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际关系论文参考【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人际关系论文参考 篇一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崛起,它对人们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我们传达信息与交流的一种工具,更通过其“以人为本、低成本、无中心、裂变式”的传播模式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与思考方式。在*,作为社交网络主要拥趸的大学生,在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社交网络;大学生;人际关系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从字面的意思来看,社交网络里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其功能是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近些年来,以现实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发展迅速,日益受到网民与商家们的追捧。**的Facebook,Myspace,Twitter;**的人人网,开心网,QQ校友等社交网站如雨后的春笋般破土而出,发展极为迅速,用户规模呈爆发式的增长。
如今,社交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我们传达信息与交流的一种工具,更通过其“以人为本、低成本、无中心、裂变式”的传播模式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与思考方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习惯的研究出发,意在探讨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利影响
1.社交网络制造了更多的话题供大学生们交流
社交网络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也加强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社交网络由于其传播信息互动性强,参与度高,受众面广的特点造就了一个“全民**”的时代。这无疑使得思维灵活,爱好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话题可以讨论进而拉近了人们思想上的距离。信息不再由专业的人员所垄断,人人都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迅速获知;并且这些信息也不再由于其专业性强而不能被广大群众所理解,社交网络总是能简单而快捷地传递他们,进而被大多数人理解与接收。
2.以现实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提高了人们的交往频率
与以往虚拟社区(如天涯、猫扑)中脆弱,虚假,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不同,社交网络大多是依靠现实生活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如人人网便是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们的同学以及校友关系而发展壮大的,这样的交流环境更加真实、可靠,值得互相信赖。在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的同时,社交网络也消除了人们空间地域上的限制。这会使得在交往过程中更容易对对方吐露心声而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像人人网的宣传语一样:“因为真实,所以精彩”。
3.“分享式”传播能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了解
社交网络之所以受到热捧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使得人人都有了话语权,人人都可以就某一事物发表看法甚至于披露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为他人所知。移动**终端与社交网络的结合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互动,分享信息。由于这些“经历分享者”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同学或者朋友,我们可以随时了解他(她)的所见所闻,并与之进行交流互动,这**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4.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降低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成本
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人们的共同经历来增加彼此之间的熟悉度,在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通过吃饭,旅行,应酬等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大部分大学生尚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较高的收入,在人际交往的开销方面往往比较拮据。目前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的互相结合在拓展出了极大商业空间的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们的人际交往成本。比如当糯米网上线时,人人网和**成龙电影院便合作推出了40元包含两张电影票、爆米花和冰激凌的团购活动,活动第一天便卖出了30万张电影票,创下了当时团购网站的记录,其中参与活动的大部分便是**的大学生。
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利影响
凡事有利既有弊,社交网络在使人们交往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由于其功能特性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1.社交网络的“社交化”解构了信息
社交网络的主要功能还是社交,所谓社交便是泛泛而谈,并不能有利于话题的深入以及人们思维的提升。社交网络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为大众所知”,而并不是“将有用的信息为大众所知”。思维性强,逻辑严密,深奥的信息为了便于传播和娱乐大众被解构成了肤浅、庸俗、无聊的片段。但讽刺的是,专心认真地想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数却在不断下降,人们不再用心地去写一篇日志或者评论,而是疯狂地挖掘生活中琐碎无聊的小事力求娱乐大众。
2.去个性化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危机
虽然大多数社交网络是以现实中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但在这一方面社交网络企业的规章**并非十分严密,比如新浪微博,虽然开放了****制,但这却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这使人们可以选择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重新构建新的自我身份认同与个人社交网络,产生“去个性化”的心理,进而肆无忌惮地攻击、辱骂他人,甚至通过诈骗等非法**窃取他人信息而引发网络**。同时,即便他人的真实身份在社交网络中是真实可信的,由于近些年来网络水军与网络推手的出现,人们使用社交网络对熟人防范之心较弱的心理更容易被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进而引发网络**,****等诸多社会问题。
3.社交网络有时使人们更加孤独
一项由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发起的,对象是18至34岁的年轻人的**显示,被**对象中有1/3习惯在网络上和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联系,而非真正去探望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社交网络给人营造出了一种虚假的社交繁荣场面,但这些人际关系大多数是多而无效的,你可以了解到关于他人的许多信息,但这并不一定能增进你们之间交往的紧密程度,就好像我们的社交好友中虽然有着小学同学,但实际上我们几乎从来都没有联系过。有时候,这种人际关系甚至可以通过金钱进行购买,你拥有的好友以及访问量可以通过聘请专业团队进行修改。人们虽然在马桶上,在床上,在餐桌上不断刷新着屏幕上的社交主页信息,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之中,还是在网络之上,与他人的距离并未见得有所缩短。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容易导致人们的受挫心理,进而使人们感觉到孤独。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保证。社交网络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很早就有人提出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社交网络而言,这样的说法也同样适用,它消除了人们空间、时间距离的同时,又浅化了人们的交往深度,它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又解构了信息。但总得而言,社交网络只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它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使用它。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关系主体本身的真诚友善,热情主动这一点并没有因为社交网络的方便快捷而有所改变,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进行交流,我们都需要坚守人际交往中*等**、互利共享、至诚至信、激励相容的原则,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随着空间、时间隔阂的消除而变得更近。
【参考文献】
[1]刘蕾。浅论网络交际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12).
