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潜在的不合格、其它不希望出现的情况,使管理体系能正常运行,并体现出有效性,实现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潜在的不合格、其它不希望出现的情况,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 职责
3.1 品管部负责收集质量信息并加以分类,并及时通知各相关部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内外审、不合格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审批,品管部负责实施后的验证。
3.3品管部负责公司不合格/不符合/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出现的情况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管理、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各相关部门配合。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出现的情况的纠正或预防。
4 工作过程
4.1持续改进的策划
通过制定并实施方针、目标和指标,进行数据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4.2 持续改进的时机
通过数据分析、顾客满意度测量和评价、内部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不足,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
4.3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3.1在企业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时,制定书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实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4.3.2不合格发生的主要信息来源:
--在生产过程各阶段发生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包括批量或严重的产品质量事故)和潜在的不合格;
--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报告;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变更引起的不合格;
--顾客投诉或反馈/相关方信息反馈的不合格;
--体系审核过程中的不符合项,包括内部审核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的输出等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因素;
--其他与体系方针、目标、指标以及体系运行不相符的项目。
4.3.3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的实施
a)原料:同一个供应方出现重要物资不合格或一般物资连续两个批次不合格时,品管部通知采购部与供应方联系,向其下发《纠正和预防处理单》,并跟踪整改。
b)生产中的半成品、成品:生产各阶段出现轻微的不合格,可以口头通知现场予以纠正;而严重、批量不合格品或潜在不合格时,缺陷可能给公司或顾客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时,由检验员或检验主管向责任部门下达《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通知责任车间予以纠正;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消除不合格品影响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经过主管以上人员审批后实施,质检人员跟踪验证整改效果。
c)对内审或管理评审中开出的不符合项由品管部、计划科组织责任部门,对产生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相关要求执行《内部审核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d)库存成品或顾客投诉、退货的不合格品,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时,由公司品管部归口管理组织原因分析并验证,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
e)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目标、指标实施出现的不合格以及相关方的意见和信息反馈等纠正和预防,由计划科组织原因分析、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并验证,各部门组织实施、配合。
f)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出现的紧急情况引起的不合格,应针对不合格的性质、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涉及污染物排放、中毒、火灾、洪涝灾害、坍塌等恶性事故时,应首先控制污染源、危险源的继续蔓延、扩散,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措施与消除事故、事件的影响相适应。
4.3.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验证
a) 为了确保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管理归口部门应分别评价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不再发生。
b) 通过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前后产品质量或目标、指标等体系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跟踪检查和验证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并进行如下评审:
——纠正和预防措施有效;
——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接受,需在下次检查或审核中继续验证;
——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接受,但需进一步的确认;
——纠正和预防措施失效,需组织各相关部门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失效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原因分析,重新制定相应的对策予以实施,并跟踪检查实施效果。
4.4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中,发现体系文件不适宜时,更改文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6本程序发生的记录保存期限、责任部门执行《记录一览表》。
5 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3《顾客满意度测量与分析程序》;
5.4《文件控制程序》。
6 记录
6.1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2 供方纠正/预防措施请求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