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免费论文 >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多篇

发布时间:2023-11-03 07:20:2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多篇

关于胡适的文章精选3:高梦旦先生小传 篇一

民国十年的春末夏初,高梦旦先生从上海到北京来看我。他说,他现在决定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事,他希望我肯去做他的继任者。他说:“北京大学固然重要,我们总希望你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事业。我们的意思确是十分诚恳的。”

那时我还不满三十岁,高先生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他的谈话很诚恳,我很受感动。我对他说:“我决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一个支配几千万儿童的知识思想的机关,当然比北京大学重要多了。我所虑的只是怕我自己干不了这件事。”当时我答应他夏天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去住一两个月,看看里面的工作,并且看看我自己配不配接受梦旦先生的付托。

那年暑假期中,我在上海住了四十五天,天天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去,高先生每天他把编译所各部分的工作指示给我看,把所中的同事介绍和我谈话。每天他家中送饭来,我若没有外面的约会,总是和他同吃午饭。我知道他和馆中的老辈张菊生先生、鲍咸昌先生、季拔可先生,对我的意思都很诚恳。但是我研究的结果,我始终承认我的性情和训练都不配做这件事。我很诚恳的辞谢了高先生。他问我意中有谁可任这事。我推荐王云五先生,并且介绍他和馆中各位老辈相见。他们会见了两次之后,我就回北京去了。

我走后,高先生就请王云五先生每天到编译所去,把所中的工作指示给他看,和他从前指示给我看一样。一个月之后,高先生就辞去了编译所所长,请王先生继他的任,他自己退居出版部部长,尽心尽力的襄助王先生做改革的事业。

民国十九年,玉云五先生做了商务印书馆的。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商务印书馆的闸北各厂都被日本军队烧毁了。兵祸稍定,王先生决心要做恢复的工作。高先生和张菊生先生本来都已退休了,当那危急的时期,他们每天都到馆中来襄助王先生办事。两年之中,王先生苦心硬干,就做到了恢复商务印书馆的奇绩。

我特记载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美谈。王云五先生是我的教师,又是我的朋友,我推荐他自代,这并不足奇怪。最难能的是高梦旦先生和馆中几位老辈,他们看中了一个少年书生,就要把他们毕生经营的事业付托给他:后来又听信这个少年人的几句话,就把这件重要的事业付托给了一个他们平素不相识的人。这是老成人为一件大多业求付托人的苦心,是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这是值得大书深刻,留给世人思念的。

高梦旦先生,福建长乐县人,原名凤谦,晚年只用他的表字“梦旦”为名。“梦旦”是在梦梦长夜里想望晨光的到来,最足以表现他一生追求光明的理想。他早年自号“崇有”,取晋人裴1《崇有论》之旨,也最可以表现他一生崇尚实事痛恨清谈的精神。

因为他期望光明,所以他最能欣赏也最能了解这个新鲜的世界。因为他崇尚实事,所以他不梦想那光明可以立刻来临,他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的积聚成的,光明是一线一线的慢慢来的。最要紧的条件只是人人尽他的一点一滴的责任,贡献他一分一秒的光明。高梦旦先生晚年发表了几件改革的建议,标题引一个朋友的一句话:“都是小问题,并且不难办到。”这句引语最能写出他的志趣。他一生做的事,三十年编纂小学教科书,三十年提倡他的十三个月的历法,三十年提倡简笔字,提倡电报的改革,提倡度量衡的改革,都是他认为不难做到的小问题。他的赏识我,也是因为我一生只提出一两个小问题,锲而不舍的做去,不敢好高务远,不敢轻谈根本改革,够得上做他的一个小同志。

