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语言积累方法谈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浅析的论文 篇一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浅析的论文
面对人才的竞争、社会的开放,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那些字正腔圆、清晰条里的节目主持人;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慷慨陈词、妙语连珠的外交家,现已成为新一代年轻人争相追捧的“星光”一族。他们非凡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自身具有的先天的良好条件外,其中不少人从小就受过良好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了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望,与他人正常、愉快的交流、交往的同时,达成进一步理解、学习他人的知识与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水平。因此,在幼儿期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开设的课程非常全面,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各领域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领域教学中,儿歌和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师可以色彩鲜艳的图片为依托,以积极有效的提问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反复引导、暗示下主动地学习语言。为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可将一节课分几个步骤动静结合进行:图片激趣—观察、提问—示范讲述—提问理解—尝试朗诵—表演体验,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讲演结合等方式,既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又促进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结合诗歌、故事内容的不同,尝试按诗歌句型结构进行创编或续编故事结尾。如:诗歌《梦》,“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甜甜的。”这首诗歌无论是在句型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浅显易懂,幼儿非常容易掌握,这时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型“爱做梦,梦是的”鼓励幼儿想象新词新句大胆进行创编,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在全班幼儿共同努力下,一首二次创作的《梦》生成了,“太阳爱做梦,梦是红红的。星星爱做梦,梦是闪闪的。小狗爱做梦,梦是甜甜的。小鱼爱做梦,梦是凉凉的。蝴蝶爱做梦,梦是香香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快乐的。”在朗读自己创编的诗歌时,幼儿格外兴奋与满足。通过这样的创编活动既激发了幼儿想象、创新的火花,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另外,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语言的魅力加上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复述故事的欲望,在学习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语汇量,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讲到精彩的地方留下悬念,让幼儿续编讲述故事结尾。如:《兔宝宝找快乐》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中的五个角色都是幼儿非常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可先让幼儿读图,利用问题引发他们思考:“这只兔宝宝快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然后顺着幼儿的思维,继续追问:“兔宝宝为了找快乐,它做了些什么?你有没有像兔宝宝一样的快乐?你能想出一个让兔宝宝快乐的新方法吗?……”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思维打开了,于是让他们分组展开交流讨论,续编新的故事情节。在幼儿充分讨论后,让他们一一说说自己续编的故事,也可以演一演。在续编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幼儿组织语言,提升幼儿的语言经验,大胆地表述自己的不同见解。通过给幼儿搭一个平台,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提高。
在其他的领域教学中同样也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领域中,当幼儿经过主动探索时,也需要语言表达,而这种表达往往建立在幼儿自我认知层面,缺乏准确性。例如:在沉浮实验后,有幼儿会说:“掉下去”“升起来”,学习数量词时,会出现“两个牛、三个书”的现象,显然他们对词义、量词理解不够,教师可抓住机会帮助幼儿理解词意,学习正确使用。在数学活动中,可以借助图片:二看图编应用题,如:西西有5个香喷喷的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在看一看、编一编、说一说的过程中学会了正确使用量词,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艺术活动中,语言和审美是密不可分的。任何美的形式、美的感受都需要语言的表达。如:幼儿作画后,提供幼儿说画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用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在音乐欣赏活动《天鹅》,让幼儿在欣赏音乐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一群白天鹅在湖面上做游戏呢!他们有的在昂首遨游,有的在翩翩起舞……”。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经过幼儿的理解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将有声语言与形体语言结合来表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现力。
