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消化内科中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的论文 篇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取对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组60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乙组则均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等选择出3名组长,然后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护士分为3组责任组,分别由3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最后由科室护士长领导3个小组制定分层管理方案。要求责任组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与护理的工作量安排当天值班的责任护理人员实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严重者有责任组长亲自管理。各组责任组长在管理中要对其他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护患互动等进行指导、观察记录,保障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效果与质量[3]。②实施方法:由于该院消化内科各责任组及小组组员、患者数量比较固定,因此以双班制进行护理管理,由责任组长副总行政班,且8h务必在岗、24h负责制。同时其他责任组至少每天1名组员整班,责任组组员中午休息时间段则由整班的这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护理管理具有连续性。此外,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组组员进行合理调配,排班的时候以新老责任组员搭配,并且在护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责任组组员数量。上一责任组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时由下一组接班的责任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上一组未完成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护理管理。最后,由3组责任组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护士长进行评分,并且对各层组员开展交流学习,加强责任组组员的综合技能与素养[4]。③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各组责任组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展开评估,以保障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责任组组长每周开展治疗监控并将组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加强查房2次,每月组织各责任组展开护士会议1次,对各层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护理质量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对各组组员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相应的奖惩[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投诉率、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分值是0~100分,若评分≥90分,则视为非常满意;若评分为70~89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如评分低于70分,则视为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来表示,应用χ2来进行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投诉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5例患者投诉,投诉率是8.33%;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投诉,投诉率是0.0%;乙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投诉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4,P=0.0034<0.05)。
2.2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护理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6.67%;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是0.00%;乙组患者在该次护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36,P=0.0064<0.05)。
2.3比较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
该次研究的120例住院患者均资源参与了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其中,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84.6±1.0)分;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98.8±1.0)分,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766,P=0.001<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满意度能客观地表达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质量[6]。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外,采取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的乙组患者,在护理投诉率、不良时间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能够提高责任组组长的责任心,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对自己、对其他责任组员的护理效果、质量进行纠查,并且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开了护士会议,通过各责任组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使某些不良事件及时得到预防,达到安全护理的效果。此外,护士长将科室的各护理人员通过资历、职称、年龄等进行细化分组,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加强对病情严重者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升这个护理管理效率[7]。
综上所述,将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方式学科、合理地运用到医院消化内科的日常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保障了该科室的整体护理管理效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李英栋 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明晓丽,鲁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2(1):69-71.
[2]李群,黄妙琴,黄转宜。急诊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11):176-177.
[3]孔丽梅,余燕,张朵朵,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16(9):270-271.
[4]孙梅花,陈华,彭华娜,等。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11(14):66-69.
[5]朱玉培。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8(8):119-120.
[6]陈玉宇。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价值工程,2013,28(34):142-143.
[7]陈红光,刘琼。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16(3):213-214.
护理管理论文 篇二
质量管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护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质量”这条主线进行工作。护理工作服务最终体现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取决于较高的护理质量,较强的责任心。护理质量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直接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和技术质量,更依赖于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有效严谨的管理体制层面,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思想是护理质量的关键。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便成为管理者必须探讨的课题。作为临床护士长如何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本人多年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与同仁共同探讨,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护士服务理念,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衡量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满意度。我们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实行护理微笑服务,把我们的微笑带给患者。给予患者温暖与希望,并强化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把时间留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到床边与患者沟通,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塑造护士良好的形象,了解患者需求,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为患者服务。在工作中,如患者出现不满情绪时,不能与患者争论,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详细了解情况后,出面与患者沟通,有待于问题的解决,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有章可循,并与年终评选先进挂钩,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也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法律意识
