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免费论文 > 毕业论文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11篇)

发布时间:2024-02-29 15:28:3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1篇《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的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11篇)

篇1: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模拟电子线路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改进探微

模拟电子线路是高等学校电子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由于本课程具有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理论抽象,同时兼具较强工程性的特点,所以在本学科专业领域一直是学生难于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的课程之一。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各高校教学大纲均做出了修改,虽然本课程内容没有删减,但是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数却有较大压缩,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全部内容的教学,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对本课程的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复杂的课程知识在不失专业性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称为我们教学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多年从事模拟电子线路教学工作的经验,并且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验证和总结,对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进行了相应改进,具体如下:

1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主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对以往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以达到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1. 1 着眼于第一节课,充分激发兴趣通过以往的经验,发现第一节课的讲授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以后的教学效果。所以,非常重视模拟电子线路第一节课,如何生动、具有创新性地进行课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成为第一节课的首要任务。“万事开头难”,对于本门课程讲授的开始尤其如此。在第一节课的讲授时,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课程形成系统认识,首先简要介绍电子技术从产生到现今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意识到正是电子技术的产生和飞速发展,才把人类社会带进了高新技术时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以液晶电视、电子计算机、数码音响设备等和我们日程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类电子产品为例,说明电子技术和我们现代化生后息息相关。同时,结合当今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并以惊人速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通过这一系列形象的实例,让学生的思想由“我应该学”自然过渡到“我想要学”。最后,介绍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以及本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充分重视这门课程。同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充电器、声控电子开关等,让学生深刻认识本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传授初步的工程概念。

1. 2 按照“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不同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模拟电子线路是一门具有工程性的专业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注重工程实例的引人,努力把纷繁的课程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实例结合起来,本着先提出问题,再利用课程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三极管放大电路这一章内容时,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师课堂上正在使用的扩音系统为例,先提出“如何让教师授课声音足够大且不失真”的问题,然后分别对比利用扩音系统和不利用扩音系统的声音效果,同时,向学生交代扩音系统中离不开放大电路的重要概念,而放大电路又离不开三极管这样的有源元件,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可以解决声音信号的放大,给学生形成较为形象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样,对于课程其它章节内容,如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运算、产生和变换、直流电源等的讲授,均可以采用此方法。

1. 3 激发求知欲,进行演示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先行制作各类小电子电路,如手机充电器电路、语音放大电路等,带到课堂上先给学生演示现象,然后让他们观察电路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规则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 4 进行类比,善于总结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把相近的知识点利用类比法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对于基本放大电路、信号运算和处理等内容可利用类比法介绍。另外,每一章讲授完成后,要进行归纳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加工的过程,对于模拟电子线路课程,适当的总结尤其必要。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功能,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基本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 通过总结和归纳,学生能够不断加深对各种电路区别的印象,从而可以对复杂电路顺利划分成模块,正确进行分析。

2 、考核模式的改进

在以往模拟电子线路的考核过程中,往往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即课程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考试卷面成绩 而电子技术相关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性,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必要对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进,增加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并在课程总成绩中增加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比重,引起学生对课程实验及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视,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协调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素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单元电路,尤其是实验电路结合起来,并在实验报告的编排上下些功夫,增强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并严格把关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完成过程,结合学生平时实验操作情况给定实验操作成绩。在期末理论课考试前,通过系统组织实验考试,现场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客观给定实验考试成绩 最后,将实验操作和实验考试成绩汇总并按一定比例(如20%)计入课程的总成绩中。

通过多轮教学实践的检验,在结合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上改革了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考核后,学生的自主实验积极性明显增强,动手能力显着提高。同时,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具体了。收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良好效果综上所述,结合当今电子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对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改进,也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由于当前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所以在进行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时。必须要时刻关注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改进与更新,这样才能不脱离实际。现在的电子系统绝大多数都是用集成电路组成的系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要适当强化模拟集成电路部分内容,比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相关知识讲授。同时,适当增加与当今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电子技术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高等教育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发展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

篇2: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试验室建设,研究对象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我选择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学习和巩固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进一步熟悉和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有较深的了解;为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收集资料、消化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能力等等。

