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讲稿
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了。在《民法典》正式生效的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司法解释,内容涉及到《民法典》时间效力、物权、婚姻家庭、继承、建筑工程合同、劳动争议等方面,与《民法典》同步施行。元旦假期过后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4日,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地相继公布了《民法典》实施后的“第一案”,案件的裁判不仅对原告、被告的生活产生实际上的影响,而且对民众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这些案件裁判的背后,都体现了《民法典》保护民事权利的价值导向,更标志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生根发芽。
鉴于以上情况,本专题在保持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充实。主要内容还是4大块,第一部分是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法典。详细讲述一下《民法典》是在什么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什么能够产生?第二大部分是讲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的颁行是我国法制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到底会产生哪些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学习民法典绕不开的问题。第三大部分是调整比较大的,原来的标题是民法典的特色内容。总书记在去年5月29日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我们就用这三个特色作为作为线索,把民法典的重点内容和亮点串起来讲,虽然也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组织,但是毕竟是打破了民法典原有的体系和结构,这样展现给大家的就不够清晰和完整。所以我把原来的标题改成了民法典的重点内容和鲜明特色。增加了民法典的重点内容这一块,概括的介绍一下民法典体系结构,以及各编立法思路和创新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民法典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至于民法典的鲜明特色这一块还是沿用了原来的思路,只是在讲解具体法条的时候更新了部分案例。最后一个部分呢,是从4各方面,来阐述如何贯彻和落实民法典。那具体做了哪些调整呢?我们还是要结合课件上的具体内容来展示:
一、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法典:(一)民法与民法典。首先还是从民法的性质和地位讲起,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性质上来看,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权利法,其主要内容就是规定和保障民事权利,民法还是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所以说,民法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法律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基础的法律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民法典会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度的原因所在。
2、民法典。而法典是法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法律体系化、成熟化的标志。法典,都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地位十分重要;二是体系比较庞大;三是要有突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那么我国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包括七编,1260条,从体量来看也远远超过其他法律,再有就是他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是一个完美的和谐体系。所以说,我们的民法典具备“法典”基本特征,法典两个字当之无愧。
3、当代中国为什么需要一部民法典?根本的原因,就是要推进民事立法的体系化。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领域广、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多,但是各个单行法又不统一,所以迫切需要一部《民法典》,按照一定的体系、一定的逻辑把它们科学地编撰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法治建设,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二)民法的前世今生。1、民法是一个古老的法律部门,起源于罗马法。民事法律规范产生的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古罗马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被迫的进行了政治制度改革,创制了像《十二铜表法》、万民法、等一系列著名的法律。罗马法内容十分完备,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私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事法律,它所提倡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可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罗马法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都深受罗马法的影响。《法国民法典》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法典的杰出代,而《德国民法典》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民法典的杰出代表。这两部法典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法典,一起构成了大陆法系的基石。即使是在100多年后的现在,我们制定民法典,仍然受到这两部法典的影响。
2、再来看一下我国民法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法律制度从夏朝开始萌芽,逐步形成了民刑不分、以刑为主的特点,始终没能形成独立的民法。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二是我国的刑法一直比较完备,统治者往往利用刑法来调整民事关系,三是缺乏民法的理念。所以直到清朝末年,民法才正式出现在我国的法律文献之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是南京国民政府,在1931年颁布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民法典》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废除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红色政权也先后创制了大量的民事法律,即维护了群众利益,巩固了革命政权,也为建国后的法治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新中国民法典的起草历程。1、前四次编纂。建国后,我们曾经四次启动过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搁浅。但是各个单行法的立法工作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了一大批重要的民事法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法体系。
2、伟大法典的诞生(第五次编纂)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编纂的民法典时机也逐渐成熟。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编纂民法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先起草《民法总则》;2017年民法总则审议通过,宣告了第一步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二步是以单行民事法律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形成民法典的各个分编,再将两部分合编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去年的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从此中国迈入了“民法典时代”,也开启了人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二、民法典重大意义:第二大部分是讲民法典的重大意义,这一块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增加一两个小案例,同时又对讲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从制度的角度来说,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来说,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说,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都知道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法国民法典》开启了法国的近代化道路,《德国民法典》开启了德国的强盛之路,《日本民法典》也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强国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上,民法典重磅出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三、民法典的重点内容和鲜明特色(一)民法典的重点内容