根据护理部的培训计划,制定本科室年度培训计划,并把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核心制度、药理知识等溶入其中,进行全方位的定期培训及考核。培训分护士、护师、主管护师三个级别,培训内容由易至难。培训老师由护师以上职称有资格的护士担当。法律法规培训由护士长亲自任教,结合临床医疗事故案例分析,向护士讲解,做到警钟长鸣。医疗事故的发生大多数由法制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引起。在工作中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从护,保护患者及护士的合法权利,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慎独精神,从而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除了在工作中,同时鼓励护士在职学习,并提供一定的空间及时间,减轻护士的负担,从而更有利于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培养主动学习意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规范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发挥质控小组督促检查作用
根据护理部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评分标准,建立检查评价方法,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科室每月召开质量控制会议,进行质量工作总结和情况分析,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具体方法措施如下;
在科室成立8个质控小组,分别为护士素质小组,基础护理小组,病房管理小组,重患护理小组,技术操作小组,护理文件书写小组,消毒隔离小组,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由有资质的护士作为质控小组成员,使全员参与管理,充分有效发挥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能,使护理质量管理从组织结构上得以保证。质控小组成员明确职责任务及要求,认真学习质控标准,认真履行职责。不定时随机进行检查,使护士处于随时被检状态,起到了自身约束作用。检查结果记录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上。科室每月召开质量控制会,由质控小组成员对该月检查的缺陷进行反馈,护士长对缺陷进行汇总,并由责任人对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整改措施,及经验教训,起到警示他人的目的。质量控制小组成员针对本月检查结果制定出下月的检查体系,共同探讨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真正起到了督促、监督作用,使我们的护理工作不断改进,择优去劣,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创造严宽结合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团队
在工作上必须严自当头、一丝不苟。以制度制约人,奖惩分明,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在生活中一定要关心爱护护士,为护士排扰解难,了解她们的处境,满足她们的需求,解决她们的实
际困难,融洽同事间的关系,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同心同德,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员调配方案
科室建立急救梯队,分为二组,全员参加,要求24小时手机处于开机状态,随叫随到,当科室患者增多,人力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护士长,由护士长调遣急救梯队人员,有效的保证了护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减少了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总结:
①通过建立质控小组,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标准,认真有效的落实到实处,通过相互检查,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提高了护理操作水平,规范了护士行为,加强了护理人员责任心,由被动工作转为主动工作,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②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改变了新上岗护士业务水平低不能较好的对患难者进行宣教的状况。使护士能主动与患者交流,主动满足患者需求,主动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护患关系融洽,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护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③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了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做到了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从护。
④严格的奖惩制度是较好的约束机制,使护士能够严于律己,更好更快的完成护理工作。⑤和谐团结的团队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做到以院为家,以科为家,紧密团结在护士长周围,人人参与管理,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使护理工作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与护士长的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护士长一定要增强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第一目标,严于律己,一视同仁,把质量标准渗透并认真落实到工作中,进行监督检查,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连续性,真正把规范化的护理质量管理落到实处,从而达到管理能力的提高,整体素质的加强,护理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三
[摘要]该文对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素进行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能等不够完善,相关护理人员存在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等问题,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工作懈怠,对于护理记录的内容书写不够规范,总体业务水平偏低等,并综合实际,研究制定出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如建立健全科室内部的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的技能培训,使其不断提升自己总体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在统一的规范性要求下,对科室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下,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中,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和业务执行能力,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和患者家属的投诉,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院方的护理满意度,保证科室护理队伍得到稳定发展。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对策;专业培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对于社会医疗等工作内容较为关心,现代化临床医学水平提高的同时,护理管理工作也应该有所进步[1]。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由于护理人员大多是职业类院校毕业,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有限,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容易在工作中未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执行工作,继而引起护理安全隐患问题。
1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因素
1.1医疗环境因素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中,由于综合发展水平和医疗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医院对于护理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不够,基层医院内部对于护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不够完善,科室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未明确到位,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没有院方的有力监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水平和道德素养等方面未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最终影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质量[2]。基层医院在护理管理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没有为其提供良好的专业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平台,直接限制了医院的综合发展。另外,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基础性的医疗设施配置不够完善,如医院地面瓷砖、病房地板和地面等防滑性能不足,在医院的楼梯和走廊等处没有设计扶手,给患者的行动带来多种不便,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和除颤仪等仪器设备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及时的检修、维护和保养,难以保证设备的性能稳定,给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1.2医护人员因素
