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麻醉学论文范例精品多篇

发布时间:2024-01-23 22:00:4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摘要]麻醉学论文范例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麻醉学论文范例精品多篇

麻醉学论文 篇一

社会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医学领域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社会医学是主要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的产物。其主要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1]。社会医学已成为医学院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院在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点开设了社会医学课程,2010年9月起将在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增设此课程。我院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起步较晚,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加强课程教学效果,达到社会医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1加强社会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1.1开设社会医学课程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要求医学生用新的医学思维观念思考解决医学问题,社会医学正是促进医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学科。各项社会卫生和保健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掌握社会医学等知识,注重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运用多种医学手段加强防治工作[2]。我国已实施的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把社会医学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意味着加强社会医学教育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1.2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医学人才的需要通过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使未来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益的方法,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提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3]。加强社会医学教学,使学生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和能力,以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1.3课程建设的需要社会医学已成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医学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和病人的重要课程,在各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各医学专业社会医学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

2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方面有所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1教师方面①教师队伍人才缺乏,数量不足,没有形成有梯度的教学团队,不能实现课程教学由不同带教老师分章节授课,课程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难以提高;②理论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不完善;③课程教学存在偏差,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乏;④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传统的“灌输式”,较少运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⑤教师间集体备课较为欠缺,教师间的交流不足。

2.2学生方面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可能是由于《社会医学》作为我院医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必修课,而社会医学属于交叉学科,课程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掌握,出现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课程学习的现象。

3加强社会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3.1重视师资培养,组建教学团队目前,我院没有成立单独的社会医学教研室,由卫生管理学教研室承担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任务,该教研室有4名老师,承担着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如: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服务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监督学、卫生法规等课程,课程种类繁多,师资数量缺乏。因此,应积极扩充教师队伍。另外,选派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进修学习,加强本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兄弟院校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的经验。

3.2完善教学大纲,标准化教学课件根据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和完善预防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社会医学课程理论和实习教学大纲,新增拟定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以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促进课程建设、保障教学质量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大纲拟定考试大纲,建立社会医学课程试题库。鉴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不同,带教老师亦不同,为了实现教学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应坚持集体备课、合理分工,将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课件标准化。尤其要注意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差异。

3.3加强实践教学目前,我院社会医学课程还没有开设实践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的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如:生命质量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等,结合所学过的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知识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去亲身考察不同人群的健康、疾病状况及影响其健康的社会因素,提出有意义的社会卫生对策及措施,在学期末每组学生形成一份书面调查报告。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帮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工作人员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等。

3.4加强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医学课程有些章节内容适合以讲授为主,有些章节内容适合以讨论为主。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思考,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参与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注重教学互动,加强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由于参与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丰富,课堂教学难度大为增加,给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去查阅、阅读文献资料,并以实例组织好课堂教学。参与式教学需要在课堂上运用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发挥桥梁和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阶段,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通过分析比较,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各组努力达成较为统一的方案或意见。然后,由每组派一位学生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发言时其他组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p#分页标题#e#

3.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丰富课堂内容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项目作为专题进行讲授,充实课堂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例如:在讲授社会医学基本理论中卫生公平章节时,把相关课题(新疆兵团卫生筹资公平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总费用)作为例子进行系统讲授;在现代社会病防治章节可联系艾滋病课题进行讲解;在讲授慢性病防治章节时把“慢性病对兵团经济的影响”作为拓展知识进行讲授。

麻醉学论文 篇二

一、职业精神概念及特征

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紧密相关,具有职业特征,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它由多种因素组成,而且互相配合,构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职业精神能够清晰地表达职业的根本利益,职业责任和行为上的精神要求。职业精神反映的是职业的特殊利益以及要求,是在特殊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具体、灵活多样等特点,存在原则性的要求,还具有具体、可操作性的要求。职业精神能使社会的精神原则职业化,还能让人们的个人精神成熟化。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必要性

据调查显示,当代的企业和市场在选择适合的人才时不仅看重学生的文凭,还看重个人的基本素质、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精神等。职业精神是现代企业和市场特别注重的,他们在选择人才时会主要看是否具有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积极进取、敢冒风险、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不仅是社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要求,也是中职学校发展所必需的。职业精神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敬业精神以及合作态度。只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加强学校和企业相互衔接的过程,以增强中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提升学校竞争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中职学校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中职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持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只有不断地吸收众多企业的优秀文化,才能使学生具有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精神,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现状

现在的中职生多数15岁左右进入学校,18岁左右就进入社会,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其身心都还不够成熟,除开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之外,其他的学生则通过在中职学习之后必须进入社会,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职业精神对这些学生来说就是必须的,但是在目前的中职学生中,这样的职业精神是他们所缺乏的。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1)职业精神渗透策略单一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开始关注职业精神的渗透,但在教学理念上仍旧比较落后,渗透的策略较为单一。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语文的课堂教学依旧是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还是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课堂学习存在应付的心理,轻视语文能力的提升,只是重视语文成绩的高低。当下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和考试模式,无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更加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研究精神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

(2)职业精神没有纳入教学评价

在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中,没有将职业精神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对于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内容比较单一,偏重于对语文课本知识以及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于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操守、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职业精神的考查比较轻视。没有将团队合作、服务奉献、拼搏竞争等职业精神纳入教学的评价内容中,造成教师和学生对职业精神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不重视,失去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影响了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综上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存在策略单一的问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程度不深刻,职业精神没有纳入中职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影响因素都对职业精神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4.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策略