高先生的做人,最慈祥,最热心,他那古板的外貌里藏着一颗最仁爱暖热的心。在他的大家庭里,他的儿子、女儿都说:“吾父不仅是一个好父亲,实兼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他的侄儿、侄女们都说,“十一叔是圣人。”这个圣人不是圣庙里陪吃冷猪肉的圣人,是一个处处能体谅人,能了解人,能帮助人,能热烈的、爱人的、新时代的圣火。他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他爱真理,崇拜自由,信仰科学。因为他信仰科学,所以他痛恨玄谈,痛恨中医。因为他爱国家社会,所以他爱护人才真如同性命一样。他爱敬张菊生先生,就如同爱敬他的两个哥哥一样。他爱惜我们一班年轻的朋友,就如同他爱护他自己的儿女一样。

他的最可爱之处,是因为他最能忘了自己。他没有利心,没有名心,没有胜心。人都说他冲澹,其实他是浓挚热烈。在他那浓挚热烈的心里,他期望一切有力量而又肯努力的人都能成功胜利,别人的成功胜利都使他欢喜安慰,如同他自己的成功胜利一样。因为浓挚热烈,所以冲澹的好象没有自己了。

高先生生于公历一八七0年一月二十八日,死于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三日,葬在上海虹桥公墓。葬后第四个月,他的朋友胡适在太平洋船上写这篇小传。

一九三六,十一,二十六。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篇二

《胡适与文学革命》

【摘要】胡适从1915年开始就酝酿文学改革,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提倡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他不仅在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与好范文网运动,同时也创作白话诗作为其实践的手段,创作了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关键词】胡适;文学革命;好范文网运动;白话诗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346(2009)01-0038-03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论及“文学革命”时,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上扮演了一个“吃重的角色”,夏老认为“胡适在好范文网运动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他不但认识到好范文网的教育价值,而且还是第一个肯定好范文网的尊严与其文学价值的人。”胡适曾经谈到文学革命思想产生的影响时,也肯定了自身的价值,“好范文网的局面,若没有‘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至少也得迟出现二三十年。这是我们可以自信的。”

《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六年春季第一号(1917年3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确影响深远,它是好范文网运动从“美国几个留学生的课余讨论”演变成为“国内文人学者的讨论”的新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桥梁,胡适因此也被陈独秀称为文学革命的“急先锋”。 1915到1916年留美期间,在胡适、任叔远、梅光迪、赵元任和杨杏佛等人之间进行的好范文网论争,是五四文学大论战的酝酿与预演。

早在1915年胡适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期间就认识到中国语言文字改革问题对于文学与文化的重要性,酝酿文学改革。在留学日记中,《论“文学”》一文将文学分为“有所为而为之者”与“无所为而为之者”,并得出“无所为而为之之文学,非真无所为也。其所为,文也,美感也”,“其有所为而为之,美感之外,兼及济用”的结论。撰写于1915年8月《如何可始吾国文言易于教授》为东美学生年会“国文”论文,针对赵元任提出的“吾国文字能否采用字母制,及其进行方法”,指出“无论吾国语能否变为字母之语,当此字母制未成之先,今之文言,终不可废置”,“汉文问题之中心,在于‘汉文究可为传授教育之利器否’一问题”,“汉文所以不易普及者,其故不在汉文,而在教之之术之不完”,其改革方法有:译死语为活语,注重讲解字义,注重字源,讲求文法,普遍使用标点符号等。这些都是十分普通而且温和的主张,但其中“死语”与“活语”的区分意义深远。虽然还没有提出“好范文网”运动的主张,但胡适已经深刻意识到“文言是半死之文字,不当以教活文字之法教之。活文字者,日用语言之文字,如英法文是也,如吾国之好范文网是也。”这一判断无疑蕴含着语言革命的意味。这是留美时期胡适倡导好范文网运动的开始。

