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实用范文 > 汇报材料 >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多篇

发布时间:2023-05-21 07:54:1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多篇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1

在20xx年至20xx学年度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课题研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因此我确立的研究资料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这个题目确定后,在具体的操作研究中我发现这个研究比较空乏,操作起来比较难,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保留,只能透过平时课堂上和课后辅导上看到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因此,我就想尽办法,在课件、课堂、课后作业等方面不断地渗透给学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让他们会学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提高,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年的实施,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决定的一般潜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科学史上超多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和帮忙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起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主动性,改变学的方式,学会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并使智力和潜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3.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构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低年级的学生群里中,大部分学生上课缺少个人用心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所提的文体过细过死,思考的容量很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在数学课上,独立思考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让学生脑、手、眼、耳并用,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透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学习”的与外延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采用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

3.个案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个案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学生常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必须的条件,对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资料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务必使学生用心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决定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研组研究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开始收集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进行具体的操作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带给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我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状况,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时也要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我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用心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要做到这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1.培养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的潜力首先表此刻怀疑的精神上。谁不迷信权威,勇于与传统的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谁就能作出创造性的发现。

2.鼓励大胆质疑。怀疑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质疑。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即使是学生提出古怪的疑问也不就应急于否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作出用心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仅让学生停留在能提出问题的层次上是不够的。因为科学的创造不仅仅仅表此刻提出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上。科学的发展也正是从“科学问题”开始的,正如海森堡所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在数学教学中,要个性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潜力,教学中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剖析”。理性分析,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不仅仅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用心性,同时也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潜力的培养。

3.强化问题情境。质疑来自于问题,也正是由于问题的存在,能够不断激发人们去观察、实验、思考和学习,激活创新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教学法”,要有意识地以问题为起点,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在习题教学中能够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即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教师并不告诉学生怎样编写,而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他们编写不同的“发展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评价。

4.加强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理解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一个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环境。我们围绕预设目标,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体会过程、体会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育理念明显改观,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教与学的方式有了彻底的革新,教学水平、科研潜力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八.课题研究后反思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能够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人谈得最多的名词,莫过于“创新”两字,无论你怎样创新,都务必从提出问题开始。现代教育课程的开设就应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带给更广阔的时空。学生在这时空中能够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研究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里面也涉及到思维与兴趣的关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问题,人们总是乐于去研究,在研究中思维,在思维中创新。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2

20xx年9月,我校承担了研究课题《特殊幼儿教育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我们所做的工作

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20xx年9月参加了县教育局课题组的首次会议以后,为了了解我镇的特殊幼儿教育情况,我们首先在九湾片几所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调查分析了特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其进行梳理、分类,写出了调查报告,并于20xx年3月15日参加了课题组在我镇组织的教师座谈会。在这期间,中心校领导来到我校进行调研,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分工、培训和指导,分发了有关特殊幼儿教育的学习材料。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在20xx年度结束时,按要求完成了相关工作和研究报告册任务。

20xx年3月12日,课题组领导在中心校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会上课题组成员及领导们就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作出了指示和安排,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基本要求。我们对课题组的研究思路、春季课题研究计划及相关工作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领会,明确了研究方向。回来后,我们首先根据要求,完善了相关资料,为研究人员配备了专用资料盒、学习记录本、会议记录本,要求各位研究人员写出切合实际的特殊幼儿教育方案,并把平时教学中的收获或不足记录下来,为特殊幼儿教学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素材。其次,针对子课题分工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分析了所授班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的问题,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理清

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根据研究计划对所授复式班级进行观察研究。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各位研究人员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留心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对现有各种条件下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去解决,同时留心采取措施前后学生行为的变化,做出观察记录。

二、我们的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后所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方案或新的教育理论。它主要通过论文、论著、研究报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活动方案、教具、学具等形式表现出来。

幼儿教师的备课笔记、编写的讲稿(或教案)、教材基本上是限于利用现有的的材料,加以取舍、编排、整理,并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是便于教学和幼儿的理解。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将其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但如果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设计出与新理论相应的教育活动方案,或者所设计的活动方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对本学科来说是新的东西的内容,则可以看作是教育科研的成果。

三、课堂拓展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是用文字形式把科研成果表达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并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供参考和研究的基础。