在中职语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职业精神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领悟职业精神,提高就业能力。

(1)强化职业意识,渗透职业精神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首先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而要强化其职业意识,首先得唤醒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只有充分唤醒自我意识,才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职业精神培养这样的观念来开展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自我,清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应该如何去发挥职业精神。其次还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认识他人,认清他人的优势,同时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利用语文教材,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双边合作,多进行提问,并且鼓励学生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挖掘现有教材,渗透职业精神

教师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的大胆创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挖掘教材内容,渗透职业精神。语文教师要根据学校对学生职业的培养方向,勤于思考职业精神的渗透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质疑、分析、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其将来能够适应社会,成为具有职业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好雪片片》课文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描写流浪老人外貌动作的语句、段落,让学生体会到流浪老人在生活如此窘迫的情况下,仍旧具有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而且在其善良本性的背后,还以微薄之力送给他人温暖。由此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从中找寻类似的人物和事件,交流自己的感受,感悟这些人所具有的精神态度。在《项链》一文的教学中,从主人公的境遇以及课文最后的结尾让学生感悟,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虚荣,许多人由此落入更悲惨的遭遇,从中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精神的可贵。在《荷花淀》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中感受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由此进行积极主动精神的渗透。在《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教学中,让学生由文中所写的母子三人战胜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的事例,去感受只有一家人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才能战胜困难,由此引入职业精神中团结拼搏是不可或缺的。还可以将饭店老板人性化的经营之道作为职业精神渗透的主题,向学生传授职业精神的价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将来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3)注重人文素养,渗透职业精神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渗透职业精神。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因此,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是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完成应有的学习任务之后就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课堂当作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体验人生的舞台。在《士兵突击》的教学中,让学生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体会到在人物的个性中践行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再从人物的个性延伸所体现出来的共性美,感受“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不是主角的独有性格,而是真正的士兵所共有的信念,只有具有这样的信念,才能使部队在绝望的境地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让学生从对人物的感悟中找出答案:集体胜于一切的团队精神是真正的职业人所应该具有的。如,在《卖白菜》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明白职业精神中需要诚信。在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同学生一起赏析文中所提到的主题,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平等的课堂氛围,这对净化学生心灵、磨砺学生的意志等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更好地将职业精神渗透其中。

(4)利用教学资源,渗透职业精神

虽然现在的中职语文教材中所选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或者小说,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在其中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出类拔萃的文学高度。但是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在数量上来说相对有限,而且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好,对文化课的学习更加没有兴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意志力比较弱。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资源,做到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做一些知识的补充介绍,让学生能够在丰富语文知识、增强听说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培养职业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可以为学生选择阅读与语文教材配套的读本,如《真正的英雄》一课,同时要求学生谈谈对这些文章的认识。其次为学生介绍名人名言,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心得,让学生感悟这些话语的内涵。如“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再次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某个职业话题来展开辩论赛、演讲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明辨是非,提升对职业精神的认同感。

(5)实施读写结合,渗透职业精神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职业精神的渗透,要让学生内化成行动,不仅是让学生阅读文章,自身感悟,还需要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同阅读相互结合,以挖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从多角度去创新思维,渗透职业精神。如,在《人生的境界》一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这种带有较强思辨性和较浓哲理色彩的论说文,学习文中的浅言———文章内容从字句上看没有多少深奥之处,理解课文的深意———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启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境界进行深入思考,树立远大、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在课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练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还渗透着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深度理解。如,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鉴赏文本所表现的诗化语言,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感受文本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在课后的练笔中,针对学生热爱自由的天性,提出积极乐观的职业精神,以此渗透到学生的文笔之中,使学生对职业精神的领悟更进一步。如此设立话题让学生练习,也为学生探寻职业自立之路创设条件,让学生能通过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的方式固化思想,有效地渗透了职业精神。

(6)丰富课外活动,渗透职业精神

语文的课外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集体协作精神的实践平台。课外活动能让学生之间取得信任,相互获得认同感,达成一致的目标进行努力奋斗,还能使学生彼此感情融洽、亲密合作,形成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学校根据语文的特色组织文学社团,举办课外阅读竞赛,征文比赛,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同时主动整合活动进行职业精神的渗透。针对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活动的内容、环节等提供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演讲比赛、出小报等等,语文综合素养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参加短剧演出,参与文学社团这样的活动。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的协作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如在校园课本剧的排练中,学生能进行自由组合,通过节目的排练,对表演成败的共同关注,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在这样充满创新合作、团队意识的集体中,在实践语文能力的同时渗透团结协作、积极乐观的职业精神。

三、总结

语文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在教书育人、增强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功能上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根据当下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语文教学阵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杨锦萍 单位:浙江省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诵读策略与实施

一、中职语文教学诵读的重要性

关于诵读,朱熹认为“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这就说明在诵读时不但要声音洪亮,还要做到身心投入,做到准确自然,从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主旨及其意境所在。由诵读的意义可以看出诵读对于中职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符合中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语文教学诵读的策略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促进知识的快速吸收,在进行学生诵读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诵读的积极性,对学生讲解诵读的目的和诵读在语文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们将来的重要影响,也可以通过名人实例来感染学生。再者,通过创造适合诵读的情景,营造有利于诵读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创设情境、分角色、配乐等等。

