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摄影艺术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摄影毕业论文 篇一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
1.选题盲目,自主选择性不高。毕业论文的选题并没有确立审核这一环节,不少选题缺乏创新;题目过大或过小,学生不好操作。学生选题时没有太多自主性,大多是由指导教师提出建议,学生从中选择相对容易操作的选题。在选题过程中,学生并不了解所选题目基本的过程和要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被调动。
2.内容空洞,缺乏实际价值。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易于获得,但由于学生缺乏深入的理论指导,导致大部分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内容脱离实际,实际价值不大;有的论文内容浮夸,缺乏理论分析,仅凭个人喜好分析电视作品。这样一来,论文从内容到研究价值都较为空洞,很难说有什么指导意义。
3.学生依赖性强,论文原创性差。学生在选题和进行论文写作时过分依赖导师和相关资料,自主性差。个别学生只是把寻找到的资料堆在一起就发给导师,完全依赖导师来选择合适的思路和内容。同时,大多学生依赖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复制、粘贴、修改,使原创性很难保证。
4.就业对毕业论文的冲击增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寻找工作,或是准备研究生和公务员的考试,认为毕业论文好坏对其找工作影响不大而忙于择业。大多数学生持应付的态度,致使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模式改革实例
1.提早做好论文、作品和调查报告的选择工作。指导老师要提前布置选择工作,使学生在论文、节目制作、调查报告等多种模式中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题要求。同时学生也要根据教师建议作出慎重选择。
2.制定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毕业设计规范。2010年6月人文学院决定开始实行多种毕业模式考核,之后广播电视教研室的有关老师对规范和考核标准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经过学院领导的完善和校领导的审订形成了最终的规范,其中对选题范围和质量、指导职责、过程指导、修改、评阅、答辩、评分、总结等各个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建立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了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专题片创作的过程中涉及主题构思、文案策划、脚本撰写、拍摄、剪辑等五大板块,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考评。相对于传统的论文形式,毕业作品的文案工作并未受到轻视,仅文案部分就包括“导演阐述”“文字稿本”“分镜头脚本”“教师意见”等四部分,工作量不亚于毕业论文。此外,毕业作品的创作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品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都需要毕业生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3.指导教师全程跟进,严格把关作品的选题及制作流程。指导毕业作品对于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在构思策划阶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充分了解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创作意图是指导老师的第一要务,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行准确的指导,对执行的可行性提前做好预期。第二,在分镜头脚本撰写阶段,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文字格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指导学生写出一份成熟规范的脚本,以便于拍摄、剪辑时有规可循。第三,在拍摄阶段主要由学生自行操作,指导教师的任务就是对拍摄的素材从拍摄手法、素材内容、构图角度、景别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点评,去粗取精,为后期剪辑保留有效素材,减轻剪辑负担。第四,在剪辑阶段,教师要通过粗剪、精编并多次向学生反馈:内容上,指导学生理顺逻辑关系,合理配置叙事结构;画面上,要求学生对多角度拍摄的镜头有机组合,镜头成组;特技上,点拨学生适当运用剪辑特技,增加画面美感,转场流畅,从而使节目更具整体性。
4.借助业界力量帮助学生完成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基本集中在校园内进行,导致现有实践作品选题集中在大学生生活、感情等狭窄的范围内,人物形象和文字语言雷同,作品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1]通过学生实习的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电视台等业界的工作流程,拓宽思路,跳出校园的单一环境,制作出有一定社会责任和现实意义的作品。通过与业界相关传媒机构的联系,还可使学生在制作毕业作品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5.实验室实行全时制,在工作时间对毕业班学生全面开放。人文学院的实验室从开始建设至今一直秉承着为学生服务、加强学生实践锻炼这一宗旨,除了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都免费为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非线性编辑室、演播厅里进行自己的创作,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供了方便。2011年和2012年毕业班学生制作节目的考核方式出台后,院实验室对其拍摄和剪辑提供方便,优先满足毕业班学生的制作需要,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模式改革的效果与分析
总的来说,该毕业考核模式改革还是相当成功的。在现场答辩时,当毕业作品《格桑花开》开始播放,采访同期声和后期配乐以及拍摄者的解说都撼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效果,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此类毕业考核模式进行下去的决心。不过,由于是初步尝试,缺乏经验,再加上时间仓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
