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开题报告 >

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3-08-17 17:00:3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7篇《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相关的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

篇1: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农村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研究

一、研究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根本。自我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的近30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农村教育更是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宏伟目标,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中国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青少年的入学率和升学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施行过程中,出现了农村青少年辍学等一系列的问题,不能真正根本的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认真提出对策,改善我国农村教育现状。

因此,本文通过对樊相镇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尽快的减少农村青少年的辍学率,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改善教学条件。

二、文献综述

农村青少年辍学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无论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辍学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国内外许多的研究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农村青少年辍学原因的看法较为一致,认为农村青少年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状况。

我国许多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也相当重视农村青少年的辍学问题,他们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围绕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而提出的原因及对策。中外关于农村青少年辍学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辍学原因方面,都把青少年辍学原因归结为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郑真真的《中国10~18岁青少年就学的影响因素分析》、王景英的《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广少奎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等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青少年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心里、家庭生活贫困无力支付教育开支、学校教育模式老化单纯追求升学率、社会的许多不良风气的腐蚀等,导致逃学、辍学现象的发生。

在对于农村青少年辍学这一问题的研究中,许多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钟华《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袁桂林,洪俊,李伯玲《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等文献中提出,必须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都做出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改善农村教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改革,减轻教育负担,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减少农村青少年的辍学率,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一、农村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分析

二、农村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原因

(一)社会就业压力大,“上学无用”论颇有市场

(二)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学生厌学情绪蔓延

(三)社会诱惑增多,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

(四)隔代教育弊端凸显,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五)变相收费现象严重,贫困家庭不堪重负

三、解决农村青少年辍学问题的对策与建

(一)引导学生积极向学,冲淡 “上学无用”论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

(三)培养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学生父母增收

(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改革课程及教学模式

(六)减轻教育负担,降低教育费用

(七)加强法制宣传,增加法律意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四、进度计划

1、20XX年元月中旬交第一稿

2、20XX年4月中旬交第二稿

3、20XX年4月底交第三稿

4、20XX年5月上旬定稿

五、参考文献

[1]钟启泉.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郑真真等.中国10~18岁青少年就学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2,(2)

[4]钟华.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3(2)

[5]苏选良.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青年研究。2003(2)

[6] 袁桂林,洪俊,李伯玲.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4(2):4-8.

[7] 广少奎.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发展研究, 2005(1):54-57.

[8] 王颖,杨润勇.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防止策略研究--小康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研究之三. 2004(1):37-42.

[9] 王景英.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23-128.

篇2: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动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国学者开始对这个古老的研究领域给予新的重视,寻求各种解决方法,以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有二个方向,一是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多数学者选择的希望通过发展社会养老即建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一是希望健全现有的家庭养老体系,辅助以社会养老体系,中国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这,主要希望发扬中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思想来促进家庭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方面较为突出的论文有有萧振禹主编的《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等,张怀承主编的《中国的家庭与伦理》等。他们提倡目前中国应继续以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来达到家庭养老的健康发展。

选题的依据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孝道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据有关资料统计,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1%,根据科学预测,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显然,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不同,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的,时间短,速度快,指望在短期内用社会保障和敬老院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不太现实。家庭养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我国养老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儒家的孝道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敬老原则与现代家庭养老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选题的意义

a 从理论上看,丰富和深化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康的'养老体系

b 从实践上看,对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儒家“孝道”思想与现代家庭养老

1儒家“孝道”的基本内容

2儒家“孝道”原则的糟粕和精华

现代中国的家庭养老

4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承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点: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儒家“孝道”的转承

2、难点: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儒家“孝道”的糟粕和精华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收集资料

2、归纳整理资料

3、编写写作提纲

4、写作论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演绎归纳法;

4、分析综合法。

措施:

1、充分收集资料

2、对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综合

3、制定写作计划表

4、主动多与指导老师交流

进度安排:

1、XX年12月20日前确定选题

2、XX年1月16日前提交开题报告

3、XX年4月10日前提交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后进行修改。

4、XX年5月20日前交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 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3] 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4]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 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

[6] 杜汉生:《中国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 萧振禹主编:《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8] 武寅、石竣主编:《家庭伦理与人格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版