2.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诵读

朗读的基础是声音清晰自然,富含感情,并做到发音标准,朗读准确,做到“无漏不添”;同时也要注重朗读技巧;最后做到精读,充分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情感。运用科学的诵读方法,将文章的感情流入到文章的诵读中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让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不只是进行课堂的诵读,还要进行多样化的诵读活动,如在班级的范围内进行诵读的比赛,丰富诵读的乐趣,也可以举行课外的诵读演讲活动;同时也要对诵读的内容进行拓展,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可适时推荐一些文化品位高、难度适中的文章。多样化的诵读活动,丰富的诵读内容,不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语文教学诵读策略的实施

1.在时间边角中诵读

语文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此就需要诵读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在有空闲的时间进行,逐步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如晨读就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选取一些适合清晨诵读的文章,不但能陶冶情操,还能培养自身的诵读能力。利用空闲的时间就进行诵读,当诵读成为习惯时,就能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热情。

2.不断激励学生诵读

在课堂上进行诵读的时候,学生往往会相互较劲,比如哪个有感情、哪个声音洪亮,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激励,让学生在教师鼓励中变得更为主动,更为自信,乐意诵读。同时要经常举行诵读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

3.在背景音乐中诵读

在背景音乐下的诵读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诵读情境。对于不同的文章拥有不同的意境,通过音乐的介入,将学生引入到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中去可以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文字,读出感情,将文章的意境充分地表现出来。如激昂向上的文章就需配激昂的音乐,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力拔山河的感觉。如《沁园春•长沙》。而对于那些意境优美,如山水之美,需要配一些古曲,让学生在诵读时能够寓情于声,不但自己能够陶醉其中,还能感染他人,培养学生对意境的把握,如《归园田居》。

4.熟读课文,牢记于心

要想很好地将文章诵读出来,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稔熟,这也就需要对文章进行不断的阅读,达到文字读音准确、出口即文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充实积累,培养中职学生对文章反复推敲、回味,深入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四、小结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有人轻视诵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对于诵读策略和实施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诵读可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对语文的喜爱,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韦荣 单位: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校园文化载体软化研究

一、课堂诗意化,软化学生心灵

“诗意教育”更重视生命的高度与心灵的纯度。中职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会在诗意的课堂上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把教学诗意化,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从软化学生的心灵出发,润泽心灵。例如,在中专语文江苏省职业学校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雨霖铃》中,教师以诗感化学生,当学生读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句,感受到词人与情人分离的不舍之情,同时在心灵上也受到启发,感受到当时离别的缠绵悱恻。在《虞美人》这首词的学习中,教师以“那人音信全无个。幽恨谁凭破。扑花蝴蝶若知人。为我一场清梦、去相亲。”这一片词来润泽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亡国之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利用整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来软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诗人与恋人惜别的不舍之情,亡国之痛,润泽了学生的心灵。

二、校园诗意化,软化学生情操

在课堂上的诗意教育能软化中职学生的心灵,但在课堂外的诗意教育不但能软化心灵,还能让学生在诗意的环境中感受美、欣赏美、升华着美,在心灵净化的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维护护美、创造美的素质。例如,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教材的中专语文中,学习完了第二单元的《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的诗词后,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了离别之情、亡国之痛、对景物、时间易逝的感叹之情。除了在课堂上教师以这样的诗词句子软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在校园里应用诗意的教育,例如,在校园宣传栏上可以写有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或是悬挂有关历史诗人诗句的图画,以此方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在无形之中收到诗意教育的软化。

三、诗意活动,砥砺人生

在学校的课程中,包括课内和课外课程,课外的实践活动同样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对生命的高度的认识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中举行诗意活动,是诗意教育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诗意无处不在,中华文化和历史对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应组织多种多样的诗意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勉励自己的人生,诗意教育也可以软化学生对人生的选择。例如,在校园学习活动中,可以举行师生共同朗诵、主题班会、队会与团队活动、选读品味爱心乐群的诗歌,培养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同情心、怜悯心,同时锻炼他们对世界丑恶真善的辨别能力,软化他们的人生。

1.举行师生同朗诵诗歌活动。

在学习了《虞美人》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朗诵,或是朗诵比赛的活动,把词所表达的感情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朗诵出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感受到词人的亡国之痛,也在无形中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2.举办主题班会。

学习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后,教师可再办理组织一次关于词的主题思想:感叹事物万变、时间易逝的感情。以主题班会的方式展示诗意教育,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作者的感叹和无奈,从而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对自己更要严格要求,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3.选读品味爱心乐群的诗歌。

中专语文的诗歌学习了之后,教师可在班里举办一个“品味诗歌”的活动,学生可自选诗歌品味,选取一些爱心乐群的诗歌来细细品味,加深对诗词中的情感的领悟。通过此活动,学生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人生作出美好的规划,由此看出,诗意教育的软化还体现在人生的规划上。

四、总结

诗意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和教师同时进入人生的浪漫之旅,让课堂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软化中职语文教学。事实上,诗意教育的形成过程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永远面朝未来,不会结束。在中职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教师应坚持用诗意教育来软化学生心灵、情操、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诗意在学生心中开花。

作者:孙春娟 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就业素质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

