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人文医学论文多篇

发布时间:2023-11-04 10:40:1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导读]人文医学论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文医学论文多篇

人文医学论文 篇一

1.1未接触临床的理论学习阶段设置课程

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例,在第七学期也就是大四的第一学期设置的“医患沟通与技巧”课程内容丰富,包括介绍医学标准、解读医疗法规、讲述医患沟通和技巧、学习医患纠纷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问诊、交代病情和术前谈话的过程等。从一方面而言,这些内容的确是学生未来临床实践时需要了解的知识,对于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开启了一扇门。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由于大四期间仍主要采取理论学习方式,学生在听讲时尚未进入临床,对真实的医疗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医患沟通的实操;而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又多数来源于临床实践,因此学生在听课时对所讲述的可能并不熟悉,这样的理论授课效果可能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反馈。

1.2临床实习阶段未设置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在第期开始进入生产实习阶段,此阶段学生真正开始与患者的“第一次密切接触”,尽管学生们在医护卫技等方面只是跟随临床老师们有初步的认识,但可以在每日的临床实践中与患者有全方位和充分的接触,体会医患沟通的全过程。但是这一阶段没有相应的课程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2根据临床实践时间同步培养人文医学素质并评估

2.1临床实习期间培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学生进入了临床实习阶段就意味着进入医患沟通的实操阶段,在这个阶段亟需不断地医患沟通培训与指导,因此在大四讲授“医德修养与医患沟通”课程的基础上,如果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生产实习阶段引入医患沟通课程,使其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应用所学的医患沟通技巧与知识,积累从书本上难以获得的临床经验,对于规范医师职业道德,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实习阶段引入的医患沟通课程内容应该有别于大四期间的“医德修养与医患沟通”课程,是以“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医患沟通课程。应该选择经过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及师资培训的老师进行带教。在学生进入生产实习后,可以由辅导员随时收集学生在临床中碰到的医患沟通实例等,收集案例后由辅导员统一交给授课及培训老师,生产实习满1个月时,由定期授课及培训老师在“实习生小讲座”时间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医患沟通案例解析和点评。培训老师将通过多种形式如门诊、病房、社区的社会调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门诊和床边教学等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2.2引入人文医学素质评估体系

鉴于培训和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学教育者十分重视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评估。美国医学研究生教育鉴定委员会总结了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六个方面的素质,沟通能力即为其中之一;美国国家医学考试也要求在客观标准临床考试中增加对学生访谈和沟通能力的考核。此外,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住院医生和职业医生资格鉴定考试也将沟通能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生产实习之前、生产实习第3个月、生产实习第6个月及生产实习结束时采用SEGUE量表可以评价学生自我感知的态度、面谈技能、交流技能、告之坏消息等沟通能力的基线情况以及经过培训后的变化情况,既有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老师评价教学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医学院生产实习阶段引入以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医患沟通课程,从学生生产实习阶段医患沟通实践问题出发,给予有针对性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学生再将所学技能用于生产实习下一阶段的医患沟通实践,多次循环,不断提升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和人文医学素质,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沟通。

人文医学论文 篇二

1.1人性的内涵与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

所谓人性,一是指人的性格;二是指人的属性。前者指人对人、物、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后者指人所具有的性质和本性。关于人的性质或本性,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一曰性善,认为人有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二曰性恶,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如自私、贪婪、欺诈和残暴等;三曰无善恶,人既不性善也不性恶,人性是可塑的,是后天培养的,通过教育可以使人向善;四曰或善或恶,认为人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即世上既没有绝对善的人,也没有绝对恶的人,而是善恶、是非兼具,但人通过修身可以去恶兴善。事实上,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只是人性变化的前提或基础,不管人性善、性恶,但抑恶扬善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正是对善的追求,人类才能得以繁衍、发展和进步。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场域中,即便承认上述人性假设,教育也不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在本质上是追求善的,性善论者主张通过教育发展人性,性恶论者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人性,性无恶善论者主张通过教育塑造人性,性既善又恶论者主张通过教育抑恶扬善。不管他们对人性持有怎样的观点,但都认为教育对人性有重要影响。从教育的本质看,其要义为“善”的影响,或使人向善。[2]应从生成论的人性假设出发,张扬人性中的善,使人性中的善从潜在状态转变为现实;抑制人性中的恶,把人的恶性矫正到理想的善行上来,引导人的善性自觉,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使命。我国古语“苟不教,性乃迁”,明确地指出了教育在提升人性中的巨大作用。西方近现代教育也有类似的思想,如,康德深刻指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卢梭也指出,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3]从上述论说我们可以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善性的生成,成就人的“圆满人性”。

