者感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这该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借助平时的生活感受,谁能试着谈一谈?
生:一阵风吹过,刮得树叶颤抖了。
师:有这种可能。
生:树叶里边有鸟在扑翅膀,带动着树叶颤抖。
师:哦,是飞倦了的小鸟回巢了,躲在叶丛中,树叶太密了,看不到小鸟,但却感觉到了生命在——颤抖。
生:夕阳照在树叶上反的光,很刺眼,看得时间久了,感觉树叶在晃动。
师:或许是这样。
生: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但作者说“似乎”就是不确定,树叶也许根本就没动,这株榕树生命力太旺盛了,每一片绿叶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就给了作者这种感觉。
师:哦,看来,对于同一个资料,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或许是风吹,是鸟动,或许是阳光的照耀,是那绿叶本身就孕育着无穷的生机。那究竟哪种理解更能吻合作者当时的心境呢?
生:我觉得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
师:你再一次联系了上下文谈出了更深刻的理解,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读略)
师: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棵树呢?大家看——(出示大榕树视频片断,生欣赏)
师:什么感受?
生:这棵树真大呀!
生:这棵树布满了生机,是生命的奇迹!
生:这棵树太绿了!
生:这棵树真是太大了!我从来都没有看到过这样大的树。
师:是啊,看到了这样的一株树,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呀!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这是作者初次到鸟的天堂最真切的感受。再读——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生:(配乐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朋友们把这儿叫做“鸟的天堂”,但是巴金先生却没有看到一只鸟的影子。他的心中难免会有一丝的遗憾!第二天早晨当作者再一次来到那里,起初,四周是静寂的,之后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2、goodlucktoyou13自然段。生:(读略)
师:读这两个段,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这儿十分热闹。
生:大榕树上的鸟很多。
师:对,鸟十分的多!(板书:鸟多)
师:那鸟多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这两个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生: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生:我留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有飞起来了。
师:是啊,作者早晨来到那里,起初,四周是怎样的?
生:静寂的。
师:之后呢?
生: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师:我们把手一拍,就看到了什么?
生: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师:之后又看见——
生:第二只、第三只......
师:就这么三只鸟吗?
生:第一千只!
生:第一万只!
师:成千上万啊!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生:热闹了。
师:怎样个热闹法?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师:两个“到处”又让你想象到什么?
生:想象到鸟很多,哪儿都有。
生:树枝上有。
生:树叶上有。
生:水面上有。
生:天空中也有。
生:我们的小船上还有。
师:对呀,真是鸟的海洋啊!你们看,有大的,也有——
生:小的。
师:有花的,也有——
生:黑的。
师:各种各样的鸟啊!它们在干什么呢?
生: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师:同学们继续想象,还有的鸟会怎样呢?
生:还有的鸟在梳理自己的羽毛。
生:还有的鸟在水面上嬉戏。
生:还有的鸟在天空中自由安闲地翱翔。
师:哎呀!你们的想象让大榕树上变得更热闹了!看清楚了这只,dejavu又错过了那只,看到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所以作者感到眼睛——
生:应接不暇。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这热闹的场面?(出示视频片断,生欣赏)
师:想说什么?
生:(兴奋地纷纷举手)
师:我看得出大家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不要说,什么也不要说,就让我们的读来再现大榕树上这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好不好?(课件出示12、13自然段)
生:好!
师生:(接读12、13自然段)
师:看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心中也有很多的感慨!它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你们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会唱些什么呢?
生:它会唱大榕树是我的荚冬我生活在那里太幸福了。
师:小画眉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啊!
生:那里的农民太好了,一向保护着我们。
师:是的,课文当中也写到了。
生:欢迎各地的游客到那里来观光游览。
师:必须会的!