[2]邵慰。大学生网络依赖与社交恐惧的关系及其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4(02).
[3]剧凤书,丁向东。论当代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J].管理探索,2010(07).
[4]**波茨曼。娱乐至死(第二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人际关系论文参考 篇二
一般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他们的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生活的主旋律是学习,同学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但是从近几年的心理辅导的记录来看,在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人际问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与人交往处于紧张状态,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而人际问题中寝室人际问题又最为主要和集中。特别是女大学生寝室人际,由于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寝室人际较之男大学生更现复杂化和微妙化,而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特征,也造成了其负性影响明显要高于男大学生。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并应给予必要干预。
一、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
同性相斥又相吸:由于现在的公寓化管理,住宿条件大人改善,每个寝室一般安排24人同住,以4人房间为例,常常会出现2人相对关系较好(称其为合作体),一人相对中立,另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中立者是被争取(或争夺)的对象。但**者却担心有一天会被孤立而开始关注和中立者的交往,真有些争风吃醋的感觉。
缺乏同理心:由于多种原因,有一些寝室人际最终还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由于女大学生爱面子等心理,大多数还是希望维持表面的*静和正常。直接导致寝室人际走到边缘的因素通常有:内部失盗、三角恋、武力冲突等。在处理寝室关系失败后,有些同学选择了调换寝室或者独住。选择独住通常是在调换寝室失败后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一口从原寝室搬出,不仅丑事被暴光,从此会背上不好相处的名声,在随后的新家中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再次被排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的道路。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除了心理上的折磨,还有安全上的问题。
恶意同化:在寝室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由于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嫉妒。由于学习工作、个人生活的差异,常常有爱情宠儿、老师宠儿、学习宠儿之类的学生中的焦点人物的存在,也是同学妒忌的对象,这类同学在言行上表现稍有不当,就引发同学矛盾而导致悲剧发生。另一类是出于轻视。主要是针对一些来自落后地区或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或是长相教难看的学生。如在来访者中有一女生(已搬出原寝室独住)冈为来白农村,虽然学习很好(是班级学委),但由于打扮老土,生活简朴被同寝所排斥冲突的升级是冈为她在房间里擦廉价的鞋油,发展到后来,另一女生在房间里会男友时已经公开撵其出去,还怒斥她没有人情昧,最终她被同寝以不好相处为由调宿舍。有了这种被抛弃的经历,最直接的后果是她对自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获得尊重和友谊
二、女人学生寝室人际问题原因分析
1、新的公寓管理模式带来寝室人际关系的变化
公寓管理取代思想**工作对人际关系的干预。在公寓管理模式下,住宿的大学生被赋予了房客的概念,在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前提下,把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做好服务的意识的确在增强,因此,在上述调换寝室等工作完全由公寓管理人员负责和操作,公寓管理人员能满足的仅是寝室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女大学生的表层要求,而隐含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被忽视了。特别是有个别的公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此过程中,不负责任的**甚至会加重问题的恶化。
公寓化条件下人际选择空间变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双向选择为前提和基础的。而公寓化条件下,在宿舍安排上大多属于随机组合,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性情特征难免有先天不匹配。每个房间2。4人,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人际可选择性降低,无论喜欢不喜欢,是否处得来都不得不去适应,牵涉精力,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由于人少,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以调和,改善氛围的周期加长。
2、女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依赖性强,理想化色彩浓郁,在人际关系中总希望对方给予自己多一些;情感易外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情绪体验深刻细致,环境的细微变化、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反复思量想得很多很远,甚至伤感痛苦: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常常以他人为镜评价自己作出消极的判断;由于心眼小、喜欢消极夸张地评价人或事,相互之间就会产生误解,不良情绪因此进一步加深,导致了同学之间进一步隔膜,形成更深层次的孤独和痛苦;情绪稳定性不够。同时由于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转化负性情绪的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发愁、心烦、自卑、忧虑,这些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3、独生子女的共性特点决定了缺乏交往技巧,不易融合
现在在校人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群体生活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共性在人际关系中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日益彰现。独生子女会社会顺应不良,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自我中心,要求别人注意、爱发脾气、爱不高兴、不讨人喜欢、爱自作主张,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缺乏与人协同合作精神:依赖性强,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在寝室人际中,诸如打水卫生值日等日常生活小事通常是引起矛盾的导火索。