1.确立评价标准,使学生有的放矢,早作准备。由于该毕业考核模式申请于2010年6月才确定通过,而真正的评价标准也是2010年9月份左右才完成,学生选择节目制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仅剩半年多的时间,所以学生出于安全可操作的考虑,选择节目制作的比例较小(毕业生45人中仅7人选择)。同时,由于时间紧张,评价标准中有一部分不够妥当,通过此次考核、答辩,指导教师已经很清晰地感觉到需要修正的地方并进行了调整。以后,这种毕业考核模式要在学生上大学二年级分专业时就讲述清楚,同时在专业教学时不断重申评价标准,给学生提出建议,使其有的放矢,早作准备。
2.从理论评价转变为实践评价。专题片创作的过程中涉及主题构思、文案策划、脚本撰写、拍摄、剪辑五大板块,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考评。文案部分包括“导演阐述”“文字稿本”“分镜脚本”“教师意见”等四部分,保证了学生创作的独立性,避免了抄袭现象。作品的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既是考核检验,更是锻炼提高。对于作品的评价打分则要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论文模式,要进行评价角度的转变,变单一的理论学术评价为拍摄、剪辑、制作、写作等综合实际能力的评价。
3.加强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配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此次毕业考核模式改革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的作品选题不合适,缺乏思想性,有些则有模仿的痕迹,缺乏个性色彩。这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太完善所导致的。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教学内容已经采取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如《电视摄像报道》《非线性编辑》和《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等课程,均以2∶1的比例设置理论和实验课程,使学生有了一些实践的经验。但是,有些实验课程仅仅停留在完成理论的补充这一基础任务上,缺乏启发、开拓的作用,创新性更是很难培养。所以,要加强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配合,多带领学生拍摄规范的、有水平的电视节目,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4.解决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缺乏的问题。现阶段学校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科师资在实践教学中缺乏经验也确实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与业界的联系,适当地引进有媒体工作经历的媒体从业人员,由他们协助担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可以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2]另外,学院应多给在校教师提供学习业界专业知识和媒体经验的机会,扩大学院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为专业建设积累必要的资金和宝贵经验,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指导实例——《格桑花开》
1.学生报《格桑花开》选题,感觉很不错,故事性很强。
2.主题思想和叙事手法,在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第一,该选题主题思想上略显稚嫩,不是很平实很客观地去反映这群玉树孩子们的生活常态。而往往正是这种最寻常的生活场景,才是他们生活的最真实体现,也是最感人的。学生在前期策划时,补充了政府领导和汉藏情怀方面的内容,突出了政治性,但由于选题较大,内容欠丰富和集中,因此,难以达到实际的播出效果。
第二,在选择主旨人物时没有主线,范围很宽泛,没有一个核心人物。这对于一个纪录片来说,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灵魂,做起来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让人有刻骨铭心的印象,所以这位学生只关注一个核心人物——玉树女孩,其他人物只是她的衬托,这样一来,人物会比较有血有肉。如果像学生刚开始定位的那样,采访很多学生,又因为纪录片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最后易导致各个角色都有描写,但各个角色均不多的境况,整个纪录片就会很无力。
第三,在拍摄技巧上面对这么多要素,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很多情况下,学生把握起来会很难。这就要求他们尽可能地去捕捉那些细节性的画面,真正地用心灵去和孩子们沟通,着力去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的片子看起来才会非常有质感,有力度。
3.后期剪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这个片子的播出质量。镜头语言的把握、叙述逻辑的运用和节奏的把握,对于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确实很难。学生在剪辑时,叙事逻辑性不强,镜头的潜在语言和舆论导向不明确,往往剪辑出来的片子让大家看后没有一个总体上的主旨接收感,不知道到底在说些什么,到底想传达什么。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节奏的控制,画面的长度,景别、镜头长度的选择,包括一些必要的特技处理,甚至再加上现场音响、解说词和音乐的配合所塑造的抒情环境,往往不能和观众自然的情感抒发节奏相配合,要么太长,让人觉得节奏太慢,有些腻烦,要么就太短,没有足够的感情抒发空间去宣泄,这两种都会让人很不舒服。
4.配音和音乐的运用。一个好的纪录片都有一种统一的风格和情感暗含在里面,纪录片里传出来的各种声音都会影响这种情愫的表达。如果配音和整个纪录片的基调很不搭的话,就像一朵典雅的兰花上叮着的那只苍蝇,让人无心去欣赏,打破了整个画面的美感。音乐更是这样,配乐的感觉不对,整个片子所想抒发的那种情感就会被破坏。因此,在节奏上就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播音乐,播什么样的音乐,播多长时间,都应按照片子的叙事节奏来定,在给学生指导时,应进行重点讲解。
参考文献:
[1]雷晓艳。《电视节目主持》课程教学改革的“551”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
[2]岳筱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责任编辑、校对:李金霞
TheExplorationonGraduationInspectionPatternofBroadcastTelevisionJournalismSpecialty
YangLei,CaoLin
Abstract:TosolvetheproblemsofradioandTVjournalismspecializedinChinatakingthegraduationthesisasthesingleassessmentmodelofundergraduatecoursegraduation,thecollegeofliberalartsofHebeieconomicandtradeuniversityproceedsthemodereformofgraduateassessmentforradioandTVjournalism,changethesinglemodetothesispaper,programproduction,reportandsoonmanykindsofassessmentmodel,inordertohighlightthepracticeofundergraduatethesis.
