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与企业战略密切联系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现在,美国的企业,尤其是成功的大型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企业的人事部门也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战略性角色。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阶段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封建历史的国家,人治色彩非常浓厚。同样,企业的人事管理的传统观念也根深蒂固的。自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进入中国后,中国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依然存在以“官”为中心这个误区,采用“师傅指挥型”的领导方式,应用“直线型”的组织形式,奉行“经纪人”的管理模式。人才价值与人力资本观念十分淡薄。表现在许多的企业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盲目地追求产品的生产任务,漠视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缺少严格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目标,荒废了员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没有牢固地树立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来发展生产的观念。企业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必然制约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再次,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官本位”、“平均主义”的倾向,致使一些职工竞争意识差,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很好的被挖掘出来,埋没了人才,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善
许多企业没有从开发人的能力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没有依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更未制定出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任用、激励等制度,使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5】此外,人力资源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仅仅负责一些事务性工作,诸如只是给职员办进出登记表、人员工资统计表等简单的记录工具。今天做昨天的事,往往落后于现实的发展状况,难以对员工在企业中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更缺乏战略性思想。正是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导致无法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企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建立起符合中国企业特点、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妨碍了统筹整个公司人力资源。
(三)企业各级管理者的素质的提高被忽视了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掌舵人”,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途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现在,我们的企业只强调开发员工,忽视了管理者自身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与此相反,国外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强调开发管理者,其次才是开发员工。一个企业搞得好与坏,关键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者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企业员工总数的5%—10%的管理者的作用远远超过90%的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所以,管理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官者”做的好,员工也会跟着去做,如果做的不好,很难去要求员工,因为管理者在群体中的影响力显然要强于普通员工。如果管理者没有更新观念,只用老一套来要求员工,必将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陷入困境。企业的成功取决于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已成为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并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管理的
好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大量事实也证明,,加强培养各级管理者素质是十分重要的,那些能使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的人都是高素质和高管理水平的,培养选拔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是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
(四)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封闭
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脚步加快,这就要求人才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可是,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采用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如对于招聘人才,测评人才、结算和发放工资、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等低附加值的工作,企业仍自行管理。这看似节约了企业成本,其实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则是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同时,目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只是局限于国内,并没有走出国门,也没有去引进的国外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五)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机制虽已被普遍应用,但多是为薪酬提供依据,即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薪酬变动。例如,仍只是采用简单打分制形式,然后根据分值高低,进行奖惩。这势必使企业走进一个死胡同。就拿下面一个司空见惯的考核程序来说:①人力资源部门制定考核方案,并做考核解释;②员工个人总结;③上级主管给下级员工打分;④兑现红包;⑤人力资源部门归档。这是一个简单的绩效考核程序,但由于事前考核的标准,绩效记录并不全面和完整,只是为考核而考核的,就进行了简单的打分和评级,那么它的考核价值必然会受到怀疑的,往往会增加员工之间的矛盾,会造成上下级之间关系紧张。同时,绩效考核的不合理,也会影响职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创造性,大量的人才也会因此而流失。更重要的是,由于对员工开发环节仍缺乏严格的考核,不能准确地掌握开发效果究竟如何,从而导致开发的针对性不强和缺乏个性化,也为下一步人力资源再开发投资的合理分配带来了困难。
(六)人才物质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相脱节
近年来,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往往重物质激励而轻精神激励。众所周知,在企业当中,薪酬福利是最能促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敏感神经了,因此,许多企业往往持有“有钱能买天下将”的观点,放弃必要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试图凭借诱人的薪酬来吸引并留住人才,但金钱并非是万能的,高薪引进的人才往往缺乏组织归属感,与企业的发展及命运的关切度不高,不能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使企业难以应付。而且企业采用的单一的物质激励形式,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融合功能、约束功能都不能被很好地挖掘出来,不能被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精神激励的欠缺,也会降低职工的责任感,导致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凝聚力明显不足,使职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不一致,以及企业的奋斗目标和经营理念难以达成全员共识。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中国企业也有了更加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外部强大的