随后,《论文字符号杂记三则》、《文字符号杂记二则》中粗浅提出“分号”、“住号”、“提要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读音统一会制字母》中研究了字母双声、叠韵的发音。在1916年日记《吾国文学三大病》中指陈“无病而吟”、“摹仿古人”、“言之无物”为吾国文学三大病,在《与梅觐庄论文学改良》中指出文学改良要从“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当用‘文之文学’”三事入手,这便是后来《文学改良刍议》“八事”的酝酿。而任叔远则认为,我国文学不振的原因,在于文人无学,救之办法,要从“绩学入手”,“徒于文字形式上讨论,无当也”。在《论译书寄陈独秀》中则开始明确创造新文学的方法为“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

在《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中,胡适论说,“文学革命,在吾国历史上非创见也,”“以韵文而论,《三百篇》变而为《骚》,一大革命也。又变为五言,七言,古诗,二大革命也。赋之变为无韵之骈文,第三革命也。古诗之变为律诗,四大革命也。诗之变为词,五大革命也。词之变为曲,为剧本,六大革命也。”并追溯了孔子至秦汉、六朝、唐宋的文学革命的历史,得出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言文一致之语言”,“其时吾国真可谓有一种‘活文学’出世”的论断,旨在为正在酝酿的文学革命寻找历史足迹以为今日之文学革命正名。《好范文网言之优劣比较》中比较白话对于文言的优点:文言不能使人听懂,是半死的文字,白话是活的语言;白话优美适用,“凡文言之所长,白话皆有之。而白话之所长,则文言未必能及之”;白话是文言的进化;白话的诗词、语录、小说、戏剧皆可产生一流文学;文言的文字可读而听不懂,白话的文字既可读又听得懂,适用范围广、效果好等。

梅光迪与胡适的书信中,则反驳“足下以俗语白话为向来文学上不用之字,骤以入文,似觉新奇而美,实则无永久之价值”,“因其向未经美术家之锻炼,徒诿诸愚夫愚妇无美术观念者之口,历世相传,愈趋愈下,鄙俚乃不可言”。在梅氏看来,“二十世纪活文学”是数千年来祖宗创造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守旧物,一字意思的变迁,须经数十百年而后成,又须经文学大家承认,才能沿用。但梅氏也并非完全否定文学革命与好范文网,而是认为对待文学革命的态度须谨慎,“尤须先精究吾国文字,始敢言改革”,“欲加用新字,须先用美术以锻炼之,非仅以俗语白话代之即可了事”,“俗语白话固亦有可用者,惟必须经美术家之锻炼耳”。在此基础上,梅光迪也提出“文学革命四大纲”:“一曰摈去通用陈词腐语;二曰复用古字以增加字数;三曰添入新名词;四曰选择白话中之有来源有意义有美术之价值者一部分以加入文学,然须慎之又慎耳。”可见,梅氏“保守”地赞成文学革命,与胡适“激进”态度不同的是,他对待中国文字的态度更为谨慎,改革的力度较小,他反对的是胡适等人对待文学革命的方法,而非文学改革本身。

在对梅、任批评的回应中,胡适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自己“文学革命” 论的四项内容:“(一)文学革命的手段,要令中国的陶、谢、李、杜皆敢用白话高腔京调做诗;又须令彼等皆能用白话高腔京调做诗。(二)文学革命的目的,要令中国有许多白话高腔京调的陶、谢、李、杜。换言之,则要令陶、谢、李、杜出于白话高腔京调之中。(三)今日决用不着‘陶、谢、李、杜的’ 陶、谢、李、杜。若陶、谢、李、杜生于今日而为陶、谢、李、杜当日之诗,必不能成今日之陶、谢、李、杜。何也?时世不同也。(四)我辈生于今日,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的《五经》、两汉、六朝、八家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的《水浒》、《西游》文字。与其作相似陶似谢似李似杜的诗,不如作不似陶似谢似李似杜的白话高腔京调。与其作一个作‘真诗’,走‘大道’,学这个,学那个的陈伯严、郑苏,不如作一个‘实地试验’‘旁逸斜出’‘舍大道而不由’的胡适。”胡适把这项主张称为自己梦想中的“文学革命”的宣言书,它包含了胡适所欲推动的新文学普及性、试验性、创造性、时代性等基本精神。