2.2、意义

从事电子通信业而不能熟练操作使用matlab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在工作和学习中将是寸步难行的。在数学、电子、金融等行业,使用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在通信、电子等行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研究现状

matlab是由math 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的计算软件,通过matlab和相关工具箱,工程师、科研人员、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相应的科学计算工作。

matlab 本身包含了 600 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这样,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业内领先的工具箱算法极大的扩展了 matlab 的应用领域,所以matlab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信号处理工具箱就是其中之一,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matlab提供了滤波器分析、滤波器实现、fir滤波器实现、iir数字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阶次估计等方面的函数命令。

3.2、发展趋势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过去所依赖分析的技术已逐渐不敷使用。利用电脑来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已是当今工程师的必要工具。使用 matlab 软件进行科学计算,能够极大加快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进度,减少在编写程序和开发算法方面所消耗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从而获得最大的效能。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

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篇3: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论文(设计)题目:基于DDK的windows下PCI设备驱动程序研究

一、论文(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

单片机技术已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路程,随着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产品进入家庭,单片机的应用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普及。尤其在传统的机电设备控制领域,单片机有着高性能、低功耗与高可靠性等诸多优势。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换成相应角位移的电磁机械装置,也是一种能把输出机械位移增量和输入数字脉冲对应的驱动器件。而且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和转速只和输入的脉冲频率有关,不受外部条件及负载变化的影响,其每转一周都有固定的参数。步进精度和

本设计就是步进误差不会长期积累。因此步进电机被广泛用于需要精确定位的场所。使用单片机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可广泛适用于对电机有精确操作场合的需要,如摄像设备云台、遥控机器人等,因此该设计具有值得深入研究的价值。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键盘输入来控制42BYGH系列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速度调节等功能。

在该项目中我负责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主要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及信号传输电路的`设计和调试。其中项目涉及到的软件部分由同组搭档负责编译。(流程图如下所示)

三、论文(设计)的工作方案及进度安排:

工作方案:本设计为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根据预先的设置和键盘输入信号给AT89S52单片机,进而由单片机控制电机驱动电路来实现对42BYGH系列步进电机的相应操作。

20xx.12.24——20xx.3.12 查找资料文献,准备并完成开题答辩以及报告;

20xx.3.13――20xx.3.25 学习相应的电路原理及设计方法;

20xx.3.26――20xx.4.26 进行硬件电路设计,绘制PCB版图;

20xx.4.27――20xx.5.30 调试电路,撰写论文初稿;

20xx.5.31――20xx.6.06 整理论文,论文评阅,毕业设计答辩,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修改论文。

四、参考文献

[1] 张大明.单片机控制实训指导及综合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189-213.

[2] 张毅刚,彭喜元,姜守达等.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1:3-7.

[3] 李华嵩,王伟.Protel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108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158-159.

[4] 孟武胜,李亮.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J].微电机, 2007.40(3):64-66.

[5] 邓燕妮,章烈剽.基于单片机的步进电机细分技术[J].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7.9(7):60-62.

[6] 韩利虎.浅谈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1:240.

[7] 周建敏.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驱动与传动,2008.24(2):122-123.

[8] 蔡久评,熊中侃.电子电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6):13-16.

[9] 刘燕竹,戴文.数模混合电路的PCB设计[J].印制电路信息,2007.2:43-66.

[10] 索世文,马刚.基于Protel的PCB板图设计[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24(3):52-54.

[11] 谢文辉.单片机之步进电机控制及LCD显示[J].电子制作,2007.2:26-27.

[12] 孙冠男.论高品质PCB板的制作[J].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12(2):73-74.

[13] WU Zhiyun etc. The study of subaivision driving method of pulse width modulation of fixed frequency of power stepping motor [J]. ISF-99,1999(7):35

[14] Isao Takahashi, Toshihiko Noguchi. A new quick-response and high-efficiency control strategy of an induction motor[J].IEEE Trans on Ind App l,1986,22(5):820-827.

[15] Depenbrock M.Direct self-control(DSC) of inverterfed Induction machine[J].IEEE Trans on P E,1988,3(4):420-429.