[9] 吕平主编:《孝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国人口报》,1999年2月5日1版

[11] 张怀承主编:《中国的家庭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高成鸢主编:《中国的尊老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杂志:《中国哲学史》、《哲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等有关中国哲学、儒学网站

篇3: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名称:浅析我国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

非婚生子女是一个纯粹的相对法律概念,所谓的非婚生子女就是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未婚男女所生的子女、有配偶者与第三人自愿发生性行为所生子女、无效婚姻、被撤销婚姻所生子女以及妇女被强暴后所生的子女以及妻子未经丈夫同意采取异质人工授精方式生育的子女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的转变,同居、试婚、特别是婚外情现象屡有发生,由此导致的私生子成为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非婚生子女一般是不道德行为的产物,他们的身份一般是不公开的,这样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全面有效地法律保护。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权思想、平等思想、血统思想的发展,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高,法律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我国婚姻法及其他法律对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规定比较笼统,缺乏系统的、详尽的法律规定,这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在现实中缺乏保障。故我希望通过对我国保护非婚生子女权益的法律进行探索研究,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而有效地法律保护。

2、选题意义:

在以往,非婚生子女在社会和法律上几乎没有丝毫地位和权利,这使得非婚生子女一直生活在歧视和不公正的环境中。现今社会人们的看法虽然有所改变,立法上也注意了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但是其社会地位和合法权利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歧视也依然存在。我国法律对于非婚生子女的规定分散于宪法、婚姻法、未成年保护法,且过于泛化没有针对性。而对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保护不足,容易导致该社会群体的心态失衡,诱发违法犯罪,不利益社会稳定,不利于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本人认为应该健全现行法律,统一立法,建立切实可行的与非婚生子女法律权益保护的各项相关制度,这样能使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进而提高其社会地位,消除社会歧视。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的研究尚处比较落后于世界的状况,各执其见。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我国在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立法不足,相关制度缺失是最重要的问题所在。另外,我国从立法上没有专门的统一立法来规定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问题,分散于宪法、婚姻法、继承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当中。

2、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初,部分国家的立法就已经确认了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其显著特征就是确立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地位平等。现今多数国家基本上以子女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从立法上不断修正对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的不足,在德国和美国甚至取消了非婚生子女保护的法律概念,没有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法律概念的差别,也就没有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待遇差别。但是仍然有少数国家依旧保留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条款,无法认同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有相同的法律地位,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3、发展趋势:

非婚生子女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由受虐待到受保护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的权益,现在很多的国家已取消非婚生女子的称谓,将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统称为子女,让所有的子女在名分上完全平等。此举彰显了非婚生子女立法的发展趋势。随着我们这个社会和法律的健全、完善,非婚生子女的权益将会实现最大化,我们整个社会和法律将会更加健全、完善,直至成熟。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设计内容:

摘要

一、我国非婚生子女法律概念的界定

二、目前我国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的现状及缺陷分析

(一)我国关于非婚生子女地位和权力的保护

1.我国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2.我国非婚生子女的抚养问题

3.非婚生子女监护权的问题

4.我国非婚生子女的户口申报问题

(二)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和准证制度的缺失

1.国外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

2.准证制度

3.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缺失

三、完善我国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的建议

(一)对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立法保护

1、取消“非婚生子女”这一歧视性称谓

2、加强非婚生子女的监护权保护

3.明确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加强非婚生子女的监护权保护

4.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

(二)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建立我国的准证制度和认领制度

1.子女最大利益原则

2.子女平等原则

3.尊重血缘真实性,兼顾当事人主观真实意愿的原则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力宣扬法治教育

结语

基本思路: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先对非婚生子女的概念和范围进行阐述,然后介绍我国非婚生子女及对其法律保护的现状、各方面存在的缺陷,继而指出我国在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上的法律与制度缺失所在,结合并借鉴国外立法中对于非婚生子女权益法律保护的可取之处提出个人对于我国对于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完善的看法和意见。

创新之处:

本文将以法律保护为基础,加强社会保护为切入点,就如何对非婚生子女尤其是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保护提出几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完成论文的条件