竞争压力迫使中国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鉴于目前人力(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HaowoRD.CoM)资源管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上述问题,笔者将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完善对策:
(一)摆脱传统的行政性人事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中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立法和执法工作,要由“人治”走向“法治”,由“经验管理”迈上“科学管理”的快车道。首先,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必须不断完善计划与招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福利制度、人力开发制度以及用人和晋升制度等;其次,必须转变观念,要以“人”为中心,体会员工的重要性。当然,以“人”为中心,切不可以“官”或以“精英”为中心,而是要以“员工”为中心,不能把企业员工当成是工作的工具。以“人”为中心,放弃“官本位”思想,遵从员工的权利,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自尊,尊重他们的劳动权、休息权、自主择业权、民主参与权、投诉权、受到培训的权利等。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促进员工在岗位上成才。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战略性、专家型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通信手段的现代化,世界变小了,,企业决策加快了,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了,这也就要求必须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战略性、专家型的体系。20世纪80年代威廉·大内出版的划时代的管理名著《z理论》也提出:企业要消除单调工作,树立整体观念,开发人得潜能。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由事物性部门走向战略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采用多种管理手段,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有效的增值环节,为企业各个直线部门创造价值,支持和促进各部门的发展;第二,不断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科学化的程度,让他们运用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为员工提供内部咨询和服务。第三,从我国国情出发,大多数企业在建立了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制度之后,应当定期对企业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价,随时注意根据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发展战略、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的发展阶段等对其进行适应性调节。另外,在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时,需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以便顺利地把传统的企业管理引向新兴的企业管理。
(三)重视对企业各级管理层的培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素质
俗话说“将帅无能,系及三军”,一个好的企业肯定有一个好的领导。所以,要站在企业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加强培养各级管理者素质,做到管理层与员工“两手抓”;加大对管理层这块人力资本的投入,培养管理者的交际的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法规方面的知识、对企业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等等;各级管理人员要达到知识面宽,知识的融合度高,掌握多种管理技巧这个程度。同时,既要提高管理者的智商,也就是做事的本领;又要提高管理者的情商,也就是做人的道德;去除管理者的“官本位”思想。
(四)开放人力资源管理,迈向社会化、国际化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社会化,国际化的挑战。他们不再是国家或政府保护伞下的封闭企业,应该调整战略、放眼世界、做走出国门求发展的企业。否则,等待他们
的只有失败,甚至被淘汰出局。新的趋势不仅要求我国企业人才的社会化、国际化,更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国际化,逐步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逐渐将一部分低价值的工作如招聘员工等外包给中介机构,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价值观的培训、创新的发动、团队组织的建设等,则由企业自己进行优化管理。外包是人力资源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的一个重要产物,中介公司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也有利于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我们还要走出国门,以全球化的视野来选拔人才,来看待人才的流动,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来看待人才价值,吸引外来优秀的人才,采用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五)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活跃企业气氛
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激活整个企业;反之,会产生许多问题,进而导致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绩效考核系统经常为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事实也证明,以准确评估为基础的薪资决策能够提高员工的士气来提高公司业绩。【6】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部门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设计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出发,进行分解,划分到各部门,形成部门目标,然后基于部门的绩效指标和各岗位职能职责,确定个人的关键绩效指标,从而将个人绩效同部门乃至组织绩效挂钩,使员工利益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当然,绩效评估体系一定要全面完整,体现其公开性、公正性和公平性;第二,为参与绩效评估的评估者提供培训,使他们能对人才的价值和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作出正确的评价,激发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三,对绩效评估体系实施监督和评价,即采取一系列的步骤以保证每次评估都得以及时实施、指示得到落实和通过测量使用者对绩效评估系统的满意度来评价绩效考核。
(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统一物质和精神两种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激励是建立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的,需要不同,激励方式或手段自然也不同。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企业员工的精神需要逐渐抬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副主席aland blinder教授也认为:改变组织对待员工的方式要比改变向他们支付报酬的方式更能够提高生产率。所以,单一的物质激励杠杆已经越来越乏力,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统一物质和精神两种激励机制:第一,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给员工提供一个前进的方向,培养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坚定他们为企业服务的信念;第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设法满足员工的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有效的激励员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我们也不能忽略物质激励,即薪酬激励,要设计具有“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员工具有合理性”的科学的薪酬体系和薪酬制度。【7】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应坚强企业文化建设,由薪酬独木桥走向薪酬与文化并行。
第二篇: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内容摘要】: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资源无论怎么划分和深化,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竞争高度激烈的现在与未来,人力资源的地位更为突出。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与经营战略、成本战略、科技战略一样,都是一种重要的职能战略,配合和支持着总体战略的实施,推动着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任何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认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这篇文章。