第三大部分是民法典的重点内容和鲜明特色。这一部分调整比较大的,其中重点内容是新增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民法典各编又具体关注了哪些民事权利?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法典又增加了哪些前瞻性规定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简简要绍一下民法典的重点内容。
1、总则编。第一编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总则编基本保持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只是根据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一共10章204条。首先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确立了平等、自愿等民法7大基本原则。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以及民事责任做出详细规定。同时总则编也关注到了民生的细节,比如规定“未成年遭性侵18岁后仍然可以起诉”规定“胎儿有继承的权利”“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见义勇为免责”等等。
2、物权编。第二编物权编,一共20章258条。其主要内容延续了物权法的规定,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比如说,第14章提出了“居住权”概念,进一步实现了物尽其用。对大家最关心的房产问题,也作出了原则性安排。第359条明确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再比如降低了公共维修资金使用的表决要求,规定小区公共部分产生的收入,属于业主共同拥有。过年之前,武汉就有一个小区的物业反过头来给业主发钱 ,而且一发就是40万。那这笔钱的来源就是小区公共部分产生的收入。这个物业公司还是非常精明的,在响应民法典的同时,也向全国人民打了一个很好的广告。那,什么是“物权”呢?‘物权’是法律语言,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财产权。孟子曾经说民之为道,有恒产者有恒心。对财产权的保护,毫不夸张的讲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物权编作为物权法的“升级版”,是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将继续发挥保护公民财产权利的重要作用。
3、合同编。第三编合同编是在合同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债法的规则,建立起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市场秩序保驾护航。合同编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百科全书,条款多达526条,将近占了民法典的一半,是内容最多的1编。对“高铁霸座”“抢夺方向盘”“高利贷”“业主权利”等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都有回应。(像湖南的第一案就是关于就是关于工程合同的案件)除此此外,合同编还完善电子合同订立规则,增加了预约合同的具体规定,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这些规定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人格权编。人格权编共6章51条,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等9项具体的人格权。对“性骚扰”“网络侵权行为”“遗体捐献”等热点话题作出回应。明确规定AI换脸、伪造声音是侵犯肖像和权声音权的行为,并且还明确要求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人格权法的单独成编,是我国民法典最大的创新,凸显了我国民事立法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
5、婚姻家庭编。第五编婚姻家庭编的基础是婚姻法和收养法,一共5章、79条,主要内容包括:结婚和离婚怎么实施、具有什么样的效力;明确了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完善了收养制度。这一编最大亮点就是引入离婚冷静期制度 ,这个制度我们在后面会做详细的介绍。
6、继承编。继承编一共4章45条,是7编中内容相对较少的部分。在继承法基础上,完善了继承制度。主要进步体现在:一是扩大了法定继承人范围,侄子侄女外甥和外甥女可代位继承;二是扩大了遗产范围,包括社交账号、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和网络财产;三是增加了遗嘱形式,比如打印、录像等;四是增加了遗产管理人制度以及相关的规则。这一编的核心思路和最大的初心就是尊重被继承人的意志。
7、侵权责任编。第七编侵权责任编一共10章95条,对侵权行为作出了详细规制。前三章是关于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具有普适性。后面几章则规定了各种特殊的侵权责任类型,包括常见的产品责任、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动物致损责任、建筑物致损责任等。这一编的亮点也很多,比如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和“自助行为”制度,加强了对生态环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规范在保障民事权利的同时,也起到了规范民众行为的作用。
8、附则。最后一部分是“附则”,明确了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和民法总则等9部单行民事法律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将同步废止。这七编又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总则编,规定了有关民事权利的共通性规则,统领各编。第二板块是第二编到第六编,这五编规定了各种具体民事权利。第三板块是侵权责任编,规定的是权利受到侵害后的法律救济。可见,民法典是沿着“权利通则——权利内容——权利救济”的逻辑展开的,是以权利为中心构建起来的。
(二)民法典的鲜明特色。这一块保留来了原来思路,依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特色作为作为主线,把民法典的重点内容和亮点串起来详细地讲解相关法条,在对讲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的同时,更新了不少案例,尤其是增加了各地公布的的“第一案”。
1、首先从中国特色来看,我们的民法典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人民的主体地位。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立法思想、结构安排和制度设计三个方面论述的。二是为公权力划定了界限。三是将习惯规定为民法的法源,对于民间习惯的认可与尊重,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对人民的尊重。四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里从落实平等原则、保护英烈人格权益、免除见义勇为的后顾之忧和促进家庭和睦,4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2、实践特色就是在强调,我们的民法典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回应实践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并且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民法典必须针对社会的痛点和难点,给出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回应。这里呢,列举了具体的5个体现加以佐证,分别是完善公平责任原则、赋予了私力救济权、解决了高空抛物痛点、增设了居住权制度,最后一个是明确了权利不得滥用原则。(1月4日报道的广东第一案就是一个小孩从35楼扔下来一瓶矿泉水,落在一个老人旁边,但是活生生把他吓摔倒了,导致粉碎性骨折。法院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判决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共计9万多。)除此之外,的实践特色体现在几乎所有民事实践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所以说,民法典并不仅仅只是权利宣言,更是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3、时代特色体现在民法典针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规定。比如针对网络时代的特点,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明确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民事权利保护范围,确立了电子合同的相关规则,完善了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这些都是网络时代才会有的法律现象。再比如针对科技的进步,规定了不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同时加强了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还比如确立了生态修复义务,融入生态文明的理念,再有就是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北京的第一案,就是用这个规则处理的。说的是两个人打羽毛球,比赛当中,其中一个人的眼睛被羽毛球击伤,由此发生纠纷,二人对簿公堂。法院认为,原告自愿参加比赛,应该清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对方也没有明显的过错,认定为自甘风险,驳回全部诉讼请求。)除此之外,还针对器官捐献、“标题党”、知识产权等新问题进行了规范。总之,民法典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特征,还解决了现实问题。所以总书记才会说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
四、凝心聚力,抓好民法典的贯彻落实。这一部分讲的是如何贯彻落实民法典。这一块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还是从提高法治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4个方面展开的,目前这部分的讲稿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以上就是本专题所有的调整和更新内容,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