二、在区角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区域游戏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动脑操作的机会,而且还在角区扮演与交流中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当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后,教师可通过观察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时的操作活动、表情和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一是在活动前,先让进建构区的幼儿在一起想想搭什么。有的幼儿说:“我想建一个公园。”有的幼儿说:“我想搭动物园。”还有的幼儿说:“我想盖一座大高楼。”得知他们的想法后,接着问:“你们搭的公园、动物园、高楼是什么样子的?干什么用呢?”他们七嘴八舌的说:“我的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我的动物园里有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机灵的小猴子;我搭的是高楼大厦,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住进去……”。在这样一问一答中不仅使幼儿的整个操作活动都能围绕自己的构想去做,同时还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又引出了幼儿相互间交流的话题。二是在活动中,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多说。如:在美工区,有的幼儿拿着桌子上的橡皮泥揉来揉去毫无目的,教师上前对他们说:“你们拿得是什么呀?你们看橡皮泥都有什么颜色的?”孩子们看了看争先恐后的说:“橡皮泥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绿色的”“这个是蓝色的……”。教师接着说:“橡皮泥有这么多的颜色,有红色,有黄色,还有蓝色,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听完教师的话,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说起来:“橡皮泥有……有……还有……,真漂亮!”还不时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教师又问道:“橡皮泥这么漂亮,能做什么呢?”孩子们想了想说:“做麻花、糖葫芦、小鸡”。
“那咱们一起动手干吧!”游戏中,教师的语言为幼儿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榜样。许多词汇句式的运用也在这样的活动区游戏中得到自然的学习和巩固。三是在活动后的小结、评价也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你在哪个区域玩了?”、“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等等。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语言不完整、句式结构不准确、吐字发音不清楚的情况。通过幼儿的表述能使我们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仍然欠缺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用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在小结时,当个别幼儿练习说的时候,更多的幼儿处在一个倾听的状态,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了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三、在户外活动中扩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户外的游戏、散步活动,进行随机的语言教育。遇到下雪天的时候,可带着幼儿到户外看雪花打雪仗,引导孩子观察雪花的形状,看下雪后景色。并用语言启发他们,“洁白的雪花一片一片落下来,你们看看像什么呀?(棉花、鹅毛、蒲公英……)哇!这么多呀,雪下得很大可以用一个非常好听、非常美的词来形容—鹅毛大雪。”还可以引导孩子欣赏墙上、树枝上、地上、房顶上白茫茫的雪景,提问“还像什么呀?”“像雪白的棉花铺在地上。”“像撒了一层盐。”“像撒了白糖。”“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地去形容看到的雪景。户外散步时教师还可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如,春天来的时候,通过户外散步,让幼儿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让他们说一说小花、小树、果实都有什么颜色,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新词“绿油油、黄橙橙、红艳艳、漂亮、美丽、五颜六色、香味扑鼻……”在此过程中,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在玩户外体育游戏“小兔采蘑菇”时,有机地将被动句、把动句融合其中。如:“我是凶恶的大灰狼,现在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让我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小兔子们快出来呀,大灰狼被我打死啦!”“猎人把大灰狼打死了,我们胜利了……”。在体育活动《小熊过桥》中,可借助儿歌:“小竹桥桥,摇摇摇,我是小熊来过桥。心不慌、嘴不喊,眼睛向着前面瞧。两只胳臂侧平举,站稳走好要记牢……”这一语言教学手段规范过桥保持平衡的动作。通过户外活动的游戏以及自然环境的刺激作用,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理解语言、学说语言、发展语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一同看图书、讲故事、学儿歌等。让孩子观察那些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的图画时,家长可提出问题来引导孩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如,问:图画中有什么?在什么地方?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不但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促进孩子的口语表达。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家长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开心的事?鼓励孩子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遇到的有趣、开心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听。这样既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能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平时还可以有选择地让孩子看看电视节目,节假日带孩子到游乐园等场所玩耍或到全国各地观光旅游等。利用一切带孩子外出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在孩子观察时,可用聊天、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讲一讲、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还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好问、好思考、好想象的要求,对其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总之,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教师要结合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幼儿语言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觉得它是只什么样的熊?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让路》。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狮子点了点头),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故事里有谁?
(2)师: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
(4)讲故事的后半部分。
(5)大狮子想的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
(6)师:小熊为什么会脸红?
