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牧业经验介绍
做大做强青贮产业
推进牧业化建设纵深发展
中共xx市委员会xx市人民政府
2014年9月13日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作为实施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战略升级工程的突破口,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大事大项和农村重点工作突出出来,通过浓化氛围发动、培育典型牵动、大打战役推动、配套服务拉动、政策激励促动
、聚集合力联动等举措,强有力推进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规模大扩张,质效大提高,产业大升级。2014年,全市新建青贮窖1125个,总量达到5526个,青贮饲料种植面积17.4万亩,截止目前,已储存青贮45万吨,仅饲喂青贮一项,预计养奶牛户户均增收可达到5100元。青贮饲料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畜牧业大发展,全市奶牛存栏已达12.5万头,肉牛、生猪、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7.6万头、112万头、61.6万只、1746万只。在发展青贮饲料产业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升认识自觉贮
我们把青贮饲料作为一大产业来对待,一大战略来研究,实行退耕还饲、还草。对一个粮食生产大市来说,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被动到能动的过程,在确立青贮饲料产业地位,奠定思想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效益吸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青贮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强化宣传。过去,我们青贮饲料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多农民不了解青贮饲料,不懂青贮技术,认为拿好地种青贮是没正事,不合算,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效益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更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市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户已深刻认识到,传统养殖放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市现有草原严重不足,今年又对全市所有草原实行休牧禁牧,利用秸秆饲喂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标准上,广大养殖户也在探索新的饲养模式,我们大力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正迎合了广大养殖户的心理,我们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舆论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印发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青贮饲料产业对缓解草原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调整种植结构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养殖户,摒弃传统养殖方式,走种青贮,贮青贮,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的路子。二是效益吸引。我市目前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仅在4.3吨左右,除与品种有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没有饲喂青贮饲料,我们从算效益对比帐入手,组织畜牧专家、有经验干部、种青贮典型养殖大户组成宣讲团,深入奶牛小区、养殖大场大户和农户,与养牛户算奶牛喂青贮与不喂青贮效益帐,喂青贮的奶牛每头每年可提高产奶量1吨以上,纯增效益千元以上,与种植户算种粮与种青贮的对比帐,青贮玉米每亩可达1万斤,亩效益400元,与种玉米相比亩纯增收100元,使广大养牛户真正认识到,青贮就是奶量,青贮就是效益,使广大种植户认识到种青贮就优于种粮食,种青贮就增效。为确保今年青贮种植丰产丰收,增产增效,在今年年初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带领相关部门一把手,深入各乡镇逐乡召开青贮种植现场办公会,根据各地实际,做到种植村屯、农户、地块、种子四落实,并在全市青贮玉米种植工作会议上,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春种期间,市委、市政府抽调专人组成了专项督办组,由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四个专项组,深入村屯和地块,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跟踪督办,在今年低温春涝不利条件下,全市17.4万亩青贮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三是典型示范。为加快发展青贮饲料,我们培育了不同层面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群众。宋站镇瑞光村家家养奶牛,普及了青贮技术,全村青贮窖130处,年贮饲料1.8万吨,仅喂青贮饲料一项养殖户增收120万元。xx镇奶牛养殖大户范志清,奶牛存栏248头,种植青贮饲料600亩,通过走舍饲精养之路,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以上,仅喂青贮纯增收入30万元。宋站镇立军青贮公司,自己种值青贮340亩,还与农户签订种植青贮合同,以每斤0.04元的价格收购青贮玉米,年贮饲料800吨,出售500吨,年获利2.4万元。黎明镇长富村村民王洪义,种植青贮玉米500亩,生产青贮饲料2500吨,以每吨170元的价格卖给养殖户,纯获利润17万元,比种植玉米增收12万元。在这些典型影响带动下,养殖户、种植户进一步增强了发展青贮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形成了全社会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的浓厚氛围。