1.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语文学科是中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学科,着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些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就业有很大影响。相对于一般高中生,中职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多,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少走弯路。语文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教育的盲目性,改变以往教育的枯燥与乏味。

2.教学与就业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但是,中职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易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不应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得到心灵的感悟,从而更好地面对就业现状,培养积极的心态,促使学生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利于就业。

二、分析就业问题,知己知彼

1.了解专业,避免学非所用

在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中,学非所用的现象很严重。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的工作都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对将来的就业感到迷茫。所以,学校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专业技能,同时,学校也应充分了解就业市场,整改跟不上时代的专业,整合落后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做到学以致用。

2.提高自身素质,才有就业保证

在学校,学生不要故步自封,多表达、多交流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应多下工夫,多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讲。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写作技能的培养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必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要求,中职学生要能说会写。

3.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

中职学生大多是十六七岁,缺乏社会经验,刚刚走出家门,很多事情都处于迷茫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是教师;在课外,我们应与学生做朋友,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同时,应该多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快毕业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提供就业指导,学校可以联系相关单位或企业,给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这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很重要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会,社会经验的积累更多地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语文教育要跟上时代,才能促进就业

1.积极构建就业信息小组

很多中职院校没有相应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相应的教师和指导员,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可以节约很多资源;二是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把就业融入语文学习中,联系具体实际,实事求是,教会学生更多知识,也让他们在学校得到更多的收获。这需要中职语文教师积极工作,组建就业信息小组,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解剖。

2.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素质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一定要有使命感,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学生,超越物质,得到精神的满足。在热情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定期参加培训学习,提升自己,这是对我们中职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才会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具有信服力。

3.学生增强就业意识

中职学生一毕业就会面临就业问题,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偏小,就业意识普遍不强,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向学生介绍就业知识,增加他们对就业的敏感度。同时,在学校,应指导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未来,学会为自己的未来买单。

四、小结

中职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努力。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熏陶,还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承担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作者:黄丽果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第五篇:微课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

一、完善微课内容,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微课的内容着手,让学生喜欢微课、接受微课、充分利用微课。微课是以声音及视频作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时间比较短的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教授教学过程中较简短的学习单元为主要内容。微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微课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所以在微课视频制作上要求微课堂视频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手段,研究表明,学生最佳及最集中的注意力可以保持十分钟左右,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段时间,微课视频的制作就要做到短而精。首先,微课视频的制作要做到具有针对性,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出最主要的语文内容。例如,在《游褒禅山记》一文的教学中,重点是分析作者对自然和生活情趣追求和向往,以及文言文字词的运用,教师可以依据这些文章的重点,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意图,使微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其次,中职语文微课视频的制作要具有趣味性。微课程其实是以视频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关键。趣味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成功,活跃的教学氛围、有趣的微课堂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胡同文化》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播放的形式展现胡同的样子和特点,加深学生对“胡同”的感官体验,使用微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中职语文课本的能力。最后,微课堂视频的制作要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微课视频易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在视频不断播放和暂停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用微课堂视频构建完整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完善的知识系统体系,中职语文中包含的章节相当繁琐和复杂,要求记忆的东西很多,在传统教学中很难使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重难点,而微课视频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方式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学习。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完善微课教学

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可以让对方知道教学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语文课堂并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互动,以求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可见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性。教师应当鄙弃“教师就是权威”的这种观点,做到及时而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提出对策,例如进行鼓励教学等方式,使学生不再恐惧学习,从而实现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场所,教师所实施的微课堂应当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所以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中与学生一同讨论视频中说过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是教师提问学生,让师生在提问中一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升级课堂教学条件,提高硬件和软件质量

在中职语文微课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多媒体电脑这个教学硬件,教学过程中硬件设施还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微课堂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教学的。在中职语文微课教学中,如果失去对媒体电脑这个硬件,就会使得微课失去部分教学作用,使微课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其次是软件设施,最主要的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教出一群好的学生,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所以,学校对教师要进行定期的考察,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充实。教育部门要积极地对微课进行研究,以求不断地更新和改进。良好的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一节课的重点,使其有目标地学习。

四、结语

创建更有效的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地丰富微课的教学内容,提高中职学生对语文微课教学的兴趣,进而完善中职语文中的微课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的作用,让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全面发展。

作者:丁方玉 单位: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篇:生本理念下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1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生本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在过去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主要站在教学的角度,考虑教学进度是否能完成,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等等,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虽然无可厚非,但却忽略了对教学主体的关注。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考虑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中职语文学习的兴趣等等。又如,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在布置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至少准备3个阅读任务,并且根据阅读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别要求学成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完成。只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能力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才能够逐渐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助于学习基础的夯实,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2转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教师将重点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记笔记、背诵等方式掌握知识。但是,此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无法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进行有效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针对于此种情况,生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转变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有:师生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以及情境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例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交流非常少,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师生活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及时地了解学生,学生也在师生活动的过程中请求教师帮助其解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3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需求,而学生学习的目的也不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充分地尊重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师不应给予学生负面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表扬。例如,在进行课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进而对于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着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思想自由、个性自由,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表达在学习课文中所感受的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在班级中讲述出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充分地尊重了学生,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充分尊重下能够活跃思维,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由于一些教师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无精打采,严重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针对此种情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应该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一点,由于语文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课堂上的消化能力有限,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商定教学计划,并且参考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最大效率地掌握知识。

5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学生在此种状态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日后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其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作者:李娜 单位: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