(7)师: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
3、情感教育。
(1)师: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2)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3)师:请你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4)师: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应怎样对待你的朋友?
(5)师总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
4、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胖胖的小熊、大眼睛的熊、睡懒觉的熊。
幼:小动物在一起玩的故事。
幼:故事里有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狮子……
幼:故事里讲了小熊不给小兔、小羊、小猴让路,后来大狮子想办法让小熊让路了。
幼: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幼:小熊很坏。
小兔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幼:小羊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了过去。
幼:小猴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幼: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幼:大狮子的办法好的。
幼: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幼: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活动总结: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它是只什么样的熊?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另外,我发现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能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并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讲到小兔、小羊、小猴请大狮子帮忙,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教师就可以问幼儿:你猜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就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附故事:小熊让路
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来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间,大声说:”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羊从前面走来。
小熊又往路中间一站:“小家伙,快给我让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了过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听了,都愣住啦:大狮子也怕小熊啊!
小熊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从大狮子身边走过去……
打着以后,小熊看见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旁,让它们先过。
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
幼儿语言教学计划 篇三
活动目标
1、玩玩手指,创造出各种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说出其意义。
2、愿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能较完整地叙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学习安静倾听、轮流讲述。
活动准备
事先准备一则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1、玩手指、进入活动。
(1)钱老师的手指会说话,你们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
(2)变变变(两根手指),像什么?
(3)变变变(两手合成空心圆),像什么?
(4)钱老师做了这么多手势、你会做什么手势呢?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5)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
2、手指讲故事。
(1)手指会变出各种东西,它还会讲故事呢。教师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来了,看见一块石头,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小鸭子呷呷叫着走来了,看见石头、从石头边绕了过去。小山羊高高兴兴地走来了,它没有看到石头,撞了一下,摔了个大跟头、它爬了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讲的故事好看吗?大家一起再来看看,边看边学一学,再想想小手讲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说一说小手讲的故事,还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4)整理故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5)谁愿意来表演,声音要响亮。
(6)有没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
3、创编手指故事。
(1)还有谁会碰到这块大石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用手指表演给旁边的小朋友看,请大家来猜一猜。
(2)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我们一起来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这块大石头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挡着怎么办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头》。
活动评析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DD“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关注和渴求的是实际教学的有效性,看了钱老师的《手指编故事》活动,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学的钥匙,那就是:简单、自然、真实。
一、简单:一双手。一张嘴
当钱老师走进我班教室时,我几乎不敢相信,因为,钱老师是空着手来的。往常看到的开课老师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学具。我有点不放心,还是问了一句:“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她回答我:“不用了,谢谢!”
钱老师什么都没带,却用一双手、一张嘴,吸引了孩子,同时,还让孩子们也自觉地动起了手,张开了嘴。