二、多轮驱动全面贮
种植青贮的前提是贮上贮好。我们针对近两年大打奶牛攻坚会战,奶牛总量剧增的实际,年初就抓青贮饲料,组织动员广大养牛户和社会各界力量大上青贮,现在我们抓住当前青贮的最佳时期,做到所有青贮玉米和贪青晚熟玉米应贮尽贮。一是奶牛小区必须贮。奶牛高产攻关示范园区,是推广青贮饲料的最有效载体,年初我们就要求奶牛小区按照小区入栏奶牛头数严格落实青贮面积。全市85处
奶牛小区106处青贮窖可贮青贮7400吨。二是订单种植联合贮。按有畜无地户和有地无畜户年初签订饲料种植订单,组成青贮联合体,养奶牛户按照订单合同收贮,全市订单面积0.6万亩,组成青贮联合体118个。三是养殖大户重点贮。我们把奶牛养殖大户作为重点,按照每头牛2亩饲料地的要求,养多少种多少,养殖20头以上的大户,都建100吨以上青贮窖
,确保成母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目前共有1600户养殖大户储存青贮18万吨。四是组建公司专业贮。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股份合作,采取个人建,政府扶持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个人出资组建青贮公司。全市青贮公司发展5处,贮存规模可达6000吨。五是自种自管户户贮。要求奶牛专业村、专业屯所有的奶牛户都必须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宣化乡荣兴村542户,户户养奶牛,户户种青贮。六是综合利用转化贮。今年我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春涝、阶段性低温、多雨、寡照,致使部分地块农作物生育期拖后,玉米贪青晚熟,为降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秸秆利用率,我们趋利避害,综合利用,把2.2万亩贪青晚熟玉米全部转化为青贮。全市从9月5日开始,已全面掀起青贮高潮,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平均每天可贮5万吨,预计9月20日可全部贮完。
三、优质服务保障贮
发展青贮饲料涉及种植、青贮、饲喂等方面,投入大,技术高,管理要求严,如果指导不到位,服务不跟进就会影响奶牛生产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为保证青贮质量,我们对青贮生产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一是健全服务网络。我们以市畜牧局草原管理站为龙头,以乡镇畜牧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奶牛科技示范园区为基础,以奶牛养殖大户为重点的四级技术指导服务网络。在产前服务上,严把饲草饲料种子选用关。每年市乡两级都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对重点推广应用的饲草饲料种子先在园区试验示范,然后推广,几年来我们共推广高油115、中原单32、龙福208、粮饲1号、黑饲1号、紫花苜蓿、紫粒苋等品种。在产中服务上,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深入地块面对面地全程指导青贮生产。在产后服务上,组织全市百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青贮户中,对青贮窖建设、青贮收贮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通过给技术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奖罚,确保青贮窖建设和青贮收贮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二是增加科技含量。为了使养牛户都能熟练地掌握青贮技术,我们加强了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专家授课和办班培训相结合,电视讲座和印发资料相结合,从种植、建窖、青贮到饲喂全过程把技术传授给养牛户。先后举办培训班43次,培训养殖户1.1万人次;又在肇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定期讲座,购入青贮饲料技术光碟入乡入村入户播放讲座。同时,我们还聘请专家,成立了4个巡回授课指导组,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和青贮现场,实行面对面讲授和指导。三是政策扶持。为扩大青贮规模,我们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青贮饲料生产的优惠政策。有些乡村对种植青贮饲料农户无偿提供种子,免征当年农业税;对具有一定规模养奶牛大户,乡村无偿提供青贮饲料地;对在国家项目区内修建砖窖的养牛户,乡镇无偿提供红砖和水泥;对个人投资兴建200吨以上大型青贮窖并贮满贮足的农户,经验收合格后,由金融部门优先提供贷款。同时,牢牢把握国家扶持政策,通过向上争取补贴资金7.8万元,政府拿出7.8万元,农民自筹19.2万元,购进了五台大型青贮机械,农民自己购进小型青贮机145台套。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农户发展青贮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青贮饲料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领导逼着贮
我们不断加大牧业发展特别是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中的党员因素、干部因素、领导因素,全面升温加压,通过积极有效、创造性的组织领导,实现高质效推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提升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主抓,市主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专抓,各级领导干部都把精力用在抓奶牛特别是青贮饲料上,市里确定两名副处级领导按产业分工专门负责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二是建立责任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农村目标管理体系之中,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中,从市到乡到村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职责分明的推进机制,不仅重视目标管理,更强化过程管理,自始至终有效解决责任脱节、敷衍塞责、浅尝辄止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干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抓好此项工作。三是建立包扶机制。实行市直部门包扶奶牛专业村,抽调副职领导和两名工作人员常年包扶奶牛生产,重点负责奶牛青贮饲料发展工作,每个包扶部门都要扶持种植青贮饲料200亩以上,全市83个部门共投入扶持资金567万元,种植青贮玉米1.3万亩,建永久性青贮窖83处,购买小型青贮揉碎机53台。