至此,胡适开始确立其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革命理念:“我到此时才把中国文学史看明白了,才认清了中国俗语文化(从宋儒语录到元朝明朝的白话戏曲和白话小说)是中国的正统文学,是代表中国文学革命自然发展的趋势的。我到此时才敢正式承认中国今日所需的文学革命是白话替代古文的革命,是用活的工具替代死的工具的革命。”他又在《文学革命八条件》中提出“新文学之要点,约有八事”,并将“不用典、不用陈套语,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须讲求文法”等归为形式方面的改革,将“不作无病之呻吟,不摹仿古人,须言之有物”等归为精神或内容方面的改革,认为只要能做到这“八事”的“五六”,便与“死文学”不同。

正是在“文学革命八条件”基础上,胡适于1916年11写了《文学改良私议》一文,1917年1月改为《文学改良刍议》,并先后发表在1917年1月1日《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和《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六年春季第一号(1917年3月)上,详细分析了文学改革的八个问题:一曰须言之有物,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乃是“情感”与“思想”;二曰不摹仿古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此“乃文明进化之公理也”,“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其他学这个,学那个之诗古文家,皆无文学之价值也”;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吟,“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作费舒特,作冯志尼,而不愿其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六曰不用典,“用典之弊,在于使人失其所欲譬喻之原意”,“若反客为主,使读者迷于使事用典之繁,而转忘其所为设譬之事物”; 七曰不讲对仗,“今日而言文学改良,当‘先立乎其大者’,不当枉废有用之精力于微细纤巧之末”; 八曰不避俗语俗字,“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刊登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进一步燃起了文学革命的大火。新文学的两位大将胡适和陈独秀的交流互动直接把留美学生的小范围论争推到了新文学历史的前台。

胡适不仅在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与好范文网运动,同时,也创作白话诗作为其实践的手段,来应证他的主张。1915年9月17日胡适做《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中写道:“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绥,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势不容坐视。且复号召二三子,革命军前仗马棰。鞭笞驱除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在此诗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这一主张和决心遭到了强调文言优美的梅光迪的回诗嘲讽以及任鸿隽、杨杏佛的取笑。但胡适在《依韵和叔永戏赠诗》中坚决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琢镂粉饰丧元气,貌似未必诗之纯。小人行文颇大胆,诸公一一皆人英。愿共偕力莫相笑,我辈不作腐儒生。”胡适明确地回答了任叔永、杨杏佛等人的质疑,找到了“诗国革命”的突破口:文学革命从诗

歌语言革命开始。为了更好地做好范文网,胡适对古诗进行了重新研究和评定,他指出,杜甫的“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到,自觉酒须赊。”“漫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及东坡在凤翔壁上的诗“人间无漏仙,兀兀三辈醉。世上没眼禅,昏昏一觉睡。虽然没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况真个是?”等皆为白话诗。并以王阳明 “蔽月山”、“山中示诸生”、“睡起偶成”、“良知”、“答人问道”等“白话诗”为例子,指出“明诗正传,不在七子,亦不在复社诸人,乃在唐伯虎、王阳明一派。正如清文正传不在桐城、阳湖,而在吴敬梓、曹雪芹、李伯元、吴趼人诸人也。”他肯定了“共安派”袁宏道的《西湖》“一日湖上行,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卧。”及《偶见白发》“无端见白发,欲哭翻成笑。自喜笑中意,一笑又一笑。”并反驳曾毅《中国文学史》中将此两段“以为鄙俗”。

