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艺术鉴赏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 篇一
论文摘要: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学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
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
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下面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关诗歌鉴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验和认识。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能力的策略:
1.研读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有其内在规律。因此,在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中,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体察作品,培养对
诗歌的研读能力。一是扫除诗中的障碍,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的源头、特点以及发展的脉络。对不同时期的作品有所了解,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诗词格律知识。二是要通典故。不了解典故就无法打通诗词精髓的大门,搞清典故的出处和作者的用意是理
解诗词的关键。三是查背景。要让学生读懂诗词,进而达到鉴赏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学生只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才
能全面了解作者的作品。
2.感悟能力的培养
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我们指导学生阅读古典诗歌,正是希望他
们通过诗人对瞬间事物、情感的把握,引起心灵的共鸣,体验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方法一是学会捕捉意象,体会意境。诗歌主要是通
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融入作者思想感情后所构
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的结晶。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
人所创造的艺术空间,体味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二是分析技巧。古典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个体真切的感受并把它
传达给读者,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引导学生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和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通过技巧分析,提高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这也是高考中重要的考察点。
3.拓展能力的培养
诗歌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体。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最典型
而又最精约的形象中。它是诗人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表现。诗歌鉴赏是最富个性色彩、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诗歌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更要让学生把读出的“自己”的而非
“别人”的感悟抒写出来,即让学生对原诗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同时使艺术形象得到再造和扩展。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使鉴赏
主体(学生)与诗歌作品完美统一,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达到诗歌鉴赏的最高境界。
教学中一点方法拙见:
1.扩展延伸法。诗歌言简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让学生在对诗歌内容、意境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经过合
理想象,扩展成一篇与诗歌相互辉映的散文。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表面看都是一些物象的组合,但这些物象的组合,又产生了一种不平凡的效果,我们在深刻领会了本
曲的意境后,我想,我们一定会有许多、许多要说的……
2.字斟句酌法。诗歌的艺术,也就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文字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大都是比较妥帖、精当的,杜甫就有“语不
惊人死不休”的诗句传世。但一首诗,选择这个“字”或“词”,是不是一定就是最合理的呢?我们是否还能找到更好的“字”或“词
”来代替呢?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妨大胆一试,寻找相近或相似的“字”或“词”来代替,看看哪一个效果更好。
3.模仿再造法。诗歌里有许多使用各类修辞手法来创造意境的。例如:夸张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对偶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等,我们不仅可以模仿诗歌的这些修
辞,更可以模仿诗歌本身,再造诗歌意境。
4.追问添补法。有些诗歌,因字数的限定,使上下句之间,似乎有一些跳跃,对这类诗歌,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创设一个近似的情
境,在这个情境中,找到诗歌缺失的环节。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这
首诗里,“是谁问了童子”“问了童子什么”“师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这些内容,诗中都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要深入的理
解该诗,我们只有开动我们的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而且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找到理解该诗的钥匙。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
造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但是,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结
艺术鉴赏论文范文 篇二
关键词:美术鉴赏形式欣赏比较欣赏社会方式欣赏美术作品
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后,美术学科由原来单一的欣赏教学,拓展到五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中,作为必选课程的“美术鉴赏”,也有别于以往的“美术鉴赏”。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只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基本的介绍,比如作品的风格、流派,画家的生平、奇闻轶事等,也有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形式加以分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少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感知、经验来评论美术作品的情况。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美术鉴赏”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作品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通过美术欣赏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历史文化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当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美术作品时,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笔者认为,首先,学生自身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及文史知识;其次,教师必须让学生初步掌握几种有效而具体的欣赏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本文将阐述在教学中最基本、也最行之有效的几种欣赏方法,这也是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仅供参考。