在畜牧业发展上,我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使80以上农户从事牧业生产,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进一步把发展青贮作为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促进我市“”目标早日实现。
第二篇:畜牧业经验介绍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作为实施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战略升级工程的突破口,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大事大项和农村重点工作突出出来,通过浓化氛围发动、培育典型牵动、大打战役推动、配套服务拉动、政策激励促动、聚集合力联动等举措,强有力推进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规模大扩张,质效大提高,产业大升级。2014年,全市新建青贮窖1125个,总量达到5526个,青贮饲料种植面积17.4万亩,截止目前,已储存青贮45万吨,仅饲喂青贮一项,预计养奶牛户户均增收可达到5100元。青贮饲料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畜牧业(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大发展,全市奶牛存栏已达12.5万头,肉牛、生猪、山绵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7.6万头、112万头、61.6万只、1746万只。在发展青贮饲料产业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升认识自觉贮
我们把青贮饲料作为一大产业来对待,一大战略来研究,实行退耕还饲、还草。对一个粮食生产大市来说,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被动到能动的过程,在确立青贮饲料产业地位,奠定思想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效益吸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青贮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强化宣传。过去,我们青贮饲料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原创网站wmjy.net,就是大多农民不了解青贮饲料,不懂青贮技术,认为拿好地种青贮是没正事,不合算,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效益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更没有认识到发展青贮饲料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市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户已深刻认识到,传统养殖放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市现有草原严重不足原创网站wmjy.net,今年又对全市所有草原实行休牧禁牧,利用秸秆饲喂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标准上,广大养殖户也在探索新的饲养模式,我们大力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正迎合了广大养殖户的心理,我们抓住这一有力契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舆论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印发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青贮饲料产业对缓解草原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奶牛标准化饲养水平、调整种植结构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教育引导广大养殖户,摒弃传统养殖方式,走种青贮,贮青贮,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的路子。二是效益吸引。我市目前奶牛群体单产水平仅在4.3吨左右,除与品种有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没有饲喂青贮饲料,我们从算效益对比帐入手,组织畜牧专家、有经验干部、种青贮典型养殖大户组成宣讲团,深入奶牛小区、养殖大场大户和农户,与养牛户算奶牛喂青贮与不喂青贮效益帐,喂青贮的奶牛每头每年可提高产奶量1吨以上,纯增效益千元以上,与种植户算种粮与种青贮的对比帐,青贮玉米每亩可达1万斤,亩效益400元,与种玉米相比亩纯增收100元,使广大养牛户真正认识到,青贮就是奶量,青贮就是效益,使广大种植户认识到种青贮就优于种粮食,种青贮就增效。为确保今年青贮种植丰产丰收,增产增效,在今年年初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带领相关部门一把手,深入各乡镇逐乡召开青贮种植现场办公会,根据各地实际,做到种植村屯、农户、地块、种子四落实,并在全市青贮玉米种植工作会议上,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春种期间,市委、市政府抽调专人组成了专项督办组,由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四个专项组,深入村屯和地块,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跟踪督办,在今年低温春涝不利条件下,全市17.4万亩青贮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三是典型示范。