生:大榕树有了我们会更美丽,会更显得布满生机和活力。
师:对呀,树给鸟带给了幸福的荚冬鸟为树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孕育了无尽的生命力呀!再加上人们的刻意保护,终使这棵美丽的大榕树成了真正的——
生:鸟的天堂。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也正是由于巴金先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
生:(齐读)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卧冬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出示巴金先生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巴金先生,一代文学大师。他用文字为我们展示了大榕树上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你们明白吗?2005年的10月17日,他已经逝世了。他人固然走了,但是他的文章仍然像这株大榕树一样永远焕发着勃勃的生机。由于他的描述,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课下,同学们能够找到他的《旅途随笔》再读一读,更多地往了解这天下异景——鸟的天堂。还能够到网上往查一查有关的资料,有可能的话亲身往走一走,看一看这天的鸟的天堂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有机会我们再来交流。
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优秀的教学就应秉持的理念。那么阅读教学究竟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更为灵动深进的对话,成为一种高质量的对话呢?笔者就这一方面谈谈在《鸟的天堂》这一课的实践与思考。
1、淡化预设不固守。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话的框架,给我们毫无预备的意外。应对“意外”,我们不应固守预设,而就应尊重学情,力求在对话中天生“对话”,这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有的情怀。在理解第八自然段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这句话时,学生对“新的生命”的熟悉与预设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了偏离,有的学生把“新的生命”理解为小鸟甚至说是有毛毛虫在树叶上是根本不对的,此时我加以点拨“究竟哪种理解更能吻合作者当时的心境呢?”激发起学生再次“潜心会文”的热情,从而使对话更深进、有效,学生在对话中更深进地理解了文本。
2、注重自悟不浮躁。阅读教学中有效生动的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聪明的过程。深刻的感悟是进行用心、有效对话的条件。只有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才会越丰富。教学中“这是怎样的一株榕树呢”题目提出后,我不是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悟”的时间,引导学生深进读书、思考、标注、讨论,使学生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悟,产生了对话的内在需要,于是,师生对话也便成为彼此情感交融、聪明碰撞的过程。
3、珍视多元不独裁。真正的对话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对话的过程中,我从尊重学生出发,努力做到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把肯定、赞扬及时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于是学生的对话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对话水平逐步进步。
师生同等对话不是偶有所得即兴发挥,它是专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聪明开启聪明的相互造就。只有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才能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营养、相互创生,只有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才闪烁着一种活动的天生美,这样的课堂才布满了生命力。然而我们深深地明白,只有凭借教师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的支撑,才能拥有这样赏心悦目的语文课堂。
反思自己,缺少的是自信,缺少的是底蕴,所以对课堂的调控还不够自如从容,于是出现某些环节教学时间调空不当、某个题目不能完全放开使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等现象。“腹有诗书气自雄”,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进步自身素养,洗尽铅华,荡开浮躁,上出富有实效对话的、具有浓浓“语文味”的根基扎实的课。
点评:
教师能够按照学习语文和熟悉事物的规律,精心安排教学程序。每个教学环节,均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把“读”的练习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把“读”和“思”、“读”和“说”、“读”和“画”这几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往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往体验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以思引思、以情生情,让学生在文本里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生有了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就充分展示自己,从而得到了锻炼,促进了发展,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篇6: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述。
感情朗读课文。
(二)情意目标
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透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述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比较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我透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
情境1:多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这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齐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略)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生:傍晚。
师:看到了什么?
生:榕树。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
生:早晨,看到了鸟儿。
师:(板书:鸟儿)
3、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齐讨论。
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逼近”是什么意思?
师:谁明白?
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
生:作者为什么说“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述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电脑出示)这是个什么句子?
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生:感叹句。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鸟的天堂发自内心的赞叹。
师:大家一齐来赞叹鸟的天堂。
生:齐读。
师: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作者看到了榕树、鸟儿,才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电脑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述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画、小组讨论(略)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师: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
生:读(略)
师: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放配乐录象:大榕树)
生:(欣赏)
师:此刻你有什么感想?
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师: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电脑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上又生(),有许多()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读。讨论)。
师:谁来做填空?
生:(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这段话里读出了榕树大。
师: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生:它的根多、枝多,能够读出树大。
师:(板书:枝、根)红字部分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出示插图)
生:这是大榕树的真面目。
生:枝上生根,根伸进泥土里又成了新的枝干。这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
师: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生:读。
师: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电脑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红字部分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
师: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子绿。
师:(板书:叶子)
生:叶子有光泽。
生:榕树充满活力。
师:“颤动”是什么意思?