基层医院在临床医疗和护理管理等工作实践中,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等直接影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医院运营规模较小,科研力量薄弱,内部的护理人员大多是普通职业类院校或专科类院校毕业,法律意识不强,对临床医学领域内的相关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直接导致其在突发情况处理中缺乏技巧性和方法性,对于患者的权益和自身的权益均难以实施保障[3]。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和治疗前,没有及时告知其主要医护内容,缺少与患者的积极沟通,在矛盾、冲突中,由于耐心不足,容易引发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投诉,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疗和健康恢复,护理满意度难以提高。基层医院科室还有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注意自身的学习,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等不够重视,因而在护理实践中,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始终停滞不前,难以发展。
1.3患者方面因素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需要治疗和护理的患者较多,需要处理的事务也较多,患者的疾病类型、身体状况、病情程度、治疗恢复情况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院方工作的支持度和护理反应不同,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时,性格敏感的患者可能会有极大的反应,引发医患纠纷[4]。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患者由于疾病原因,生理和心理上均承受较大压力,因而存在多种情绪上的不稳定,容易有人发生争执、矛盾或冲突;还有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对疾病知识和治疗内容等不够了解,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可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继而产生怀疑、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疾病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因为自身的自制力差,不能遵医嘱按时吃药、戒烟戒酒、控制饮食或加强锻炼等,甚至有的患者连定期复查都做不到,影响身体健康恢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还有部分患者受外在因素或内在心理因素误导,自杀、院内感染、抑郁、输液反应、摔伤等安全事故也会不可预料的发生。
2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安全对策实施
2.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中,对于护理管理工作要实施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在工作实践中要牢固树立起“保安全,促质量”的信念。在护理管理制度中,要加强领导,对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予以明确,在层级性的管理、领导下,完善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5]。另外,医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该与法律制度相结合,在法律框架下,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尤其对于《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熟练掌握,使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更加具有法律保障,也更加符合现代化法制社会管理要求。
2.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方法,综合化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医疗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自我提升,促进自我发展。而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对于科室的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制定系统化和完善化的护士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在全面综合的岗位培训中,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医疗护理操作知识和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技巧等,并灵活运用到护理实践中[6]。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培训中,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还要进行考核和检测,必要时,可以与护理人员的绩效评定等挂钩,提高其参与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的积极性。
2.3加强良好的护患沟通
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同时承受生理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压力,情绪波动比较大,因而容易与护理人员等产生矛盾或冲突,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适当的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从而保证护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输液、打针以及换药等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要提前告知患者,使其有心理准备,对于护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安慰患者不要担心,相信护理人员能处理好即可;护理人员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不良心理和负面情绪等予以疏导,使其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7]。
2.4完善安全监控体系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中,要努力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对患者的护理安全,在具体的护理工作实施中,需要完善医院的安全监控体系,安全监控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人工监管和电子监控等[8]。基层医院内部需要组织专门的病房巡检队伍,对科室内部实施各种器械、制度执行和业务情况等方面的检查,对病房患者情况予以检查;电子监控,则是在医院的走廊、过道、楼梯间等处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这主要是为了及时监控到患者或护理人员的一些突发情况,便于及时处理。在这种双向化的安全监控体系中,既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实践中的规范性操作,又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3讨论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其护理质量水平对于医院的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护理管理工作操作不当,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导致人们对于医院的医疗技术不信任,进一步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因而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中,需要结合实践工作,对护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基层医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高精尖的技术和设备,医学科学能力有限,护理人员等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不是太高,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多种安全隐患问题,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核心是加强护理安全保障,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内部改革,促使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谢红梅,藏立新。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114-115.
[2]何金花。浅析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6):257.
[3]梁晓洁,韩慧,邹晓月,等。急救质控员在基层医院抢救车管理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6):130-131.
[4]陈纯友,朱小平,叶桂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3(9上旬刊):25-27.
[5]谢玲。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174.
[6]贾素峰。浅谈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2):181-182.
[7]武卫平。基层医院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147-148.