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观念落后,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差无异。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未能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一种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目的是控制人,把员工视为被管理和控制的工具;是一种封闭式的、不注重培训与开发的、对员工欠缺激励的落后的管理观念,这种落后的观念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结果必然造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很多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并将促使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断更新。
(二)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按惯例来工作,政策依据不足,制度不健全,领导说了算,人力资源部门忙于应付一般性的事务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体系不完善,职能不健全,管理混乱,无章可循。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办办手续,登记考勤,发放员工工资了事,未能突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整合的职能;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从来未进行过培训,员工素质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
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低,领导也不重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是办办手续而已,可有可无,根本难以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由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方式的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权受到限制,未能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沟通,无法统筹整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难以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未能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地位。
(四)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是统得过紧,限制了企业和员工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员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收入分配平均主义严重,分配方式单一,没有处理好资历、职位、能力、贡献等要素在分配体系中的关系,难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这种机械式的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通过组织制度的创新,解决领导班子问题。
企业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德才兼备优秀管理干部的培训,推行责任承担制的体制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组织制度。
1、领导班子推行“风险制”。企业的管理方式实行的是责任制,企业能否取得效益,归根究底在于经营策略是否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最终取决与企业领导班子的责任心,应建立起真正的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实现经营绩效考评任免制,按照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综合考虑监管改造工作的情况和个人素质,做好该奖励的奖励,该提拔的提拔,该免职的坚决免职,决不能迁就照顾,真正体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组织机构推行“职能化”。既然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就应有一个相应的职能化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的规范和控制,为企业对所需人力资源进行吸引、使用和激励。我们应该将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过渡 到人力资源管理上来,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价值观;成立一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为中心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利用和培养,并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成本战略等进行科学的协调配合,以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二)通过用人机制的创新,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1、对外实行“招聘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人才。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人才”应理解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要在
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发展,必须实行性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从社会上吸取企业急需的人才,可以借鉴社会企业的有关做法,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技术骨干,通过与被引进人才签订一定时间的合同,形成一种劳务关系。
2、对内实行“竞聘制”,增强竞争、危机等激励机制。必须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用人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做到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岗上有危机,岗下有机会。这样,才能增强全体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才能是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所有的工作岗位要按需要进行竞争,聘任上岗,谁的管理能力强,谁就上领导岗位;谁的技术水平高,谁就任技术领导人;谁在岗位上不称职,谁就立即被解聘下岗。以此化解所谓身份制度带来的矛盾,让职工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同时,对管理层人员要定期进行综合考评,实行末位淘汰制和黄牌警告制;对普通岗位人员则实行待岗制,形成一种动态的竞争管理机制。只有不论身份、不谈资论辈,才能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三)通过激励措施的创新,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性的分配制度,实行与单位效益相挂钩的分配原则,把干警职工的收入分为基本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三部分,把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它们的收入。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通过培训教育的创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后劲不足的问题。
企业的多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就企业管理知识培训而言,其层次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领导艺术培训,如何管理和指导下层为单位、多部分的工作,保证企业多项任务的完成;同时,还包括高级管理和决策技能,如何进行生产管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如何帮助职工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2、职业技能培训。包括企业管理者和生产经营的具体操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广泛内容,职业技能培训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职业有所侧重。
3、岗位技术培训。这时完成多项工作和生产任务所必须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操作设备、产品质量以及执行有关政策和规程、培训对象一般为生产操作人员。
4、安全生产和健康培训。这项培训的目的是确保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内容涉及到生产系统及设备系统的特性,安全操作法规,劳动保护注意事项以及必要的安全防护和卫生常识。这既是提高企业安全系数的有效措施,有时减少人力资源损耗的重要环节。
5、上岗操作培训。这是确保新上岗人员迅速适应岗位环境,及时掌握生产及管理等技能,为其上岗创造良好开端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让新上岗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产品工艺、质量要求。
