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六大举措确保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回族自治区**山市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推进四项战略重点、建设五个示范区”的实践载体,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高质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整改落实台账销号制、统筹城乡发展、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被中央和**回族自治区实践办刊发介绍,得到了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经满意度测评,广大干部群众对市级领导班子的总体满意率达到100%,市直部门单位平均满意率达到99%以上。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有了新认识。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思想大解放、“学包头、促发展”、坚定理想信念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把握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市上下激情干事,使110个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0%,目前已完成投资70.4亿元。县域经济充满活力、竞相发展,大武口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典型;惠农区加快经济转型,逐步发展成为光伏产业基地,建成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平罗县工业经济在**恢复增长最快、增速最高,荣获全国唯一的科学发展创新范例奖。
二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山市委、政府坚持把应对金融危机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了“解困、扶持、服务”方针、“八项措施”、“十条意见”,建立了领导帮扶、一企一策等制度,安排财政资金4500万元、协调金融贷款58.6亿元支持企业,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投资、保稳定,推动全市经济形势逐月好转。1—7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9.6%,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前列。企业用电量、运输量、产品产量等接近正常值,是**经济增长恢复最快的地市,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新进展。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和集中整改,解决了一批制约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经济、民生、作风等突出问题。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全力提升“三大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太阳能光伏、汽车制造等新的经济增长极,规划建设口岸经济区、星海经济区、生态经济区和三产经济区。举办了高水平的光伏产业发展论坛、第二届林业奇石博览会暨塞上湖泊湿地节、中美滑水精英对抗赛、全国摩托艇锦标赛、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讨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山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国电集团、浙江正泰、无锡尚德等一批光伏项目和泰安航天特种汽车、三庆汽车等新兴工业项目落户**山市,填补了自治区的空白。统筹城乡工作全面推开,各试点快速推进,初见成效;中粮集团番茄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汇源果汁、江苏雨润等大项目全面开工,大规模土地流转、土地信用合作等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中粮模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服务业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了新突破。市委、政府相继制定和修订完善了《**山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工作的意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办法》等政策文件,并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各类审批程序和议事机构清理整顿力度。成立了推进“四项战略重点”工作组、四大重点工作综合推进机构及23个专项工作部,促进了工作的有效落实。各单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共废止制度543个,完善制度1877个,制定新制度1060个,进一步强化了推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
五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新成果。研究制定了《关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意见》,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建议。数万户居民受益的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住房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民乐小区、湖畔家园等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工程交付使用。23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部开工,三年内将全部消除农村危房和城市棚户区。**山市职教中心暨公共实训基地、安全隐患校舍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教育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富民工程,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推行全民养老保障,制定实施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办法》。采取信访工作听证会等创新型做法,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了“激情广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cctv4走遍中国——走进**山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开机,五七干校博物馆续建、隆湖文化一条街等重点文化工程建成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六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步。结合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在全市基层组织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实行“四差额”干部选任办法和市委常委会票决制,特别是把拟任干部的基本情况、主要优缺点、现任拟任职务以及民主推荐、民意调查、常委会票决等情况进行公示的做法,走在了**乃至全国前列。推进市、县区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对部分单位领导班子结构进行了调整优化。广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制定了《关于改进领导同志考察调研接待和外出迎送工作的规定》、《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调研检查活动的通知》,着力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凝聚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篇:六大举措确保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蔡武:六大举措确保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中新网11月9日电 文化部部长蔡武8日在“中央媒体走进文化部”活动上表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就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做出六个方面的部署。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8日上午,来自10多家中央媒体的20多位记者来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的“中央媒体走进部委”系列活动的第七站——文化部,文化部部长蔡武携各司局负责人与记者见面并座谈,就六中全会精神做出解读,并对下一阶段文化部工作做出介绍。
谈到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蔡武用“兴奋”并“冒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兴奋的是,从各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文化建设都进入了历史上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赋予了“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使命。即使金融危机期间,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也都逆势上扬。
担忧的是,“支柱性产业”这个任务能确保完成吗?一般来说,要称得起“支柱性产业”这个说法,至少要占到同期gdp的5%,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2.78%,这就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例要翻一番。“就目前我们预测的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可能到2014年能达到,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蔡武坦言。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蔡武透露,《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就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做出六个方面的部署:
一是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明确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的报刊社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运营文化事业的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
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