Keywords:broadcasttelevisionjournalism;graduationexamination;educationalreform
摄影艺术论文 篇二
关键词:摄影艺术学艺术作品构成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特殊的意识形态。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将审美意象物态化的成果。艺术作品是“艺术”的现实存在,也是艺术家艺术创造的结果。它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的构成要素。而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个因素构成。
1.摄影作品的题材
题材,就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生活进行取舍、提炼、创造而在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部分。摄影题材来自于客观存在,这是摄影的纪实性所决定的。它决定了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以及摄影作品反映的内容必然是客观实体。
而对于摄影艺术,纪实性是摄影不可更改的本质,所以在创造过程中摄影主体性和纪实性的统一是必要的。也就是,摄影的艺术形象以及反映的内容与它的原型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摄影的题材与其创作的原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摄影的题材与其被拍摄的主体关系密切。不同题材的摄影也会有不同的艺术创作过程,所以摄影的类型也与题材有关。摄影的题材、类型分为:新闻摄影、人文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商业广告摄影等。
2.摄影作品的主题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反映的认知与改造,是对题材的认识与评价。它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的思想、观念乃至情感。
前面提到过,由于摄影的纪实性导致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形象与客观原型的同一性。这种纪实性在摄影一书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摄影随时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当然,单纯记录现实的摄影不一定称之为“艺术”,他们只是实际存在的简单物化,并不具备艺术素质。而真正的摄影艺术作品在于摄影艺术家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往往具有鲜明的主题或者充沛的情感。
可以看出摄影作品的主题是摄影家对摄影纪实性的充分利用,借现实主体来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在主题塑造的过程中,摄影家不是被动的摄取眼前的现实,而是对现实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并精心摘取具有典型性的画面、形态借以揭示出思想观念或宣泄某种情感。所以摄影是现实的艺术,他无法脱离客观对象去完成创作。
二、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
1.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摄影造型艺术同绘画相同之处,是将艺术形象诉之于视觉,在一个平面空间内展示出来。在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中,摄影家也是通过构图的方式将其主题鲜明的表达出来。
构图是对摄影作品中内容的组织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更有效的突出艺术作品内容。摄影师利用美学规律主动的对客观现实进行截取,简洁且直观的表达艺术形象、表现作品内容是摄影作品构图的要务。
2.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段
摄影的艺术表达手段也可以称之为摄影的艺术语言,与摄影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摄影术诞生那天起,摄影的局限性就对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表达就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
摄影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从而也导致了摄影技术的局限。摄影设备从巨型银版相机到小巧的数字相机的更迭历史,也是摄影技术从复杂且高端的工艺到便捷大众化的技术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段也在不断的演变。从黑白到色彩,从胶片到数字,从模糊到清晰等等这些特点都如实的反映在摄影作品上面,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摄影艺术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发达,致使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也趋于多样化。
三、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
在摄影作品中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摄影作品的产生首先是由摄影师雇主的某种需求或者是摄影艺术家受社会生活的事物的某种激发,而产生了创作欲望,确定作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
比如新闻摄影师是出于反映和报道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为根本出发点,其内容要求摄影作品确切、直观、形象的反映事件,所以其表现形式就要用最直观、形象、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事件。再比如商业广告摄影,他的创作目的是推销商品,其内容需要突出产品的特点,强化产品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那么这就要求这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要具有很高的清晰度,并且能够突出和强化甚至夸张的表现商品的特点。
由此看来,一幅摄影作品的内容对其表现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在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中形式常常也起到积极地、能动地作用。