教育科研论文的作用既表现在其学术价值,也表现在其实践价值;既表现在其社会价值,又表现在其个人价值。论文的发表是对作者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肯定。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对一个人来说,不亚于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它将成为作者在教学生涯中的里程碑。在自己岗位上默默石沉大海耕耘的教师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参与问题研究、学术讨论,促进学术交流,并通过论文的发表受到激励,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双提高。

⒈通过科研论文向社会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深思熟虑的观点、意见,启发人们关注与努力解决有关的教育问题的热情与智慧;

⒉通过科研论文与他人交流学术见解,互相争鸣研讨,促进教育学术领域的繁荣及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⒊通过科研论文拟定过程本身,提高研究者本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对于研究者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研究报告是对研究工作的总结,应反映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它不仅表明研究成果,又说明研究者的观点、立场、方法,反映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创造力和研究能力。换言之,研究人员总结研究过程的本身也是研究工作的一个部分,是科研工作的最后环节,通过撰写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可以训练的提高研究能力。好的研究报告应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一个有质量的课题研究如不能以社会所接受的表达方式和文字形式准确地反映研究成果,往往会使整个研究功亏一篑。因

此,每个研究人员都应该了解研究报告的特点和撰写要求,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水平。而进行教育研究则是幼儿教师自我充实,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要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又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而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教师的各种教育能力的提高;同时,进行教育研究,使教师能够注意发现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原来的做法进行反思,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研讨、总结、交流可以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进行教育研究还有利于教师把平时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有利于把长期积累的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这有利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又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和减少实践中的“盲从”和“盲目模仿”。

注意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能够不断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一般地说,当有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出现时,当有新的教育改革措施提出时,具有较高教育科研素质的教师能较好地、较快地理解和接受它们,能够避免简单的模仿,而把握住新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改革措施的精髓,从而将新的教育思想或改革措施,灵活且有实效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将幼儿教育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近年来,在幼儿理论领域出现了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可是真正被幼教实践者所采用,并能发挥指导效能的却很少。有时,理论一运用到实际中去就“变了味道”。结果,理论越来越多,体系越来越完善,却无法在实践中找到应有的地位。理论陷入了不能被实践所认可的困境。究其原因,除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脱离实际的因素以外,幼儿园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养也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幼儿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素养,一些人不愿意接受背后的思想,习惯于自己固定的教育模式,因而无法评价、选择新的理论,不能创造性地将教育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中。为了扭转这种情况的发生,从目前和长远来看,就要加强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

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而进行教育研究,特别是进行教育科研有利于幼儿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培养。

名师不仅要教得好,而且还要讲得好,写得好。只会教,不会讲,不会写,最多也只能算是个二流的优秀教师,是一部教书的机器,而不能算是一流的教师,更不能算是专家型教师。

⒋进行幼儿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教师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而精神方面的追求较为强烈,荣誉感强,人生价值观念重,特别是当今青年教师,现代意识强,创新精神足,个个追求能干出一番事业。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3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xx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4

课题名称:《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

撰写:高兴星

年级/班级:高二三班

课题组长:吴淋淋

指导老师:魏艳红

课题组成员:李婷;吴琳琳,翁焰芳;高兴星;王硕东;翁武平;李永升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中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缺乏主动探求英语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真正调动、激发起来。针对中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开展了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态度形成的研究,意在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英语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利用它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担负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手段和途径。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大部分老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然而学生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下已经学了三到六年英语形成的“填鸭式”教学思维定式,他们的意识没有改变,学生等着老师去“灌”!我校现在高一,二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没有主动思维、主动提问的能力,只等着老师去“教授知识”,我想在我们中国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要领会的,“灌”只能灌知识,不能提高能力。所以,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构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再到“我能学”的转变,培养学生提问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我组将《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形成的研究》作为课题,旨在通过结合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并找出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我校学生现状特点,调查问卷得出的启示:

(一)调查目的和方式

为了解目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及他们当前英语学习主动性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对高山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名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共设问题18个(其中开放性问题3个),发放问卷共520份,收回508份,其中有效问卷508份,有效回收率97%。在问题设计上,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高中生在校的课内学习和课外的自主学习情况。题目分为三部分:关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及方式的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3%的学生对英语比较感兴趣,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比较满意。但29%的学生外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在我们问及“你认为学英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时,占前两位的选项为“语法”和“单词”(分别占到40%和24%的比例)。这样的结果反映出,尽管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这些年来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我们试图从注重语法的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然而我校学生关注的重点还是停留在语法和单词这两方面,问及“你平时是否‘开口大声’地读英语”时,44%的学生有时,而35%的学生则很少,这充分说明“口语”和“听力”这些交际性技能不受关注。这也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能在这方面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2、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