原来,简单也有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准备虽然简单,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简简单单的“一双手,一张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随便在什么时候、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组织好活动。
二、自然:朴实的美
在《手指编故事》活动中没有刻意的环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当别的老师为能成功地上好课,而在想方设法控制幼儿人数时,钱老师却说:“没关系,让他们都参加吧!”当我准备让调皮的孩子分开坐、以免影响活动的进行时,钱老师说:“没事,我喜欢活泼一点的孩子。”朴实的话语,自然的心境,显示出了一种有别于娇媚名花的无名小花的朴实美。
三、真实:源于生活
手指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对于手指游戏,孩子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会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本次活动中教师表演一连串手指动作,启发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故事的情境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故事中三只小动物对待石头的态度是孩子生活情景的再现,因此孩子们在看手指表演故事时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测故事情节,有话可说。
当然《手指编故事》活动也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个人的小小建议是:
1、应鼓励幼儿不同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讨论“如何搬走这块碍事的大石头”时,孩子们有了不同的处理结果。我觉得“不搬”的建议也是好建议、废物巧妙利用,漂亮的石头可以让人们在走累了时坐下来欣赏风景、教师应对幼儿的这种创意进行肯定。
2、根据组织流程目标可作适当的修改。原来的第三个目标可作为隐性目标,不必列出来。我宽得情感曰怀倒悬商簧林亿驯,恨据活动实录,我觉得把目标作如下修改更合适。
(1)猜猜讲讲变化的手指造型,喜欢玩手指游戏。
(2)乐意参与手指编故事的活动,开发多元智能,并能完整地说出故事情节。
(3)根据生活经验想象正确处理石头的方法,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论文 篇四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信息传递反馈的主要媒介。课程改革呼唤富有魅力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准确性、科学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那么作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必须准确科学。对于数学概念、定义必须准确的表述,必须准确地揭示其内涵和外延;对于数学定理规律的表述必须严谨,准确地提示它确定的重要条件。摒弃生活语言中的感觉和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的`掌握概念、领会定理,并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品质。比如在教学平行线定义时,一定要说清楚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果无;同一平面内&rdqu;这个定义就不成立,就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简明性、精练性。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就应该简明、精练,不可拖泥带水,翻来覆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管住自己的嘴巴。摒弃非数学的题外话,口头禅,在重复的地方要三思而后行,想想这是重点、难点吗?想想对课堂进展和学生发展有无负面影响。其次,作为教师应该锤炼教学语言,做到惜墨如金、言简意赅。
(三)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更明确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数学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为学生的认知带来不小的困难。但众所周知,数学构成内容、空间性及其数量关系却以一定的“形”存在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通过生动恰当的比喻,形象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该亲切、幽默。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个性得到张扬,素养得到提高。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我们要放下“师道尊严”,树立全新的“学生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通过自己亲切、和蔼、自然的语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其情感,融洽其关系,在加上和蔼的微笑、亲切的眼神、丰富的手势等身体语言必然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收获新的知识。前苏联教育家斯威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我们的学生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0分钟的课,加之数学内容的本身呆板枯燥,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课堂中,教师就应尽量使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以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的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艺术魅力。幽默的数学课堂语言应具有深刻的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开启学生智慧,提高思维质量。
(五)数学课堂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有道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那如何才能授之以“欲”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言功能,通过语言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已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教学中对学生记理性语言应具有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
(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富有感情。
许多教育家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也就是说“情商”或者“非智力因素”要比智力重要。所以说作为教师就应该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而这些就离不开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气氛的渲染和对学生心灵的呼唤,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新知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饱满感情的支配下,教师课堂语言也必将是抑扬顿挫的、富有感染力的。