6、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从思想、情感及心理上对企业认同和忠诚,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积极创造优良的业绩。
如果能按以上六种类型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就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实际操作的专业人才,也就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大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成为中小企业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是企业群体中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是一个点多面广而又数量众多的企业群体,是国民经济中非常活跃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创新、增强效益与提供就业机会方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探求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企业管理层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举足轻重作用.并相应建立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与管理系统。但是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与实践的种种误区,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益得不到体现,其中人力资源规划不能发挥基础性作用是根本的原因。人力资源规划是指预测企业未来的目标和环境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目标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当前中小企业管理者普遍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始终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着可有可无与执行不力的困境与危机。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含义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分配计划或企业生产任务,履行人员录用、定岗、报酬、调动、退休等行政化的工作,而忽视对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发和系统管理,其工作偏于简单、粗放,绩效评核往往只是形式。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传统人事管理更为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工作重心偏向于员工积极性,注重效率和科学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突破传统的计划、行政人事管理模式,才能构建立新的激励与约束 1
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来看,国有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管理人力资源,通过经济核算来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以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二、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目前,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不具有规模经济实力,采用的也多是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很多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只把其当作一个企业的后勤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过程和企业利润创造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或其他部门兼任。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上,如发放工资、管理员工档案等简单的人事任务。有些还兼任许多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关系不大的其他管理职能,机构设置不到位,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没有形成正规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往往会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直到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临时抱佛脚”,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等。这样做显然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中小企业的这种做法,客观上使其为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提供的报酬较少,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员工们提供的个人发展机会相对于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也比较小,不利于人才潜能的培养以及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3)缺乏科学的用人观,导致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招聘、考勤、绩效、薪酬、调动等与员工有关的
事项,却没有关注与企业经营战略、市场环境相一致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员招聘缺乏科学、规范的流程和甄选测评体系,人员的选聘过于草率。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观,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工作三年内流失率最高。而人才流失不仅直接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削弱企业的凝聚力,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降低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4)强调管理,激励手段单一,培训开发态度不正确。
大多数中小企业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定,缺乏人性化管理,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许多中小企业家认为只要高工资一定可以吸引并留住人才,没有意识到单一的激励手段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从而员工的使用效益也无法达到满意化。中小企业在培训开发方面,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特别是涉及培训费的分摊和追偿缺乏有效的办法,使得人员培训费用的投入水平低,效益不够显著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素质提高成为空谈,管理者队伍建设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困境原因分析
导致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但是,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原因讲,主要体现在1.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不全面;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环境的多变性及模糊性;3.中小企业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人力资源规划中缺乏沟通与协作性;4.中小企业专门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者短缺,员工素质相对较低四个方面。
四、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的在于企业经营者个人。通常企业经营者是管理者同时也是企业所有者。一般中小企业的所有者特别是家族企业的所有者不会撒手放权让外人来管理。企业经营者个人大权独
握,决策随意性很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但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体制不健全, 对政策的制定与预测能力不强;企业效率低下,事情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情况严重;企业业务体系混乱;权力独裁,中层管理人员的权力与斡旋的余地有限。企业中存在一种严重的重博弈、重计谋、重随机处理,轻规则、轻机制的现象。
因此,最重要的是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要说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中有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还是一个问题。一旦管理者自身的素质提高了,他所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不是企业眼前的利益而是企业未来更大的发展。出于对未来的考虑,企业经营者自然而然的就会重视人力资源规划,那么这种内在对未来发展的动力就会促使企业经营者去构建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科学地作出管理和经营决策。