(1)查阅对论文撰写有帮助的相关图书资料,包括法学家的专著、期刊、网络文献等。

(2)关注此论题在实践中最新的发展情况,跟进各法学家提出的新主张、新看法。

(3)并在指导老师悉心的帮助下完成论文的撰写。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地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而且能对违宪审查的历史、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

(2)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和分析几种不同的违宪审查模式的利弊和其在现实中的实践情况,适当借鉴其中成功的做法。

3、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借阅数本有关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的书籍,进行研读,在撰写论文时予以适当的参考。

(2)拓宽收集资料的渠道,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章,比如知网,了解更多时下的争议焦点,各大法学家的主要观点等。

(3)认真记录对于论文的撰写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观点、论述,并经常进行思考。

(4)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并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不足之处积极改进。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一)20XX.11.10--20XX.11.30 确定论文题目

(二)20XX.12.1--20XX.12.14 收集文献资料及列举提纲

(三)20XX.12.15—20XX.02.10提交开题报告

(四)20XX.02.11—20XX.03.2提交论文初稿

(五)20XX.03.3—20XX.05.01 修改论文

(六)20XX.05.2—20XX.05.20 准备论文答辩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杨大文,婚姻家庭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6

[2] 齐爱民,婚姻家庭法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48

[3] 国家是司法考试命题研究会.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最新必读法律法规汇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422-433

[4] 江平,《民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86页

[5] 江平,《民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783页

[6] 王泽,《民法概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8页

[7] 陈明明,《冷费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0年3月(上)

[8] 王洪,《论子女最佳利益原则》[J].现代法学,2003年6月

[9] 耿志强,《非婚生子女保护现状、原因及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院报,2009年4月

[10] 赵军,确立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立法研究[J].行政与法.2007年12月

篇4: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监管问题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一)选题理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社会问题,对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学习辅导与监督,临时监护人与老师联系较少,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督导不力,再加上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不了解,对留守儿童督导不到位,使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受到较大影响,出现了学习态度散漫、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和学习成绩的下降。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根源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口制度问题、由此产生的“三农”问题及其衍生物--农民工问题;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具体、直接的原因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

(二)实际意义: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的探析。

(1)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效的结合,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留守儿童在有利的环境下健全的发展。

(2)以留守儿童为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得出解决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的有效途径。

(3)坚持以人为本,探析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联系实际,改进监管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减少学校安全事故。

(4)做好留守儿童的监管,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2、研究动态、见解

对选题进行分析,理出自己的思路,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以某个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为例子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根源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口制度问题、由此产生的“三农”问题及其衍生物--农民工问题;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具体、直接的原因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农民工家庭问题、监管问题、学校教育与管理问题、农村社区问题、政府对策缺失、儿童自身的问题。当家庭、学校、社会的缺陷单独或二者、三者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时,他们的健康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伤害了他们自身,同时也给他们的家庭、学校、社区的秩序,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解决留守

儿童问题,要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方面入手,各方面形成合力,建立一个基层政府、学校、

社区、家庭相互配合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但这只是治标策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要彻底解决二元经济体制问题、二元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教育、就业、福利等制度问题,还有由此导致的“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等。这是治本策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做到标本兼治,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一)思路:

(1)充分收集材料。

(2)对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综合。

(3)制定写作计划表。

(4)主动多与指导老师和同学交流。

(二)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2.历史分析法

3.抽样调查法

4.案例分析法

5.分析综合法

(三)技术路线:

1.收集资料

2.归纳整理资料

3.编写写作提纲

4.写作论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1.20xx年7月初 确定选题

2.20xx年7月至8月收集资料

3.20xx年9月至10月提交开题报告

4.20xx年10月至12月底提交论文初稿交给知道老师审阅

5.20xx年1月至3月修改论文并定稿

5、主要参考文献

[1]中央科教所《教育文摘周报》社、北京三面向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M].2004年版

[2]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编《现行教育法规与政策选编》[G].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干部法律知识读本》[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建芬《谁来关注留守儿童?》[J].河南法制报 2009年7月17日

[5]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

[6]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7]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