生:快速抖动。
生: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貌。
师:红字部分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生:榕树叶一闪一闪的,充满活力。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
生: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
师:谁能用一句话回答。
生:因为南方气候湿润,榕树正处于旺盛的时期,所以才会有这种景象。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大声朗读,体会体会。
生:(读)。
师: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那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
师: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生:鸟儿。
师: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生:(略)
师: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但是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
生:应接不暇。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生: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但是来了。
师: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听鸟鸣。(放录像: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
生:鸟儿真多。
生:鸟的天堂真美。
生:鸟的天堂真热闹。
师: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电脑出示)
读一读: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有的(),有的()。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填空。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写出了鸟多的程度。
生:表现了鸟的大小不一。
生:写出了鸟的颜色各异。
生:还写出了鸟的动作。
师:鸟儿在干什么呀?
生:(读)。
师:(板书:叫、飞、扑。)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
师:应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电脑出示)
为什么说“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述榕树、鸟儿的句子,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读“昨日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板书:鸟的天堂)此刻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说?
生:(略)。
师:这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的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哪里是我们的天堂阿?
生:学校。
师:为什么?
生:(略)
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
生: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
生: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师: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师: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生:(读)
师:谁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读的真好,我们一齐学着它的样貌读这一段。
生:(读)
师:大家读的好,学的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的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生:想。
师:下一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下课!
篇7: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巴金爷爷走进鸟的天堂,去领略那里神奇而壮观的迷人景象。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了解各个生词的意思。
生2:明白了各个段落的段意。
生3:我明白榕树所在的位置。
师:在哪呢?
生3: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村。
师:明白了它的位置,那有机会我们就能够到实地考察一番。还有什么收获?
生4:学到了许多词语和句子。
师:对于你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忙,是吗?十分棒!你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象过电影一样在脑中呈现一遍,这对这天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忙。在第二次预习当中大家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郑老师把它总结了一下,我们一齐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1、有对字词提出问题的;2、也有对句子提出问题的;3、还有就表达方法提出问题的。)
师:我想先问一下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呢?
生:我发现课题鸟的天堂没有加引号,但是在第九自然段却加了引号。
师:你读书十分仔细。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大部分同学举手)十分好,认真读书就会有新的发现。有个问题我觉得挺奇怪,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
生:因为文中的那里阳光照在水上、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光明了,我觉得光明磊落很少用来形象亮餍。
师:你觉得那里光明的用法有些个性是吗?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怪不得他的文章写的这么好,大家应多向他学习,认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在预习提纲中有的同学提出要仔细观察榕树,观察了吗?
生:我觉得鸟的天堂这棵榕树有很多的特点,你看这棵树十分的大,是鸟栖息的最好的地方。因为福州被称为榕城肯定也是以榕树的特点出名,我想看一下福州的榕树与鸟的天堂的榕树有什么区别。
师:榕城之人就应对榕树有更多的了解,那么你观察之后了解了吗?还有谁也观察了榕树呢?
(生纷纷出示图片福州的榕树形态各异,人们把它称作慈祥的老者。)
生:我补充,福州的榕树有着长长的胡须,粗粗的干,象一位年过花甲的老爷爷。
师:十分好,你还能用上比喻,想象出是一个慈祥的老者。下面请你们想一想:1、这株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巴金爷爷又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描绘榕树生机盎然的美呢?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段,看看作得是怎样描述榕树的美。(生边读边做记号)
师:如果你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儿,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想找个地方安家会选取这儿吗?为什么?(生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
小组1:因为这有这么大的榕树,而且这株大树还有许多的树干。
小组2:那里还有许多的好邻居。
小组3:那里不受外人的打扰能够无拘无束的生活。
小组4:我们找到了课文中的一处,我们想把它读一读。鲜鞘那里有树、有土、有水鸟儿就到了人间的仙境。
小组5:那里的环境很好,四面环水,榕树的占地面积十分的大。
师:你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那里是一个风水宝地?
