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定位 创先争优”考察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对标定位 创先争优 ”活动实施方案》(济政办[118]号)精神,10月21日—22日,由主要领导带队,我区组织人员专程前往信阳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和鹤壁浚县黎阳产业集聚区考察学习。考察组利用实地查看、开会座谈等方式,对两个集聚区进行了深入学习考察。回来之后,我们结合我区实际,比对考察情况,认真查找差距,制定措施。现将我区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标单位发展经验
(一)管理体制是集聚区提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两个集聚区“直通车”管理体制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黎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由县长兼任,副主任分别由1名县委常委、1名副县长和1名政协副主席兼任,集聚区工委书记由1名政协副主席兼任,工作人员从县直单位和乡镇抽调,黎阳镇的8个行政村划归集聚区管理。史河湾发展改革试验区管委会管辖陈淋、黎集、祖师两镇一乡,10个小集镇,规划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史河湾集聚区隶属于管委会管理,集聚区的主任兼任陈淋子镇党委书记,试验区工委书记兼任黎集镇党委书记。两个集聚区高规格的管理机构,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运作模式,以及规划范围内的行政村由集聚区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权划分,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便于大家找准各方面的利益平衡点,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形成合力;便于做群众工作,协调项目用地,促成项目落地。这两个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值得我们借鉴。
(二)招商引资是集聚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对标的两个集聚区主要是以资源和产业招商。史河湾林业资源丰富,当地多年来以木加工著称,知名品牌有御喜木地板;黎阳是小麦生产基地,有多年面粉加工和家禽加工历史,知名企业有汉生面业等。在此基础上,两个集聚区逐步发展壮大。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只有站位全局,立足本地产业实际,积极构建产业承接平台,瞄准大企业,围绕矿用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产业,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集中精力引进“大块头”企业、“重量级”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土地提前运作是集聚区加快项目建设的重要保证。黎阳集聚区项目建设受土地指标限制,采取未批先占,然后处罚的模式,运作项目用地,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项目建设进程。另一方面,黎阳集聚区动迁政策可操作性强,例如:每征一亩地为供地农户解决一个城市户口,一个城市低保指标,拆迁安置按照现有住房面积,主房一平方换一平方,辅助房两平方换一平方,院地按照四平方换一平方等等,政策深受供地群众欢迎。
二、我区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
按照“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互动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招商引资,搭建要素平台,全力推进集聚区快速发展。2011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营业收入30亿元、税收1亿元、计划招商引资10亿元、融资1亿元、新增建成区150万平方米。到2015年,计划培育1-2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总产值70%以上。
(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按照集聚区的产业定位,积极培育矿山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2010年实施工业项目 14 个,年度计划投资 4.2 亿元,完成投资4.9亿元。2011年实施工业项目共计20个,其中台账项目13个,新增项目7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3.1亿元。截止10月底,预计全部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2.3 %。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10年,实施基础设施项目7个,完成投资1.55亿元,建成道路(愚公南路、二号路、五号路)8.63公里、标准化厂房5万平米、展厅360平方米,改造提升文昌南路2.2公里。2011年,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共计13个,其中台账项目8个,新增项目5个,年度计划总投资7.8亿元。截止10月底,道路、标准化厂房、水电等全部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7.2%。
(四)招商引资情况
2011年1-10月份,我区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招商约98人次,接待考察客商1825余人次;洽谈项目7个,洽谈金额72.3亿元;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金额36.4亿元;落地项目4个,落地资金5.92亿元。按投资额度分:签约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五)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2011年3月份,成立高新工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实收资本2010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6月份,划转为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该公司正加紧同***市农发行商洽,计划贷款1.7亿元,近期可望到位;加紧同浦发行接洽,计划贷款5000万元,正积极沟通接洽。
(六)集约节约发展情况
一是制定集聚区内村庄动迁方案,计划动迁集聚区内村居,挖潜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二是筛选入驻项目,提高入驻门槛,避免土地浪费。工业用地综合建筑密度高于60%,综合建筑容积率大于1,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超过240万元/亩、平均产出超过了350万元/亩。
(七)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情况
一是水电路气暖及通讯等公共设施与城市精准对接,实现集聚区功能与城市功能完美融合。二是计划建设职工公寓、商业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为集聚区企业的生产工人提供住宿、消费等配套服务。三是发挥集聚区毗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利用***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孟国平双语学校,解决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问题,为集聚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 今后工作新思路
以通盘考虑,超前谋划,统筹安排,科学决策为先导,制定出我区加快发展的思路:
(一)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下大力气招商,利用企业、项目、产业开展招商工作,下定决心,抱着宁缺勿滥的心态,招龙头项目、大项目、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引导现有企业上大项目、好项目。对于有前景的朝阳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把好项目做大做强。
(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景观一流、科技
先进的具备产业、城市、科研、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精品集
聚区。
(四)加大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助力。一是强力推进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检测站发展中远期规划,逐步使其成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北部检测中心,力争三年内升级为国家级矿用电器检测站。二是出台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建立创新联盟,引导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全力引进投融资平台、银行等,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融资、社会投入的投融资平台体系,壮大担保平台实力,为集聚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快以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为代表的企业孵化器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加强人员素质培养,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是集聚区能否高质、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集聚区龙头项目、大项目、终端项目缺乏。
建议:
1、邀请专家教授、沿海省市商会、省内外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及规划专家,利用月末大讲堂等载体,围绕集聚区主导产业,组织全市招商引资培训,学习集聚区规划、产业体系知识、行政审批程序、商务礼仪、招商技巧等,提升招商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引大商、引大项目。
2、针对单位或个人引进的超20亿元大项目;招来诸如井下救生舱的龙头项目;对我市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带动作用、符合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对每个项目的直接引进人在享受我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基础上再给予适当奖励。
(二)集聚区管理体制不理顺,不便运作
目前,集聚区职权不配套,对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土地、治安等,不能行使管理权。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群众工作难做、管理不力等现象。
建议:公安、规划、国土、城建、规划等机构在集聚区派驻管理机构,直接参与集聚区管理。
***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