1.2医学人性与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医生是最富有人性的职业。医学人性是人性中的善在医学领域的表现,具体来说,它是指按照人性的要求,认识、理解、关爱人,从人的自然本能方面维护人的生命健康,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在社会关系方面公正、平等地给人以关爱;从人的精神方面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为人施以终极关怀。我国传统医学将医术称之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强调医生对病人要有仁爱之心、仁慈之心、仁义之心的仁者情怀;要求不仅要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与方法,更要以同情、慰籍、关爱等态度和行为方式给予病人情感关照。正如大医孙思邈所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就是对医学人性的精辟诠释。前已述及,教育对塑造人性有巨大作用,然而,教育又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分野,二者在人性教化中的作用却是不同的。科学的功能在于探寻自然规律、发现客观真理,科学教育使人达理、求真、重利,它虽能给人带来实在的物质利益,却忽视人的精神。而人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关注心灵、陶冶情怀,人文教育使人通情、求善、尚美,它虽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但不能给人带来实在的物质利益。正是由于科学的实用和人文的虚空,科学压倒了人文。长期以来,医学界也出现了“技术至善论”,高等医学教育也遭到技术主义的深度控制,出现了“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医学教育更多地关注先进诊疗技术的传授,忽视人的精神理念与个性的培养。于是,人的医学变成了病的医学,医学教育变成了针对病的职业技能训练。事实已经表明,忽视了医学所蕴涵的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必然造成医生人文精神的式微和人性的淡漠。当下医学技术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人们对医学进步的回应却是“做的越好感受越坏”———专科化消解人的整体性,技术化忽略了人的心理,市场化漠视人的情感。殊不知,医务“不仅仅是一项专业性工作,还充满了对社会的理解、对人性的认识、对人尊严的尊重和对人生活目的的终极关怀”。[4]如果医学技术不以人文精神为其进行价值定向,它不仅不能造福于人类,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就要求高等医学教育不仅应重视学会“如何做事”的医学专业教育,也应该注重学会“如何做人”的医学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性的教育,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趣,以人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4]它通过对医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人文精神的熏染与浸润和人文情怀的培育,对医学生的态度、观念、精神进行教化,对医学生的行为进行归训,塑造和提升医学人性,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应该一只眼盯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向医学生传授医学科学知识和先进诊疗技术;另一只眼关注医学活动中的正义、公正、义务、美德、仁慈、责任、同情等,培育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感知、对痛苦的倾听与理解、对病人权利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用医学人文教育消解医学过度的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抵御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遮蔽与侵害,重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之间的平衡。为此,《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明确提出,要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通过“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和“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的协调发展,使得“专家”不只是流于“专技”,而由“专技进乎道”,重塑医学的德性与灵魂。

2医学人文教育的进路:以医为核心整合人文教育资源

如上所论,提升医学人性需要医学人文教育,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建医学生内心崇高的生命意识和道德法则,使他们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医术与医德并进,这既是医学教育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医学目的的必要条件。在这一点上,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如何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全面发展医学人性、提升医学的人性自觉,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深入研究。为了避免目前医学人文教育边缘化和外在化的倾向,医学人文教育应深入医学、置身医学,与医学融为一体,使医学人文教育真正成为医学的人文教育,这样的人文教育将不再是附加于医学的,而是医学自己的。

2.1以医为核心整合人文教育课程,使医学生的医技充满人性关怀

医学不仅是关乎人的科学,也是一项社会事业。这就决定医学人文不仅涉及人文学科,也包括社会科学,这些学科对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无疑都具有重要价值,但医学专业的学制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精湛的医学技术,又提升医学人文素养。笔者认为,以医学为核心对上述人文社科学科知识进行重组、整合,是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如台北医学院开设“医学与艺术”课程,包括:“美”的概念在中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中的逻辑概念,美学范畴系统中之“美”“丑”“崇高”“悲剧”及“喜剧”,艺术、音乐、文学创作与医学的关系,天才之悲剧,莎士比亚作品内的医学,红楼梦里的疾病及影响,三寸金莲———从妇女的足痛到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屈原创作的源泉———抑郁症,曹操的头痛与他的性格,李白之死,杜甫的创作心理,贝多芬的耳聋,严复的气喘病与返本复古,宏通的心灵世界等共16讲[5]。试图以医学为主线,用伦理、历史、社会、文学、艺术等方法探寻人性的本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崇高,涵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如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等,以病人和社会为主线,将医学伦理、卫生政策、医患沟通、行为医学、预防医学、文化多样性等内容整合起来,开设“医生、病人与社会”跨学科课程,其目标在于发展同病人相关的技能,并在医疗实践中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6]这种打破原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的方法、概念审视所学专业,达到开阔视野,培养综合能力的作用。鉴于许多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师资等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开设这样高度综合的课程有较大的难度,可开设适度交叉、综合的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医学文学等。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讨论,使医学生了解生命、死亡,健康、疾病,快乐、疼痛,治疗、康复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理解医学和卫生保健之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和道德责任,从而激发他们珍视生命、关爱病人、维护尊严的人文情怀,唤起他们对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执守,形成惠民济世、兼善天下道德人格。