2.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与内容相适合时,就能深刻的、充分的表现作品内容;而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会造成摄影艺术作品的平庸乃(www.haoword.com)至失败。比方说我们要表现花的艳丽,就不能用黑白的表达语言。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内容,有的形式把内容表现的充分、感人,有的则不然。往往也会出现同表现一内容的多幅作品有的极具冲击力、震人心魄,有的却表现平庸;也往往会产生同一内容甚至同一现实主题,由不同摄影家去表现其作品也各不同,原因就出在形式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源自摄影师的自身修养不同、风格不同和对事物的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超级秘书网
3.内容形式相互统一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形式都渗透着内容,任何内容都是通过形式而存在的。内容与形式是艺术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他们不能相互脱离而地理存在。摄影也是如此。只有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有深度的内容有机结合统一,我们才能称之为优秀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杨思璞。摄影美学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
[2]王建宏。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摄影毕业论文 篇三
建立有中国特色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首先要学习国外摄影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学习国外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摄影美学思想,通过研究和分析国外摄影艺术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管理方法。深化对有中国特色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教育理论体系。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教育理论体系应包括下面一些具体内容:
,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理论首先要探索彩视文化的时展特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文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摄影文化。正确处理民族化、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理论要深入研究摄髟艺术教育发展规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当今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的发展的需要。摄影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敏锐的艺术感悟力。摄影教育理论要明确研究摄影艺术独特的创作规律。
.摄影艺术教育理论应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击研究考察摄影艺术的规律和特性,研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摄影艺术语言和摄影造型技巧手段,以及摄影艺术形式美的构成。
,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理论要重视对中国摄影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深入开展摄影艺术批评研究活动。建立中国摄影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完善摄影作品的评价体系是摄影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摄影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尤其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变化,必将带来摄影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的变化。摄影艺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这应是摄影教育理论的重大研究课题。
.中国摄影教艺术育理论耍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追求人格的完美,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融人社会,使学生走向社会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总之,当前中国高等摄影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摄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的指导。需要有独到的高水平的理论见解,能解决指导当前中国摄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将高等摄影艺术教育至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认真总结摄影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特点,重视加强摄影理论队伍的建设。倡导理论研究与技术学科并重的学风,适时谓整中国高等摄影教育的理念,与社会携手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理论体系。
认真总结新时期摄影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努力改变当前摄影教育理论落后于教学实践的现状。
