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某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地处辽东山区,全县下辖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4.8万。
一、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共有53个重点贫困村,有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05户20013人(其中备案处理3163户7938人),分布在14个乡镇187个行政村。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来抓,通过深挖致贫根源,梳理出区位性、结构性、资源性、历史性和思想性贫困五大原因,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各项政策的叠加作用下,我县已实现8718户19601人脱贫,53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县摘帽。
二、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
1、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要求,准确把握群众期盼,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方向,绘制好脱贫“作战图”。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省市工作要求,以“增收、节支、保障”为三条主线,实施“一号工程”,找准“两个节点”,构建“三大体系”,建立“四项机制”,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多策并举,合力推进、务求实效,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实施“一号工程”,就是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把脱贫攻坚确定为书记工程,构建“一把手”抓扶贫工作格局;找准“两个节点”,就是紧盯贫困县摘帽和与全省一道步入小康社会两个“目标节点”,分年度制定减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有序推进;构建“三大体系”,就是紧扣组织领导、执行推动、落地见效三个方面工作要求,统筹县、乡、村三个层面工作体系,全力抓实扶贫脱贫重点任务;建立“四项机制”,就是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责任机制,建立跟踪督查、实绩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队帮扶的驻村帮扶机制,建立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的党建保障“四项机制”。
2、完善责任体系。为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对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进行调整,进一步充实力量,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XX,县委副书记、县长XX担任。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责任体系,制定《清原满族自治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县委县政府、扶贫巩固提升专项工作推进组、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四级责任,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实现责任链条闭环管理,无缝对接。
3、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向状态发力,结合清原实际,将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创造性提出组织部与扶贫办合署办公,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工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相融相促。采取双挂制,即县扶贫办主任挂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全面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及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不断调优配强脱贫攻坚领导力量。县委组织部主抓基层组织建设副部长挂职扶贫办副主任,围绕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协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制定“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基层组织建设”的“1+1+1”模式,以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决打赢更高质量、更具成效的脱贫攻坚战,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同时,为切实提升行业部门抓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县财政局、发改局主管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副局长挂职县扶贫办副主任,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省市对我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全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
4、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10个巩固提升专项工作推进组和1个督查组的“10+1”工作格局,分别由县委副书记、分管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各负其责。建立工作协调制度,推进组牵头单位每周向分管县领导汇报一次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每半年县委常委会开展一次专题述职。2018年以来,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县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20次,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工作调度会25次,召开脱贫攻坚相关推进会、培训会30余次,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包村入户,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强化监督考核,制定了《扶贫攻坚实绩考核办法》,增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考核权重,确保乡镇主要领导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
(二)强化党建引领,夯实脱贫基础
只有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形成工作合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动力和保证。因此,县委坚持党建统领、党政同抓,不断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
1.夯实责任,扛起脱贫攻坚“千斤担”。县委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什么理由都不是理由”,并明确要求,除因特殊情况,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前,要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相对稳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回头看”和问题集中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全面、更可持续、更加精准、更高质量实施方案》、《关于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意见》,明确了从党政班子成员到乡、村干部的具体责任,将脱贫攻坚责任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压实。各乡镇、各部门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层层落实包村领导、乡村干部及帮扶部门干部工作责任,形成以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直帮扶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2.示范带动,打造脱贫攻坚“先锋队”。一是宣传引导,当好“贴心人”。 建立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以新媒介为纽带,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贫困户宣传最新扶贫政策;县直各部门特别是专项方案牵头单位,全力配合各乡镇和扶贫部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扶贫专项规划制定、数据平台信息审核、相关数据整理报送、帮扶对象业务完善等工作;全县各村“两委”班子全面贯彻省市县部署要求,及时召开全村扶贫工作动员会,把相关政策宣传到组、到户,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示范带动,当好“排头兵”。坚持县级领导示范带头,县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专门拿出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全县14个乡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脱贫攻坚总体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帮助乡村干部分析原因,明晰思路,找准对策。县四家班子成员带头落实领导干部精准扶贫联系点制度,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包保一个贫困村、帮扶一个贫困户。三是结对帮扶,当好“引路者”。在选派干部、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县直部门及干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制定了《清原县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引导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走进田间地头,帮助贫困户出点子、找出路,研究致富项目。目前,乡镇及村“两委”成员1371人与3712贫困户进行了对接;县直部门1806名党员与1812贫困户进行了对接。累计为贫困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1.2万元,提供各类致富信息400余条,落实致富项目120个;累计深入基层走访3000余次,征求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近1000件。