在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方面,我们就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5%的被调查学生会经常自觉预习,形成了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36%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而另外24%则是老师要求才预习。但是学生课前预习的策略并不科学,其中29%和28%的学生分别“看一遍”和“记单词”(这两项的比例达到了57%)。少部分学生(35%)会找侧重点和难点。

而在课堂上45%的学生会边听边记重点,说明他们有一个基本正确的学习策略,但是只有23%的学生会边听边思考,力争在课堂上解决问题,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仅仅注重“记”。其中53%的记重点,31%的学生会有时看笔记。这一结果同时也应证了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欠佳。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学生在课后英语学习的情况,50%的学生会经常主动检查并更正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调查中我们非常担忧地发现,课后64%的学生仅仅通过“做作业”来学习英语,34%的学生做习题集,30%的学生会阅读英语文章、报纸,这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课外知识的扩展上有待提高。43%的学生有时会注意收集英语标识、广告,这样的数据说明:在有了几年外语学习经验之后,小部分的初中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外语“语言意识”,懂得“学以致用”,抓住身边可能的机会学习生活中的英语。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有利于中学生养成好的外语学习习惯,巩固、提高外语水平。

3、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所以问到“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4%的学生是为了学生他国文化,这说明初中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也有26%的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也反映出他们应试学习的情况。48%的学生反映在上课刚开始的10分钟最能集中精力,而42%则是在课堂中间10分钟最能集中。37%的学生有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34%的学生很少参与,这也反映出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意识开始形成,英语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把握初中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最大化地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

二、课题研究价值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学生一旦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将会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发愤图强,并能对不同环境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判断,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某种学习期望和学习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在:

1、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希望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学生,解决问题。

2、期望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提高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

3、希望能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老师们专业的理论化素养,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协助教师进一步构建有效课堂。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地处市区偏远地带,规模小,教师数量少,教育教学力量相对薄弱,开展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困难,提高教师处理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以及他们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分析报告附在后面)

2、分析研究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英语学习的心理特征。

a、认识能力方面的特点

①感知的能力增强了,特别是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了。

②注意力比较稳定和集中。

③记忆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依靠意义记忆,而不是过去那样主要依靠机械记忆。

④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到了初中,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它与形象思维相辅相成,成了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另外,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也有发展,但很不成熟,主要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看不到事物间的依存和联系。

b、情感意志方面的特点:

初中生富有朝气,热情活泼,在感情上丰富强烈,常易激发冲动,情感上的两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总的说,初中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处于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少年期身心发育的突出特点就是矛盾。他们处于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两极分化的可能,向上可以冒尖成才,出类拔萃,向下,亦可能越轨犯罪,误入歧路。

3、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形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首先,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

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语言现象,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2)具体从三方面阐述: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学法的指导

3)不论在教学哪个过程,都要对学生多赞美,鼓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对后进生,我们尤其要多鼓励,少批评,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他们。

4、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给课题予以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对本校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主动学习的行为结果的调查,具体分析,不断修正实验方案。

3、观察法:在教育的实践中,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直接观察、记录、分析,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在研究中注意理论探索和实际研究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1、本课题遵循理论学习-实践模式-评价改进-模式确立的研究过程,前一阶段研究为后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但每个阶段都构成自身独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价值,总体上相互支撑。本课题主要是应用性的研究。

2、本课题重视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手段,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相结合,重视案例收集和分析,重视教师的教育叙事,重视比较分析研究。

七、研究过程回顾

1、准备阶段:20xx、12——20xx、5

(1)选题讨论,设计方案,申报立项。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理论,请校领导为教师提供培训。

(4)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

(5)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20xx、6——20xx、11

实施研究计划。计划活动落实到人,运行操作。收集积累资料,改进研究方法。

3、总结阶段:20xx、11——20xx、12

再次通过调查问卷,反馈问题。进行深入重点研究,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形成成果。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成:20xx、1

本课题的结题报告,成果汇编,课例相片及光盘。

八、研究成果概述

(一)探索了新课程中小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会自发形成,需要教师悉心指导。而课堂是教师展示生命价值的舞台,是中学生生命生长的土壤,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除了学生区的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住宿的,只有周末和假期回家,而在学校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我们重点探索了“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的有效指导策略”:

策略一: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如果没有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老师有畏惧感,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活动,主动学习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用关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平等中的首席”。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注视,赞赏的目光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态度对待学生。教师要用博大的胸怀,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不同意见,不要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

3、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尊重学友的精神。为了不让优生产生优越感,看不起后进生,也不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教学中可组成学习小组。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在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倾听别人发言,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教师评价小组整体学习进步与否而不是指向个人。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体验到愉悦和成功,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4、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策略二:培养学习责任感,激发参与动机。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是否有效、学生主动性学习品质能否发展的关键。

1、激发学习兴趣,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如教师的导入语、课件的适当运用、游戏、辩论、表演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好一样事物非常重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那么怎么培养兴趣呢?活动的作用不容忽视。老师可以“投其所好”,利用课外活动课给学生看他们喜欢的英语版影视,动漫,如《人猿泰山》,《狮子王》,《阿甘正传》等;听他们喜欢的明星的英语歌,如张靓颖的很多英语歌,学生也将很乐意查歌手的一些英语资料,写影视欣赏等;开展各类比赛,如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卡拉ok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做各种游戏,如“单词接龙”,“吊死鬼”,“doandguess”,“传话筒”等,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习责任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学习活动毕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初中学生很容易在课程适应上遇到挫折,从而影响学习兴趣。显然,光靠直接兴趣维持学习是很不够的,还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逐渐懂得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必须有意识、自觉的去对待学习,体现中学生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有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这是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学习上有追求。只有这样,强化着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促使他们履行学习责任,形成责任感。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在学习新知识以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4、以学科自身的知识价值和特有的审美价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结合旧经验把新知识运用到实践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感到熟悉、有价值而增强学习的动机。学科本身特有的审美价值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等。

5、适当开展竞赛,激发成就动机。竞赛是根据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来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竞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因而可以提高学习成效。当然,竞赛也有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竞赛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外,还可以将个人竞赛与分组竞赛、团体竞赛、自我竞赛等方式结合起来用,以克服竞赛带来的消极影响。

策略三:创设主动学习时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1、发挥师生榜样作用。实践证明,主动学习态度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来获得,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自己要示范给学生一些主动学习的技能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中的主动学习榜样。如展示学生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主动学习故事、介绍预习方法等。

2、大胆地“放”,精巧地“扶”。“放”是指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力,相信他们,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凭旧知探索新知,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无限乐趣。

3、把学生放在活动中培养。因为人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人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展,人性得以丰富。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表演、竞赛等活动,把这些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之经常化。并把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学习。

策略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原因之一是“不会学”。因此,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把学习方法做为礼物送给学生。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1、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把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成为会学习的人。如“送”给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教师可针对学习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习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习惯。

2、在教学生方法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学法的指导落实在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a、课前的引导策略:

1)要形成学生主动预习的态度,首先应该培养其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预习的内容以及方式。引导学生就各个单元的topic涉及的话题进行预习;对于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引导其对课文的预习;英语词典不可忽略的作用。

3)教师可以在平时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多鼓励学生。

b、课中的引导策略:

1)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

2)教师要注重自身积极教学和个人学习态度。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改变角色;微笑是至关重要的;多赞美,少批评。

4)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注意与学生情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时间,场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多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5)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6)防止“消极态度论”。

c、课后的引导策略:

1)帮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获得快乐。

2)课堂之外英语词汇的自主学习。

3)开展合作学习。

4)布置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好习惯,受益一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初中是养成习惯的黄金期,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书写,读音、朗读,笔记,作业,知识梳理,课外阅读等习惯。对于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老师要时刻放心上,平时就要纠正,推广好的作业,促学生私下交流,开展书法比赛,发挥榜样作用,老师要注意赏识和鼓励相结合。开展朗读活动,形成每模块的对话和短文学生以3-4人组到老师跟前朗读和展示,纠正学生读音,节奏等,培养朗读能力。笔记不时的检查,提醒,并展示好的笔记习惯,加以表扬。作业采用小组批改(老师收上来检查),和面批相结合。指导学生知识梳理,如比较两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式,学了多种时态后,利用“时间轴”多个时态加以对比,对比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增强这方面的能力。课外阅读方面,利用报纸指导学生阅读,制作自己的“词汇本”,赏识学生的“词汇本”。