关于白话诗歌的实践,胡适在民国九年三月出版的《尝试集》的序言中,就做了很好的说明,“自古成功在尝试……作诗做事要如此,虽未能到颇有志。作‘尝试歌’颂吾师,愿大家都来尝试!”“我自己对于社会,只要求他们许我尝试的自由。社会对于我,也很大度的承认我的诗是一种开风气的尝试。”“我现在回头看我这五年来的诗,很像一个缠国脚后来放大了的妇人回头看他一年一年的放脚鞋样,虽然一年放大一年,年年的鞋样上总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这些都是胡适对自己《尝试集》的评价。在集子中,写于民国五年八月的《蝴蝶》一篇颇为有趣,“两个黄蝴蝶,双双天上飞。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可见,胡适早期的白话诗并不成熟,但其大胆尝试精神却激励着“五四”时期的作家不断在尝试中成熟。

【参考文献】

[1] 夏志清著。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

[2] 胡适。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胡适研究资料》.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

[3] 胡适。 《胡适留学日记》.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2).

[4] 中国留美学生会。 《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六年春季第一号,1917(3).

[5] 胡适。 《胡适留学日记》.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2).

[6] 胡适。 《尝试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关系 篇三

新文化运动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动。这次运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杂志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了大众的思想。

胡适作为一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学术大师,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使他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认同,他也是当时新文化中的主将和领袖之一。他对于新文化运动主要的贡献有三点,先来看第一点:大力提倡好范文网,反对迂腐落后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发表了多篇文章,比较有名的有《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谈新诗》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大力宣扬好范文网的好处和优势,号召人们摒弃繁复难懂的文言文,多用好范文网交流和写作,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

胡适的第二个贡献则是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好范文网写作的诗集《尝试集》,在这本诗集中,胡适抛弃了古体诗原本的种种束缚和规矩,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古体诗的白话诗,这一点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贡献则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思想和旧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胡适的文章精选1:我的母亲 篇四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聘书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爱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息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侯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样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庆去睡。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我母样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侯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杂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二、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扑克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的历史影响 篇五

1、新文化运动方面的影响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好范文网、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

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

20世纪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梁实秋并帮助他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校“湖南自修大学”就是因为胡适的提议和倡导。他写给胡适的信中曾提到:“你的学生毛泽东……”。

季羡林不是胡适的学生(他的老师是陈寅恪),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在他归国初期期间,受到胡适提拔。

林语堂在其留学中,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是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的,等他回国从飞机场下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毛钱。

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连胡适专家周质平也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并没有发生任何积极推动的作用,甚至于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了乾嘉考证的老路。

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斯大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__”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于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2、不畏权贵的人生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软禁的封建帝王,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分庭抗礼,“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历史上胡适的简介 篇六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 篇七

《略论胡适的人格》

【摘 要】胡适先生作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有着不媚不俗的独立人格和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在婚恋生活上,他有着遗世独立的君子操守;在待人处世上,他更有常人不备的雅量。胡适的人格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光大。

【关健词】胡适;人格;独立;爱国;雅量

一、胡适的独立人格

胡适的政治人格是独立的。对于政治,胡适一生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而是选择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在政治上并不完全偏向蒋介石,还反对国民党称共产党为“匪”。他始终在悲观和执著中超脱,始终敢于说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始终坚信民主政治是一种世界潮流,不可违抗。他“随时随地不忘为民主、自由、人权寻找中国的历史基础,他并不认为中国文化土壤完全没有不适于民主、自由、人权的移植,在20世纪的中国,胡适始终是对民主不曾失去信心的人i ” 。

胡适总是让青年人特立独行,说老实话,敢于向恶势力作战。他认为西方就是有了健全的个人主义,才有了无数爱自由胜过面包,爱真理胜过生命的特立独行之人,才有了今日文明的世界。他曾说过:“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ii ”胡适倡导建立健全的个人主义。他说过:“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iii”。与此同时,胡适清醒地看到自由主义也不能矫枉过正,故还强调,这个“小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无数个“小我”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是和社会世界的过去和未来都有因果关系的。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的一面,这种“大我”与“小我”互相关联的责任心,有助于激励社会良知和警诫罪恶行为。