3.固本强基,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 脱贫的总体思路确定后,关键还是要把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真正起到“中坚”作用。一是发挥乡镇党委主体作用。各乡镇党委书记带队逐村进行摸底,对拟适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在村班子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上进行论证,认可后方可施行。如:红透山镇党委书记整合全镇力量、资源、资金,聚焦产业扶贫,发挥产业基地、产业合作社和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提出了“三整合一聚焦三带动”扶贫工作思路,重点确立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和肉牛养殖产业;大苏河乡确立了食用菌、平地参等扶贫产业;英额门镇确立了龙胆草、辽蒿本等扶贫产业项目,并采取拉练学习、定期跟踪、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全力推动落实。这些产业和项目在各乡镇党委的组织下,牵动作用比较明显,贫困户得到很好收益。二是建强村“两委”班子。紧紧抓住基层支部这个关键,着力补短板、增实力、重保障,不断强化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堡垒地位。在全县188个村级党组织中深入实施了“堡垒提升工程”,准备利用两年多时间,将全县80%的村党支部打造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档案齐备、活动经常、作用突出”的坚强堡垒。选派省市县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力量。2018年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9个。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思路,对村班子进行分类,排出好中差班子,确定提升计划,选准示范点,建好党支部。比如,英额门镇新民屯村党支部作为示范点,镇党委组织村书记、主任外出考察学习,党委书记开展谈心交心,给村干部压担子、增底气。该村党支部发挥村里有多年肉牛养殖经验,成立腾飞肉牛养殖合作社,村书记、村主任出资20万元(其中每人10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收益归村集体,亏损自己承担),积极发展西门特尔牛繁育,目前养牛180头,参与党员18人,带动59户贫困户入股分红,预计年底村集体收入可实现20万元以上,确保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分红600元。
(三)着眼长远发展,狠抓政策落实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在理念上更新、思路上求新、观念上革新,突出“增收、节支、保障”三条主线,整合资源、上下合力,综合施策、靶向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1.坚持“造血”促增收,增强贫困群众内动力
(1)加快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坚持把产业带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发展特优产品入手,实施区域布局,合理规划,连片开发,贫困户通过“贫困户+”模式参与产业链,实现增收脱贫。
一是明确产业方向。制定出台了《XX县产业扶贫项目指导意见》,创造性提出了“六带一自”产业模式。即,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一批、乡村旅游带动一批、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一批、电商平台带动一批、光伏发电带动一批和贫困户自主发展一批。这七种模式,基本涵盖了我县当前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既具有良好的基础,又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可以找到比较成熟的参考案例。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因乡、因村、因户施策,最大限度发挥了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整合产业扶贫资金546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业、农产业加工业,建设500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17个,20亩以上村级特色产业基地179个;旅游扶贫项目5个;建设村级光伏发电设施83个,总装机容量2035.8千瓦,实现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随着各项产业的持续发展,预计到年末,将确保完成“全覆盖”目标,对于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群体,还将实现“叠加式”覆盖。
二是推进“三金”法。重点解决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的“租金”。如:XX乡长沙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家家福农场”和“龙岗山生态农场”,流转全村土地480亩,以每股200元的方式,吸纳全村490余名村民入股,“两委”班子成员还出资将5户贫困户吸纳到其中,年底所得分红归贫困户所有,贫困户还可以到农场务工,增加了收入;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增收“薪金”。如:XX乡中心屯村经村民大会研究讨论,村集体注资22.5万元到XX鑫科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扩大其生产规模,年末收取股份红利2万元。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可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5个,季节性使用零工100个。村集体入股企业后,企业年消耗秸杆、粪便量将分别达到2千吨和500吨,在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有效的解决了粪便及农作物秸杆污染环境问题,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积极推行农村资源变股权改革试点,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增加贫困户资产收益的“股金”。如:XX镇斗虎屯村筹集近100万元资金,成立了鸿诚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村集体以30亩土地作为股份投资,每年收取土地承包费用,共建设发菌棚4栋,出菇棚34栋,现有菌棒30万段。
三是强化金融支撑。坚持把金融扶贫作为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创新。创新“1+2”运行模式,建立乡镇政府、金融机构和贫困户三方联动机制,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发展自主脱贫项目。村党支部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以贫困户申请的扶贫小额贷款为启动资金,采取合伙经营模式,雇佣专职人员帮助贫困户经营管理,实现返利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截止目前,我县共为8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488.9万元。2018年4月,XX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对扶贫互助周转金转型使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转型后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收益型项目建设或贫困村脱贫产业项目建设或与脱贫相关的项目建设,全县因此解困扶贫资金5900余万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2)强化科技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村脱贫致富最快捷、最有效的产业之一,统筹推进科技培训和转移就业两大工程,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加大就近输转和就地增收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搭建就业平台。县政府积极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对由于家庭原因无法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在全县53个贫困村中,每个村开发1-3个公益性专岗,岗位设置为农村保安、保洁、保绿等。目前,共开发出扶贫专岗31个,均安置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二是开展就业培训。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家庭服务业就业,根据家庭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就业效率高的特点,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家庭服务业就业,组织其就近参加家庭服务培训,掌握家庭服务业上岗基本技能。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产业技能就业,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通过农民合作社扶贫、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脱贫等方式,示范带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就业,通过电商培训,使其掌握电商技能,成为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三是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大学毕业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已毕业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77人,已全部实现就业。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我县将严格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围绕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创业导向体系,为其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指导、管理咨询、后续跟踪等服务。宣传推荐一批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其由“打工者”向“创业者”转换。