[8]张元芳。基层医院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0,5(8中旬刊):2225-2226.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四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涉及护理操作、用药、医院感染、护理记录、病情观察等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护理安全问题。我院自2012年2月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设手术室、门诊、急诊科、ICU及6个病区。展开床位300张,护理人员177名,其中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10名,护士166名。年龄21~48(29.35±7.23)岁;工作年限1~35年,中位数为4年;学历:本科39名,大专138名;职称: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44名,护士118名。
2方法
2.1建立医院与科室二级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由医院安全领导小组和临床护理安全小组组成。
2.1.1医院安全领导小组由科护士长和3名病区护士长组成,科护士长任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安全领导小组职责:在科主任领导下和护理部指导下,负责全科护理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安全领导组长职责、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病区护士长安全职责、病区安全员职责;参与安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评价标准的拟制;深入病区指导病区护理安全制度落实、专科护理风险预案以及工作流程的落实,发现隐患及时反映,并提出整改建议;制订科内安全管理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参加科内疑难、危重、死亡病历的讨论;积极参与院内外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护理科研。
2.1.2临床护理安全小组由病区护士长、护理骨干、护士组成,病区护士长任组长,护理骨干任安全员,护士为组员。
职责:
在病区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负责本病区护理安全工作;
制订本病区安全风险预案、工作流程、评价标准;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培训;负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与缺陷主动报告制度;
建立缺陷隐患记录簿,每周对缺陷进行评价;
积极参加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分析会和全科工作讨论会,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和护理科研。
2.2建立并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2.2.1实施重点患者身份识别标识管理重点患者(例如:手术、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输入血液制品、入住ICU、急救的患者)佩戴腕带标识,腕带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科别、病区、血型)齐全,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对床头卡、治疗卡、腕带进行核对;护士长不定期检查佩戴腕带情况及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科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
2.2.2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1日核查:病区护士核查患者腕带信息,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手术中核查:麻醉开始前、术前和离开手术室前3个环节,手术医师、麻醉师与巡回护士3方核查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手术后核查:手术室人员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物品交接,填写转运登记本,双方签字,病区护士将核查情况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2.2.3执行危急值管理流程危急值(CriticalValues)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2。住院患者出现危急值时,检验科立即通过危急值管理系统通知病区护士站,护士站在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提示后,即刻确认相关危急项目及结果,并转告责任医师。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后,立即将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项目和结果、接收报告日期和时间(精确到分钟)、检验科报告人员姓名、备注等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并在计算机危急值管理系统页面输入工号及密码确认接收报告完成。接收通知的护士完成报告记录后,必须通知责任医师,并由该医生在护士的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确认签字,注明签字时间(精确到分钟)。病区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在30min内完成上述流程。
2.2.4落实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基数药、毒麻药、一类精神药、急救药、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用药工作流程(例如:发放口服药流程、静脉输液流程等),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等。
2.2.5护理技术操作安全制度包括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例如:气管插管术后并发症、置管术并发症等)、压疮的预防及处理、感染管理制度等。
2.2.6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及安全隐患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项目及报告流程、不良事件的奖罚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将损害降到最低。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按规定报告,事后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绩效考核。
2.3制订并落实安全管理预案(风险预案)
包括: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例如:停水、停电、火灾等),临床护理工作中意外事件风险预案(例如:跌倒、坠床、管道滑脱、患者自杀倾向、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用药错误等),患者病情变化伴并发症风险预案(例如:开颅术后躁动、误吸、癫癎持续状态、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风险预案制式评估单应用于高危患者,根据评估单查找风险事件的原因,制订并实施个体化防范措施、挂警示标识及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发生风险后的处置、报告流程。
2.4对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与演练
①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安全制度学习、风险预案培训、模拟训练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应用及报告流程。
②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演示、情景模拟等方式,以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
③定期考核:通过培训构建护理安全文化,使全体护士树立安全第一的信念和价值取向。
④在行动上自觉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5质量控制
2.5.1制订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规章制度的落实、风险预案的实施、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情况、安全培训的参训率5个项目,每项之中又有若干小项。
2.5.2定期评价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病区安全问题每月质量检查1次,每月召开1次安全问题分析会,对安全问题进行质量分析,对不合理的流程加以改进,并进行3个月的安全质量追踪。临床护理安全小组每周对护理缺陷进行评价。各护理单元及时、据实登记病区的护理缺陷,由本人登记发现缺陷的经过、原因、后果及对缺陷的认识。缺陷发生后护士长对缺陷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缺陷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探讨,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3体会