总之,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落实素质教育,践行新课程的重要途径,既能体现教师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
谈语言研究方法的改进论文 篇五
谈语言研究方法的改进论文
20世纪是汉语语法学建立、成长和壮大的一个世纪,在这1中,我们对汉语的研究逐步走向成熟,与此同时,我们的语言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谈语言研究方法的改进。
总体来说,汉语语法研究方法是不断跟随国外的研究方法而发展的,可以说,汉语语法学是在不断地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国外的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法学、转换生成语法学以及功能主义语法学等在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留下深深的烙印。
西方传统语法学是最早影响汉语语法学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在模仿西方传统语法(拉丁语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第一部古汉语语法着作;20世纪代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也是在模仿西方传统语法(英语语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着作;20年代的重要语法着作如陈承泽的《国文法草创》和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40年代的重要语法着作如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等,从整体上看都属于传统语法;50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也基本上还是在传统语法的框架之内。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开始传入我国。陈望道的“根据功能、从配置求会同”的词类观点,方光焘的“广义形态”的词类观点,陆志韦的“同形替代原则”的词类观点其实都是与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分布”理论是一脉相承的;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这是直接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来分析汉语语法的代表作;50年代的主宾语问题讨论中,许多学者主张根据名词的位置来确定主语和宾语;60年代,朱德熙的《说“的”》和《句结构》,这些都是运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例子。
80年代初以来,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格”语法、从属关系语法、认知语法、话语篇章语法等陆续对汉语语法研究产生影响。这一时期,语法学界普遍认识到语法有“三个平面”,即句法、语义和语用,认识到对汉语单纯进行句法平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来研究语法,应该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由于有了这样的认识,语言学界在研究汉语语法时,除了继续对语法现象进行句法描写以外,也重视并加强了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如汉语语法结构的歧义研究、动词和名词的配价研究、动核结构和句模的研究、语义格或语义角色的研究、语义指向的研究、词的语义特征的研究、词语的语义搭配的研究、汉语句子的主题和述题的研究、动词述谓功能和名词指称功能的研究、篇章中的指代和照应的研究、句式的变换和相关句式语用差异的研究、句子的背景和焦点的研究、句子表述类型的研究等等。除此之外,还加强了对解释语法现象的重视,80年代以前,汉语的语法研究偏重于描写,80年代以后,由于受到国外语法理论强调对语法进行解释的影响,汉语语法研究中也开始重视解释了。在语法教学方面,也自觉运用了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如词类区分中的分布分析法和句法结构分析中的层次分析法,国内学者都在积极地进行这这方面的实践。
语言材料的积累 篇六
语言材料的积累
章熊
人们终生都在学习语言,都在积累语言材料,只是这种学习与积累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说到这里,人们会问:既然如此,学校为什么还要开设语文课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尽管人终生都在学习语言,但这种学习是发展不平衡的;在人的一生中,有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中学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机。第二,如果把这种自发的学习变为自觉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发展的速度就会加快。
学习语言从积累语言材料开始。语言材料的积累,首先要谈到的是课本。
让我们先看看语文课本和我们日常接触的语言材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我们每天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参加活动、与人交谈……都在不断地接触新的语言材料,一切言语交际的场合都可以成为学习语言的环境。这种学习与积累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其内容是无定的,方式也是非常灵活的。与此相比,课文学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其内容也是事先限定的。表面看来,语文课本的天地似乎比较狭窄。
事实上,日常言语交际虽然随人、随地、随情景而变化,但都离不开本人所处的环境,受到更深一层意义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课文学习虽然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内容却不受时空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古今中外,宏观微观,可以尽收眼底。它好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我们无法亲身经历的世界。从这一点来说,语文课本的天地又是无比广阔的。
另一方面,课文的语言水平又是我们日常的言语交际所无法比拟的。我们上次讲过,作为语言学习的蓝本和起点的“目标语”与我们日常交际所使用的语言“伙伴语”的差别。没有这样的差别,语言学习就不能起步。“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语文课本是专家学者们精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范例,是提高我们语言水平的`最佳营养品。
因此,必须重视课文学习(包括与课文水平相当的课外阅读)。
但是,在我们看到课文内容无限丰富的同时,又应当看到它的局限,那就是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距离。
语言的运用随场合而变化。在毕业典礼上你代表学生会向即将离校的同学祝贺,在同学的生日聚会上你即兴讲话,两种场合的用语能够一样吗?
语言的运用随对象而变化。老师六十大寿,即将退休,你写一封祝寿信;你的知心好友生病住院,你写信慰问。对不同的人,你的措词能够一样吗?
语言的运用随目的而变化。同一个材料,你用作论据来说明不同的论点,文字的表述能够一样吗?
语言的运用随方式而变化。同一种事实,你写成广播稿,同时又写成黑板报稿,写法能够一样吗?