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预习作业外,主动增加预习内容,预习时,会用工具书解答疑难,独立思考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提出疑难问题;上课时,积极展示学习成果,经常主动请教,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能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作业时,独立完成,积极改错;复习时,积极自我检查,查漏补缺,评价反思,调控学习。

(二)实践成果概述

1、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策略性、学习的灵活性、学习的批判性、学习的自制性、学习的坚持性、学习的自控性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学习自信心有了长足的发展。喜欢提问的学生多了,常常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多了,把动脑筋当成一种乐趣,讲究学习方法,在没有外力束缚下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自觉按计划学习的学生更多了。

2、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善,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主动计划自己的学习,恰当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课前能主动预习课上能多感官参与学习;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掌握了多种记忆方法,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敏捷、更有广度和深度;质疑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增强。总之,学生越来越“会学”了。学生学习质量日益显著,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邀请家长来校听讲座,观看学生作业、作品等,让学生、家长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在这个对话平台上,让家长、教师各抒己见、讨论争鸣、共商对策,分享成果。课题研究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有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增强感到由衷的高兴,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很有价值。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有了明显转变。许多家长已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来指导孩子的学习,能用发展的眼光和自信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4、通过研究可以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围绕课题,深入思考,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及案例分析等,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个人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为以后的教学思考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研究存在的问题

1)要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的“质”。反思我校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根据学校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认为针对性还不够强。在一些我们常言的“术科”教学的研究上比较缺乏实践性。

2)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全日制寄宿学校,而学校网络及视听资源有限,有时布置学生的预习及查寻相关资料的条件有限,因为不能带player播放器,所以学生也没办法进行个性的、针对自己视听方面的练习,而回到家中父母大都也没时间辅导,而且平时相处时间也少,所以放松了相关指导,这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带来了困难。

3)但从整体上看我校校本教研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特色还不突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性做得不够,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还有待探究。

4)专业理论不够丰富,研究的深度不够

5)教师在整理自己的资料的过程中,平时不够注意素材的收集,总结材料缺乏基础材料的支撑,有些空乏。过程性的资料较少。特别在教研组的活动中,在各种资料的收集上还不够细,特别是教师的发言记录不够细致,闪光点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对创新来说是很可惜的。

2、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研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如何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

2)探索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对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的作用。

3)探索促进初中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形成过程中社会与家庭教育的策略。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是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教育前沿课题,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05年9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近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课题从课题申请批复后,学校课题组立即组织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本着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主要参与人员中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平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能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巧,有理论和技术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

(2)学习资源及案例的研究:具体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加强学习资源网站的建设,突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形成整合课的教与学模式分析研究。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经验型”向 “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己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己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7

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是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并且常抓不懈的一项重点工作。完成好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发改委党组一贯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始终把完成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当做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下面,我简要汇报在完成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主要做法

20xx年,正值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之年。在接到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任务后,委党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讨论如何完成好调研任务,并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明确提出保证质量、按时完成、注重成效的具体要求。在推进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把调研工作与“十二五”规划编制结合起来。我们在工作中,根据接到的调研任务,认真考虑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工作,把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作为完成好“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的先导和基础,用以指导“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课题的选题,形成了以重点协作调研课题为主线,以规划调研课题为支撑和补充的调研工作态势,使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和规划调研课题形成有机整体。

二是广泛调动各种智力资源。在推进重点协作调研课题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的调研班子,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扎实地开展调研工作。同时,我们还聘请了智囊机构和专家,建立了专门的专家顾问团队,为做好调研工作出谋划策,力求在保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超前、滤布创新的对策建议。此外,我们还与有关单位分工协作,将调研课题中涉及专业部门的问题交由有关单位进行研究,保证把涉及专业领域的问题研究透,研究实。

三是与有关单位共同把关确保质量。课题推进过程中,我们主动邀请有关单位进行共同研讨,积极采纳有关单位的意见建议,保证了调研工作起点高、标准高。在调研课题形成初步成果后,我们还邀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专门召开课题评审会,针对初步成果的研究思路、框架结构、详细内容进行严格评审,并根据有关意见建议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使调研成果成为共同智慧的结晶,确保调研成果经得起检验。