3.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护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质量控制等管理规范化。使护士长、护理骨干、护士明确了自己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及流程。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科室的护理安全文化逐步形成,认识到落实护理安全制度是保障患者护理安全的基础。护士把患者安全目标始终贯彻在护理全过程;通过规范化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护理技能提高,患者的安全目标得到落实。通过安全管理预案的学习,将发生不良事件事后的被动处理,变为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对护理安全问题实时分析,护士长转变观念,以找出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及管理体系的缺陷为主线,例如:组织结构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员、强化设备、药品管理、及时评估护理体系和护理安全等,努力为护士建立一个和谐、流畅和安全的护理流程,因而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3.2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5)。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其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安全为基本保障,以管理为重心,加强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避免和减少纠纷及差错的发生,因而使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P<0.05)。
护理管理论文 篇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34例,男120例,女114例;年龄18~68岁,平均(46.48±2.36)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进行本次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进行。将2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护理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管理,重点讲解医院感染的多发因素、危害及控制要点,使医护人员能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思想和行动上均充分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另外,还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和责任管理,以明确每位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2)医疗操作活动中的护理管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全体医护人员均应定期学习该措施,并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防止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及交叉传染,另外具体科室的感染预防工作应进一步细化,尤其是重点科室,如婴儿室、产房、供应室及手术室等,以使操作规范实施更加顺利。
(3)患者护理管理。针对不同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的常发因素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嘱患者注意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如有亲属需要探访患者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且叮嘱患者尽量不要随便串病房,同时通过人性化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属能配合预防感染的措施的施行工作。
(4)日常消毒管理。日常消毒管理工作在整个医院感染控制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应做好日常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消毒供应室的操作规程,将不同科室、不同种类的器械进行科学分类,并严格控制污染的流动,将污染区的清洁区进行有效区分,定期对器械消毒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从消毒供应室流出的每一件器械都符合清洁消毒标准。同时,严格执行日常消毒工作管理人员的安防防护工作,实施消毒工作时必须穿防护服,按照标准洗手法洗手。另外,院内的环境也应有专人进行定期消毒,保证空气流通,有效杀灭病菌。
(5)规范监管制度。建立完善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监管制度,由专人对具体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空气及地面的消毒情况、消毒液及消毒器械的细菌残留情况、医护人员洗手情况等,如有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每位医护人员都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护理质量通过患者填写护理质量评分表确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医院感染9例,发生率为7.69%(9/117);观察组医院感染2例,发生率为1.71%(2/117),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4,P<0.05)。对照组医疗纠纷8例,发生率为6.84%(8/117);观察组医疗纠纷1例,发生率为0.85%(1/117),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7.23±3.05)分,观察组为(95.23±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3,P<0.05)。
3.讨论
医院感染比较常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还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直接因素。因此,采取合理措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护理工作在医院住院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如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则会降低护理服务的质量,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因此,加强住院患者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中针对医院感染的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松懈、不按操作规范操作的现象;各具体科室护理部不重视医院感染,仅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工作;防控感染各环节运行不畅,存在诸多隐患。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管理,做好护理人员的管理、医疗操作活动的管理、患者的护理管理、日常消毒的管理及规范监管制度等工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较少,且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评分较高,均表明实施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上的重要作用,今后的实际临床工作中,还应加强住院患者的全方位护理管理,针对不同科室的患者指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为进一步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做出应有贡献。综上所述,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六
一、护理安全管理缺陷
1.1护理理念陈旧,护理管理不完善
1.1.1职业形象不规范,服务意识有待改善
基层医院存在重医生轻护理的现象,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不规范,着装不统一,精神散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甚至与病人及家属发生冲突;只重视打针、输液护理工作,没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导致病人误解、反感等;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却责怪家属不会观察。
1.1.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护理质控体系构架不完整,质控标准陈旧;护士培训计划空洞,缺乏分层次管理内容,新聘护士无岗前培训,不良事件的管理概念含糊,讨论、上报不及时。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3护士长管理意识欠缺
护士长科学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比较欠缺,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多数时间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抓护理质量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不够,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安全管理。
1.1.4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新护士刚进入临床工作时,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繁杂,且对病人的病情、心理等估计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易发生护理差错。
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缺乏力度,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的待遇偏低均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管理,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该院部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尚不具体;交接班制度实施不到位;手术室贵重器械无专人保管;急救物品管理欠规范,抢救车放置病房内,且急救物品、急救药品摆放零乱、基数不统一,各病房抢救设备参差不齐等,存在不安全隐患。
1.3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无菌观念不强
治疗室及换药室环境脏乱,物品、药品摆放凌乱;无菌区、清洁区概念模糊,无菌包布及敷料发黄、发硬,破损;手术室无菌敷料间布局不合理,无菌物品随意放置在物品柜、架、抽屉内,送、取无菌包均使用同一容器;消毒溶液未注明有效时间,存放过期物品。