而课文的学习没有这种灵活变化,因此,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还应该有第二条途径--我们的日常生活。
这两条途径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因此学习的方法也不同。
从课文中学习语言带有“储存”的性质。科学研究表明,课文的语言形式对我们的言语实践所发挥的作用,其影响往往要隔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而且语言的水平越高,“潜伏期”也越长。我们学习课文,由于它的有些内容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才能体会其语言的运用。因此,学习课文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则不同。因为这些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所以我们学习的重点在于领会别人怎样根据环境条件巧妙地使用语言,或者从别人的失误中体会语言运用的要领。这正反两方面的语言经验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体现的,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揣摩。
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积累语言材料(包括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的训练》就是我们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篇七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人刚生下来时都是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们常常谈到幼儿教育的最佳期,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从生理上讲三岁左右的孩子,大脑发育迅速,具备了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适时的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他智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学会正确的发音,学说普通话;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幼儿语言教育的任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保障
众所周知的“狼孩”的故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语言的环境就永远失去了说话的本领。给孩子创造好的语言环境,让她们能够多听、多看、多模、多说,正确的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幼儿每天除了和家长在一起,更多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是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的,不是一节课,一个活动能够完成的。如何让幼儿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愿望呢?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为语言的交流来源于生活,尽量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加深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1、通过看图讲故事来训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创建墙面布置的方法,教会幼儿讲故事。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但是让他们学会并且完整的讲给小朋友听是很难的。我在教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首先根据故事情节绘制成几幅画或图片,粘贴在墙上。小朋友看图,我讲故事。这样很直观的感受,强化了记忆,也加深了理解。第一次讲完故事时,我问他们:“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呀”?“故事里面都有谁呀”?能力强的孩子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还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这样的方法,不敢讲话的孩子,也能看着图把故事讲出来。通过多次训练,大多数的孩子就可以看图片自己创编故事;幼儿的语言和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运用“活动区”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交流的机会
“美美”小朋友入园时已经5岁了,性格很孤僻,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她喜欢的玩具也不愿意分给其他小朋友。在“娃娃家”活动区里,我让她扮演妈妈的角色。让她知道要如何像妈妈一样耐心细致的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孩子生病了要上医院就医。孩子闹了要给孩子讲故事听,睡觉时给她唱“宝贝”歌,引导她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互动。不久,美美小朋友成了班里的能人,还能组织小朋友一起活动、唱歌、朗诵儿歌呢。
三、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谈话
在户外活动时,组织幼儿观察花草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小草、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为什么在冬天里穿着棉衣呀?在不断地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活跃幼儿的思维,在交谈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一次突然下了一场冰雹,这是很难得的一次让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机会。为了幼儿的安全,我们领着孩子到门口,近距离的观察。等雨夹冰雹停止降落了以后,随即让孩子拾起小冰球,摸摸、看看。幼儿很是兴奋,他们有感受了,争着表述所见所感,形容的很是好。互相讲述着,比较着他得到的冰雹的大小、形状、颜色、及温度很凉的感觉,又一次得到了表述锻炼的机会。
四、注重对“个别”幼儿的语言培养和训练
1、培养幼儿大胆讲话
