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附件材料
题 目: 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辩证分析
姓 名: 张超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201403
学 号: 20141927
指导教师: 高道才
2018年 6月10日
毕业论文附件材料目录
1、毕业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论文(设计) 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 张超 | 学 号 | 20141927 | ||
专业年级及班级 | 公共事业管理1403班 | 指导教师及职称 | 高道才 教授 | ||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 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辩证分析 | ||||
选题来源 | □结合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 □生产实际或社会实际 □其他 | ||||
选题性质 |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其他 | ||||
主要内容和要求(明确设计具体任务、主要技术指标;明确对学生试验数据、试验手段和技术水平等的要求) 本文主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各个时期并且探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传统文化中精华的文化和糟粕的文化进行分类。探究其中精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如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和为贵的思想和大同社会的共同理想。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文化,比如说古代社会的纲常礼教和天道无为消极思想,探究存在的时代背景与现代的差别,探究批判糟粕文化的现实意义。探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继承的基本途径。 资料方面: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和资料,国内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期刊、文献和资料、硕博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资料。数据方面:对于涉及传统文化中积极合理因素进行统计,对于传统文化中消极的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技术水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能够鉴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能够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中国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可是对于我们现代社会而言,其中有的传统文化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地影响,鼓励人们奋发向上,但是也有不好的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现代社会的青年,我们应该对五千年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进行甄别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精神层面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比如说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人们良好的素质。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就是其中不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我们要分析其存在的背景,从而挖掘其中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甄别,同时也要继承发展研究。 | |||||
主要中文参考资料与外文资料(在确定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明确了要求后,指导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或划定参考资料的范围,指导学生收集反映当前研究进展的近1-3年参考资料和文献。外文资料是指导老师根据选题情况明确学生需要阅读或翻译成中文的外文文献。) [1]申建娜.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与创新[J].中国高新区,2018(10):294-295. [2]窦坤,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传承[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3):115-119. [3]董成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解读和传承建构[D].华侨大学,2016. [4]周东娜.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学刊,2014(12):114-120. [5]于凌炜.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新东方,2017(05):35-38. [6]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东北林业大学,2006. [7]陈方刘.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22-27. [8]姜义华.中国传统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N].文汇报,2017-08-13(007). [9]李旻,张允熠.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7(05):35-42. [10]师娅.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17. [11]孟宪实.中国有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传统[N].北京日报,2018-04-23(015). [12]Fengqi Dong,Ruishuang Zheng,Xuelei Chen,Yanhui Wang,Hongyuan Zhou,Rong Sun. Caring for dying cancer patients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A qualitative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ysicians and nurses[J]. 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6,21. [13]Xu-Cong Lv,Xiao-Lan Huang,Wen Zhang,Ping-Fan Rao,Li Ni.Yeast diversity of traditional alcohol fermentation starters for Hong Qu glutinous rice wine brewing, revealed by culture-dependent and culture-independent methods[J]. Food Control,2013,34(1).
| |||||
要求完成日期:2018 年 6月 1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接受任务日期:2017 年 12 月 1日 学生本人签名: |
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 张超 | 学 号 | 20141927 |
专业年级及班级 | 公共事业管理1403班 | 指导教师及职称 | 高道才 教授 |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 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辩证分析 | ||
文献综述(选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不少于1000字)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突飞猛进,市场化在为人类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为人立世,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其实,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陈寅恪先生说过:“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波普尔曾针对那种妄图“彻底清洗社会这块布—创造一块社会的白板,然后在它上面画出崭新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指出:“没有比毁掉传统的构架更危险的了,这种毁灭将导致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一切人类价值漠不关心并使之瓦解。而且,一旦毁灭了传统,文明也随之消失。”所以对传统文化决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必须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清除那些过时的东西。而是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本国文化进行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传统文化能否现代化,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关键在于人们用何种思维方式对待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1]于凌炜.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J].新东方,2017(05):35-38. [2]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东北林业大学,2006. [3]陈方刘.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22-27. [4]姜义华.中国传统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N].文汇报,2017-08-13(007).
|
研究方案(研究目的、内容、方法、预期成果、条件保障等) (一)研究目地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素养,利于在学习中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高自己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让我们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研究内容 1、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2、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类 3、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甄别 4、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传统的装饰品,查资料(上网,查书、报纸、)。 2、比较法(各个时代文化内容的不同、不同文化内涵不同。) 3、行动研究法:亲身体验,通过博客留下足迹,总结交流。 (四)预期成果 1、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2、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甄别。 3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 |
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等)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月到二月) 1.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2.确定写作主题,形成写作方案。 第二阶段:论文写作阶段(三月到五月) 1.利用图书馆、网络、采访等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2.活动期间要有目的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甄别,研究其内涵,并写出相应的现实意义。 第三阶段:整理阶段(六月) 1.撰写写作报告。 2.整理相关材料,形成完整的论文。 | |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 |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意见
| |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成员签名 | |
论证地点: 论证日期:20 年 月 日 |
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 张超 | 学 号 | 20141927 | |||
专业年级及班级 | 公共事业管理1403班 | 指导教师及职称 | 高道才 教授 | |||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 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辩证分析 | |||||
毕业论文(设计)摘要: 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内涵的文化: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大同社会的思想。另一方面是落后于现代社会甚至是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腐朽思想,比如说:纲常礼教、天道无为的思想。时至今日,这些文化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虽然是一种过去所存在的文化,但它们对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发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既要有继承也要有批判,对于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融合,深入研究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基本模式。对于落后的腐朽文化,我们要进行批判,发展其在现代社会的新的内涵与意义。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甄别 继承 批判
| ||||||
成 绩 | 指导教师成绩 ( %) | 答辩成绩 ( %) | 总评分 | |||
签字 |
注:指导教师成绩:答辩成绩=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