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呼中大区由“送文化”到“种文化”让职工群众尽享文化盛宴
本报讯(孙富国)大兴安岭呼中区以“冷”文化为根基,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新时代、新思想为基调,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文化“输血”到文化“造血”的功能转换。给呼中职工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文化盛餐,让他们充分享受到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成果。
积极探索创新,走资源整合路子,加快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完成了4个镇场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和修缮工作,每个文化站建筑面积均在400多平方米,室内有图书、乐器、音响及健身器料。对呼中镇向阳、北秀两个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室进行了改扩建,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百姓小舞台、琴艺室、老年人康养中心、公园健身活动室等五个大活动室,活动室面积增加500平米,全年接待参观考察学习28批次350余人。同时创建了“新时代讲习所”,“大岭讲坛”、“流到党校”、“草根宣讲团”。所在基层党组织均创建了“职工活动室”、“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开展了丰富多彩活动。
为了把文化种入基层,职工群众心里,搞活民间艺术、培育乡土能人,增强呼中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让职工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制定出台《进一步打造”中国最冷小镇“文化品牌方案》。成立了作协、美协、书协、摄协、舞协、音协等6大文联协会,自创《美丽的呼中好地方》、《最冷小镇等你来》等歌曲10多首,举办了“放歌兴安岭,喜迎十九大”广场文化演出活动,组织义务演出40余场。举办第三届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全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暨呼中摄影作品展,在“北京国际摄影周2017”开幕开幕式上,举办“呼中--中国最冷小镇的神采”主题展览,呼中区摄影家60幅摄影作品在此次展会上精彩亮相,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极大关注。同时在社区成立了象棋、纸牌、兵乓球、健身操、门球等5支队伍,举办各类比赛50余场。
巧打“微”字牌。适应“微”时代新特点,着力做好微信、微宣传片、微讲堂等“微”字文章,使文化引导更加贴近群众、润物无声。创建了“最冷小镇”微信公众号,开设的“大岭文艺”、“理论导读”、“呼中资讯”等栏目,每天发布信息,宣传最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乡土作品,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动态。引领职工欣赏高雅艺术,创造高雅文化,张万和《诗画呼中》摄影集,孙宝山的《孙宝山书法集》、《孙宝山题题古物拓片》,姜红伟的《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大学生诗歌家谱》,高俊川的《少儿版画集》,庞彦辉的《三月河》诗集。同时组织呼中“名嘴”走街入户,宣传美丽呼中文化,给广大居民送去精神雨露,使丰富多元的呼中乡土文化不仅让人赏心悦目,更是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和着文化惠民的春风,今后呼中区文化盛宴将更加惹人醉,乡土魅力将更加令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