第七篇:中职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探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一方面能够鼓励老师与学生在互相尊重对方情感的基础上实施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从深层次上体现情感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理念。新课改理念下的情感教育一改传统的教育理念,它更加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表达,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情感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还体现在通过情感教育,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情感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对待他们自己的情感观念,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进而改善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新课程重点强调学生的地位,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见改革后的课程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思想。针对此种发展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感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设置课堂导入,营造情感氛围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堂导入,可以说课堂导入是成功课堂的突破口,也是营造情感氛围的关键环节。新课改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注重情感式教育,而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以情感为引线,将情感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强化课堂的心理场。以情感为课堂导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沿着情感的轨道,走入课堂内容。语文老师在情感教育的课堂中,应设置一些情感性比较强的内容作为课堂导入,以情激情,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开展情感教育,以此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强化朗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朗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是语文老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课本所选取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多样,感情色彩也比较浓厚,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在阅读文章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通过语言的流露将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从而使得整个朗读环节变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朗读课文《项链》时,语文老师应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去朗读文章,通过朗读,读出作者对马蒂尔德给予的同情感以及对他爱慕虚荣所表现的憎恶感,如此的朗读,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对年轻人进行合理性的教育。在讲解这篇文章时,语文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阅读文章,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更能够深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进而到达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

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引导学生的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内容相当丰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教学情境,像开展一些朗读赛、答辩赛以及演讲比赛等等。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其中的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心智活动比较强的环节,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助于顺着作者的感情脉络,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致橡树》一课时,老师应首先让学生们明确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之后再让学生对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进而引导学生对青春与爱情的思考。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将情感教育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实践证明,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环节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而且还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起到双赢的效果。

作者:苏燕

第八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新构建浅议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生源明显短缺,普遍面临招生难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中职学校不得不放低入学门槛,造成生源综合素质急剧下降。许多学生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才选读中等职业学校,把学习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偏见,文化基础课处于被冷落甚至无人问津的地位。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一直沿用普高教学模式,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高标准地要求中职生,结果出现曲高和寡、听不懂甚至厌学的尴尬情况。忽视中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中职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以专业为切入点的职校特点,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势必使学生缺乏学习激情和兴趣,中职语文教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二、构建新模式的途径

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有效、有趣的教学模式,即“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及提出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会用”,学以致用,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新模式充分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方面应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角度出发:立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隐性分层,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实现他们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目标,一旦目标实现,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进而化为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果目标定得过高,学生就会觉得高不可攀而望而却步;目标定得过低,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反而失去斗志;目标整齐划一,就会出现“一刀切”现象,这些都不利于中职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以专业为切入点,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如口语交际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的目标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机械专业学生,可以降低口语训练要求,能够作一般的自我介绍、与他人顺利交谈即可;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更多的是与人面对面地交流,对其口语训练要提出更高要求,基本功不仅要扎实,而且要训练他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突发状况时能够灵活处理的应变能力。应用文写作也按专业不同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对于机械专业学生侧重说明书的练习;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侧重调查报告的练习。因此,教师要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学习上得到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灵活取舍教材内容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对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叶圣陶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学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中职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专业特点和需求,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补充、延伸、重组,使教材更开放,变得更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1.删减教材内容

现在的教学提倡简约,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课文变“薄”,中职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水平不高,不能像对高中生一样要求面面俱到,什么都要讲,什么都舍不得放弃,这样势必使学生学得吃力导致厌学。为此,教师对那些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教材要做适当删减。例如文言文教学,不必每篇都讲,而应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鸿门宴》进行精讲,其他的大可删减,以减轻学生负担,否则教师讲起来吃力不讨好,学生又不买账。

2.补充教材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注重语言表达教学和应用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用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在人民教育出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中没有涉及“合同”的写作,而“合同”又恰恰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经常用到的,并且能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文书。为此,有必要补充“合同”的写作教材,让学生掌握“合同”的基本内容、签订程序、文字表述及注意事项,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师还可以立足学校所在区域情况,挖掘学校周边历史文化积淀,为学生补充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如充分利用我校所在的“科教兴国示范基地”———“光前学村”众多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李光前先生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成长和创业经历。李光前先生创业成功之后,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精神,毕生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极力赞助创办学校,振兴教育,在家乡创办了“光前学村”,设立了“李氏基金”作为资助教育慈善事业的永久性基金。创造性地补充校本教材,让学生多了解情况、多掌握知识,从而受到学校及校园周边历史文化的熏陶。

3.延伸教材内容

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一本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应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能够以与时俱进的目光关注职场动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如在教学泰戈尔《职业》一文时,收集相关职场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学生如果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只会与社会脱轨,势必跟不上时代步伐。因此,教学内容的丰富延伸,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4.重组教材内容