2.紧盯“三保障”目标,激活贫困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实施危房改造、均衡教育和医疗救助,强力推进民生扶贫,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状况,稳步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感。
一是确保危房改造任务清仓见底。为彻底解决危房改造底数不清问题,我县制定下发了《危房改造脱贫攻坚战工作实施方案》,在确保完成省指标107户的基础上,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经逐户鉴定,确定2018年危房改造户数总计为622户。为切实加快改造进度,坚持周调度,月通报,落实鉴定核查、资金安排、审计监督等工作责任。截至目前,已全部竣工。为确保贫困户第一时间得到补助,在上级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县政府主动担当,自行筹集资金1264万元,及时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二是解决因学致贫突出问题。解决因学致贫突出问题。三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8356万元,使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校园环境、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评估。全面贯彻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有关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落实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助政策。2018年,共资助贫困学生600人,发放资助金89万元,实现救助全覆盖。积极办理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共为364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续贷合同数266个,首贷合同数98个,发放贷款246.5万元。积极开展新考入普通高效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年初以来共救助23人,救助金额3.6万元。
三是打好健康扶贫组合拳。制定了《2018年XX县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筹集了1410万元(健康扶贫专项资金560万元、民政医疗救助金650万元、扶贫医疗救助金200万元),为全县贫困人口提供健康扶贫政策保障。清原县健康扶贫政策施策以来,县定点医院“不分病种”共收治贫困患者865人次,其中民政的低保、五保住院患者477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住院患者388人次,住院总费用368.69万元,实际兜底总费用349.42万元。全县建档立卡重大病贫困患者425人,救治覆盖率达100%。此外,清原县建档立卡慢病贫困患者有2446人,完成个性化慢病签约率达100%。同时,制定了《XX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殊病种患者长期服药补助实施方案》,进一步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特病患者的服药经济负担。
四是强化低保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703元提高到4018元。8月起县民政局按照《关于开展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排查行动的通知》文件,县民政局开展对全县农村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户进行集中排查,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通过两个月的排查共有建档立卡户38户,45人被新纳入农村低保保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966户4835名建档立卡户纳入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范围,为进一步实现低保户、特困户精准管理夯实了基础,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保尽保提供保障。截止目前,全县共发放农村建档立卡户低保金1240万元,发放农村建档立卡特困供养金165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1人次7.6万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力量,扎实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两项工程,抓好打基础、利长远、改环境、惠民生的工作。2018年投入资金1059.6万元,实施贫困村文化中心、广场、村部、村卫生室、安全饮水等项目120个,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4、统筹社会各界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是开展驻村帮扶。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合力帮扶、整体脱贫”的思路,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扶贫开发进程。317名省市县选派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全覆盖帮扶我县188个行政村,这些部门、单位和个人根据自身的职能和行业特点,为重点村贫困面貌的改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XX镇三胜堡村的驻村帮扶单位省总工会针对村里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实际,投入扶贫资金200多万元,协调筹集各方资金400多万元,建立2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肉牛养殖133头,带动145名贫困户脱贫。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派出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各级选派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各自岗位上争前列、站排头,为百姓干实事做好事,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截至目前,全县317名选派干部共征求意见968个、办好事实事503件、化解矛盾纠纷288个、协调和投入资金2673万元。
二是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聚焦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县人大、县政协主动制定年度视察和民主监督工作计划,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年度视察督查的重要内容,深入村、组、企业和农户开展督查调研,收集整理来自基层一线的问题。县人大成立5个工作组,深入到全县14个乡镇,走访视察了农事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扶贫基地等49个项目,累计召开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乡村干部、产业大户、市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15次,并就有关问题向14个县直部门征询了意见。累计梳理问题10项,已办结5项,其余5项正在组织实施。县政协成立了惠民扶贫监督组,对脱贫攻坚工作推动情况进行民主监督,深入部分扶贫产业项目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部分贫困户了解政策落实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和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提供了参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结合省委书记XX、省长XX等省市领导来清调研指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在 “准、实、深”上下功夫,全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各项指标在年底前保质保量完成。
1、确保对象精准,夯实扶贫基础。继续严把入口关,坚持公正客观,完善准入机制,让真正的贫困户享受政策关怀,不让不符合条件的人有机可乘。严把出口关,按照贫困户的退出标准,严密工作流程,规范档案管理,做到“程序规范、数据真实、档案完整、过程透明”,确保贫困退出经得起检验。
2、抓好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持续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化。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制定产业扶贫计划,每名贫困户有叠加产业项目覆盖。扶持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基地,鼓励采取入股分红、委托经营等多种模式,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实现变股东100%。
3、落实行业扶贫,做好精准保障。继续整合涉农资金,加强贫困村、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危房改造收尾和排查工作,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落实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政策,促进其家庭稳定增收;发挥健康扶贫政策叠加作用,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做好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低保兜底等工作
4、汇聚社会力量,助力精准脱贫。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统筹调度各方帮扶力量,确保帮扶资源精准到村到户,发挥帮扶资金和项目最大效益;支持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工作,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强化智力扶贫、士气提振,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