二、科学的设置摄影艺术教学课程。加强教学管理编写高水平的摄影教材作为高等摄影艺术教育,必须要有一个非常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和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科学、系统,要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顺利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摄影教学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用摄影艺术语言反映社会,反映生活,记录社会典型瞬间。培养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走向社会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摄影教学的重点:摄影造型能力的培养及视觉语汇的积累。使学生通过摄影的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实践,完成对摄影本体语言的认知。使学生建立个人摄影理论知识框架,丰富理论结构。完善学生进行摄影创作实践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学生摄影创作的个性特点,具备独立的摄影创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作为四年本科高等摄影艺术教育,一、二年级首先要侧重摄影基础知识及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摄影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的摄影造型能力和专业兴趣。具体课程应包括:相机及感光材料、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摄影色彩构成、数字摄髟。图片的后期处理以及有关摄影美学、中外摄影史、艺术概论,意象性想象构成等相关辅助性课程。
为将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进入三、四年级后,完成从基本技能向摄影艺术的观察、思维与表现的强化过渡。并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择进人艺术摄影(是指产生社会审美需求的艺术照片为目的的~种摄影门类)、新闻纪实摄影(准确地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真实性为特征的一种摄影门类)、商业广告摄影是一门以传达广告信息为目的,服务于商业行为的图解性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等专业课程学习。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深人实践、深入社会、开拓视野,提高艺术理论修养。从摄影艺术规律向拓展摄影表现风格,培养学生艺术个性的升华性过渡。进入四年级第二学期,学生根据四年的专业学习,进行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完成本科阶段最后的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
以上是作为四年本科高等摄影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程设置上,中外摄影史、摄影美学、当代艺术理论等课程应占相当比重。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同一学科领域跨系选课,艺术方向包括电影、艺术造型、舞蹈、音乐、戏剧、艺术收藏、设计、编辑、包括构造理论、美学媒体理论、展示设计,摄录像影像技术,经济学,哲学,外语.大学语文等课,学生都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学生可以对学校所开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影赛影展,要大胆向有关摄影专业报刊杂志投稿。要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进行教学研讨及交流活动,使学生了解当今影视发展创作的最新动态。
在摄影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摄影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手段,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当今数字影像技术将成为主流摄影技术,但学生必须修完作为学习数码摄影先决条件的传统摄影课程才能上数码摄影课。将数字摄影与传统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联系。
要重视加强教学的管理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好教学设备的建设,管理和有效利用。摄影实验室是大学摄影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设施和手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器材和科学实验设备,并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实验室教学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教学的管理工作包括学校的校风,教学制度,卫生状况,师生关系,班级风气等。
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资源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实施的根据之一。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需要为师生编选的材料,一部好的教材应该具有成熟性和相对稳定性。反映中国摄影教育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摄影教育层次教学的需求。能组织出具有不同特点的教材,是摄影教育成熟的标志。大学摄影教材应适时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成就,新技术,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材吃透,要认真备课写出课时计划,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材料,提供了便利,但教师也面临一个如何使用和处理教材的问题。教材是“死”的,教师的课必须讲“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凭着教师的技能艺术和智慧,把教材上的知识变成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摄影专门人才作为高等摄影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妥培养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文化、有理想、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视觉传播时展需要的摄影专门人才。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专业学生簧做到具备以下素质: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对教育质量的终极思考。学生要不断运用新的创作思路,创作手段去表达自己的观念。学在生最初学习掌握摄影基本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就应该把镜头对准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场面。实现理论、实践、创作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高等摄影教育中,培养学生并使其具有历史贵任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从而将崇高的专业灵魂萌芽深深植入学生头脑中。强调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摄影艺术教育的宗旨,不是训练会使用照相机的人,而应当是培养会用照相机思考的入。