篇4: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电厂输煤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课题来源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来源:结合科研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输煤系统是发电厂中较为庞大的系统。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厂的装机容量和单机容量都日益增大,输煤系统的规模也大幅上升,对其控制方式、控制质量的要求越越来越高。PLC(可编程控制器)问世以前,工业控制领域中,继电器控制占有主导地位。这种由继电器构成的控制系统有着十分明显的缺点: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不高,尤其是对电产工艺多变的系统适应性差,如果生产任务或工艺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设计,兵并改变硬件的结构,造成了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在我国70~80年代建成的火电厂中,大多数的开关量控制系统多是采用继电器控制,就是在90年代建成的电厂中,大多数的开关量控制系统多是采用继电器控制。但是,继电器本事固有的缺陷给电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用可编程控制器对电厂的继电器式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已是大势所趋。

PLC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于继承电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用于逻辑控制的专用计算机。它把计算机功能全、灵活性与通用性强的优点与继电器控制简单易懂、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便宜的优点集合起来,是一种面向过程控制的控制器。

虽然PLC问世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PLC技术迅速发展,结构不断改进,功能大大增强,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总得来说电厂触媒系统,历来是电厂电器故障多发区之一。原因之一是电厂输煤系统控制较多,相互连锁繁琐;二是现场环境恶劣,对电器设备运行及检修都带来不便。全集成化得输煤过程控制器网络是能够满足对输煤设备的管理与控制要求的较好途径。采用网络配置,以期达到各设备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管理。PLC在火电厂应用的实践证明,PLC是实现电厂热工自动化的理想控制器,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程度设计简单。灵活通用、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特别是它的高可靠性和较强的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更是得到用户的'好评。

2.本课题所涉及的控制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SIEMENS S7-300PLC作为主控单元。在原有系统上,增加一套备用模块。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统一采集、运算和记录,从而实现集中控制。采用自动、就地控制两种操作方式相集合的手段,使设备操作更方便、更灵活,同时对实时采集的各设备状态、保护信号和报警信号作出快速响应,并通过上位监控系统对各种数据监视、记录和打印,真实实现了控制系统的集中监控,是生产更合理、更科学,保障安全生产进行。

根据现场生产工艺要求,集合改造前的工艺流程与现场实际需要,本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对下列运输设备进行监控。主要包括:

1、控制系统自检。2、受控设备故障检测。3、皮带打滑检测(1级打滑、2级打滑)。4、皮带跑偏检测(1级跑偏、2级跑偏)。5漏斗堵塞。6急停拉绳开关。7电器故障计策(皮带电机过载、断相和供电回路短路、漏电、电源通断等)。

3.控制系统的特点

1、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充性。系统控制采用结构化设计,全开放。具有完全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

2、系统的简便性、经济性。本控制系统主机设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7-300系列自动化平台,性能卓越,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小,并且都是模块化结构,具有可拆卸式接线端子,更换简单

3、实时监控软件的特点。本控制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Wincc V6.0,一个国际认可并经过了完备的测试和运行考研的实时监控软件,因此完全能满足工艺生产过程控制的要求,确保安全可靠的运行,宠妃提高设备运转率。

4、系统扩展性。本控制系统考虑到后期增加设备或构筑物,因此预留出部分远期增加设备所需的模块位置,而新增构筑物则可以重新设置远程子站,挂接在同一工业控制总线上。

4.输煤控制系统的设计

任何一个燃煤电厂的输煤系统都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

A:卸煤子系统;B:储煤子系统;C:上煤子系统;D:配煤子系统。

配煤有以下几种运行方式:

(1)优化配煤

当某个煤仓出现低煤位时,则需对该仓优先加煤。特别是某仓出现紧急低位时,此仓需优先加煤,原加仓程序停止,待紧急低位仓低位信号消失时再执行原程控。

(2)顺序配煤

当各煤仓处于正常煤位时,为了不产生低煤位,可按需要启动系统对各仓进行顺序配煤。配煤顺序视各厂情况及需要而定,当先配煤的煤仓出现高位信号时再切换到下一个配煤仓。待所有煤仓均高煤位时,可立即停运系统或转入定时配煤运行状态。

(3)定时配煤

定时配煤有两种情况:①所有煤仓均出现高煤位时,停煤源,对各仓定时配煤层1~2min,以使均匀地加入各仓。②有些系统中,由于煤仓煤位测量信号不准确难以实现全自动配煤,则可以用定时配煤的方法对各仓定时加煤。各配煤仓的加煤时间可根据仓的容量和系统吞吐量,凭实际经验来确定