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所安排的次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习惯及接受能力,科学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可以把口语表达训练与应用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求职专题教学。首先指导学生写“求职信”或“应聘信”,其次进行“面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再签订“劳务合同”,最后是“计划”与“总结”写作的指导。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又能了解将来求职的具体流程,一举两得。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会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运用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在阅读文中主动探究学习,能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发挥;创设模拟教学,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使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师生互动共同促进发展;借助案例教学,让学生有写作的范本,从模仿入手就可以较快地掌握写作技巧。“教无定法”,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会用”知识,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四)积极搭建实践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而无用的知识,是知识的僵化,使人愚钝故步自封;学而有用的知识,是知识的迁移,使人聪慧奋力前行。这就强调了要懂得“学以致用”。中职专业课像计算机专业可以到计算机房进行操作,汽车维修专业可以到实践工场进行实际操作。语文课不同于专业课,语文课应有语文味,教师要善于寻找机会为学生提供、搭建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学在课内,用在课外。教师要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积极搭建实践平台,推荐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到校广播站,推荐文笔好的学生参与校刊的编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朗诵”、“演讲”及“辩论”等比赛。我鼓动学生参加学生会,学生会就像一个用人单位,每学期都会招募新成员,招募按求职模式进行,“自荐信”—“面试”—“竞职演讲”,把口语表达与应用写作很好结合起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有用的,是无处不在的,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三、总结

总之,新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二是学以致用,既有效又有趣;三是灵活取舍与运用;四是积极搭建平台。其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戴明凤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工业学校

第九篇:中职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一、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会因为教学性质内容、学生个体情况和教师本人等原因,使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会出现以下问题。

1.难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这需要教师充分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而中职语文教师因为教授班级太多,缺少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小组分组时往往只能按照随机或者自愿原则来进行分组,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生包揽全局,学困生懒于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因为中职院校学生文化水平的差异,在学习中,导致所有问题都依赖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学困生就懒于思考问题,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优生,导致一边化发展,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

3.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缺失

学生虽然是主体,但是教师也要起到主导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结构主旨,通常布置完任务后,就简单的在教室里面巡视一圈,任由课堂吵闹,不做任何监控和指导,使学生的自主性大大下降。

二、如何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1.进行合理的科学分组,充分利用资源

在进行科学分组前,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性别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可以通过跟班主任了解或者课前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做出相对正确的评价,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采取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来形成不同类型的小组,比如按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性别差异等形式来搭配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组,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小组学习合作高效且有效运行。

2.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能参与到小组活动学习中,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和小组合作任务,优化教学内容,比如说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块由口语交际与实践、阅读与欣赏、综合实践这几个类型构成的,那么在口语交际课的时候我们让小组合作的学生模拟真实情境中利用口语交际的技巧和方法来进行口语练习。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一直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在凸显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在学习《陈情表》的时候,在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新课的预习,各小组分工合作,了解李密在写这首文的时候是什么背景,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预习课文中的生词生字,在课本上进行标注,并讨论回答此文表达了李密的什么心情,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进行适当引导,小组讨论的时候,也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对他们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学的负担,还营造出了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更能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所呈现的正面影响。

三、总结

在强调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的今天,在学生学习阶段的时候进行培养是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中职院校的广泛推行,能使学生在进行文化技术学习时,增强对团队意识的认识,但这能否得到有效实行还需要各中职院校继续努力。

作者:高凤玲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职教中心

第十篇:中职语文教学职业核心能力方法探究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多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一些中职院校中,教师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执教理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具备更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在改进,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也一直不断提高。所以,教师应及时改善和创新原有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2.完善原有的教学体系理念

中职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为主,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违背了这一理念,这些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跟普通高校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一样,并没有突出学习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职院校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学习与提升,不断地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结合学生们未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实际需求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进行课外实践训练,不断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中职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拥有较强实践能力以及拥有过硬专业技能的人才,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核心内容和要点,尽可能融入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操作性、活动性的教学中理解课文,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如在《风景谈》一文的教学中,此文是茅盾先生描写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生活和崇高精神境界的优秀散文。因此教师以三个实践性课堂活动为主来讲解这篇文章。①课前要求学生以“延安知多少”为主题找寻资料,一方面补充了学生缺乏的历史知识,还可以为更好地理解文章思想打基础。②要求学生读文章,对课文的整体意思以及重点部分有所认识后,将学生分成6个组,分别对文章描述的六处风景通过想象画成素描,并要求他们为自己的画起一个与题意相关的名字。③进行拓展训练。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成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成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讲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话或者是根据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4.强化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常进入到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都不好,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较低,这就导致他们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他们的语言听说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要想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出发,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应全面普及普通话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用普通话和别人沟通、交流;其次,在别人讲话的过程中,不随意打断,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观察别人的讲话方式,在实际的学习课堂上,应该认真专注听讲,这样才能提高其语文学习成绩和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听说训练,并且这些听说训练要涵盖学生的专业知识,这样他们在听说训练的时候才能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提升听说能力。

5.总结

麻醉学论文 篇三

社会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医学领域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交叉的产物。其主要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1]。社会医学已成为医学院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目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在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点开设了社会医学课程,2010年9月起在临床医学、临床(国防生)、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增设此课程。我校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起步较晚,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加强课程教学效果,达到社会医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1加强社会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开设社会医学课程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要求医学生用新的医学思维观念思考解决医学问题,社会医学正是促进医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学科。各项社会卫生和保健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掌握社会医学知识,注重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运用多种医学手段加强防治工作[2]。我国已实施的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把社会医学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意味着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加强社会医学教育的新要求。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医学人才的需要。通过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使未来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初步建立起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学习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价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学习对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进行社会干预的手段以及评价工作效益的方法,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提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3]。加强社会医学教学,使学生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和能力,以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课程建设的需要。社会医学已成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医学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和病人的重要课程,在各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各医学专业社会医学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