为加快发展青贮饲料,我们培育了不同层面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群众。宋站镇瑞光村家家养奶牛,普及了青贮技术,全村青贮窖130处,年贮饲料1.8万吨,仅喂青贮饲料一项养殖户增收120万元。某镇奶牛养殖大户范志清,奶牛存栏248头,种植青贮饲料600亩,通过走舍饲精养之路,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以上,仅喂青贮纯增收入30万元。宋站镇立军青贮公司,自己种值青贮340亩,还与农户签订种植青贮合同,以每斤0.04元的价格收购青贮玉米,年贮饲料800吨,出售500吨,年获利2.4万元。黎明镇长富村村民王洪义,种植青贮玉米500亩,生产青贮饲料2500吨,以每吨170元的价格卖给养殖户,纯获利润17万元,比种植玉米增收12万元。在这些典型影响带动下,养殖户、种植户进一步增强了发展青贮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形成了全社会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的浓厚氛围。
二、多轮驱动全面贮
种植青贮的前提是贮上贮好。我们针对近两年大打奶牛攻坚会战,奶牛总量剧增的实际,年初就抓青贮饲料,组织动员广大养牛户和社会各界力量大上青贮,现在我们抓住当前青贮的最佳时期,做到所有青贮玉米和贪青晚熟玉米应贮尽贮。一是奶牛小区必须贮。奶牛高产攻关示范园区,是推广青贮饲料的最有效载体,年初我们就要求奶牛小区按照小区入栏奶牛头数严格落实青贮面积。全市85处奶牛小区106处青贮窖可贮青贮7400吨。二是订单种植联合贮。按有畜无地户和有地无畜户年初签订饲料种植订单,组成青贮联合体,养奶牛户按照订单合同收贮,全市订单面积0.6万亩,组成青贮联合体118个。三是养殖大户重点贮。我们把奶牛养殖大户作为重点,按照每头牛2亩饲料地的要求,养多少种多少,养殖20头以上的大户,都建100吨以上青贮窖,确保成母奶牛一年四季喂青贮。目前共有1600户养殖大户储存青贮18万吨。四是组建公司专业贮。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股份合作,采取个人建,政府扶持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个人出资组建青贮公司。全市青贮公司发展5处,贮存规模可达6000吨。五是自种自管户户贮。要求奶牛专业村、专业屯所有的奶牛户都必须种青贮,贮青贮,喂青贮。宣化乡荣兴村542户,户户养奶牛,户户种青贮。六是综合利用转化贮。今年我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春涝、阶段性低温、多雨、寡照,致使部分地块农作物生育期拖后,玉米贪青晚熟,为降低损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秸秆利用率,我们趋利避害,综合利用,把2.2万亩贪青晚熟玉米全部转化为青贮。全市从9月5日开始,已全面掀起青贮高潮,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平均每天可贮5万吨,预计9月20日可全部贮完。
三、优质服务保障贮
发展青贮饲料涉及种植、青贮、饲喂等方面,投入大,技术高,管理要求严,如果指导不到位,服务不跟进就会影响奶牛生产发展,造成经济损失。为保证青贮质量,我们对青贮生产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跟踪服务。一是健全服务网络。我们以市畜牧局草原管理站为龙头,以乡镇畜牧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奶牛科技示范园区为基础,以奶牛养殖大户为重点的四级技术指导服务网络。在产前服务上,严把饲草饲料种子选用关。每年市乡两级都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对重点推广应用的饲草饲料种子先在园区试验示范,然后推广,几年来我们共推广高油115、中原单32、龙福208、粮饲1号、黑饲1号、紫花苜蓿、紫粒苋等品种。在产中服务上,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深入地块面对面地全程指导青贮生产。在产后服务上,组织全市百名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到青贮户中,对青贮窖建设、青贮收贮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做到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通过给技术人员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奖罚,确保青贮窖建设和青贮收贮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二是增加科技含量。为了使养牛户都能熟练地掌握青贮技术,我们加强了技术培训工作,采取专家授课和办班培训相结合,电视讲座和印发资料相结合,从种植、建窖、青贮到饲喂全过程把技术传授给养牛户。先后举办培训班43次,培训养殖户1.1万人次;又在肇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定期讲座,购入青贮饲料技术光碟入乡入村入户播放讲座。同时,我们还聘请专家,成立了4个巡回授课指导组,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和青贮现场,实行面对面讲授和指导。三是政策扶持。为扩大青贮规模,我们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青贮饲料生产的优惠政策。有些乡村对种植青贮饲料农户无偿提供种子,免征当年农业税;对具有一定规模养奶牛大户,乡村无偿提供青贮饲料地;对在国家项目区内修建砖窖的养牛户,乡镇无偿提供红砖和水泥;对个人投资兴建200吨以上大型青贮窖并贮满贮足的农户,经验收合格后,由金融部门优先提供贷款。同时,牢牢把握国家扶持政策,通过向上争取补贴资金7.8万元,政府拿出7.8万元,农民自筹19.2万元,购进了五台大型青贮机械,农民自己购进小型青贮机145台套。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和农户发展青贮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青贮饲料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领导逼着贮