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识活动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世界机械式的被动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生自主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定向的思考选择能力更重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当今世界摄影艺术的格局,了解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艺术等各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自身所处的时空环境,激发和诱导真正具有刨造力的发展因素。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现代化不断向纵深推进,数字时代摄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字技术带来了数字影像和数字媒体(网络媒体),并由此带来了数字化影像技术、传播技术与视觉文化、数字影像传播与伦理问题等等相关联的新课题。新时代的摄影人必须能够正确看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影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影像创作与影像传播。
.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摄影教育,应当成为现代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今数字影像技术将成为主流摄影技术;摄影对拍摄者的技术要求将越来越低.人的人文艺术素养在摄影中的作用将越发明显。不懂自学和自学能力欠佳的学生.不能够独立思考和把握个人的自主能力的学生。
在现代竞争机制的社会里不可能有施展个人才华的有为前途。
大学摄影教育很重要一个方面是为社会经济服务,为社会提供未来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因此,摄影教育除了在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方面外。应注重传授实用性知识,还应注重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更新自我提高自我。摄影专业学生要有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力。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常识。并对商品市场要有充分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溶人社会,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教育更像培养一个学生去学习如何在各种环境下生存的本领。
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摄影教师队伍在高等摄影教育中教师是教学资源中的第一要素。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应占主导地位,中国摄影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如何将对整体教学的质量,以及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业摄影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摄影教育耍健康顺利的发展,必须以高素质的专业摄影教师作为保证。
作为二十一世纪高等摄影专业优秀教师应当是这样一些人:
.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摄影专业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具有渊博的知识面.具有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
娴熟的技能技巧,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融会贯通,耍把教材吃透,把技法教活.突破难点,解决关键。教学手段要多元化.给学生提供选择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法。摄影专业教师一定要熟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教学能力要强。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的主观条件。它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一个优秀的摄影家,不一定是~个优秀的摄影教师。教学能力是一名教师综台能力的体现,他(她)除应具有的摄影专业理论寨养、技能技巧外。还应包括组织教学、管理与判断,语言表达、机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潜能、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
科研能力要强。摄影教育科研直接推动摄影教育的实践与进步。它是以摄影教育实践和理论为研究对象,剖析摄影教育规律,论述摄影教育原理,发表对摄影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对摄影教学的改革与设想。摄影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客观性、创见性和理论性。它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既是对摄影教育实践的总结,又是对摄影教育发展提出的构想,从而促进摄影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科研成果形式包括摄影作品、摄影论文、摄影专著、摄影教材等。
品德要高尚。作为一名台格的摄影专业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把自己所有的潜力热情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一举一动都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服。
以上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摄影艺术教学体系的几点关键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也是中国摄影教育充满发展机遇的时代。在当今高等摄影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高等摄影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与其它传统的艺术教育相比还不够成熟完善,与欧美发摄影教育迭国家比较均有一定的差距。