2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在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面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方面:①教师队伍人才缺乏,数量不足,没有形成有梯度的教学团队,不能实现课程教学由不同带教教师分章节授课,课程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难以提高。②理论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不完善;③课程教学存在偏差,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乏;④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传统的“灌输式”,较少运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⑤教师间集体备课较为欠缺,教师间的交流不足。学生方面: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可能是由于《社会医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未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必修课,而社会医学属于交叉学科,课程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掌握,出现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课程学习的现象。

3加强社会医学教学的建议与措施

重视师资培养,组建教学团队。目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没有成立单独的社会医学教研室,由卫生管理学教研室承担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任务,该教研室有4名教师,承担着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如: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服务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监督学、卫生法规等课程,课程种类繁多,师资数量缺乏。因此,应积极扩充教师队伍。另外,选派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进修学习,加强本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兄弟院校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的经验。

完善教学大纲,标准化教学课件。根据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和完善预防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社会医学课程理论和实习教学大纲,新增拟定临床医学、临床(国防生)、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以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促进课程建设、保障教学质量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大纲拟定考试大纲,建立社会医学试题库。鉴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社会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不同,带教教师亦不同,为了实现教学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带教教师应坚持集体备课,合理分工将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课件标准化。尤其要注意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差异。

加强实践教学。目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课程还没有开设实践教学。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的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如:生命质量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等,结合所学过的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知识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以小组为单位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去亲身考察不同人群的健康、疾病状况及影响其健康的社会因素,提出有意义的社会卫生对策及措施,在学期末每组学生形成一份书面调查报告。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帮助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中心)工作人员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等。

加强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医学课程有些章节内容适合以讲授为主,有些章节内容适合以讨论为主。为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思考,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加课堂参与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注重教学互动,加强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在实施参与式教学中,由于参与的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丰富,课堂教学难度大为增加,给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去查阅文献资料,组织好课堂教学。参与式教学需要在课堂上运用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充当桥梁和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阶段,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通过分析比较,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各组努力达成较为统一的方案或意见。然后由每组派一位学生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发言时其他组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p#分页标题#e#

麻醉学论文 篇四

对于儿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我们应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除了推广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除在妊娠早、中期对不适宜继续妊娠的胚胎终止妊娠外,还应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婚前体格检查,筛查各种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患者或致病基因携带者,以逐步降低我国先天性疾病患儿在新生儿中的比例,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小儿麻醉的现状与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大量先天性疾病的手术矫治为麻醉科医师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如何更安全、有效地为手术治疗服务,就是摆在麻醉科医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不仅对复杂先天性遗传疾病的手术患儿如此,即使是对于普通手术,也因小儿自身生理的特殊性,而对麻醉科医师提出了很多挑战。以往由于国家经济条件所限,以及国内外特殊的历史环境因素所致,我国小儿麻醉技术曾长期停滞不前。很多专科医院甚至直至数年前仍在使用古老的T形管给氧、辅助或控制呼吸技术、氯胺酮麻醉诱导和全程维持麻醉技术甚至乙醚吸入麻醉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我国小儿麻醉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伴随着麻醉基本设备的改善、国外先进技术的引入、出国留学人员的不断回归,短短数年,我国小儿麻醉领域的面貌已焕然一新。现代麻醉技术得到有效普及,麻醉安全性有了明显改善,对各类复杂、疑难先天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支撑了临床各手术科室的发展。

本期发表的小儿麻醉相关的5篇论文,就集中反映了我国小儿麻醉的进展。凌云志等观察了小儿心脏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证明在原有麻醉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代表了小儿麻醉医师在形成安全、有效的麻醉常规路径后,已开始追求更为完善的麻醉管理,并向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的方向发展。

黄延辉等探讨了不同年龄组别的法乐四联症婴儿和幼儿,在体外循环开始时应用肝素后,年龄因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别患儿的凝血功能存在差异,年龄≤12个月患儿血小板的反应性低于年龄>12个月的患儿。谭杰等回顾总结了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管理经验,认为术中维持循环稳定、降低肺血管阻力、积极有效的麻醉管理以及合理抗凝是关键。

魏嵘等和许斌兵等分别探讨了2×95%的有效药物剂量(ED95)预注给药法对小儿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以及3×ED95给药时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注给药并不能加快诱导速度;而小儿麻醉中,性别差异也不如成人明显。

麻醉学论文 篇五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口鼻喉手术的100例患者,其中64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65岁,平均年龄为42岁。ASAI-Ⅳ级。在该10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鼻腔纤维血管瘤手术,4例患者颈部淋巴清扫、舌癌下颁骨切除术,6例患者舌下腺囊肿切除术,10例患者鼻腔肿瘤摘除术,36例患者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40例患者扁桃体摘除术。

1.2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麻醉前30min给予0.01mg/kg的阿托品和2mg/kg的鲁米钠肌内注射,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进行常规监测,并开发静脉通道。麻醉诱导:静脉推注或滴注1.0~2.5mg/kg的异丙酚与0.5~1μg/kg的瑞芬太尼,同时静脉注射0.1mg/kg的维库溴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并接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麻醉维持:连续静脉滴注0.1%的异丙酚与0.0006%或0.0008%瑞芬太尼,控制异丙酚的滴速在50~150μg/(kg•min),瑞芬太尼滴速控制在0.2~0.3μg/(kg•min)。术中调整滴注速度需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酌情调整,同时需要每30min给他2mg的维库溴铵静脉注射,手术完成前30min停止。术中若患者出现失血情况,需要根据失血多少而进行适当的输血和输液,手术完成后为拮抗维库溴铵的残余松肌,常规静脉注射1mg新斯的明和0.5mg的阿托品。

