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仪及个人礼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礼仪是礼和仪的综合。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叫做礼仪。换句话说,礼仪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在其内部和在其与外界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敬重、友善和体谅。 礼包括礼貌、礼节、礼仪,其本质都是表示对人的尊重、敬意和友好。礼貌、礼节、礼仪都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礼貌是礼的行为规范,礼节是礼的惯用形式,礼仪是礼的较隆重的仪式。
个人礼仪是社会个体的生活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是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内外一致。
二、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随着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渐频繁,人们对个人的礼仪更是倍加关注。从表面看,个人礼仪仅仅涉及个人穿着打扮、举手投足之类无关宏旨的小节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个人礼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事及个人,而且事关全局。若置个人礼仪规范而不顾,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笔柄,小到影响个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响社会组织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事实如此,绝非无病呻吟,耸人听闻。强调个人礼仪,倡导现代文明,旨在提高个人礼貌素养。强化公民的文明观念。良好的礼仪风范,出众的形象风采,是人们自尊尊人之本,更是人们立足、立业之源。
对个人来说,个人礼仪是文明行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就国家而论,个人礼仪乃属一种社会文化,它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更是一国治国教民的经典。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化。历代君主、诸路圣贤均把礼仪视作是一切的准绳,认为一切应以礼为治,以礼为教。关于个人礼仪与社会文明的问题,人们的先人也有过不少的论述。如《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王以礼,有耻且格。”其大意为为政者需要用礼仪来规范老百姓,这样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三、个人礼仪的养成及基本规范
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渐地形成。因此,可以说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完成这种变化则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力量,即个人的原动力,教育的推动力以及环境的感染力。
个人礼仪包括仪表、仪容、仪态等,下边我将阐述最基本的个人礼仪知识。
第一,头发的问题。俗话说:“远看头,近看脚。”“头”等大事也是个人形象地重要因素之一。头发首先得干净,不能有异味和异物。
第二,面容的问题。对眼眉不提倡拔掉,也不提倡修剪。但是可以适当的用眉笔画。出席正式场合不应该带墨镜、太阳镜等,更不能只带镜框不代镜片。不留较长胡须。不要化太浓的妆,一般化淡妆,不要当众化妆。
第三,着装问题。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第四,搭配问题。暖色调(红、橙、黄等)给人以温和,华贵的感觉,冷色调(紫、蓝、绿等)往往使人感到凉爽、恬静、安宁、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给人平和、稳重,可靠的感觉,是最常见的工作服装用色。在选择服装外饰物的色彩时,应考虑到各种色调的协调与肤色,在正式场合我们的着装不宜超过三种颜色。另外装饰品的种类不宜过多,必须在三种之内。
第五,言谈问题。我们在日常的交流中我们应该要言谈要礼貌、谦逊,使用文明用语。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第六,自我介绍问题。自我介绍是我们要注意场合时间,真实诚恳,态度端正。
而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我,营销员将是我未来的职业,懂得基本的社交礼仪必不可少。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身为销售人员应该掌握以下的礼仪知识。
1、行为举止:
(1)目光:在与客户交流时,营销员要保持目光柔和、亲切、有神,给客户以亲近感。同时,要根据客户的反应调整目光的焦点,保持与客户的良好互动。
(2)站姿:在与客户交流时,营销员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过于倚靠客户或过于昂着头。需要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保持稳定和自信。
(3)手势: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言谈:
(1)表达要准确:营销员在与客户交流时,要注意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措辞。
(2)音量要适当:营销员在与客户交流时,要根据场合和客户需求调整音量,确保让客户听清楚自己的话语。
(3)语言要精练:营销员在与客户交流时,要尽可能精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思,避免使用冗长或重复的措辞。
3、情感沟通:
(1)关心客户:营销员要真诚地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感受,通过询问、倾听等方式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
(2) 同理心:营销员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客户的立场和观点,展现出同理心和关爱。
(3) 情感回应:根据客户的情感变化,营销员要适时给予关心、鼓励、赞美等情感回应,让客户感受到温暖和被重视。
4、解决问题:
(1) 问题识别:营销员要善于识别客户所遇到的问题,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性质,为客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 解决方案:针对客户问题,营销员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方案的实际性和可行性。同时,要与客户充分沟通,确保客户理解和接受解决方案。
(3) 跟进与反馈:在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营销员要积极跟进,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并及时向客户反馈进展,提高客户满意度。
5、售后服务:
(1) 客户关怀:营销员要在售后的各个环节,如产品使用、维修、退换等,为客户提供关怀和帮助。同时,要关注客户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服务。
(2) 问题处理:针对客户在售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营销员要迅速响应并积极解决。要建立问题处理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 回访与反馈: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回访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服务并提升客户体验。
总之,在与客户交流、解决问题、售后服务等方面,营销员要注意礼仪、尊重客户、关注客户需求、积极响应并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良好的礼仪和服务态度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满意实现业务目标和发展。
在社交礼仪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真诚、尊重和礼貌的态度。通过学习并遵循社交礼仪的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素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无论是与朋友、家人还是商业伙伴交往,都应该时刻保持优雅、得体和尊重他人的态度。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