幼儿的语言发展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有的就比较迟缓,这有很多因素。个别幼儿虽然语言发展的很好,就是不敢讲话。怕生、胆怯。这样老师就不能很好的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幼儿的愿望就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形成“这个孩子就是一个不爱讲话的孩子”的印象。很多家长说:“咱家的孩子就是不爱讲话”。我很反对这样的说法,还有诸如“我的孩子不爱吃这,不爱吃那”的说法。这样给孩子的心中留下一个思维定式,“我就是这样的,可以不吃菜、不吃肉了”。对于不敢讲话的孩子,老师要抓住机会,利用她偶尔的一次大声音讲话,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让小朋友为她鼓掌加油。这样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融入到小朋友当中。
2、对有语言障碍的幼儿要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有计划的加以培养
有的幼儿个别语音发的不好或有口吃毛病,对这样的幼儿老师更要格外关爱照顾,保护他们的心灵不受到伤害。在鼓励他们多说话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经常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还要有计划的科学的为他纠正错误的发音,多给他们讲话的机会绝对不能学他说话,要有极好的耐心,循序渐进的培养帮助他进步。在其他活动中我们也要加强对幼儿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不能错过每一个机会。老师要做个有心的人,一个对孩子负责任的人。比如入园时的一句“小朋友好!”就能换来小朋友的一个“老师早晨好”的回应。礼貌的跟幼儿说话,她便会很礼貌的回敬你的礼貌。
孩子是最可爱的天使,任我们为他们涂上美丽的色彩。掌握了语言这把工具,就好似为他们插上一双结实的翅膀。很好的驾驭,使他们更早的接受周围的事物,了解身边的人们,很好的长大起来。
小学语文积累语言方法有哪些 篇八
一、积累语言,从口语交际入手
口语交际时,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互动中常会听到精彩的语句、令人耳目一新的词语,那是学生平时积累并加以灵活运用的结果。我总是及时进行夸奖,表扬学生词汇丰富、善于积累,并将这些词汇写于黑板上,读一读,让更多的学生记住这些词,并学习运用表达。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春天来了》,我引导学生说句子:春天,什么花开了?有的说:“春天,粉红的桃花开了。”有的说:“雪白的梨花开了。”有的说:“金灿灿的油菜花开了。”老师抓住学生语言的闪光点,将“粉红的”、“雪白的”、“金灿灿的”等词写在黑板上,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积累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便会自觉地收集。也可以由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一些词汇,让学生自由选择,将恰当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在口语交际中积累词汇。尤其在一、二年级,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有所积累中表达,在表达中积累,丰富语言。
二、语言积累,从课文入手
每一篇课文都有新词新语出现,句式也不尽相同,我采用让学生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表演读等形式将课文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自己喜欢的词、句,同桌或小组交流,做到每学完一课,抄摘6个学生喜欢的句子、十个词语,并以此作为学完一课的家庭作业。对于积累、运用中出现的词句,我在学生理解的同时,还让学生选择词语练习说话,让学生比赛背一背,看谁记得多,如此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储存。日积月累,将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运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三、语言积累,从课外入手
1、从课外阅读中获取。
我班有一个学生在写校园的景物时写道:校园里的花坛中有很多花,有红色的美人蕉、红色的月季花、红色的鸡冠花。虽然几种花都是红色的,但它们却红得各不相同。我将这个句子找出来,让学生帮他换几个不同的表示红色的词。结果改为:校园里的花坛中有很多花,有鲜红的美人蕉、粉红的月季花、紫红色的鸡冠花。为什么这个同学只有一个词来描写花的色彩呢?那就是因为他脑子里积攒的词汇量太少。要提高阅读和写作的门径,必须积累很多的词句并加以灵活运用。积累语言的好途径,那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如果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通过自读自悟,自求得之,无形中便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2、从生活中积累语言。
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纵横交叉发展,在实践中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平时,我鼓励学生除了多看一些课外书,还要求每周听学校广播,闲暇时在家也可看看电视,多到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增加新词汇。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倡学生之间互相借阅课外读物,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让每个同学轮流每天在早会时间向大家推荐一个成语,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或用这个词说句话,其余的学生便将成语记在收集本上。通过大量的阅读、收听、观看来获取积累,学生主动、兴趣浓,又活跃了写作思路。
3、制作摘录本。
我让学生摘录的内容大致可分为成语类、人物类、动物类、景物类及其它类。比如将人物分为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摘录所遇到的新的好的词汇,变零散积累为整体积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鼓励学生装饰摘录本,并一个月作一次展览,同学互相交流,借阅欣赏。这样变机械积累为兴趣、有意识的积累,天长日久,学生受其语言熏陶,作文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也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妙语连珠。
四、勤练笔,运用中积累语言
为了更好地形成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靠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平时多做“小作文”、“小练笔”。小学阶段,要求每周至少有一篇作文,还可根据学生差异,鼓励学生坚持天天记录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事或景。这样,在不断的习作中,学生的语言越来越丰富,写出来的文章也越来越好。因此,语言积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做到学习不断、积累不断。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语言积累方法谈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