我们不断加大牧业发展特别是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中的党员因素、干部因素、领导因素,全面升温加压,通过积极有效、创造性的组织领导,实现高质效推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提升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主抓,市主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专抓,各级领导干部都把精力用在抓奶牛特别是青贮饲料上,市里确定两名副处级领导按产业分工专门负责青贮饲料产业发展。二是建立责任机制。我们把发展青贮饲料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农村目标管理体系之中,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中,从市到乡到村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职责分明的推进机制,不仅重视目标管理,更强化过程管理,自始至终有效解决责任脱节、敷衍塞责、浅尝辄止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干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抓好此项工作。三是建立包扶机制。实行市直部门包扶奶牛专业村,抽调副职领导和两名工作人员常年包扶奶牛生产,重点负责奶牛青贮饲料发展工作,每个包扶部门都要扶持种植青贮饲料200亩以上,全市83个部门共投入扶持资金567万元,种植青贮玉米1.3万亩,建永久性青贮窖83处,购买小型青贮揉碎机53台。
在畜牧业发展上,我们的目标是到2014年,使80以上农户
从事牧业生产,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进一步把发展青贮作为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全力做大做强青贮产业,促进我市“”目标早日实现。
第三篇:丹麦畜牧业发展介绍
丹麦畜牧业发展介绍
丹麦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以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为主。几百年以来,农业一直是丹麦的主要产业,虽然从事农业的人口持续的下降,农业在丹麦的社会里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 丹麦是畜牧业强国,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饲养1万头生猪平均仅需3个劳动力),素有“欧洲食厨”之称。畜牧业又以养猪为主,产值占畜牧业的40%。因此,专业化养猪是丹麦畜牧业的重中之重。丹麦作为世界猪肉的四大产地之一,占有世界市场17%的份额。丹麦养猪业是世界公认的“高科技产业”,基因生物技术、电脑自动控制系统等在生猪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猪群疾病控制、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等养殖管理技术方面世界领先。
丹麦的畜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养猪业和猪肉生产业
丹麦号称“猪肉王国”,专业化养猪十分发达,历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猪肉输出国之一。丹麦是一个仅536万人口的国家,但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而出口量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最近几年,丹麦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猪肉出口国。1994年,丹麦的猪肉出口突破了77万吨,一举超过荷兰,成为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近几年里,猪肉出口维持在70万吨以上,创汇维持在22到23亿美元
的水平,继续在欧盟和在世界上高居首位。丹麦猪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欧盟国家,占64%左右。1/3的猪肉出口到欧盟以外的地方。丹麦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3%左右,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据丹麦统计局统计,丹麦全国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 2014年降为14387个。其中,生猪出栏量超过1万头的农场有136个。2014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14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占丹麦出口总额的7%,占农产品出口的54%。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57亿丹麦克朗。主要国际市场为欧盟,占全部出口的62.3%,其中,德国20.3%、英国19.4%、意大利8.8%、法国5.2%, 其它欧 洲 国 家 11.1%。 欧 洲 以 外 国 家 , 日 本 14.9%、 俄 罗 斯6.9%、中国及中国香港3.9%、美国3.4%。丹麦是欧盟中能够把猪肉出口到美国、日本的少数国家之一,其成功的秘诀是在各个环节坚持极其严格的兽医卫生标准。出口猪肉主要以冷冻或冷藏的分割肉为主,火腿肉和罐头制品出口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为了满足零售市场需求,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猪肉,都是剔骨、去皮、低脂肪的分割肉,零售部门不需再加工。
2、养牛业产业
养牛业在丹麦所占比重也相当大。丹麦的专业养牛农户占总数的56%,奶牛业和肉牛业分别约占畜牧业产值的26%和18%。奶牛农场的平规模从1982年的27头增加到1998年的55头。由于欧盟的限产政策从80年代以来,丹麦牛的头数从300万头下降到1998年的198万头,
其中奶牛从1982年的100万头减少到不足67万头。同期牛肉的产量有16多万吨,牛奶产量大致为470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高达890公斤。在夏季,养牛业的饲料来源主要是牧草,冬季主要用青贮饲料、块根以及蛋白质饲料丹麦的奶制品出口值比较稳定,基本上维持在13~14亿美元,其中鲜奶的出口值通常有4亿美元左右。牛奶除了用于饮用外,更主要是用于制造奶酪和黄油,也都有大量的出口。
3、家禽产业
近十年来发展快的是养禽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丹麦