二、几点体会

回顾近年来所承担的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工作,特别是20xx年的调研工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重点协作调研课题的完成,得益于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重点协作调研课题,是区委、区政府在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找准重点难点环节的基础上,提出的迫切需要解答的重大课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诸多领域,单靠个别单位的力量,是无法保证质量的。因此,我们特别注重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主动向各专业部门虚心求教,在区委区政府研究室、区委办、政府办、政协研究室、经信委、市政市容委、统计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等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搭建了运行顺畅的交流平台,共享材料、共享智力、共享成果,保证了调研成果的质量。

其次,重点协作调研课题的完成,得益于广泛充分地搜集和拥有材料。调查是研究的前提,是完成好调研课题的基础环节。为完成好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我们改变了以往调查与研究同步展开的做法,确立了先调查、再研究、后起草基本工作思路,特别注重原始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业滤布在全区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取提供资料、集中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搜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整理、核对,为做好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我们还针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数轮补充调研,确保调研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

最后,重点协作调研课题的完成,得益于实事求是与锐意创新相结合。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提供对策建议方案。调查研究既要注重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参考和依据。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特别注意一切从区情实际出发,力争做到扎实而不浮夸,稳健而不冒进,切实把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透,另一方面特别注意拓宽视野、提高站位,从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入手,在调研成果中大胆提出具有创造性的、符合形势的需要和未来发展建设的方向的对策建议,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的有益参考。

以上是我们在完成全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体会。在今年的调研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更加注重提高调研成果的质量,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依据和参考。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篇8

一、思想品德课题的特点

纵观思想品德课教学轨迹,仍是通过课题与课题的教学,渐趋推进和教学累积而运行的。按照教学大纲编 写的六年制全套思想品德课教材,总共有140多个课题。从总体看,这些课题有些什么特点呢?

(一)品德规范性

思想品德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这就决定 了思想品德课题的提炼不仅讲求语言简洁明快,而且要画龙点睛,将相应的品德规范凸现出来。认真研读思想 品德课题群,就不难发现它集中展示了小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应恪守的品德规范,表明哪些是可 取的,应当具有的,哪些是不应当具有的,或要避免的。这种用品德规范“定格”的课题,大致有如下四种类 型。第一类课题中有“要”字。诸如《要按时上学》、《要听别人的劝告》、《要诚实》、《要尊重他人》、《要学好各门功课》、《做事要有始有终》等等,“要”字后面的词语,是强调学生应当具有的某种认识、态 度以及应养成的行为习惯。例如《要按时上学》,“要”是一种强调,“按时上学”是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该课题是想从认识和情感方面引发和调动学生“按时上学”的内驱力。第二类用“不”字限定。诸如《不打扰 别人》、《不说谎话》、《不娇气》、《不挑吃穿》、《不上当受骗》等等。“不”字后面的词语,表明是要 改变、纠正的行为,同时还有劝告性情感因素。例如《不说谎话》,用否定词“不”加以限定,既是从道德观 点上对说谎的否定,而且携带有对说谎不满意的情感因素。第一类的“要”与第二类的“不”,是分别从正负 方向对学生的呼唤,以牵引他们“入范”。第三类课题语词中嵌有“爱”字,诸如《爱清洁、讲卫生》、《我 爱爸爸妈妈》、《爱惜学习用品》、《爱惜粮食》、《热爱家乡》、《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幼小》等等。俗话说,爱由情生,情是爱的基础,爱是情的升华。这类课题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祖国的象征物、中国共 产党、集体、劳动、家乡、他人、公共财物,劳动成果要热爱的思想感情。第四类是用道德名言、警语、俗语、格言作课题。诸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珍惜集体荣誉》、《劳动光荣》、《我要读书》、《集体力 量大》、《身在福中要知福》、《珍惜时间》、《讲信用》等等。这些名言、警语、俗语、格言是道德智慧的 精髓。它把相应课文的教育主旨点明,有利于学生体认、品尝,作为最佳道德营养吸纳,有终生受益之效。