一、形式鉴赏(以形式为主的欣赏方法)
在美术作品面前,最先观看到的是它的表面形式。我们还没有看清它表现的具体内容时,它那强烈的或优雅的形式美感,已将我们的视线吸引过去。于是,从形式的角度来鉴赏美术作品便成了最基本的方式。就如同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尽管还不知道歌词的内容,但那优美的旋律已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它是形式美的体现。艺术形式,主要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这种方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它适用于欣赏那些形式语言突出的美术作品。对这类作品,我们不一定非要读懂它所表现的内容才能去欣赏它。这是因为许多美术作品,艺术家创作它的目的,并不在于表现的内容如何,而是注重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或是通过形式语言传达某种内心情感与意象。正是这些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的美。比如说: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无论画的是房屋、树林还是小桥流水……这些都无关紧要。我们欣赏的是它对光感变化的扑捉所呈现出的丰富色彩变化,如莫奈的《持阳伞的女人》《鲁昂大教堂》。特别是欣赏抽象性美术作品时,更应以感受作品的形式语言为主。如蒙德里安的《红树》、德裤宁的《女人第一号》。在运用以形式为住的欣赏方法时,我们要尽可能反复的去感受美术作品中种种形式语言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并满怀丰富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品味作品所传达的意象之境与内在情感假如从宽泛意义上理解内容,美术作品中的“意象”、“情感”也应该是作品的内容,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故事情节来传达的,而是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因而,我们应注意学习掌握各类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特征及形式美法则,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和艺术追求,常读一些相关艺术家的作品评论文章,才能取得更好的欣赏效果。
二、比较式鉴赏(比较式的欣赏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方法去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较是美术欣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我们不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那么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比较的方法很多,比较式欣赏一般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流域、甚至是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把作品横向比较,能更加鲜明的看出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比如将中国的花鸟画与西方的静物画相比较,或将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相比较,不仅在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方面,而且在双方的自然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方法方面,都显现出东西方之间的巨大差异。纵向比较,就是将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环境中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比如将中国画北宋时期的文同的作品《竹子》与清朝时期郑板桥的《从竹》相比较,同是画竹,宋代文同画倒垂竹枝,茎杆以淡墨写成,圆浑虬曲,桠杈繁密劲拔,茂密枝叶分浓淡两色,以表现新叶老叶,从中可见“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清代郑板桥画丛竹迎风,茎杆近浓远淡,疏密有致,偶杂以新篁几枝,浓淡叶依次而列,远近叶互衬,依稀能感受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纵向比较也可把同一艺术家一生中不同时期作品摆在一起欣赏,比如把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与他早期写实作品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他的艺术探索是从写实走向抽象的。通过比较式鉴赏,可提高我们审美判断力,培养以联想思维去认知事物的学习方法。
三、社会方式鉴赏(以内容为主的欣赏方法)
拿到一副作品,人们首先看到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进而再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创作目的及其他等等,逐步地加强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最后探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传统的欣赏方法。这种方法较适合于欣赏那些有经典故事情节,富于文学色彩,再现作品。如表现历史题材的《夜巡》、《狼牙山五壮士》;宗教题材的《最后的晚餐》、《逃亡埃及》;神话题材的春、《阿波罗和达芙妮》;世俗生活题材的《韩熙载宴图》。像这类作品他的内容形象比它的形式美感更引人注意,且容易识别和把握,因此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欣赏兴趣。但欣赏者要真正读懂这类美术作品,需要有丰富的综合文化知识。你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同时,在欣赏这类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时,还应注意不要忽视了对作品形式美的感受。这类作品形式结构往往隐藏在作品的内容形象之中,不易察觉。许多美术作品,都有着特定内容和意义,从社会大背景中去考察,抓住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就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通常人们在观赏美术作品时偏重于对作品内容的了解,没有视觉艺术语言为基础,这只是一种文字式的分析理解。单纯偏重于对作品形式的关注而忽视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又回使美术鉴赏流于感性和肤浅。因此,美术鉴赏既强调从形式出发去欣赏,又要对内容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和认识。如果是为了获取知识,可选择以内容为主的欣赏方法;如果是为了学习表现技法或是为了提高自己对形式美的感受力,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可选择以形式为主方法。如果为求全方面而深入读懂美术作品,在鉴赏活动中往往是两三种形式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2]尹少淳,美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艺术鉴赏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