做作为高等摄影教育战线的专业教师要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握摄影时展特征,将摄影艺术教育置于更宏观的社会层面。学习借鉴欧美摄影教育发达国家经验,最新摄影教育思想,先进摄影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中国摄影教育体系的完善与进一步成熟。现代摄影教育的关键可能不在于技术上,而是在观念意识上。当代摄影教育的关键还在于跳出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摄影教育之路。高等摄影教育的长期目标应是培养~代高水平的富于创造性的,适合我国未来发展需要的摄影专业人才。
摄影艺术论文 篇四
【关键词】摄影;纪实性;艺术性
一、前言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陶冶情操、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所展现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人,运用各种传统与现代的摄影手段,来表现出摄影者对聚焦镜头下所有事物的认知。摄影自诞生至今已经有近170年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斗转星移、时光变迁,摄影各个流派不断形成,其中关于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相互关系问题的讨论大概要比摄影领域的其他问题讨论的更多,纪实性乃摄影的根本属性,确切真实地记录现实乃是摄影的根本长处,而摄影纪实同样具有艺术形象的性质,认识这一点同样重要。事实上维护和反对摄影这两方面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论都属于这个问题的范畴。
二、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
摄影的艺术性定位(或者叫纯艺术性)不像绘画、诗歌那么确定。由于摄影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数码技术的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条件下,摄影不可能取得纯艺术地位,其艺术性还将饱受争议。艺术是要塑造形象的,摄影也不例外。文学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音乐是用旋律与节奏塑造形象。摄影塑造形象是通过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因素而完成,这些就是摄影艺术的造型因素。
摄影构图是摄影画面的总体布局安排。构图是要把多个摄影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一定的造型形式。构图的成与败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现。突出主要的东西,保留次要的东西,剔除无用的东西。表达作品主题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对象是主体,它是构图的中心。陪体是画面中衬托主体,与主体构成一定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内涵和特征的对象。对主体的处理要使之“突出”。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很多,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主体置于“黄金分割点”上:如果将一个长方形的画框九等分,这里四个交叉点大约就是黄金分割点。这四条线就是黄金分割线,处于这四个点或四条线上的对象,不仅显得均衡和美观,而且特别吸引观者的视线。对于陪体的处理,只有一句话:要有效地衬托主体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此外摄影中的“用光”不仅是指把光作为照明的方式,而更是指用“光”这种造型因素,更完美地表现主体,表达主题。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摄影家为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为自己的作品确定一个整体统一的色调,即色彩的基调。色彩的基调有冷、暖和中间色之分。
摄影艺术与绘画虽然都是瞬间艺术,但它们的创作方法不同。绘画是事后关门作画,它的画面瞬间是组合出来的,是想象的瞬间;而摄影必须在生活的时空现场进行取舍,这种取舍的瞬间是与生活同步的,是真正的生活的一刹那。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艺术同样是人学,聚焦于人的社会活动,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着力描写人的命运和精神世界。摄影作品要想成为艺术,也应以表现人的性格命运、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为重心。摄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的探讨似清似浑,因此,还有待于我们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以提高对摄影艺术的审美特性的认识,使之在理论上日趋完善,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摄影创作,使摄影这朵艺术之花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姿。
摄影的纪实性
摄影自其诞生之日就具有纪实的特性,其技术特点就是用光学的特性逼真的再现现实事物的影像,因而,可以说纪实性是摄影的天性[3]。纪实摄影的常见表现内容有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会风景。纪实摄影的形式有两种,单一型和专题性。
新闻摄影概念的两个层次含义:广义上它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因此,新闻摄影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摄影本身或者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因此它又有别于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中的艺术
纪实摄影的构成因素以往认为是广角,抓拍,决定性瞬间等。在我看来最关键的莫过于正在发生的事实。没有什么因素比这个正在发生的事件重要,如何将其真实性再现出来确实是一个问题。以往借助摄影器材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却不得接受很多怀疑了。广角和抓拍,前面我已经举例说明其确有不真实的可能性出现。那么决定性瞬间呢?我觉得决定性瞬间可以简单的解释为,让照片看起来更真实按下快门的瞬间。或许这一刻事件发展到了高潮、人物情绪更为突出、更能表现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等等。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以拍摄者为中心,而不是事件或者被摄对象。按快门那一下始终是你觉得这是最好的瞬间,最能表达事件和体现人物的最好瞬间,而不是绝对的客观,失去了真实。似乎,在这儿我们可以断言:纪实摄影绝对的真实是不存在的,纪实摄影只是再现事实的一种艺术手法,如同写文章的修辞手法一样。
三、结论