2.2充分挖掘医学内涵的人文元素,“以医载道”,使医学生医术与医德共生共进

医学人文教育不能仅仅通过医学人文课程教学,还应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事实上,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通过预防与治疗,保障和促进人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它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人学,[7]医学科学本身也内蕴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是,长期的医学专业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只管完成技术任务,却缺少对生命价值、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医学专业教育成为“没有目的的手段”[8]。因此,医学专业课教师要清楚认识到专业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医疗技术,更是育人,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中内蕴的人文因素,自觉地以渗透的方式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在病例的分析中渗透医学伦理判断,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医学专业教学之中,使医学生人文精神与医学专业知识同步提升。临床实习阶段不仅是医学生掌握基本医疗技能的阶段,更是培养他们应有的职业态度、精神和行为的重要时期。因此,临床医生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不仅要从问诊、诊断、治疗等环节,也要从育人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成为好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让医学生通过临床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如治病救人与医院效益、延续生命与生命质量、遗传与优生、医患关系等,从道德、伦理、社会、经济、法律等不同角度去讨论、分析,使他们对面临的医疗难题进行一系列的道德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境界,使他们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学会了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还增强道德感、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更高层面上理解、践行行医之道。

人文医学论文 篇三

作者:江泽琴,王开祥,张桂祯,周厚永

【关键词】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规范化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论着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它不仅反映出稿件真实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文中有关资料的出处,也反映出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程度,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根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1](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因此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整体质量。参考文献的着录应符合规则要求,作者必须认真对待,规范书写,避免随意性。笔者在编辑稿件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作者对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对着录规则不够熟悉,着录存在着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医学论文着录参考文献的作用、原则及文后参考文献着录的要求和格式等予以介绍,以期引起作者及编者的重视。

1 着录参考文献的作用

1. 1 反映论文作者的研究基础、体现科学的传承性 医学技术以及医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通常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着录参考文献体现了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反映了新的论文是文献的升华,供鉴文献为论文中的新观点、新论据提供出处和依据,体现科学的继承性、连续性,论文的可靠性、先进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1. 2 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着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1. 3 有利于相关文献的进一步检索 读者阅读或查询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读者如果对引用的内容感兴趣或想进一步了解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则可借助着录的参考文献,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1. 4 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作者在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提高了信息密度,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1. 5 有利于期刊评价和人才评估 目前,确定期刊学术水平与价值的依据之一就是其所发论文的被转载、引用和索引率。一篇论文或一份期刊经常被其他文献所引用,说明该论文或期刊所阐述或登载的研究成果在该相关领域有创新、有发展,从而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而获得同行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该期刊所载论文被引用的频次越多,其影响面也就越大。因此,参考文献具有评价期刊质量的功能。例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对国内核心期刊的认定,就把被引量和影响因子作为筛选的两个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对某一相关领域内的核心期刊参考文献作者被引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如其被引用频次越高,则说明该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及权威性越高。可见,利用对被引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价人才[2]。

2 着录参考文献的原则

2. 1 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医学论文着录参考文献时,文献应是与论文相关的近年国内、外期刊论文为主(近3~ 5 年的文献,综述应有近2 年的最新文献)。因为参考文献越新,就越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成果,从而使其科研选题更具前沿性;在近期文献中,应以期刊为主,因为期刊的出版周期较短,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2]。所着录的文献要精选,突出重点,并仅限于着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不能间接着录他人文献后着录的参考文献(即二次文献)。同时,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2 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医学论文着录的参考文献必须是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医学图书、科研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文摘、转载以及内部资料、非公开发行书刊的文章以及个人通讯,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2. 3 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 医学论文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处以及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应符合规则的标准格式,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

3 录着参考文献的格式

规则规定: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表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着者- 出版年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期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后根据正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序号,按照主要责任者、题名项(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初版省略)、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起止页码的顺序逐项着录。

3.1 在正文内引用的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序号的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对正文作解释,方括号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应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不做为上角标),并在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若几个序号是连续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3. 2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 论文中的每篇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献着录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着录符号应符合规定。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是3位以内的全部着录,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之后加“等”字。每个责任者之间用“,”隔开,不必加“主编”“着”“编着”等表明责任的词。着录个人署名的参考文献表,作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着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可以缩写,并省略缩写点“·”。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期刊、专着、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学位论文、电子文献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3. 2. 1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周晓南。科技期刊编辑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素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89-191.