2结果

本组资料100例患者均采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静脉诱导,同时辅以维库溴铵肌松药,进行气管。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相当满意的肌肉松弛度,所以患者在术后停药5min内均已完全的清醒。在对其进行充分吸痰后将气管导管顺利拔出。所有患者在拔管后均能经口腔将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切口渗血排出。在本组资料中,没有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危险发生。

麻醉学论文 篇六

1.1资料

全麻患儿100例,其中男性患儿为46例,女性患儿为54例。年龄在6个月至12岁之间,体重在10kg~40kg之间。手术中保温组的患儿使用保温毯保温。在手术时随机分组,保温组患儿50例,非保温组患儿50例。

1.2方法

选择6~12月大手术前体温正常、手术时间≥1h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保温组与非保温组。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在患儿全麻后开始将肛温表插入直肠直至手术结束,每隔30min测定一次直肠温度,观察并记录体温变化。保温组中除覆盖大单之外加盖保温毯,保温毯温度设置在36~40℃直到手术结束,术中使用静脉液体及冲洗液均加温至37℃。非保温组均使用常温液体。

2结果

保温组麻醉开始时体温(37.24±0.25)℃,麻醉结束时为(37.61±0.11)℃,体温上升了(0.36±0.34)℃,与术前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非保温组麻醉开始体温度(37.3±0.25)℃。麻醉结束时体温为(36.77±0.45)℃,体温下降了(O.61±.34)℃。经统计学分析,P

3讨论

麻醉学论文 篇七

教学要求具自主性、个性、创新性。长学制医学体制改革已经由最初体制调整进入到课程安排与管理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医学临床实践的教学细则暂时没有具体统一的要求,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中。

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双语教学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势;但在麻醉学的临床教学的实践中要做好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

教育覆盖面广、培养周期短[3]。在中山一院,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期为3年。而要求八年制医学生达到相应水平只有两年培训时间,且同时需完成临床博士课题和撰写论文,时间相当紧迫。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全面和高质量的临床技能培训,成为麻醉学教学团队探索的新方向。

麻醉医学长学制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模式与实践

1.模拟教学法。(1)模拟教学的意义。模拟教学即在规范的技术路线和参数的控制下模仿(仿真)实时情景进行教学。模拟教学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研究中。据统计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58个麻醉中心拥有全真人体模拟(high-fidelitypatientsimulators)教学系统[4]。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临床水平[5]。(2)模拟教学的条件。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下设基础技能实验平台、综合技能实验平台、远程多媒体视频与软件教学平台、动物外科手术室、临床技能考试中心、临床实践基地六个模块,配备有HPS/ECS高级综合模拟人、计算机交互式分娩与急救系统、影像学摄影定位模型等一批高端临床技能操作训练教学模型。(3)模拟教学的实践。带教老师利用中心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教学模型,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各种麻醉学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如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环甲膜穿刺术、高级心肺支持、急性呼吸道梗阻急救、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脊柱损伤现场搬运)、除颤等。再者,通过模拟各种麻醉方式期间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培训医学生进行紧急处理和治疗。

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的方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常规实习的过程中,有计划选择典型而有重要教学意义的病例进行示范教学与培训,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八年制医学生在临床中按麻醉学各个亚专科进行培训,每亚专科培训时间为4至8周。带教老师除每日对医学生进行麻醉操作和麻醉管理的指导外,每周选取2个专科典型病例进行强化培训,称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实施。在临床培训过程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包括:选取典型病例—采集病史—学生复习专科麻醉学知识—书写麻醉计划—麻醉操作与管理—术后讨论。带教老师于术前选择亚专科典型病例,先选择简单病例,后可有其他并发疾病的复杂病例。学生采集手术病人病史及病情资料后,复习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并书写麻醉计划书。麻醉计划书要求包括病人病史、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麻醉管理要点及术后镇痛方式。手术中,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带教老师对麻醉计划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意见。术后,带教老师和学生在典型病例的基础上,对该亚专科麻醉操作和管理进行讨论。讨论中,先由学生进行总结并提问,老师进行点评和答疑。讨论内容包括专科麻醉特点,麻醉药理学与麻醉生理学,并发疾病处理等。(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意义与效果。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本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有深厚和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在学生方面,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出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并可以将知识运用到临床中。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显著增强。

3.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1)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意义。总住院医师是临床医生培训阶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总住院医师要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负责组织和参加病区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和被动的实践环境中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加强临床实践的能力。(2)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实施办法。安排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前,学生必须已经过半年以上的临床实习,住院总助理的周期为6个月。结束后可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书写总结报告或做典型病例的分析报告。学生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一定范围的临床手术麻醉外,还与麻醉科住院总医生共同进行院内会诊。在会诊过程中,住院总医师指导学生问诊、查体等基本技能,同时与学生共同讨论患者病情特点,加强学生临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院内会诊还可培养医学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能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麻醉学论文范例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麻醉学论文范例精品多篇范文,共有278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麻醉学论文范例精品多篇下载
麻醉学论文范例精品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