1.4安全防范及法律意识淡薄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忽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护理风险的认知能力,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隐患认识不足。病房楼道内放置的氧气瓶无固定的装置,易发生不安全隐患;手术病人无腕带核查身份;检验标本不能及时下送,采血管未注明病人的信息;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记录不够正确及时,书写欠规范。
1.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重视
我国大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有调查显示,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上升10倍甚至20倍。目前,我国一些医院也在逐渐采取非惩罚性上报系统,体现我国护理管理的人性化。该院护理人员忽视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对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护理缺陷存有侥幸的心理,存在上报不及时或未上报护理部的现象。
二、管理对策
2.1转变护理理念,改变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减少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2.1.1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在护理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护士长作为医院一个护理单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管理活动要体现出人文关怀,逐渐把注意力从护士完成工作的结果转到完成工作的过程,即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人本”原理,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对护理人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制订工作计划充分考虑护士的需求,实行弹性排班制;其次体现在为病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2.1.2落实护理工作标准,实施护理工作的规范管理。首先从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行为规范抓起,组织临床护士进行服务礼仪、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以文明的语言、规范的行为举止为病人服务;同时,规范了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长查房,提高了护士长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监管能力。
2.1.3完善护理部相关文件,规范护理质控检查。建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控小组,按护理质控内容进行具体的分工,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检查,深入一线掌握病人反馈信息。以基础护理质量和健康教育作为检查重点,尤其是检查护士与病人的交流深入程度,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完善护理管理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2.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了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岗位职责,改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做到有效的规范执行。
2.2.2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贺彩芬等认为,护理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1)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地反映病情变化。
(2)简化护理病历书写。
(3)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
(4)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2.3加强监督,抓好关键点
以点带面。即那些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如(1)规范了抢救车的管理:全院各病房统一将抢救车放置于治疗室,规范了急救物品、药品的数量和摆放,统一了急救盒内的物品,绘制了抢救车平面图。制作药品一览卡,醒目的标识管理,减少药品、物品的浪费,保证了质量,便于急救的应用。
(2)建立健全贵重器械管理档案,由内勤护士专人负责保管,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和操作性能,减少了损坏,提高了贵重器械的管理水平,起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
(3)对治疗室、换药室的布局和物品统一标识管理。
(4)标识腕带的使用:标识腕带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辅助工具,为手术病人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
2.3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2.3.1加强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畅通、无障碍的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
2.3.2提高护士长对护理差错的认识,美国学者认为,发生护理差错后,以责罚的形式不能有效地控制护理安全,要分析差错,找出错误的原因,减少错误发生,增加安全性,并且认为应将精力集中在医疗活动的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因此,采用非惩罚式上报不良事件的管理方式,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起到警示他人的效果,提高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的认识程度;对不良事件内容组织分析原因,防微杜渐,引起全院护士的重视。
2.3.3增设各种警示标识,细化管理工作。住院环境、仪器使用及危险品管理等是易导致病人生活、治疗及抢救安全隐患的因素。在护理单元安装了氧气筒的固定装置,确保了医疗安全;病房及治疗室制订并使用风险安全警示标识防患于未然。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三、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基层医院由于护士服务理念陈旧,设备落后,许多护理工作仍处于功能制护理模式。笔者在基层医院实施帮扶过程中,通过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引导护士长改变现存的工作方法,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护理工作的每处细节上,做到环节管理,使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全面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护理管理论文 篇七
二一三年度
工程管理部工作总结
工程管理部
二一三年十二月九日
二○一三年度,工程管理部全体人员在公司新的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不利因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基本实现了管理目标。现将本部门20xx年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一)1至11月累计完成建安产值14993万元,竣工面积达74047万M,周期内实现2亿元建安产值目标;
(二)施工工程合格率100%;
(三)1至11月份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四)委派人员责任书签订率100%,考核率100%;
(五) 工程技术资料归档率达到85%;
(六)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等。
二、主要工作总结:
(一)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各项目标顺利完成的有效措施。
按照公司责任分工情况,完善了工程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各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检查制度,关键部位停检点报验制度等,要求项目明确各种操作程序,对质量安全工作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保证了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1、继续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全员持证上岗的进程。根据上级要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工程部配合其他部门进一步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三级安全教育。通过对教育
2
培训工作的强化管理,保证了项目部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新职工转岗职工岗前安全教育率达到100%,安全教育面达80%以上,职工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2、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及时消除现场隐患。要求各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安全检查制度。工程部通过采取每月定时综合检查、不定期抽查和各类专项检查的方法,对各项目存在的问题或隐患下发《整改指令书》90余份。对所有质量问题坚决要求返工,对安全隐患,落实具体的责任人和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反馈,后经复验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5%以上,有力推进了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