每年肉鸡产量约为1亿1200万只。其它禽类产品还包括火鸡、鸭子等,但产量不大。全年禽类总产量为17万吨,三分之二用于出口。每年蛋产量为8800万枚,足以满足国内消费。据报道,规模在1万只以上的蛋鸡场占总数0.8%的,为全国提供了73%的鸡蛋 4养貂产业
养貂业是丹麦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全国约
有3000个 养 貂 农 场 , 水 貂 产 量 从 1990年223万 只 发 展 到1997年的1200万只,生产貂皮1050万张,貂皮产量占世界的40%左右;价值11亿克朗,90%供出口,但仍然供不应求。此外,丹麦出产的毛皮兽还有灰鼠和蓝狐。位于首都哥本哈根的裘皮中心是世界最大的生皮拍卖交易中心,交易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交易活动每年6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买主300多家。
丹麦是世界人均消费猪肉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丹麦人的主菜序列
中,猪肉是首选,牛肉是次选,再后是鱼肉和禽肉。据官方统计,每个丹麦人每年平均消费60公斤猪肉、30公斤牛肉以及23公斤的鱼肉和禽肉。
第四篇:乡畜牧业的发展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乡畜牧业的发展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快我乡扶贫开发步伐》。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农业基础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全乡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亩,**年农民人均纯
收入***元,人均产粮**公斤。境内有天然草场**万亩,与邻县的草场相连,面积可达**万亩左右,群众历来就有养畜致富的传统习惯,发展养殖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改变*面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性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畜牧业发展向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方向发展。截止**年底,全乡各类大牲畜存栏8918头,其中牛7629头,猪存栏3218头,羊1810只,出栏各类商品畜4000多头(匹、只),较上年增长31,其中牛出栏1540头。全乡8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96户。畜牧业产值达320多万。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人均达3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7.5。回顾我乡畜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初步确立科技兴乡,畜牧富民的战略思想
我乡地大,雨水多,水甜草丰,气候高寒阴湿,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群众养殖观念陈旧,饲养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乡党委、乡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历年来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以养牛为主的养殖业,确立了“种草养畜,富民富乡”的发展战略,明确把发展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全乡农业的主导产业。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养殖信心,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养殖大户,兽医站的技术人员,为广大群众分析养殖业形势,采取算帐对比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其次采取示范带动的方法,将乡牧厂承包给乡村干部经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牛存栏200多头,马30多头,年收入10多万元,示范效益十分明显,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养殖大户已由2014年的192户增加至2014年的296户。第三,从资金、技术方面为广大养殖户及时提供服务。先后为养殖户提供贷款6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了发展资金。
二、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效益
实践证明,良好的饲养方式,加之科学的管理,是快速发展养殖业,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关键,因此我们下大力气,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一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全乡养殖大户,到我县畜牧养殖技术较好的**养殖公司等地方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县畜牧中心技术员为养殖大户传授先进技术。三是狠抓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全乡近年来共引进秦川牛、西门塔尔、野牦牛等多个优良品种**头。促进了当地品种改良。利用扶贫资金和整村推进项目发展暖棚养猪**户,使暖棚养畜户达到**户,占总户数的**,累计投资50多万元。四是注重防疫,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在防疫工作中,始终保持“春防,秋补,重点防疫,全面注射,四季防疫”的原则,乡有兽医站,村有防疫员,形成防疫网络,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不留死角。近几年内,全乡没有畜禽疫病的发生。
三、依托项目,整合资金,加快发展步伐
