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电站顺控操作的工作思考
近来,变电站顺控操作可是热门事,但仅凭一纸通知、各自理解就着手搭建顺控平台是欠妥的,其结果必然是全面推广后再全面整改。变电站顺控操作虽然在技术上不是什么难事,但它涉及到多个专业、多个部门,更涉及到变电站的安全,理应先理顺标准、规范管理、明确技术支撑协调部门,更需要顶层设计、试点应用、总结宣贯、再逐步推广应用。
1、远方顺控模式
顺控操作包括站端顺控操作和远方顺控操作,两种顺控宜采用同一套顺控操作程序,即站端后台所做的顺控逻辑;远方顺控只是召唤、控制站端顺控逻辑,通过站端顺控平台完成变电站设备的程序化操作,两者执行的是同一套顺控程序,这样安全性会更高、调试会更加简单;远方顺控不宜在调度端或站端远动机上另做逻辑完成,其顺控模式应明确规范,调度端顺控模块宜及早具备条件,以便顺控操作调试。
2、顺控操作程度
顺控操作由于受到防误、双确认等影响,顺控到底做到哪一层面总是不确定,有的说不考虑地刀、软压板等操作,这样即简单、又安全、亦能满足通知要求。
如果不考虑地刀操作,则顺控只能完成运行和冷、热备用之间的转换,也就是开关、刀闸分合的一步逻辑操作,那顺控还有必要吗?那直接远方遥控开关刀闸不更省力省钱吗?
如果不考虑压板操作,不是不行,但压板状态在各种方式下只能按运行考虑,否则运维人员必须到现场操作,或者由检修人员把关压板投退,但这需要相关规程制度约束,同时压板状态应能远程巡视,才能保证压板投退的正确性。可是,目前即使是智能变电站,有的软压板状态都没有上传到调度端,更别说硬压板的状态了,即使上传了,也没有职责约束谁来进行远程巡视(虽然国网运规要求应定期进行远程巡视)。
3、顺控的防误闭锁
顺控的一步一步流程操作本身就是一个防误操作(开关没断开不会执行下一步的拉刀闸),和手动操作相比更具安全性,但是否还需要防误闭锁、需要哪些防误闭锁,应该明确,否则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a.站端防误闭锁:即传统说的五防,如果需要就必须和五防进行通信,顺控操作的每一步都需要五防逻辑给出允许信号,方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不经过五防授权,存在临时接地线需要人工把关问题。因此顺控经过五防控制会更好。
b.智能站间隔五防:即测控装置提供的五防逻辑,由于没有了传统所说的电气闭锁(开关刀闸之间硬接点连接闭锁),存在刀闸遥分接点误合、或绝缘不良而带负荷误拉刀闸的风险,因此测控装置所带的五防逻辑必须正常投入,这样就有一副闭锁接点串接在遥控分合闸回路里,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c.非智能变电站:宜有传统的电气闭锁,至少将开关辅助接点串接到刀闸遥控分合闸回路里。
d.临时接地线:顺控逻辑应通过五防检测临时接地线的状态,当检测有临时接地线时应闭锁相关合闸逻辑。
e.线路有压判据:如果顺控需要操作线路侧地刀,则需要经过线路有压判据闭锁(是采用带电显示装置、还是线路抽取电压,是一相、还是三相),这单一判据是否可行,都需要明确,否则不允许顺控操作线路侧地刀。
4、顺控双确认
保护远方操作需要双确认是规程要求,目前开关、刀闸、压板等都不能满足该要求,即使采用随州的增加行程辅助接点,是否可行还另说。(毕竟双确认应该是不同类型的双确认,行程接点和原辅助接点都是同样的做法,接点都闭合也不能判断刀闸合闸到位。)
是否双确认、怎么判断双确认还需明确。
5、顺控典型操作票
a.明确“设备态”:根据一次接线方式不同,明确“设备态”按钮的设置,如对于双母线来说,是否设置“1#运行”、“2#运行”、“1#热备用”、“2#热备用”、“冷备用”、“开关检修”、“线路检修”,还是其中的一部分;
b.明确“设备态”之间的转换:根据调度习惯,需要明确哪两个态之间需要转换,不至于现场盲设,增加工作量,也不安全;
c.典型顺控操作票:宜有经过审核的典型顺控操作票,最好有规范模板。
d.当前“设备态”应点亮:当前“设备态”按钮应着红色,“设备态”按钮着色不应经逻辑控制,防止有些情况下当前“设备态”不着色,而失去操作目标。
6、其它建议
a.压板状态采集:不论压板是否参与顺控,软硬压板的状态都应该采集;
b.压板远程巡视:不论压板是否参与顺控,压板均宜定期进行远程巡视(或采用压板智能巡检告警),应明确巡视责任、巡视周期;
c.压板远方遥控:即使压板不参与顺控,为了配合远方顺控运行方式的改变,压板状态随着进行调整,避免运维人员到现场操作,能够远方遥控压板也是好的。
d.智能站间隔五防:应明确职责,包括逻辑设置、功能验收和正常运维,否则该功能不会正常投运,将给安全带来隐患。
e.关于常规站顺控:可能存在监控和五防接口问题、间隔电气闭锁问题、刀闸电动操作等软硬件问题,如果为此而进行智能化改造,那将是灾难(智能站本身就不成熟,运维也跟不上),如果修补改造,也不是上策,要知道顺控本身也还在摸索阶段,全面推行得不偿失,不如先开展智能站顺控,其它今后随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逐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