3、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强化安全预警机制。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前的形势,转发、制定了《开展起重设备专项检查》、《深基坑专项治理》等文件,先后开展了吊篮、垂直运输起重设备、深基坑等六项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4、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在工程现场文明施工、临时用电、起重设备安装、检测及使用,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执行。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立即整改或拆除。有效地扼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全年度没有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二)组织各项安全生产活动,促进安全措施落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编制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并组织项目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学习,落实了各种安全活动措施,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三)搞好消防、防汛救灾工作。组织有关人员对在建项目的消防工作进行多项的检查,督促各项目认真落实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由专人负责对本部门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整有效,完好率达100%。
(四)完善了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项目部的危险源监控和预防措施。制定和完善了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落实了具体工程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预防监控措施。
(五)完成了各类统计报表和信息的报送工作。认真完成了市统计局投资科、企调队、城调队的统计调查工作;及时完成了生产综合报表的网上上报工作;按规定时间向主管部门报送生产报表、安全报表和阶段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进一步完善、细化工程管理体制,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使工程管理更加顺畅,更加高效。
2、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项目全面监控工作。
3、加强现场管理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
4、公司工程管理人员不足,使工程缺乏规范管理,管理人员素质、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结合本年的考核工作,明年要对部分人员进行调整,通过培训强化,提高整体技能、服务水平。
5、创优、争先目标难实现。今年公司新建工程较少,且在建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办理滞后,一些工程完工后施工许可仍未办理,致使没有申办创优、争先的基本条件。今后一定要在这个方面上下工夫,督促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完善手续,在手续齐全的条件下,严格按照争先、创优的相关要求进行布Z及管理,为创优、争先申报创条件。
四、的工作思路:
为了保证20各项工作能有新的突破,工程部将以管理为重点,全面做好各项控制使公司风险最小化,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1、认清企业形势,转变思想观念:使全体管理人员,树立“四种意识”、“四个负责”,即信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发展意识;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必须“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为工作负责”和“为企业负责”。
2、认清自身水平,不断提高自己:对全体管理人员的素质、经验、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分类、汇总及备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培训,达到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激发员工的上进心的目的。
3、加强“三控”管理,为企业持续发展护航:“三控”即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建筑企业没有安全、质量和进度的保证,一切目标都不会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对工程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原则问题决不姑息妥协,为创优、争先创造基本条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保好驾护好航。
4、加强合同、劳务管控,避免纠纷发生:在合同审批过程中,认真审核技术要求,并对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全面考虑;合同签订后组织项目部对合同进行交底,使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的内容做到全面了解;合同的执行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履约评价、及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加强公司劳务分包管理,维护公司经济利益,规范劳务分包行为,防止各类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5、做好资料、信息收集,准确掌握工程动态:对所有在建工程的资料、信息、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队伍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各个项目的进展动态,建立档案台帐。特别对工程竣工备案情况要准确了解,保证工程竣工资料公司备存一套原件,确保工程全程控制,为公司资质升级、评先等提供资料保障。
6、做好沟通协调,提高服务意识: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与项目部及所有参建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在维持公司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协助项目部推进工作的
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和协助项目部采取措施,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围绕公司目标,工程部将以更饱满的激情,更努力的工作,去迎接公司更新的发展与挑战!
工程管理部年12月9日 20xx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八
摘 要从护理安全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引起护理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增加其防范意识并采取措施,以保证病人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和安全。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只有通过长期超负荷劳动来完成工作任务,久而久之护理人员出现身心疲惫以及工作热情下降导致潜在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素质不佳: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漠,缺乏观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占比例又大;护理学科带头人及护理骨干少;部分高年资护士虽临床经验丰富,但理论较差。
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以及执行职责制度不严格:查对制度未认真落实致错抄、漏抄医嘱、给药错误;交接班制度不认真,心中无数;不严格按规程或简化程序,凭印象草率办事;观察病人不认真,病情变化或病情恶化未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给病人多通道用药时标识不明确,导致加错药;急诊急救药品仪器设备未严格管理,致急诊急救工作运转受阻,抢救病人不及时;未严格按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增加病人医源性感染。
服务质量不佳: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服务技巧不佳,给病人造成生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
管理监管不力:护理管理者没有针对性地进行超前预防及教育管理,管理不力,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职责,对护士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