生:我想请全组一齐来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我从那里能够看出榕树的占地面积十分的大,能够容纳十分多的鸟,而且那里的邻居也十分好。
师:他们抓住关键的语句,了解到那里的占地面积十分的大,想怎样住就怎样住十分的舒服。
小组6:我补充,文中的第十二自然段(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这句能够体现那里不但没有危险,而且还有许多游人来观光,有时兴起还能够来一次免费的音乐会,真是又舒服又惬意。
师:还能够听音乐会,这确实是一个很惬意的地方。
生:我们也想来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小组群众读)
师:我想提一个小小的问题,他们读得怎样?能不能比他们读得好?
生:(齐)能够。(全班齐读)
生:这棵树十分大,从资料上证明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就象北京人喜欢住在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一样,我们也喜欢这株古老的榕树。
师:说得真好,尤其是用上了古色古香这个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还没有其他的理由呢?
生:我们也会选取这时,不但能够自由的飞翔,还能够从树与树的空隙中看到外面的美丽景色。
师:我也会选取那里。
生:我是鸟儿的摄影师,我拍摄了很多的照片,你看那里阳光充沛、空气清新还有水。这是房子的内部结构,树枝参差不齐。
师:房子的渗水问题怎样办?
生:这是不可能的,从那里能够看出:"树叶十分茂盛……"
师:这我也从那里感受到,树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谁也和我有同感?这样吧,我们一齐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吧!(播放录像师插话:你会选取哪儿?和你的同伴商量一下,边看边做出选取。)
师:怎样样?你们家的环境如何?
生:(齐)好!
师: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我们一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下面我们一齐把文章的7、8两段读一读。(学生朗读七、八段。)我看到好多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飞了起来,同学们、鸟儿们想去认识一下你们的邻居吗?透过看录像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的邻居呢?
小组1:这就是我的邻居画眉鸟,他的歌声真好听,我每一天都能够听到他免费的歌声。
小组2:这位是我的邻居喜鹊鸟,有时我不在的时候,他会帮我打扫卫生。
小组3:这位是我的邻居黄鹂鸟,我不在的时候,他还会帮我煮煮饭呢?(黄鹂鸟:谢谢你的夸奖。)
小组4:我的邻居乌鸦先生别看他平时话多,但是他很热心。(全组演读)
师:表演得怎样?
生:他们用上动作比较形象,但有些地方强调得不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能够用鸟声、鸟影进行比较。"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读得快一点,就像录像上的镜头,速度十分快。最后还有一个地方,"有的站在树枝上叫……"那里要体现出鸟儿飞出来,十分得兴奋。
师:你说得十分好,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你的感受读一读。(生读后,师也介绍了一种鸟)
师:还有谁要介绍
小组5:这是我的邻居鸽子小组(先生),有信要传递的时候他总是热心帮忙。
小组6:我是他们的网络巡警,时常为他们传递信息,但是我也时常不在家,所以家就交给我们的百灵鸟小姐。
生:我就是百灵小姐,我都要成他们的保姆了,我又要做饭、又要打扫房间、又要看家。这位是我们的爱说话、而又热情的乌鸦先生。
生:乌鸦先生帮忙他们看家、捉小偷,让他们有来无回。这位是我们鸟的天堂的舞蹈家白鹭小姐。
生:我们鸟的天堂也是一个活动剧场。
师:他们介绍了歌唱家、舞蹈家、我也介绍了一种鸟,下面让我们看看巴金爷爷是怎样介绍的。(生朗读课文)
师:好动听的歌声,画眉鸟都唱了些什么歌呢?
生:唱了《快乐老家》,因为他们的情绪很不错
师:你是百灵小姐,你能唱两句吗?
生:我不会!
师:有点遗憾,但能说出歌名也挺不错的。还唱了什么歌曲呢?