纪实摄影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计数的动人故事,为我们保存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这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在纪实摄影历史上也涌现了许许多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摄影大师,从尤金・阿杰到路易斯・海因,再到埃里克・沙洛蒙),以及我们熟悉的沃克・伊文思、多萝西娅・兰格、尤金・史密斯、玛格丽特・伯克-怀特、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等等,他们为这一事业抛弃了安逸与享乐,却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也为后人竖立了一座座丰碑,后来的摄影人们在景仰的同时也请扪心自问,自己配不配拿起手中的相机。
参考文献:
[1] 伍素心:《中国摄影史话》,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 年。
[2] 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摄影艺术论文 篇五
关键词:摄影;绘画;现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30-01
摄影在与绘画的纷争中确立起独立的艺术标准。首先,摄影促进了绘画的分化。照相机能够瞬间逼真地记录影像,一批画家不得不进行新的探索,他们的绘画走出了写实的樊篱,进入了超现实的自由世界。
从摄影的历史上看,无论是“直接摄影”还是“绘画主义”,都代表了摄影艺术中对摄影本质的定位,他们构成了摄影艺术中的两个基本方向,并在各个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摄影艺术中又再次出现“绘画主义”的思潮,不过这次不是要模仿绘画的题材和手法,而是借鉴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形式,它希望从这种形式的革命中完成摄影的现代革命,美国摄影家斯帝格利茨就是这其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艺术摄影”观念的确立彻底的打开了摄影进入艺术的大门,使人们看到摄影发展的新的希望,即摄影不仅仅再是技术再现的工具,而且还是对艺术表达的另一种手段和语言方式:在从题材选择到图像呈现的所有过程中,摄影家都有着广阔的选择空间,它所呈现的图像及其效果也在许多方面是绘画所无法企及的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观念首先引起了画家而非摄影家的重视,大批画家开始以摄影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式,使之成为其艺术探索的一部分。早期的达达主义者和超现实主义者那里,这种倾向最为明显,他们不仅拿起照相机创作其作品,而且还不断以新的手段探索摄影发展的新领域,从而在这种拓展中建立起了摄影的新的本质观念―图像复制。
摄影的诞生,完全改变了这一坚固的传统,使西方艺术观念从再现写实的传统中解放出来。桑塔格在他的著作《论摄影》中这样评价摄影对绘画的冲击:“摄影所从事的就是篡夺画家的任务,提供精确地模仿现实的形象的任务。为此‘画家应深表谢意’,像许多摄影家在此之前和从那以后所表达的那样,将这种篡夺看成是事实上的解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绘画开始了从再现向表现、从具像向抽象的转变,这一转变与摄影的发明有着紧密的联系。面对摄影如此逼真的再现,画家必须放弃长久以来固守的再现的观念,绘画开始走上了不断实验的探索之路。“画家寻求逃离摄影的阴影,而印象派便是首先发难者。”‘印象派之后,抽象派、立体派、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画派纷纷挑起反叛现实主义传统的大旗。然而,摄影对绘画的改变并不仅仅是表现在对再现传统的冲击,作为一种视看方式,摄影向我们展示了观看的多样性,从静态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从实像到虚像等,摄影的发展使人们的视觉技术得以不断提高,使人们的视觉经验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从而打破了长久以来统治西方的焦点透视或全景式的凝视方式。这种对传统视觉方式的突破,彻底改变了西方绘画所固守的传统,带来了绘画创作的大变局。比如杜尚的《下楼的裸女》的创作,直接来自于连续摄影的影响。杜尚在他的访谈中坦言说,正是法国摄影家马锐伊的连续摄影启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摄影不仅向我们展示着可见之物的丰富性,同时它也可以向我们展示出不可见之物的可能性。
摄影运用视像将这些幽深的经验,感性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美国当代摄影家乔彼得・威金曾说:“为了要知道我是否真实地活着,我要使看不见的被看见!” .在这种积极的探索中,摄影向我们无限度地展示着人类观看的多样可能性,也向我们无限地展示着人类经验的多样可能性,同时也展示了人类艺术的无限多样性,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艺术审美观念,真正打开了艺术的广阔空间,冲破了壁垒森严的艺术界限。
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看到以摄影、电影、录音、电视等机械复制技术为主的文化生产与传播,己彻底改变了当代文化艺术的图景。尤其是进入信息技术时代或后工业社会以来,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在使传统的摄影、电影、录音、电视等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发明了电脑及互联网,使机械复制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步入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科技发展阶段。这些巨大的变化,创造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生存状态,改变了人类的文化感知、文化体验和文化想象的方法,同时也改变了人类文化价值的取向。在当代的文化理论界,法兰克福学派侧重于从文化生产方式上考察,将当代文化生产定义为“文化工业”;文化研究学者侧重于从文化的传播空间上考察,将当代文化描述成为“大众文化”;后现代思想家侧重于从文化价值向度上的考察,将当代的文化现想命名为“后现代文化”。这些指认、描述以及命名,都紧密围绕着以“机械复制”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而其中以视觉为主要形式的生产与传播显然构成了当代文化构型的主要内容。
许多理论家认为当代文化已经成了一个“图像时代”,从传统的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转型的重要特征就是文化的“视像的转向”。进入现代摄影时代后,“画面”早己不仅单单是绘画的语言,而是电影、电视、摄影、绘画等造型艺术门类的共同语言。比如法国电影中文艺片的电影镜头就以酷似油画构图和画面著称。
其实任何一个门类的艺术创作都应该是艺术家主观思想情感的体现。摄影作品本身其实就是摄影家艺术化生活的体现。摄影的出现使的历史画和风俗画现在变成了报道摄影,而肖像画变成了肖像摄影,还有风景画变成了风景摄影。这对于绘画的纪实功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强烈的冲击与颠覆。
参考文献
[1]朱其。中国新闻摄影史[M].2007
[2]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摄影艺术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