对 策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合理配置护士的数量和质量,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避免超负荷运转。合理配置护工,减少护理人员非护理工作量,增加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设制助理护士岗位以缓解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招收新毕业护士经过考试试用考核聘为助理护士,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作为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补充,同时还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多元知识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对工作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差的护士,重点进行培训、学习、指导,并指定带教老师带教;对专业知识缺乏、技术力量差的护士进行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训练其技术操作能力,定期进行考试、检查理论知识的学习状况,鼓励自学和深造,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派出工作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技术操作水平高的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每一个护理人员终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强化安全意识,对护士进行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进行有关护理安全的案例分析,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行医,不违规操作。培养护士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提倡优质服务,让病人诚心接受治疗。对病人加强安全教育,主动遵守医院的病人管理制度。培养护士加强责任心、重视病人的投诉、及时解决病人提出的问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重视“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试考核。鼓励自学,写读书笔记、加强科室学习。
加强职责制度教育、监督执行力度:完善各种职责制度,反复组织学习,让每个护士知晓,并自觉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分层落实各级人员职责,监督检查核心制度的落实。
对专业思想不牢固的护士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重点加强缺陷控制,注重“五个重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及重点员工是安全护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重点科室如急诊科、ICU、产房、手术室、儿科、血液透析室等,是医院高风险科室,因此成为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科室,应加强管理,关键科室除具有护理人员的执业证书外,还要具备本专业培训合格证书。重点环节如输血操作、病人管道的管理、压疮的预防等,这些环节应有具体的防范措施;重点时段如夜班、节假日等,在岗护士相对较少的时段,在这些时段更要加强护理质量的监控;重点病人包括急危重病人、大手术、新入院病人、新生儿等,这类病人病情相对复杂,易出现纰漏,对此类病人要加强管理;重点员工是指新毕业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容易出错的护士,他们是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高发人群,对这些人员要加强培训,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芳,叶志弘,葛学娣。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1055.
2 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病人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6-58.
3 杨俊华,郑永利。基层医院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7,7(1):37-38.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九
【摘要】目的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本体检中心从2016年1月开始在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管理后分别为0.8%、99.2%(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岗位;安全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指的是医院系统、组织的减少或消除医疗风险的损失或者危害,经分析医疗风险,探讨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护理风险[1-2]。体检中心应对的受检人群包括各类健康状况、各类文化水平、各类年龄,所以护理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下文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体检中心共有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以2016年1月为时间界限,在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随机抽取1000名受检者的体检基本资料,全部受检者的基本资料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护士长的领导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对各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分析岗位风险存在的主观以及客观因素。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护理风险来源于护理人员方面以及体检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开单错误或者责任心不强;技术操作层面出现穿刺失败。体检者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缺乏:项目出现漏检或者非空腹进行体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体检者体检时出现晕血、晕针情况。
1.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必须制定规范的制度章程,比如技能考核、岗位流程、岗位职责等,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科学依据,同时必须在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科室的学习以及培训中。除此之外,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必须学会总结教训,及时发现原因制订改进对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出现。
1.2.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具体分为风险预防以及风险处理两个层面。本体检中心制订了非常完善的护理岗位风险防范措施,囊括了围体检期各类宣教工作以及应激方法。在宣教中,护理人员要运用严谨且通俗的语言,保持端正的态度。导诊护理人员应该对每名受检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保证受检者完全明白体检的项目以及应该配合的事项。护理人员必须熟记全部应急预案,对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进行规避,保证受检者安全、舒适的完成体检。
1.3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包括开单错误、穿刺失败、非空腹体检、晕针晕血、漏检;比较管理前后受检者投诉情况以及受检者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
管理前各类护理风险发生率均高于管理后,差异均明显,P<0.05。
2.2投诉及满意度
管理前受检者投诉的有58名,投诉率5.8%,管理后受检者投诉的有8名,投诉率0.8%(P<0.05);管理前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802名,满意度为80.2%,管理后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992名,满意度为99.2%,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原本通过消极态度处理发生后的风险事件,转变成积极预防未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薄弱环节,把风险隐患消灭于初始阶段[4]。体检中心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风险,而当护理风险出现后,受检者以及其所在家庭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体检中心的公信度也会明显下降,长远来看会影响体检中心的发展[5]。所以,对于体检中心,必须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每名受检者都能接受最优质的体检服务,通过从细微之处入手,最大程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体检安全[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均优于管理后0.8%、99.2%(P<0.05)。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减少体检护理风险,保证体检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提升受检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张玉姣。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5):2598.
[2]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3]耿晓焕。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25-126.
[4]江秀琴,洪清慧。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1):44-46.
[5]吴向春,张梓童,韩艳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09-1411.
[6]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消化内科中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