(2)科学合理建立职业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建立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机制是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专业的技术讲师、管理咨询专家到本企业对员工进行实地培训或是与大企业高校等进行联合办学和委托办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本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注重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和需求。在强调严格绩效管理的同时,也强调要通过物质激励,企业文化等手段让这种严格管理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在物质回报以及尊重和信任的环境中得到平衡和释放,善业绩评价体系,实现客观准确的评价员工的各种表现,并依此采取相应的福利措施、制定人培训与升迁计划等,企业也可以把实现企业的目标与提高员工收入,改善员工劳动条件、增加福利等措施,从而在企业中形成人人心系企业命运、共谋企业发展大计的局面。实施民主管理、决策方式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企业上下齐心,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或是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综合作用,使员工和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3)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增强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认识,促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融合
解决中小人力资源规划缺失与脱离企业发展实际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是指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与实际情况,明确企业发展的
分时期战略。如果长时期战略由于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确定,也应该确定短期或年度企业发展的方向。科学全面认识人力资源规划是解决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包括,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重要性,让企业领导决策层要充分重视,并将人力资源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内容、方法技术以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特殊性的培训,促进先进人力资源规划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有效相结合。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最高境界,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最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避免了企业内部各种人力资源问题的产生。
(4)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规划的支撑平台
主要是改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为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包含着对人力资源管理旧模式的否定和发展,有时甚至包括模式的重新构建。这一过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调整以及对原有习惯的冲击,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工作往往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只有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才能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打造完善的支撑平台。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支撑平台除了人力资源部门相关的职能工作如职位分析、职位设置、绩效管理、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外,有些甚至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领域,比如计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目标管理体系等。
(5)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创新模式
由于中小企业运行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避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危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发展的新思路,建立中小企业灵活、多变、动态的人力资源规划创新模式。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再面临缺失与脱离实践的困境。中小企业的多样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人力资源规划的创新将是其保持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总之,中小企业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在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意识,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才能留住人才、任用人才、培训人才,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第四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人力资源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其重要性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尤其是我国在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已经从旧的体制束缚中挣脱出来,赢得了生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的体制隐藏和遗留下来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也因此被暴露出来.如何促进企业
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当前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发展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是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作用,并对现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在企业理念,职工整体素质,控制人员流动,企业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要素,可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因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都离不开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取得优势地位,依靠的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特别是掌握先进思想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现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全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人才,谁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胜利者,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经济之所以处于世界的首位,其真正的优势就在于其具有丰富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美国是世界吸纳顶尖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众多的富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已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世界许多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力资源优势在企业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全球著名的微软公司自1975年创立以来,始终以超常速度发展.该公司成功的秘诀正是拥有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大批精通最新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科技人才.而我国深圳的华为和中兴两家生产通信设备的高科技企业,短短十几年就发展成全国本行业知名的大企业,这是和公司网罗了一大批精英人才分不开的.从中可以看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企业最富有挑战力和竞争力的资本,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保持主动,赢得优势的第一资源.