纵观胡适的一生,他虽也曾效力于国民政府,但他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政治追求和人生信仰来改造积贫积弱的中国。他鞭挞国民政府不重视好范文网的推广,批评其不重视教育,也曾多次面刺蒋介石。胡适的人格独立还在于其对文学的改良,他早年推行好范文网,反对文言文,受到林琴南等人的围攻,仍不改初衷。胡适的独立更在于对权力并不贪婪且有自己的原则,1922年就曾拒绝接受黎元洪颁发的勋章,拒绝为北洋政府效力。1933年,他拒绝汪精卫的邀请,辞官不做,即便昔日好友张慰慈来游说,也决不轻从。当国民党大势已去,他拒绝出任外交部长,顶住了阎锡山和美国佬的压力,宁可偏安美国一隅,也不和“无赖政府”合流。

二、胡适忠心为国的言行

胡适先生认为,爱国要不忘读书,爱国要讲理性。1915年,北美的中国留学生热议“二十一条”,一致主张“对日宣战”。而胡适作为一个冷静的实用主义者,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反战态度。他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盱衡问题和权衡利害,“战”并不一定就是爱国,“不战”也不一定就是不爱国。胡适认为爱国必先爱民,必≮www.haoword.com≯先爱国民的生命。所谓“国以民为本”,国就是那些有血有肉的民,他们是国的实体,也是国的根本。爱国,需以爱民为其衡量,爱民又非一句空话,须以爱其生命为其首要。所以他不主张用道德去绑架民众的生命,更不忍心用国民的血肉餍足某些人的爱国热忱。胡适的爱国思想体现在爱中国的文化上。所以他首倡好范文网,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他还革新了文学体裁,新诗方面有《尝试集》问世,戏剧方面有《终身大事》出版,这两部文学开山之作为中国文化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适的爱国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与实践中。曾经留学美国七载,却并不贪图外乡的物质享受。学成之后,毅然回国,在北大授学,教化后昆。抗战爆发之后,胡适奉命于危难之间,为了国家利益毅然出任中国驻美大使。驻美期间,胡适四处奔波,说动美国政府对华进行经济援助,使美国人民同情中国的抗战并慷慨解囊。在祖国危急的时刻,胡适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争取中国抗战外援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后人评价之为:“竭虑殚精,折冲坛坫,勋猷懋著,诚信孔昭。iv”胡适一生情系北大,始终视北大为自己永远的精神家园,甚至规定五月四日为北大校友返校节。在遗嘱中他要求将自己留北平的所有文献资料全部转交北大。胡适晚年居住在美国,仍写文章关心国家的命运,在困苦中“位卑未敢忘忧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始终没有去领美国绿卡,始终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胡适的一生始终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爱国情怀,着实令人感动。

三、胡适的婚恋观

胡适本人的爱情最终是屈服于亲情。虽然在美期间和韦莲司有过一段恋情,但他本人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孝为先,最终与江冬秀结为夫妻。江冬秀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胡适并未意气用事,接受了这桩旧式婚烟。也许胡适骨子里头是崇尚恋爱自由的,他喜欢真性情,喜欢交真性情的朋友,也喜欢真性情的女子。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他亲自成全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也促成了赵元任和杨步伟这对神仙伴侣。胡适还曾与表妹曹诚英有过美好的感情,但他爱惜自己的名节,始终没有与江冬秀离婚,正确处理好了个人的感情问题。

胡适的婚姻有对本我感情的压抑和戕害。“说到胡适的婚姻,我们常为胡适报不平,觉得他是新时代中旧礼教之下的牺牲者。然而他因此而建立起来的道德形象,又何尝不是受赐于旧礼教呢?胡适之所以能令新旧两派都敬重的一点,正是他婚姻上的‘不忍’之心,这点‘不忍’之心背后有多少关爱、容忍和体贴v ”。胡适一直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还曾说自己和江冬秀的婚姻是人生一大幸事,认为这是最讨便宜的事情。胡适不舍糟糠之妻的名士风度值得后人学习,尊重母命的孝道精神和爱惜羽毛的自律品质值得学人敬重。胡适的自我牺牲,成全了他感情世界的高贵,使他坚守住了真名士的精神高标。