二、女人学生寝室人际问题的应对
第一,女人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尊是人的自尊心是表现个人尊重自己而不容他人歧视和侮辱的一种道德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与别人的理解、沟通和吸引,将更深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交流作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重,就是**自主,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有**的看法和主张,但决不强加于人,正视个体差异,有求同存异的意识。自强就是有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就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有了自我鼓舞的主动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竞争但不嫉妒。
第二,从管理层面上,公寓管理与思想**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及时沟通,各负其责,不能越俎代庖,以管代教,尽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工期作的真空地带。如在寝室内部出现问题时,公寓管理人员应及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齐抓共管,将表层现象和深层问题共同解决。
学生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公寓管理模式下,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工作带来的影响,适时调整德育的内容、方法、**,以跟进新形势,掌握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如,辅导员办公地点要设在宿舍区,可安排单身女辅导员进住女大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女人学生的宿舍人际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出现问题时可承担起中介角色,起到调节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转移女人学生对宿舍人际的关注,如增加优秀寝室的评比比例,调动更多的积极性,或者以一个宿舍为单元,以几个寝室为合作区,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吸纳更多积极的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因素,淡化小人际空间中的冲突和狭隘,同时增强人际可选择性等,都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
第三,大学生心理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去,深入到学生中间,将来访记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就是说既不能片面地倾听某一单一个体的一面之词,也不能将真正存在的问题束之高阁,仅起到存档记录的作用,要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反映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同时对已经核实掌握的共性问题,要通过团体咨询或朋辈咨询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咨询。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地适应和处理好寝室人际不仅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从容优雅的知识女性,能否将来成功地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中最基本的元素,关注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给她们以关心和有效的指导,是每个心理辅导人员和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和可以做到的。
人际关系论文参考 篇三
【摘要】
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寝室人际关系并不**,存在着很多问题,并且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本文欲寻求解决之道,并引入*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用“家”文化的文化内涵来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局面。
【关键词】
“家”文化,寝室管理,人际关系,大学生
寝室,作为大学学生管理中的最小单位已经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寝室人际关系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大学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逐渐遭到破坏,寝室的不团结不稳定因素日益彰显,大学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得不引起我们有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注意和思考。
1大学寝室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寝室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最为紧张和密集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目前的大学生80%以上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娇惯和社会的宠爱往往让这些孩子在心理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无法接受与他人共享生活空间的现实,在内心深处就对同宿舍同学有一种排斥与戒备心理,因为接触频繁,室友成为假想敌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1.1排斥、戒备心理影响人际交往
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深深根植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每个人都在家中恃宠而骄,再加上社会**的导向,让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我是“小**”“小公主”理所当然的认知心理,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戒备之心就事出有因了。
1.2个人习惯带来生活不协调
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域,隶属不同民族,又各自按自己地方、民族、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惯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碰撞,由于个人习惯的不同带来的寝室人际交往难题也就层出不穷了。