我们再依据世界银行的计算财富方法来说明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该方法把形成社会财富的因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自然资本(土地,水源,木材以及地下资源的价值);第二类是创造的价值(机器,工厂,基础设施,水利系统,公路和铁路等);第三类是人力资本(人们的生产能力所代表的价值);第四类是社会资本(它不是个人代表而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家庭和社区之类的人员和机构的生产价值).其中第四类财富尚未统计.根据前三类财富的统计,越是发达的国家或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其人力资本所占的财富比重越高,而且在整个世界财富中,这些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所占的比重更高.据统计,目前世界上29个高收入国家的人力资本已占财富的67,世界总财富的63,9是人力资本.据此,我们可以说,知识财富在各类财富中占主导地位,哪一国拥有的知识量多,既该国的人力资源拥有量大,则该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高.事实上,自然资本,创造的资本也离不开人力资本,离不开知识,因为只有包含越多的知识的自然资本和创造的资本,其价值才会越大.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无疑是未来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状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观世界各国之间以经济,科技,国防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对人才的竞争.入世使我国的国际交往更加频繁,人员往来更加便捷,信息共享,人才共用表现得更加明显,国际间的人才争夺战也进一步加剧.在这场争夺战中,我国人才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显露了出来.我国的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和充足的而且是高品质的人才资源作支撑,那将无法适应经济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届时高素质的人才也将大量流失.
目前我们企业人才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大量潜在人才有待开发,然而我们许多的企业却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做好,结果许多工作没法进行,最后导致效益低下.二是忽视对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已成为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并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管理者的功能不单是服从和执行,更应该是创新和开拓.国外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强调开发管理者,其次才是开发员工,目前我们的企业搞得不好,关键是管理者的问题."将帅无能
第五篇: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就如何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掌握和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人作为资本的重要性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美国管理学教授劳伦斯?克需曼曾经说过:“人是一切企业竞争、发展的控制因素。”随着当前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企业的决策越来越多地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才能突破传统的计划、行政人事管理模式,构建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太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含义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特定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推动其持续发展、达成组织目标的成员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是指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一种成本,是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看作企业中最宝贵、最有创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在用人、留人方面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迅速发生着变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逐渐融人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
1.人力资源不再被简单地视为“劳动力”,而成为企业中最关键的资本。
传统的人事管理中的“劳动力”,是在既定的规则下组合、使用资源,对企业带来的价值限定在岗位职责的范围之内,人的价值仅仅体现在劳动报酬,员工仅仅被看作是生产的“成本”。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关键资源是知识、技术和信息,对人力资本的经营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2.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电子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是将先进的技术力量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建立人力资源服务的网络项目,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组织结构由复杂向简单过渡,员工的工作时间更具弹性,工作内容有更多的选择,工作流程越来越简单,工作标准化将逐渐被更多的员工个性和创造性所代替,以信息网为工具的虚拟化工作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将有更多的灵活性。
3.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综合了人性假设的各种观点,是最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未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的智能的开发,只有通过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开发人的潜能,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现代管理由“规范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以感情调动职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需要、价值观的变化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充分的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适应。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分配计划或企业生产任务,履行人员录用、定岗、报酬、调动、退休等行政化的工作,而忽视对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发和系统管理,其工作偏于简单、粗放,绩效评核往往流于形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行业的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一模式将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国有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合理管理人力资源,通过经济核算来提高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率,以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竭源泉。
1.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滞后,直接导致了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目前所面临的
困境,首先,不能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高收入的垄断国企能够吸引一部分人之外(他们的问题是人才得不到持续的成长和能力的发挥),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收入偏低、机制不活以及缺乏激励等问题,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流失,致使企业的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明显偏少。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由少数同企垄断市场的局面必将打破,那些国企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如果不及时调整,届时将会面临同样的人才困境。其次,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调。即所谓“一线紧、二线松、三线臃肿”,普通型的人员人满为患,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高素质的拔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又缺乏流动和优胜劣汰,导致资源适用性差,个人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国企的人才出多进少,整体上职工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老化的趋势,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大。
2.缺乏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