(二)展示层次性

思想品德课题是一个网络结构。九大教学内容,犹如九条教育主线,伸展在小学各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压滤机滤布而课题则是缀在这些“线”上的“明珠”。它们在所属教育主线上有确定的位置,分别展示同一教学内容的不 同教育层次和坡度。例如《我爱爸爸妈妈》、《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三个课题,均属热爱人民的教学内 容,然而教育的层次、坡度则各不相同。低年级的《我爱爸爸妈妈》完全是口语化句子,表现了孩子对父母的 亲昵,洋溢着依恋之情,这一课题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父母养育儿女很辛苦,要爱父母,尊敬父母,对父母亲有 礼貌,要听从父母教导。中年级的《关心父母》,按照关键词“关心”的提示,情感培养内容又上升了一个档 次,它要求学生不仅从父母那里受爱,同时还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这一课题主要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 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平时要关心父母,主动当好“小帮手”。当父母遇到伤病时,应尽力照顾。高年级的《 孝敬父母》,情意因素更浓。这一课题主要是借助陈毅元帅纯真的情怀,以激发和陶冶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他们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上述三个课题,犹如三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热爱人 民的教育主线上。我们只有以“线”驭“珠”,才能吃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三)语词的情境性

对于思想品德课题,不能简单停留在弄清它的字面意义,关键是要把握课题语词的思想道德意义。常常有 这种情况,许多课题用了相同的中心词,然而同样的词,思想道德意义却不完全相同。原因何在呢?因为同样 的词,出现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中。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册)、《今日事、今日毕》(3册)、《做事 不能马虎》(4册)、《做事要有始有终》(5册)、《多为集体做好事》(6册)、《做事要负责任》(8册) 和《有事大家商量》(9册),这些课题中的七个“事”,依托于不同的道德情境,其思想道德意义也不完全相 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的“事”,是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洗脸、洗脚、洗手绢、洗袜子、铺床、叠被等。《今日事今日毕》中的“事”,是指学生的功课,主要是作业。《多为集 体做好事》中的“事”,前面用“好”这个形容词加以限定,是指能给集体带来好处的事。《有事大家商量》 中的“事”,是指集体的事,不是个人的私事。这个课题强调集体的事,应该大家商量着办,要多听集体成员 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不能一人说了算。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只有结合课题勾勒的具体道德情境,审度课 题语词的意义,才能把握课题的内含和涵盖范围。

(四)表现主体性

学生是受教主体,学习的主人。思品课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这一教育思想渗透到了课 题中。当我们用“主体性”观点研读教材,就能发现不少课题犹如学生心灵的自我倾述,情感的自我表达,从 课题的字句之间,仿佛能看到学生亲自投入的身影和心态。例如《我爱帮助同学》,课题中的“我”,既是指 学生所要认识的客体(教材中的“我”),也是指教室内的每一位同学,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当发现集 体其他成员有困难时都要热情帮助。显而易见,作为道德主体的“我”,已活灵活现地进入到了课题中,不是 课本上写的要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情感以及怎么做,而是“我”自己要有这种认识,要投入这种情感,要这样 做。又如课题《腾飞吧,祖国》,无疑是洋溢中国人民自信心、自豪感的强音符,如果从主体性视点看,又像 是学生道德情感的抒发,是道德主体“我”的衷心祝福。思想品德课题的这种主体性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 加以点拨、揭示和激发,在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情感共鸣后,课堂上才会出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局面。

(五)生动活泼性

这是指组构课题的语言形式而言。思想品德课题的字数不多,如《谦让》仅两个字,句式很短,词语浅显 易懂,生动活泼。例如《和好书交朋友》,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好书人格化了。《谁勇敢》采用设问句式,把教育主旨凸现出来,辨析性强,能引发学生思考。又如《做妈妈的小帮手》,“帮手”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显 得平淡,然而在“帮手”前加一个“小”字,表明是做妈妈的“小帮手”,课题就显得生动活泼了。它不仅呈 现了“是什么”、“要什么”,而且有意识地要从情感和态度方面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

二、关于思想品德课题的备课与教学

认识思想品德课题的特点,是为了更好地驾驭课题,充分发挥它在统领教学全程的作用。为此,需从以下 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要认真进行课题分析。课题分析一般分初识课题和终审课题这两步。初识课题是 指首次触及课题时,推断这篇教材会写什么,以求对全课有一个直觉的、整体性感受。终审课题在初识课题基 础上进行,一般作法是先精细地分析课文、插图、练习的价值以及编者的意图,然后再立足整体,终审课题。具体内容有:

1.课题语词的结构与特点;

2.课题的思想道德意义与本课的教学目标;

3.课题的关键词与本课的 教学重点。教师只有对课题进行一番钻研,弄清其内含的思想道德意义,把握其特点,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并发挥其为教学导航的作用。