四、胡适待人处世的谦和与雅量

众所周知,大凡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高官厚禄可以无动于衷,然对于后起才俊则无不奖爱有加,胡适也不例外。胡适曾节衣缩食,东挪西借凑钱资助在国外读书的林语堂,希望他学成之后能回北大效力。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对待自己的学生,胡适倾心培育了“物理女王”吴健雄,对吴晗和顾颉刚等学术奇才大力提携。 在台湾的时候,胡适自己有一笔钱,专门用来资助年轻人出国深造。借给谁之后,言明希望日后归还,以便继续供应他人。

胡适的确是心胸坦荡之人。在好范文网和文言文论争问题上,很多人与他发生过笔战,但他毫不记仇,还维护骂他的人的形象。在鲁迅死后尸骨未寒即受人攻击之时,胡适没有因为鲁迅与之有过嫌怨就坐视不管,很快站出来替鲁迅说话,维护了鲁迅新文化运动健将的名誉,肯定了鲁迅非凡的文学成就。再如李大钊曾与他开展过“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两人政见不和,在李死后,胡适负责了李的后事,任劳任怨。胡适还曾经四次营救狱中故友陈独秀,其行其迹,感人至深。

在20世纪的大哲中,应该有胡适的重要位置。胡适的独立人格、爱国主义情怀、婚恋生活上的君子操守的以及待人处世的雅量,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他的人格魅力正如他的墓志铭写的那样:“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① ”

注释:

i 余英时。重寻胡适历程[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39.

ii 黄团元。胡适的谦和雅量[M].武汉:长江出版集团,2007:180.

iii 白振奎。胡适人格[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585-586.

iv智效民。胡适和他的朋友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80.

v 周质平。胡适的情缘与晚境[M].合肥:黄山书社,2008:332.

【参考文献】

①沈卫威。无地自由――胡适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462-463.

胡适的作品 篇八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好范文网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好范文网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好范文网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好范文网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的作品,另一本代表作《胡适文存》。这本书一共有四本四册,《胡适文存》在1927年被推选为新文学十部杰作之一,并且排在第一位,这本书当时有很高的销售量,被选为畅销书。《胡适文存》表达了胡适思想的所有精髓,一代代青年人都被它所影响,如梁实秋、张爱玲等,他们都把《胡适文存》作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之一。

直到胡适逝世以后,他的很多作品被后人发现后一直出版并且销量很高。由此可见,胡适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阅读,那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胡适生平简介 篇九

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家、哲学家、诗人、学者。他是安徽绩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后来改名胡适,字适之。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自由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他是我国文学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适文选》、《文学改良刍议》等,在1939年胡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是一个对于文学者的肯定。后来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革。

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是台东直隶州知州,崇尚文学,著有《台湾纪事两种》,胡适有现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胡适跟随父亲从小学习。所以在胡适5岁时便在安徽绩溪的私塾上学,后在其他学堂求学。在胡适接受早期的西方教育时,就有了很大的兴趣,后来又受到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1915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且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这是杜威的哲学。回国后,先后任职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兼校长,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胡适是好范文网和文学改良的倡导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胡适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爱戴。胡适逝世后,他的墓志铭由著名学者毛子水提笔,金石家王壮也为胡适书写。2010年,我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抵达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适的故居参观,还去胡适墓园哀悼和前去观看胡适铜像。从这些可以看出胡适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显著的,大家对于胡适是非常尊重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多篇范文,共有14151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多篇下载
近代史人物胡适论文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