在国有企业中,虽然在分配上突破了平均主义的局限,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物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合理,不能充分地体现个人的业绩和贡献,因而也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垄断行业,比如说能源、电信等部门,由于垄断收入高,员工的工资普遍很高,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见得特别的高,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严重。当然,也有一些国有企业过分地强调个人的业绩,反而导致协作不足,内耗严重,这显然是业绩指标设置不合理,没有把团队协作考虑在内。
3.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不少企业把对员工的培训看成是企业成本的增加,忽视了培训是企业实现管理的工具,是促进企业发展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手段。培训不仅可以提升职工的技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员工的活力,培育员工的忠诚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总目标。因此,国有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不够,造成了人力资源整体知识的更新缓慢,人力资源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4.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设置
的,而不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性质,而忽略了服务性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虽然在企业人员的招聘、调配、晋升乃至薪酬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权力,却不是以服务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前提,往往是为管理而管理,因人设岗。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都称为人事部,要么就人事处或人事科,这正是这种管理性质的体现。近些年来,一些国有企业改人事部为人力资源部,并赋予为一些新的内涵,但从总的来说,我国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摆脱了旧的人事管理体制的痕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由国家统配人力资源,企业的人事管理简单化,企业无须作出人力资源的规划。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企业虽然有了用工的自主权,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并没有彻底摆脱旧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本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心中无数,缺乏长远眼光,只是职位发生空缺了才去招人,没有人才的储备,更谈不上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利用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规划。
三、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新用人观念,确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是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以实现企业价值观为目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对职工最好的精神激励,它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要通过培育富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职工在这种文化理念影响下,将企业的昌盛作为共同的目标,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团队精神,使职工之间取长补短,将个人才能体现在集体中,集体又充分发挥个体优势.让智慧和学识在强大的凝聚力下发挥到极限。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借助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激励员工,如参观、学习、考察,外出旅游等,通过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熏陶,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忘我工作的作风、勇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达到企业与员工交心,使员工有归属感,企业有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建立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薪酬制度大幅提高可变薪酬的比重,多作贡献者多得,少作贡献者少得,不作贡献辞退。
当然,绩效指标不能片面化,必须考虑企业团队的协作,也必须考虑个体和全局的关系,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传统国企工资制度侧重于强调职务等级,低工资,高福利,工资分配形式单一,激励作用欠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收入分配制度趋向于采用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法,实现分配模式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强调在职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基本工资,使每一岗位的价值和贡献大小更加明了;第二,强调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奖金分配方案,使员工的超额劳动得到合理回报;第三,制定经营者持股、技术持股和内部员工持股等按生产要素分配方案,实现人力资本收益。
(三)建立以竞争机制为主体的人才使用机制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存在标准模糊及决策过程不规范等问题,限制了企业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长远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规则的建立和的人力资本价值和地位的提高,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制定以任职资格为基本条件的,以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人才成长机制,及时发现和使用人才。在国有企业人才尚不具备正常晋升途径以及岗位空缺出现断层的前提下,实行竞争上岗的形式,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年轻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调动员工长期沉淀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之看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前景。岗位交流,目的是通过多岗位锻炼和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这样,既有利于丰富人才的工作经验,发掘人才潜在的能力,又可避免其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厌烦情绪,防止一些重要岗位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了满足变化中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内外部的机遇与威胁,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职能是最具有战略性和应变性的职能,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的联系纽带。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首先要了鳃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环境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状况,因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数量、质量、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据此制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总体计划和分阶段、分部门的配置方案,并认真实施,最后对人力资源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考核评价,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能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优势,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有企业也随之加入到国际的激烈竞争中,国有企业只有努力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培养和开发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戴维?沃尔里奇.人力资源教程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张星,王润孝.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生产力研究,2014.11
【4】张育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之路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5】黄群慧.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6】6施建军,王新弛.关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的思考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8,(3).
【7】张震.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商场现代化,2014,(6).
【8】王淑晶.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阱学术交流2014,(10).
【10】项义军,张旭东.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