[8]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

[9]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篇5: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论文题目: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通过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安全现状的分析,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并应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分析问题找对策。对高校校园文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和解决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校园文化问题看似只是学校小范围实则关系到国家发展,人才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大问题。解决好思想问题使高校文化在健康、安全、积极的状态下不断丰富的延续下去。高校文化安全以校园和学生以及学术氛围为主,而学生又占了主体地位。从思想的根源出发才能更准确的抓住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改变高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才能拿出有力的对策,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新和谐社会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课题的基本内容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其他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影响当代大学生成才。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研究和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措施。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课题重点: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有哪些。

课题难点:深刻、全面地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中挑战产生的根源及其他影响因素。

课题创新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对策。

4.论文提纲

一、校园文化安全内涵的界定

(一)文化的含义

(二)安全的含义

二、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引发消极影响

(二)网络环境的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三)落后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制约校园文化良性发展

三、维护高校校园文化安全的策略

(一)优化高校校园内部文化

1环境提升办学理念,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2弘扬大学精神,营造科学、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

4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促进文理交融。

5立足实际,建设个性突出的学校特色文化

(二)优化社会大环境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优化党风和社会风气

2在精神领域,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健全制度,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

5.进度安排(包括文献查阅、方案设计与实现、实验与计算、论文书写等)及其可行性分析

20xx年11月23日------20xx年11月30日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4日 文献查阅

20xx年12月 5日-----20xx年12月 9日 方案设计与实现

20xx年12月22日-----20xx年12月30日 开题报告初稿及定稿

20xx年12月22日-----20xx年2月 论文构思书写

20xx年2 月 -----20xx年 5月 三次改稿

20xx年4月-----20xx 年 5月 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陆扬:《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

[3]匡显帧: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J].求实,2005.年6月。

[4]王建平:普及中提高实践中创新—努力开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新局面[J].艺术教育.2006年4月。

[5]韩梅:论高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模式[J]美与时代.2006年12月。

[6]罗红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与效果[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4月。

[7]徐枫:高校艺术教育评估模型探究[J]四川戏剧2005年6月。

[8]从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出台(意见),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

[9]王军:《大学校园文化的社会学分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第14一19页。

[10]庞中英:《全球化、反全球化与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11]鼎鸣:《学校应有个性》,人民日报,2004年9月17日。

篇6: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范例

论文(设计)题目:对七里箐村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探析

一、选题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一) 选题的理论价值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敬上,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使他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其次,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我们略作考证便可得出结论,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已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主义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 选题的实践意义

历史上孝道都说明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一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服务的上层建筑。社会发展了,奴隶制与封建制不存在了,它为其服务的基础与对象没有了,这种思想便不起作用了。具体地说,时至今日,奴隶制的孝道、封建制的孝道已过时了,如果再把当时孝道的标准原封不动地拿来,用于今天,显然不合适。那么,今天看来,孝道在当今社会上,在人际关系中还应该存在吗?孝道在今天是否还有积极作用呢?回答是:我们还应对它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也就是说它在当今社会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列宁曾分析社会上的事物或思想,概括为两种范畴:一是历史的范畴或阶级的范畴,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思想。历史变化了,其所服务的阶级不存在了,这种思想也过时了,无用了。但也有一种思想,属于“永恒的范畴”。即自有人类以来便有这种思想,它不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在人类社会上永远起着作用。有的思想二者兼有,“孝道”便属于此类。

上面分析孝道的三个特点很明显属于历史的(阶级的)范畴,但它还有“永恒范畴”的一面。例如:

第一,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就要生儿育女。父母对子女生育抚养,付出精力、财力、爱心,使子女成长、成才。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老了,子女理应对父母赡养、照顾,此乃常理。第二,父母抚育子女,不只令其吃饱穿暖,还要教育培养,把其塑造成才。同样,子女对父母应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尊敬、尊重,此乃人之常情。 第三,父母、长辈多年来辛勤工作、经营,具备了许多知识和技能,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这些知识财富,子女应以虚心的态度来学习接受、继承。第四,父母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都有一定的追求,一定的生活目的。他们教育子女继承自己的事业(大的理想,不一定具体某一专业),子女对其志向或遗志应继承与发扬。第五,社会在发展,人往高处走,子女在学习、继承父辈的基础上,做出更光辉的事业,对社会贡献,为父母增光。这不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社会的要求。