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这是对外开放上的重大发展。
第三篇: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3月27日,xx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执行省政府批准实施的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动员部署,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公安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户籍管理工作推出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负责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我省各级公安机关从1997年开始有步骤有重点地对现行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97年底,省政府批转了省公安厅《关于xx省小城镇户改试点方案和关于加强农村户籍管理工作的意见》,开始在农村进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规定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就可以在小城镇登记常住户口。同时,大力改革城市户籍管理制度,2000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公安厅《关于改革和加强城市户籍管理工作为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服务十项措施》,放宽了城市在引进人才、投资兴业、购买房屋等方面的落户条件,积极鼓励智力移民、投资移民,降低进入城市的门槛。目前,全省实施户改的小城镇达到1119个,13个省辖城市户改工作已全面实施。全省通过户改累计办理落户487.7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44.7%,比改革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城市落户的61.9万人中,引进人才1万余人,投资经商4万余人,购房置业20万余人。在小城镇落户的425.8万人中,转移本县市农民366.6万人,吸引各类人才和务工经商人员41.2万人。实践证明,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从您的介绍中,我们对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在户籍管理工作改革中取得的成绩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为何还要出台六项重大改革举措?这一措施的推出有何重要意义?负责人: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供应城镇居民定量粮为依据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户口管理二元结构的做法,人为地分割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阻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利于人口大范围大规模的自由流动,调查报告《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是户口迁移政策统得过死,不仅限制了公民的正当合法迁移,也阻碍了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与集聚,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有序流动的要求。三是户口登记不够严密,存在出生不报、死亡不销以及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不及时等问题,既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易于造成人口统计不够准确,影响人口统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省委、省政府在组织有关部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作出重大改革,这对于推进我省城市化发展战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促进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记者: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户籍登记工作是否会弱化?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的区别主要在哪里?负责人:现在有些人认为,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就是取消户籍登记,用身份证即可取代户口簿,有的甚至提出废除户籍管理制度。这种认识和观点是错误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依法对公民身份等人口基本信息的登记,确认公民的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公民身份,便利公民参与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并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提供人口数据及相关基础性资料。身份证和户口簿虽然都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但两者的作用不同。户口簿除了能证明公民身份特别是16周岁以下未发证人员的身份外,还具有证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作用,这是身份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这次改革不是削弱和放宽户籍管理,而是要更有效地加强户籍管理工作,严密户籍登记,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记者:取消户口性质后,会不会出现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入学等带来压力等问题?负责人:一些地方担心,取消户口性质后,可能会导致农民大量进城,给城市就业、入学等带来较大压力。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目的是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一方面,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所享受的政策待遇能否统一,最终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另一方面,取消户口性质后并不等于户口可以绝对自由地迁移。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现阶段还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迁移。我们借鉴国外和兄弟省市的经验,明确要求建立城市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度,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对人口的迁移流动进行调控,引导人们合理有序地流动。省政府明确户口准入的基本条件是,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考虑到地区之间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具体准入条件,可由各市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自行确定;县以下地区(含县级市市区、县城镇),凭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进行户口准入,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条件。
第四篇:推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3月27日,xx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执行省政府批准实施的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进行动员部署。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公安厅有关部门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户籍管理工作推出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负责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
的支持下,我省各级公安机关从1997年开始有步骤有重点地对现行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97年底,省政府批转了省公安厅《关于xx省小城镇户改试点方案和关于加强农村户籍管理工作的意见》,开始在农村进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规定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就可以在小城镇登记常住户口。同时,大力改革城市户籍管理制度,2000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公安厅《关于改革和加强城市户籍管理工作为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服务十项措施》,放宽了城市在引进人才、投资兴业、购买房屋等方面的落户条件,积极鼓励智力移民、投资移民,降低进入城市的门槛。目前,全省实施户改的小城镇达到1119个,13个省辖城市户改工作已全面实施。全省通过户改累计办理落户487.7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44.7%,比改革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城市落户的61.9万人中,引进人才1万余人,投资经商4万余人,购房置业20万余人。在小城镇落户的425.8万人中,转移本县市农民366.6万人,吸引各类人才和务工经商人员41.2万人。实践证明,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从您(本站隆重推荐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的介绍中,我们对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在户籍管理工作改革中取得的成绩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为何还要出台六项重大改革举措?这一措施的推出有何重要意义?负责人: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供应城镇居民定量粮为依据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户口管理二元结构的做法,人为地分割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阻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利于人口大范围大规模的自由流动。二是户口迁移政策统得过死,不仅限制了公民的正当合法迁移,也阻碍了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流动与集聚,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有序流动的要求。