生:我常听到画眉鸟在演唱《欢乐颂》。
师:欢快的鸟儿自由地歌唱,他们的情绪必须不错。你们的情绪怎样?我们从欢快的节奏中回过头,看看这些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出示问题)
生1:我想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用上引号?加引号是作者告诉朋友这是他想象到的,没有加引号是他看到的。
生2:我补充,这个问题是我提的,之后我自己想明白了,我觉得,有些地方用上引号,实际上是指这棵大榕树为鸟儿带给了生活的环境,所以鸟的天堂加引号,而没有加引号的鸟的天堂则是作者真正看到的,许多鸟儿在一齐欢快的歌唱。
生3:为什么用光明这个词,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而且鸟的翅膀上下飞动得那么快,一瞬间也能产生光明的感觉。
师:包括刚才,我们看录像所见到的。
生:我补充,用光明更能体现那里是鸟的天堂,因为天堂是象征着完美、和平、快乐的,所以用光明。
师:这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鸟的天堂作为文章的题目。
生1:这个光明也说明了鸟的天堂一切都充满了期望。充满了鸟儿对鸟的天堂的完美的期望。
生2:我能解决第三个问题,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实际上是说,那里给鸟儿一个新家,在其他地方鸟儿会受到猎人的捕杀,而那里却不必担心。
师:为什么不必担心呢?
生:因为文章中提到"那里有农人的保护"。
师:对了,那里有保安,所以很安全。
生1:因为,那里说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试想一下那里有多少片呢?十分夸张地形容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只鸟儿。
生2:我补充,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就想起刚才所说的寄托着鸟的期望,还有这样就体现出榕树十分有生命力的感觉。
师:我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有很深的感觉,我们一齐把它读一读。(生齐朗读。)
师:学完鸟的天堂你们最想说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旁边。请几位同学上来写。最后有感情的读出自己写下的话。(几位同学板书,其余生认真地写)
师: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没有机会发言的,请举手。让我们先把机会留给他们。
生: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
师:能不能用你充满激情的语言来说一说呢?(生再读)比刚才好多了,有些同学已情不自禁的给了掌声。
生1:鸟的天堂真的是鸟的天堂,它舒适、安全、还有农人的保护。
生2:鸟的天堂榕树茂盛,众鸟纷飞的场面是我生平第一次所见,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生3:是大榕树给予了鸟儿快乐,是大榕树给予了鸟儿生命,它是鸟儿赖以生存的家园。
师:很有感情,声音也很动听,而且还用上了排比的句式。真好!
生:天堂是美丽的,天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堂是纯洁的,天堂是温馨的。
师:鸟的天堂确实是我们温馨、美丽、舒适、快乐的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能够亲自去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村实地考察一番。
教学评析:
(以下方晓敏简称方,郑铮简称郑)
方:这节课是我校在开展增强语文课堂活力之后较为成功的课例。在此谈以下几点感受,首先,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活即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上较为多次的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就更加有利于老师、学生拥有新的发现。因此,我们经常在课当中看到老师经常会有惊喜,学生身上经常会有闪光点出现。
郑:教改这几年我发现其实不仅仅是学生在发生变化,老师也在发生变化。如果用一个栏目来形容的话,他更像是实话实说。老师就像是主持人和观众进行平等的沟通,甚至有的时候直接把话筒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唱主角。有时你会发现他们比你原先设想的讲的还要好。
方:我的第二点感受是:这节课十分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品质,那么在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这种个性反映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阅读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理解,而是用心的创造发现,这一点在这节课上做得很不错。
郑: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学习也是这样。在对一篇文章感悟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他们的想法不同,所表达的资料也有所不同。比如,课前我让学生对文章提出很多问题,课上让他们来解决。这时就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相同的见解,这样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相互撞击,就有了火花的产生,也就更让人有以外的惊喜。
方: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教师主角的转变。以往我们的老师常常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受,而这节课则没有这样的感觉。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更是阅读活动的促进者。
郑: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就应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就应是一种高高在上,似乎在统领他的臣民。教师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互相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很愿意把他们的想法、观点说出来。不至于担心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
方:看来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能够有利于孩子实话实说,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重视孩子兴趣的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在这节课中也处理的较好。
郑:平时教学中我就是让孩子们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这样孩子们就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把握读书的侧重点,并不是把老师的意志强加给他们。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表达。
方: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所学的资料感兴趣了,必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想谈谈这节课不足的地方。第一个在引导孩子读得过程中,读得形式还不够丰富,不够多样,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读当中去感悟课文资料。如果有更多的读的形式的话,会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及对课文的理解。
郑:这也是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十分困惑的地方。怎样让孩子的朗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其实,朗读水平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也就加深了。朗读水平的体现也表示着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方:另外,这节课还能够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们进行问题解决。
郑:当时老想着,我后面要上什么?要如何完成设计的环节?因此把孩子们说的时间压缩了。其实,想想就应让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方:期望今后你能朝着这方面继续努力,也祝愿你的课越来越成熟。
篇8: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昆一小学魏宏伟
实录:
教师投影出示一张小鸟的图片:一只可爱的小画眉正在枝头上欢快地叫着。
师问:这只小画眉可爱吗?