3. 2. 2 专着[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 [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刘国钧。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 2. 3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郭爱民。浅谈提高图书的综合质量[C].// 王君仁。编辑出版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70-82.

3. 2. 4 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 [文献类型标志].授予学位地:授予学位单位,出版年。

例如:刘东明。基于NET框架的继电保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3. 2. 5 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例如: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

参考文献是撰写医学科技论文的重要依据资料,规范着录对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整体质量,方便读者参阅和扩展分析以及信息的准确存储、检索和交流等都具有积极意义。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高度重视,熟练掌握,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人文医学论文 篇四

1.基础较差

在中学阶段学习中,学生虽经历了无数次写作训练,但部分学生“重理轻文”,始终对写作不感兴趣,不爱写、不会写,甚至厌恶写。所以,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没有过关,读书不成句,写作体裁不分,缺乏语言组织能力,条理不清,文义颠倒,词不达意,错字连篇,标点乱用。

2.心态浮躁

随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影响,人心浮躁,阅读日益市场化、快餐化、平面化,社会语言环境对大学生提升汉语表达水平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很多学生缺乏语言规范意识,误将一些不伦不类的垃圾语言视为时尚,乐此不疲,形成阅读、写作、文化鉴赏水准下降的恶性循环。

3.缺乏引导

个别专业虽然开设大学语文课,在教学方法方面只以讲授为主,教法呆板,学生大多无兴趣可言,缺乏写作引导,学生无须写,教师无须改,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外在动力。

4.认识缺失

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缺失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全面认识,致使高职院校语文和写作教学形成大面积空白,尤其是医学院校,学生面临繁重的专业课程,无暇顾及其他课程,医学应用写作教学就更无法开展。

二、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1.切实提高认识

高校写作教学正面临许多困境,只重视学生专业课教学,对大学语文或写作课程能不开设的就不开设,不得不开设的只列入考查课或选修课。而高职高专院校全面强调学制短、专业课程重、教学的实用性强等,更把写作能力的培养抛在一边,不仅不安排课堂教学,甚至连选修也无缘进入,这不能不说是大学生写作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2.建立大写作理念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不管哪个学科,在社会运用中都涉及写作问题。如果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规范、书写规范,层次清晰,内在逻辑性强,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批阅学生作业、笔记、论文、考卷、调查报告时,都能从规范的写作意识方面去要求,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局面,那么学生整体的写作素质会有极大的提高。

3.多渠道搭建写作平台

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高校要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校内外写作实践平台,将写作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校内外各种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锻炼写作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

4.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现代医学模式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趋势日益显现,医学是“仁学”也是“人学”,医学中的艺术性、道德性日益增强,这必然要求未来杰出的医务人才,不仅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而且具备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

5.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应用写作能力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了通用应用文写作课,还没有开设医学应用文写作课。医学应用文写作是应用文写作的分支,不仅是对写作“基本功”的检验,也是对专业知识、综合知识全面运用的检验。根据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层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稳步推进医学论文写作教学势在必行。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把医学写作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年级开设选修课,重点讲授医学写作史、科研设计等相关内容,到阅览室参阅医学杂志,到学校《国医论坛》编辑部见习,对写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在二年级开设必修课,讲授论文的选题、不同题材论文写作格式、写作重点等内容,并指导学生尝试论文写作,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修改、点评;第三阶段,在实习过程进行临床写作实践。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不同题材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及写作重点。其次,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同类型的医学论文虽然格式固定,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常用的诊断标准、数据单位都在发生变化,应注意及时补充新的医学写作内容。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题材的论文写作,并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体评判、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对学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医学院校的学科分支较细,多数教师都有发表过医学论文的经历,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开设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在传授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讲解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论文写作指导上的主导作用,在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使医学生写作能力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文医学论文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人文医学论文多篇范文,共有1070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人文医学论文多篇下载
人文医学论文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