三是户口登记不够严密,存在出生不报、死亡不销以及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不及时等问题,既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易于造成人口统计不够准确,影响人口统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省委、省政府在组织有关部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作出重大改革,这对于推进我省城市化发展战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促进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记者: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户籍登记工作是否会弱化?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的区别主要在哪里?负责人:现在有些人认为,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就是取消户籍登记,用身份证即可取代户口簿,有的甚至提出废除户籍管理制度。这种认识和观点是错误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依法对公民身份等人口基本信息的登记,确认公民的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公民身份,便利公民参与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并为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配置劳动力资源等提供人口数据及相关基础性资料。身份证和户口簿虽然都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但两者的作用不同。户口簿除了能证明公民身份特别是16周岁以下未发证人员的身份外,还具有证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作用,这是身份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这次改革不是削弱和放宽户籍管理,而是要更有效地加强户籍管理工作,严密户籍登记,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记者:取消户口性质后,会不会出现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入学等带来压力等问题?负责人:一些地方担心,取消户口性质后,可能会导致农民大量进城,给城市就业、入学等带来较大压力。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目的是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后,一方面,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所享受的政策待遇能否统一,最终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另一方面,取消户口性质后并不等于户口可以绝对自由地迁移。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现阶段还难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迁移。我们借鉴国外和兄弟省市的经验,明确要求建立城市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度,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对人口的迁移流动进行调控,引导人们合理有序地流动。省政府明确户口准入的基本条件是,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考虑到地区之间
第五篇:四大举措应对金融危机促经济增长经验材料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大型企业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元—9月,**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实现利润4665万元,同比下降75.8 %;建筑业完成产值5.40亿元,实现增加值2.61亿元,同比下降12.7%;创元铝业每天亏损350万元以上,仅9月、10月两个月创元铝业公司就亏损2亿多元。为主动应对金
融危机,**县积极研究中央政策,充分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优化并重,在逆境中抢抓工业发展机遇。一是加快园区开发,夯实承接载体。**县在继续保证财政硬性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公司开发、特许经营权转让、融资建设等多种投入和开发机制。目前,**县的创元工业园,准备委托创元铝业组建独资或合资的开发公司,按照“政企分离、托管经营、整体开发”的方式实施专业化开发。二是创新供地机制,突破用地瓶颈。借助第二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把园区规划调整到位,储备更多的工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土地“占补平衡”政策,加大废弃土地整理复垦力度,置换新增建设用地。鼓励发展楼宇工业,推进立体用地模式。积极探索集中住房安置、养老保险配套、居民医保跟进、再就业优惠补充、现金补偿相结合的征地办法,多措并举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三是改善软硬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在硬件上,围绕项目引进企业促发展,在园区集中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设施和食宿购娱生活服务设施。在软件上,加快建立、完善园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园区扶持基金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四是重视技改扩建,带动产业升级。充分抓住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条件,鼓励现有企业开展技改扩能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和集群发展。目前该县正大力支持金固力油墨、湘鲁万福、磊鑫科技、胜利化工等规模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产品。
2、坚持扩大投入与产业发展并驱,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一是对接政策,争取上级投入。重点搞好关联型、配套型、延伸型项目的包装和申报,积极争取农业产业政策和项目支持。二是搞活融资,扩大信贷投入。充分利用国家放宽信贷政策的机遇,引导银信部门把在农村吸收的资金投向“三农”,着重争取县涉农金融机构扩大授信和放贷规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进程,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信贷组织,扩大农村信贷渠道。三是整合资金,加大配套投入。按照“性质不变、用途不改、打捆投入、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有限的财力办大事,重点向示范片点、社会公益事业、民生保障等方面倾斜。目前,**县正在探索建立“8+x”的统筹模式,由县政府总揽,发改、国土、环保、农办、财政、监察、审计、人行8家单位参与,项目承办部门直接负责。四是降低门槛,引导社会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领域,采取政府补贴等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民理事会、交通建设促进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尤其是广大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坚持规划引领与开发经营并举,全面提升城镇聚集功能。一是高水平规划城镇。按照“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确定城镇经济布局。根据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明确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做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二是高标准建设城镇。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的目标,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县城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在建制镇一级,立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力争做到 “十有”:有达标的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有完善畅通的排水管网,有规模适应的工农贸市场,有符合标准的垃圾填埋场,有1座以上的公厕,有规范的客运车站,有一定数量的环卫设施,主干道硬化并有亮化、绿化设施,主要街道、重点单位有消防设施,有公共生态休闲场所。三是高强度管理城镇。**县狠抓城管改革,积极推行步行管理、分段包片、人性执法管理,强化市容市貌的综合治理,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制度,大力推进“五小行业”整治,抓好队伍建设,提升城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四是高效益经营城镇。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协调、国资归集资产、国土储备土地、国投融资开发、收益统交财政”的经营机制。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等各项制度,实行土地“不饱和”式供应。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国资监控、单位经营”,其经营行为由县国资局统筹实施;城市公用资产经营,实行“单位主管、国资监督”,通过招标、拍卖、转让等方式实施经营。
4、坚持化解矛盾与改善民生并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对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涉及民生的政
策,做到传达政策不拖延、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打折。二是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在今年6月份,**县成立了县信访维权服务中心,每个工作日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值班接访。同时,**县还在干部主动下访、超前化解方面加大力度,组织涉稳信息排查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不遗余力地打击犯罪。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防控体系,严打各类
刑事犯罪案件,从今年11月20日起,**县开始了一场为期3个月的严打“两抢一盗”、涉毒涉赌刑事案件的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治理信访违法方面,对牵头集访、集资上访、挑头闹事、多次非正常进京等人员,依法依规,锁定证据,顶格处理,做到打击一个,震慑一片,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