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校党委书记学习感悟(主题教育)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校党委书记学习感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此确定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新征程新特征,要求培养意气风发、坚韧不拔的时代新人;新格局新挑战,要求培养本领高强、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这对承担着价值引导和人才培养重要历史使命的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高校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筑牢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
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科学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制度、路线、方针、政策,筑牢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把好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准入关。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事关新征程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在新征程上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当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一方面在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准入程序上精准发力,加强对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任职基本条件主体的思想政治审查;另一方面强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才选拔的工作监督,为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学习的首要内容,培养和塑造政治意识强、政治信仰牢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让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拥护“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并将其转化为铸魂育人的实际行动。三是强化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监督。鉴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角色,坚持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强化政治监督,督促高校思政课教师增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自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和法治素养的培育,确保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需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相统一”重要论述为指引,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四个相统一”,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运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以知识为载体,寓价值引导于知识讲授,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知识、传递思想和坚定信仰的同时,严格自我要求,做好学生道德品行、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和奉献精神等方面的“引路人”,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通过深潜其心、精研教学,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讲清楚讲透彻,与此同时,关注世情、国情、社情、民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常讲常新,扎根社会实践,做到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能够在教学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产生思考并结合学科,自由探求学术真理,并在学术研究中恪守学术规范,为教师整体学术研究的健康良性发展贡献力量,做到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现“四个相统一”,需要多措并举,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进一步强调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一方面,教育体系建立“师德楷模”“师风模范”等评选表彰制度,通过塑造典型、加强宣传等方式与途径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建立由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在增强全社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了解,消除社会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偏见,形成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客观约束的同时,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内生动力。二是克服现有评价体系中的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合教学实际完善价值评判体系,从质量评价的角度建立包含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教师素质、教学实践等内容的整体效能评价体系,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方向,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全面、持续性提升。
三、构建科学培养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
在新征程上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标准为遵循,构建科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六要”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政治清醒,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政治要强;应当保有家国情怀,以国家和民族为第一出发点,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的指引者,做到情怀要深;应当不断吸收新成就新知识,关注新时代新发展,运用新方法新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做到思维要新;应当在知识的积累上融通学科,在国际国内的纵横比较中深化认识,引导学生以自身实践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做到视野要广;应当学习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品格和积极乐观的意志,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征途中磨砺意志,做到自律要严;应当从政治、道德、情感和智慧等不同层面塑造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的人格形象,并以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人格要正。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达成“六要”标准,离不开科学的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一是国家为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持、法制保障。如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对平等伦理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客观性职业规范内容,并通过树立典范加以表彰等方式推动客观职业规范内化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个人道德品性,为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正向指引。二是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充分利用新载体、新形式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师培养思路,优化培养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让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并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培养视野要广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三是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保障。一方面,高校结合本校思政课程建设现状,科学制定思政课教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制度方面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高校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场所、设备支持,从机制运行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此外,高校完善教师工资保障和各项福利待遇保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认同本职从而主动提升职业技能、恪守职业伦理规范提供保证。四是进一步制定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负面清单,尽快建立独立的职业违规惩戒制度,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行为提供明确参照系。五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后备人才。
四、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并提出“八个相统一”要求。“八个相统一”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创新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遵循思政课教材可读性与可延展性的客观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和专题引入教学难点、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解答问题,培育学生反思性、创新性、实践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做到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以实践元素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理解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遵循学生群体的客观差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既通过学理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发学生思考,做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通过显性教育活动强化青年学生的德性,进而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职业行为,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以“八个相统一”为基本原则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实践品质,应当尊重学校校情,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一是在转变教学理念、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中,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创新活力。通过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结合、线下线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对思政课的热情和渴望;打破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壁垒,在思政课堂融入专业元素,实现两者有机结合。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够让学生以更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思政课程学习,在师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二是在整合特色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效的过程中,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师视野。思政课教师依托院校特色,将学校优质资源引入课程教学,并对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有针对性地对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教学内容上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与亲和力,真正做到让知识入学生课堂、入学生头脑,提升教学实效;打破学段壁垒,实现中小学思政教育与高等学校思政教育有序衔接,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格局。教师整合各类资源的实质是对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通能力的考察。三是在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研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由单一教师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忙起来活起来;在教学环境上突破传统单一的室内教学模式,打破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立德树人教学实效。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展开,是一项从思想认识到具体行动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的良性循环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校党委书记学习感悟(主题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