2大学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带来的危害
面对这些人际关系问题,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其非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甚至给学校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2.1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学生心理负担
寝室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初始,更是大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在一个人际交往紧张的氛围中生活势必会造成精神紧张,带来心理负担。
2.2演变社会危害
长期的孤独和心理负累会导致人个性的一些偏差。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危害社会的事件,比如某农业院校在寝室中发生的**案件,某同学因睡觉呼噜而被室友嘲笑甚至传到网络上,因长期被室友嘲笑,寝室人际关系十分紧张,该同学就养成了孤僻的个性,这件事成了导火索,该同学在**3点多用事先准备好的刀刺入了录下他呼噜的室友身体,本该和睦融洽的同学演变成了悲惨的凶杀。这仅为一例,寝室室友间发生的吵架、动用管制刀具甚至被逼发疯的事件近几年层出不穷。
3目前寝室日常管理现状
既然大学生寝室中问题层出不穷,危害又如此之大,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就应该加大寝室管理力度。几乎每个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都很重视寝室管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便是寝室管理很重要,寝室是学生在学校的家,管理好寝室便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尽管如此,目前的寝室日常管理方式依然相对落后,很多方面并不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1管理模式落后
大学生公寓是一种新事物,是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也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产物。[1]可是在管理方式上却依旧延用高校过去那种“封闭式”、“家长制”传统管理方式,而且在这种高压的管理模式之下根本不利于管理者和学生的沟通,从而很难发现学生中潜在的人际关系问题。
3.2管理者管理观念落后
大学生寝室的管理者主要由两种人员构成,一种是主管学生辅导员,一种是公寓管理员。
(1)前者虽具备足够的学生管理知识与管理理念,但是繁忙的工作以及身为教师的骄傲感很难使他们真正走入寝室,经常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地位,轻则规章、重则**,摆脱不了“家长制”“***”的传统观念,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2)后者虽然时时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但是这些人更多的是学校外聘的临时工作人员,既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更不具备学生管理能力,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工作无非是规章**的执行者,学生是被执行者,既如此,便难以与大学生产生正常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往往与学生之间在管理问题上发生冲突,甚至有激化矛盾的可能。
4寻求突破途径
面对着新形势、新问题,寝室管理必须寻求突破途径。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学生的教育,返璞归真,向老祖宗求取真经,****是四大文明中唯一历久不衰的奇葩,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笔者在**传统文化中寻觅到“家”这一独特文化内涵,在学生管理中引入“家”文化概念,用“家文化”教育学生,使学生寝室关系达到**状态。
4.1“家”文化引入寝室文化——“室友”化“血缘”
“家”,对于*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我们说“家国一体”“国家”,就是这种特殊意义的展现和延伸,林语堂认为*文化又一个攻之不破的真正堡垒,即*人的家。可以说不理解“家”文化就无法理解*文化,就不能解开*文化延续五千年历久不衰的真正秘密所在。“家”是血缘,“家”是归宿,任你远行天涯,依旧要心心恋恋一个温馨的所在——家,任你皇族贵胄,依旧要遵循游戏规则“家天下”,所以,“家文化”便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管中,我们要把“家文化”引入寝室文化就是要把这种精神的认同引入寝室,把室友关系转变为血缘关系,把人际关系转变为家庭琐事。大学生远离父母亲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姊妹,那便让“家”这个概念盘亘在寝室,尽力营造出家的氛围。
4.2**活动进寝室——酝酿“家”的情理逻辑
有了“家”的形式,便要创建“家”的情理逻辑。“家”的情理逻辑是非理性的,“儿不嫌母丑”“情人眼里出西施”哪一个是理性的?现代人就是太理性,太现实,反而丢弃了老祖宗的美好的东西。我们就是要营造出这样的情理逻辑,家人之间何必计较?全凭感性岂太理性?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室友之间的这种非理性情感。
4.3辅导员进寝室——解决“家家难念的经”
辅导员不是执法者,要转变观念,走进寝室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倾听,要断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解决“家家难念的经”。我们给学生**的空间,给学生自主管理的权限,不**我们要放任管理,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在念不好自家的“经”的时候就要我们辅导**师介入。辅导**师要做调解员,要做心理咨询师,做思想**指导者,送**思想教育进寝室,送心理服务下寝室,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决学生的心理偏差。
5结论
“家”文化是**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是由血缘、情理支撑起的*人心灵的归宿,它流淌在*人的血液中度过了五千年的光阴岁月,必将继续伴随**民族繁衍生息。90后的新生代自然也在“家”的护卫下幸福的成长,虽不擅人际交往,却难掩血缘亲情,对其进行“家”文化的教育不仅仅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正常的寝室交往,构建良好的寝室氛围,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文化严整侵蚀的今天能够重拾传统文化,回归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使传统文化再闪光辉。
参考文献
[1]刘惠东。公寓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07,7:79-81.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人际关系论文参考【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