上述赡养、尊重、学习、继承、发扬几个方面,都体现出子女应孝敬父母,晚辈应尊敬长辈的道理。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孝的观念还有上行下效的意思。一个人孝敬父母,也给子女做出好榜样,自己的子女对自己也会孝。如果自己不孝敬父母,子女也会效法自己,对自己也不会孝,敬人者人恒敬之,孝亲者子恒孝之,亦是之常理也。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老树发新枝,青草来肥田,利用传统孝道的合理部分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

1、传统孝文化的评价

关于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地位多数研究者给予比较高的评价。肖群忠的评价具有代表性, 他认为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不仅是一种日常伦理意识、规范和实践, 而且它还具有对祖先崇拜、追求永恒的宗法性、人文性宗教意义, 另外, 它还是中国人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 同时, 孝作为人类内发而自然的至诚之爱是中国传统社会与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可以说,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元意识, 正因为如此, 它成为“百行之首”、“百善之先”、德之根本、政治法律之运作基础、教育教化之核心内容, 甚至连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等都深受影响。

关于传统孝文化的历史作用, 大多数研究者以辩证法为指导, 做两分法的评价, 既对其精华进行肯定, 又对其糟粕进行批判。陈川雄认为孝的一些特殊含义已随着时代的变迁, 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而像“爱亲”、“养亲”、“事亲”、“尊亲”“谏亲”等孝的基本含义将与人类共存, 具有超时空性。肖群忠认为孝对中国国民性的积极影响表现为促使中国人形成了仁爱敦厚、忠恕利群、守礼温顺、爱好和平的优良品质; 消极影响则表现为其权威价值取向导致了国民的因循守旧、保守落后的性格, 其片面义务价值取向导致了国人的权利意识淡漠、忍耐不争的人格特质。罗国杰认为孝在一定时期内有力地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 凝聚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氏族关系, 为维系家庭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时, 在长期等级制度的社会中, 主要是自宋明到五四这段时期, 它被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们加以扭曲, 把“愚孝”当作道德楷模, 把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作为道德教条,把压抑人性作为“孝”的必然归宿。

总体上看, 研究者多能理性客观地评价传统孝文化, 对其精华与糟粕的分析视角更加广泛和深入, 在揭示传统孝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本质上有较大进展。

2、孝文化继承与发展

如何传承孝文化, 探寻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实现孝文化的现代化是学者们研究孝文化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多从伦理学的视野分析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马宜章提出克服传统忠孝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 从五个方面建构其现代伦理价值。谷树新认为“五四”以来对孝道的批判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

余玉花等认为孝亲的伦理问题的存在是实现传统孝道现代转换、赋予孝道现代价值的前提。杨振华指出孝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上具有重要价值。

路丙辉认为道德要求的对应双向性特质决定了传统孝文化在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潘剑锋等认为传统孝文化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康颖蕾等提倡建立一种依托“孝”为文化基础的符合中国国民性格的养老保障制度。姚凤民指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以传统孝文化为依托。

张洪玲认为家庭养老与孝文化之间具有“本原关系”。还有些研究者探讨了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马永庆认为农村孝道德的发展需要构建新的有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和制度建设及法律监督。

潘剑锋等认为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实现, 农村养老模式应走向社会化。

朱曼等认为弘扬孝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变, 崇老文化的消失, 相关社会规则与规范的淡出, 使传统孝德的现代化陷入了危机。杨昌江认为传统孝文化要现代化需要正确处理孝与公德、民主、科学和法律的关系。吴锋认为自由、平等、民主是对传统孝道的最大冲击, 并提出孝的本质在于对父母的爱, 而不在于形式。

(二)国外研究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查阅不到相关的资料。

三、我的见解

虽然孝文化如何现代化是当前孝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 研究成果也比较多, 但部分成果停留在一般性的分析层面, 深入思考不够, 还有一些曲意迎合社会热点, 分析比较臆断。综观上述研究成果,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孝文化的研究方面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对于孝文化的起源、内涵、类型、历史演变、历史地位及作用、现代价值等问题均予以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和有益探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 孝文化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起来了, 并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与此同时, 这一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如, 孝文化的起源与内涵是孝文化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分歧,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释、道两家的孝文化及与儒家孝文化的关系研究有待深入; 魏晋以后, 尤其是宋代以后的孝文化研究亟需深入; 少数民族孝文化的研究和孝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还相对薄弱, 有比较大的研究空间; 如何使传统孝文化现代化是孝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虽然目前倍受关注, 但研究的深度还有待加强。总之, 孝文化研究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需要学者们继续努力。