其次,教师在揭题这一环要重视把课题中关键词的思想道德意义凸现出来。笔者以为,课题的这些功能能 否发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是否正确理解和准确揭示关键词的含义。如果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揭示不准,教学就可能失之于“浅”或失之于“偏”。相反,对关键词的理解和揭示很精当,就能引发教学思路正确运行,并为全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很好的基础。例如《做事要有始有终》,“终”是关键词,如果对于“终”的 理解仅仅是指做一件事要做完,教学显然达不到应有的深度。相反,教师如果能将“终”字的思想道德意义揭 示得更全面,更准确,它不仅指做一件事要做完,而且要按照规格和要求把这件事做好。学生基于这种理解,就会围绕这个“终”,进行道德努力,每做一件事都不分心,有耐心把它做完做好,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实现 既定的目标,而且能让课题真正潜入学生的心中,自始至终为他们的学习导向。

最后,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善于借助课题出示,增强教学魅力。既然思想品德课题具有品德规范性、展 示层次性、语词的情境性、体现主体性和生动活泼性的特点,我们就要利用课题的这些优势,在课题出示方式 上,因课而异,灵活多样。

(一)课首揭题 目的是启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这课要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为 执教《国旗国旗我爱您》,开课先打出一幅投影:全校学生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接着教师示意学生全体起 立,奏起国歌,师生一齐向国旗致敬。通过这一情境的引渡,点燃了学生道德情感的火花。教师接着说:“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是:《国旗国旗我爱您》”(板示课题)。像这样课首揭题,学生参与其中,既能满足他 们乐于表现的需要,同时又为课堂构建了庄重而和谐的氛围。

(二)课中显题 一般安排在教学进程渐趋进入高潮时。课中显题是一个标志。它主要牵引学生从“识” 与“情”的相互交融上,获得感悟和感奋的效应。如执教《相信科学不迷信》,可把课题揭示放在课中进行。教师先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天气干旱,一位老人求雨心切,竟在盛夏时节,一步一磕头地攀登上山。因为山顶 有座庙,他要到那里祈求神仙降恩,让老天爷下雨。结果酷暑难耐,老人还没登到山顶就热死在半路上了。“ 雨真的是神仙掌管的吗”?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动手做雨的形成过程实验。通过正反事实的对比以及教师描述、揭示和学生实验等多种方式的教与学,课堂上渐趋呈现高潮态势。教师便抓住这个时机,把“相信科学不迷信 ”的课题板示出来。滤布教师书写的这七个醒目、富有美感的大字,照亮了学生心灵,使他们既感悟到相信科学不 迷信的道理,同时又对迷信是愚弄人民,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一定要破除迷信这一点,深信不疑。既然学 生有了感悟和感奋,接着在课的尾部,教师再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以及学生家庭和现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 例,辨析应当怎样不上迷信的当,不受迷信的害,借此分清是非,指导行为。

(三)课尾点题 思想品德课的课尾设计有多种方法,课尾点题是总结全课的一种。大凡真善美与假恶丑 对比强烈以及情理性很强的课文,放在课尾出示课题,就能获得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如执教《劳动光荣》,先从具体入手,让学生感受甘祖昌将军是一位大功臣,年纪大了,组织上本已安排他到杭州长期休养,而他却 带领全家回到家乡参加农业劳动,因为他心中认定劳动是最光荣的事。他的所作所为受到乡亲们衷心的钦佩。当甘祖昌的光辉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凸现后,再由具体到抽象,循着三个层次启发学生认识:

1.任何人要生活下 去,都离不开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来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都是劳动的成果;

3.我们的未来更加辉煌,然而,美好日子的到来 也要靠劳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一个问题,就在黑板上板示一个相应的观点。最后用线条连接三个观点,归结全课: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是《劳动光荣》(随手用红色粉笔板示出课题),这一课使我们感悟和体验 到了: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条件,是幸福生活的泉源,劳动最光荣。这是课尾点题的一个案例。它能高屋 建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巩固道德认识,获得余音绕梁的效应。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由事实过渡到 概括性结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充满情感的时刻,就好比学生攀上一个高峰,为取得胜利而满怀喜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教师要善于运筹全局,选择恰当时机出示课题,使之成为课堂上亮起的一束耀 眼光柱,既能推进教学,又能照亮学生的心灵。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多篇范文,共有2762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多篇下载
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