生:很可爱。
师:谁还说说?
生:看上去它既美丽又活泼,真惹人喜爱!
师:你使用了关联词从两个方面说出了可爱,回答得好!
教师继续投影出示文字:有一只画眉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些什么呢?会唱什么动听的歌呢?
师:分组讨论一下,假如你就是那只小画眉,你会说写什么呢?
讨论后,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生甲:假如我是这只小画眉,我想对大榕树说:“美丽的大榕树啊,你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你的怀抱中自由快乐地生活。我们感谢你啊,大榕树,你是我们的天堂!”
生乙:我有成千上万的小伙伴在大榕树上生活,我们在那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期望人们不要伤害我们,让我们永远拥有鸟的天堂!
师:是啊,要想鸟的天堂永远是“鸟的天堂”,的确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还有谁要说?
沉默了一会儿,又有同学陆续举起手。
生:我们的生活真快乐,期望别处的小伙伴来我们那里做客!
师:看,我们的小画眉多么热情好客!
这个学生回答后,教室沉寂了下来。
师再次启发:小画眉赞美完自己的家园,又看到我们伟大祖国这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个性想说说心里话……
同学们又纷纷举起手。
师:谁替小画眉说说心里话?
生:同伴们,你们明白吗?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到时候我们全家要飞到北京看一看奥运的盛况,为我国的体育明星加油助威。
师:看来,这只小画眉还是个体育迷啊!
生:昨日早上,我刚刚看完电视直播,神舟5号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送入了太空,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成员,听说,这天早上,宇航员杨利伟已经成功回到地球,一切状况良好,你说,我能不兴奋吗?
师:好!这天早上你看电视转播了?
生:看了,一向看到七点半,差点儿迟到。
师生同时发出笑声。
师继续启发:此刻,我觉得小画眉个性想唱一首歌表达自己的情绪。
生:如果我是那只小画眉,我会高兴地为大家唱一首《快乐老家》。
师:你会唱《快乐老家》吗?
生:不,不会。
师:那么班里的同学谁会唱?
教室里有的同学开始哼唱起来了:跟我走吧……
老师唱: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
同学们的声音也响亮起来: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它近在心灵,却远在天涯……
师:同学们唱得真动听,大榕树就是鸟儿们的快乐老家!
又一个同学高高地举起了手。
师:又有一只小画眉要为大家演唱了。大家欢迎!
生:我为大家演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开始唱:世上只有榕树好,有树的鸟儿像块宝,投入榕树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师:你唱得真动情,可你为什么不说《世上只有榕树好》呢?
生:我认为是大榕树给了小鸟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大榕树多么像小鸟们的妈妈呀!如果我们是小鸟,我们的祖国就是那棵大榕树!
师:你的理解真让老师感动!
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针对教材特点,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在以上的教学实录中着重体现两点:1、在阅读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2、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比如:联系生活想象小鸟的话);教师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促进者,在教师的关注、欣赏和激励中促进了学生的反展(学生发言后老师的评价);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在合作中师生互相感动、互相提高(师生合作唱《快乐老家》)。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激情,更需要老师具有驾驭的功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互动点评:
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在阅读过程中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是巧妙的设问。
教师在本课的巧妙设问,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同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是,不是教教材。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筒,也不是教材的照相机,而是课堂生命活动的生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及其动态发展的驾驭不仅仅仅是形式,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
三是,着眼于发展。
本课教师以适应学生身心的特点为前提在与作者情感共鸣中再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透过师生的交流、互动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情境,进而给学生以自然的感受,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