四、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七里箐村居民的孝道观念的现状

二、七里箐村居民的孝道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孝道观念的淡化

(二)孙子、孙女的尊老敬老态度日趋下降

(三)对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社会环境”的营造力度不够

(四)法律对孝道观念的强化作用不明显

三、七里箐居民孝道观念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孝道观念淡化的原因

(二)不重视孝道观念的教育

(三)不重视对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社会环境”的营造

(四)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的惩罚及执行力度不够

四、解决七里箐村居民孝道观念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二)重视对该村青少年的孝道观念教育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村民形成养老尊老敬老观念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对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的惩罚和执行力度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查找相关书籍,了解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查阅,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2、网络查询法

利用计算机查询相关信息,获取所需的研究资料

3、实地调查法

深入实地,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供写论文时参考

4、比较分析法

比较有关专家关于孝道观念研究的差异,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六、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20XX年1月开始) 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调查活动,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

第二阶段:(20XX年2月底至3月初)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20XX年3月中旬至4月初) 论文初稿撰写,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20XX年4月中旬) 4月20日前定稿,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在修改的基础上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20XX年5月中旬) 参加系上安排的论文答辩会。

七、主要参考资料:

[1]朱有国.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5).

[2]员晓明. 儒家传统“孝”文化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3]郭玲,孙金华.农村养老问题与新型孝文化的倡行[J]. 求索,2009,(5).

[4]严加银. 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探究——以传统孝道为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潘剑锋. 建设农村新型孝文化[J]. 湖南社会科学,2006,(6).

[6]郭锐,蔡普民.农村孝道观念的缺失及其构建[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张明义.论当前农村的孝文化建设[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8).

[8]苏喜娥.当代传统孝文化缺失原因浅析[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9]钟建华,潘剑锋,雷庆铁.论“孝”与农村养老[J]. 船山学刊,2009,(2).

[10]郭锐,蔡普民. 农村孝道观念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篇7: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保证。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其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对高校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颇为丰厚的`成果。主要有:《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张红扬)、《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郎明顺)、《推动科学发展观进高校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何事忠)、《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研究》(孙英)等等,这些著作论述了高校在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推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对科学发展观进教师头脑作了研究。而对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学深、悟透、真信、善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他们成人、成才、成功方面的研究还很零散、不够系统,因此,本文将从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路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

选题目的及意义:

本文选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认清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应该坚持的原则,提出有效的途径让科学发展观更好更快的“进大学生头脑”研究,让大学生都坚持科学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研究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基本内容:

本选题主要围绕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进大学生头脑”应坚持的原则、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有效途径展开研究。

一、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

(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

(三)是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有效途径

二、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示范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三、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路径思考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重要性

(二)努力探索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大众化、通俗化方式

(三)积极营造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大学生头脑”的有效途径探索

研究方法、步骤及措施 研究方法:

拟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法、系统分析法等。

研究步骤:

分阶段研究完成论文的撰写。(1)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列出提纲。(2)写作阶段。论文的代写在这一阶段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提纲完成论文初稿。(3)修改阶段。在这一阶段结合指导教师意见,补充调研、查阅资料,如此循序渐进,不断总结提高,并最终在第二稿的基础上形成论文的终稿。

保证措施:

(1)主要通过图书馆查询、网上浏览等办法来收集资料;

(2)积极与指导老师联系,及时发现论文当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研究进度计划

1、20XX年12月15日前,根据任务书查阅参考文献,开展调研,设计详细的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并于12月2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

2、20XX年1月18日前,参考开题答辩时答辩委员提出的意见完善论文提纲,翻译与论文内容相关的英文资料(3000字),并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

3、20XX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第二稿,上交3000字的外文翻译资料,并撰写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4, 20XX years before April 9, finish the papers in the third draft (finalized), tbgfw/ and return the guide teacher review.

5, 20XX before 26 April, graduation thesis reply.

word该篇DOC格式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范文,共有1716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