为了整合区域资源突出产业优势,首先我们在项目工作上,围绕畜牧业储备和争取项目,先后争取到,黄牛品种改良项目,暖棚养猪项目,舍饲养牛项目,整村推进暖棚养猪项目,世行基础母牛项目,种草(紫花苜蓿)项目等多个项目,整合资金80多万元,形成有效的资金投入,确保畜牧业迅猛发展。其次,在招商引资中,大力推介畜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 农户(即农民生产、公司销售)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养殖规模不大,群众观念、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程度低。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力争使我乡畜牧业有更快的发展。
四、畜牧业工作打算
***年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为了实现我乡畜牧业的较快发展,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夯实一个基础,加快两个基地建设,强化五项服务措施。
(一)夯实一个基础即饲草生产
坚持立草为业,牧草配套,以草促畜,大力发展草产业。充分利用我乡**万亩天然草场、**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亩紫花苜蓿种草项目,引进阿尔冈金、苜蓿皇后等优质紫花苜蓿品种,高丹草、大力士高粱等优质牧草品种,大力推广饲草种植,力争推广种植面积1.5万亩。同时,积极争取对境
第五篇:山东畜牧业发展经验
山东畜牧业发展经验来源:山东畜牧网作者:发布日期:( 2014-09-06 ) 我要评论
一是坚持面向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早在80年代后期,我们就确立了立足国内发展、面向国际提升的战略。在坚持夯实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大中城市高端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开放程度高、养殖基础好、地理区位优越的有利条件,始终把畜产品出口摆在重要位置。在建立出口基地、加强出口扶持、搞好出口应对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畜产品出口实现了从土畜产品到禽猪兔产品的转换、从初级冷冻产品到调理加工制品的升级、从日韩和港澳到欧盟和俄罗斯拓展,引领了全国畜产品出口的潮流,形成了以内促外、以外带内、内外互促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作用相结合,逐步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在坚持畜牧业发展市场化取向、调动生产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力争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通过放开畜禽生产经营自主权、废除生猪统派购制度、取消对猪肉消费补贴,把畜牧业生产经营率先推向市场。而政府则把重点转向扶持调节、执法监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的养殖补贴、猪价调控、监测预警等,更加体现了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调控扶持的针对性,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转变养殖方式与推进加工流通相结合,加快推进一体发展。生产发展和加工流通一起抓,推进一体化经营,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畜牧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基本建设、农业良种工程等办法,支持种畜禽繁育和家畜改良,推动建设了近1300多个种畜禽场、2014多个改良站点,形成了与畜牧生产相适应的供种改良能力;通过采取示范引导、财政金融支持等办法,
引导畜禽养殖实现了从兼业专业户到养殖场区的转变,形成了年提供生猪4000万头、家禽20亿只、牛奶250万吨的生产能力;通过引导改造升级、扶持产品开发和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了年屠宰生猪5000多万头、家禽25多亿只、肉牛300多万头,牛奶300多万吨的规模,实现了产加销的动态平衡。
四是坚持推动体制创新与注重科技创新相结合,努力增强产业活力。从80年代中后期诸城肉鸡商品经济大合唱起步,在全省迅速形成了畜牧产业化经营潮流,促进了畜牧业组织方式和经营机制的变革;近年来,各地大胆尝试加工养殖相互参股、建设直属基地、开展连锁经营、产销直挂,又进一步深化了畜牧产业化经营。针对形势发展,及时把发展畜牧合作组织摆上日程,采取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规范服务等措施,使全省畜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8900多个,走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以“三〇”工程、重大专项等项目为抓手,采取产学研结合方式,围绕畜禽良种、规模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开展了攻关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
五是坚持加快产业发展与实施安全保护相结合,着力实现持续发展。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实施保护作为现代畜牧业“另一翼”予以强化。引导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制定实施布局建设规范,为动物疫病防控奠定基础;全省每年投入疫苗经费近4亿元,对禽流感、口蹄疫等开展了强制免疫,形成了覆盖完善的防疫网络;全省建立153个疫病控制中心、1380个疫病化验室,开展疫病检测预警;各级设立158个动检所,73处道路检查站,全面开展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实施了胶东半岛无规定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在德城区六和集团启动了生物安全区建设试点;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所有这些,不仅有力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而且奠定了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