4.课题研究问题提出

根据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多年来承制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经验、用户的要求以及国内的现实设计情况,我们认为:目前,特别是在“九五”或更长一段时期内,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必要、也有可能把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是基于近期内尽快提供给电厂用户一个高可靠、设计方便、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输煤控制系统。事实上,本文介绍的优化方案有些已经在工程中得到实施,有些正在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设计总共16周。具体安排如下:

20XX.02.27~20XX.03.18:调研、收集资料(书籍和案例)、外文翻译﹑撰写开题报告;

20XX.03.18~20XX.03.29:进行课题需求分析,设计最后确定方案;

20XX.03.30~20XX.05.08:PLC器件功能和相关软件的学习

20XX.05.11~20XX.05.22:程序调试(包括测试)和修改;

20XX.05.25~20XX.06.12:论文撰写、装订与提交,准备答辩。

6.参考资料及参考文献目录:

[1] 凌志浩. 从神经元芯片到控制网络[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江等. 火电厂开关量控制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 邬宽明.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选编(上)[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4] 汤同奎等. 隔离多通道Lonworks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1999.2(12—13)

[5] 李宏毅等. 基于lonworks总线的选煤厂监控系统的研究[J].煤炭工程, 2005.10(21—23)

篇5: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题目:基于89C51单片机红外传输的设计

一、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

选题意义:

红外无线通信发展非常迅速,位速率不断提高。据报道,日本斯坦利电气日前开发成功了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500Mbit/ 秒的红外通信光收发元件,首次实现了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传输500Mbps 无线传输,成功实现了全双工通信,并在日本电子展2003 会场上做了演示,某些场合的红外无线通信的距离也在逐渐提高,500Mbps 速率的通信已经达到4m的距离,国外已经在实验室实现了距离7m 的红外无线通信[Agilent公司] 。 而通用红外收发器件的发射强度都需要满足IrDA的要求,如Vishay 公司的FIR器件TFDU6102 的发射强度范围为120~350mW/sr ,Agilent 的FIR器件HSDL3600 的发射强度范围为100~400mW/sr 。然而红外通信的距离和安全的限制始终是一对矛盾。 红外收发器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目前,Agilent 有一个型号的红外收发器HSDL23220高度只有2. 5mm ,而Vishay新型的SIR收发器TFBS4711 高度有1. 9mm。目前,有研究把红外无线通信应用到无线局域网(WLAN),随着技术的成熟,将出现由红外无线通信系统组成的无线局域网,可以在办公室中实现无线网络。 另外,在旋转机械测量系统中的无线数据传输也可以采用红外无线数据通信方式, 随着体积小巧、位速率高、传输距离较远的红外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极大的拓展了个人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个人动手能力。系统设计过程中,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的电子专业知识,如红外通信技术、51单片机控制芯片软硬件设计等。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

研究现状:

自从1979 年IBM公司的F. R. Gfeller 发表了关于室内红外无线通信设计与实验的论文以来,已经有许多学者在致力于红外无线通信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红外无线通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强背景干扰下的红外无线通信链路特性的实验研究,红外无线通信调制方式的分析,红外无线通信的均衡技术,红外无线LAN 的原理及多址方式研究,红外无线LAN 的通信协议,红外无线接收、发射的空间分集研究等。

目前,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国外,加州大学Berkeley 分校Joseph M. Kahn 教授领导的小组研究主要致力于室内自由空间高速红外无线通信问题,包括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定向红外散射通信、红外成像接收、多通道通信、判决反馈均衡(DFE ,decision2feedback equalization) 、速率自适应编码、PPM 编码结构等,研究位速率达到50Mbps和100Mbps 。现在很多实验室正在研究在测量反射通道PPM调制的判决反馈问题,多通道光学通信的能量优化问题,采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相移键控)和QPSK调制时能够分别降低功耗3. 6dB 和3. 2dB. 并对PPM调制方式进行了仿真研究,并给出了多通道光学通信符号干涉研究方法。还对用测量判决反馈均衡器的4PPM 调制方式用于25Mbps 通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荧光灯对通信的影响。用块判决反馈均衡器和平行判决反馈解码对室内无线红外通道下的PPM编码结构进行了分析。John R.Barry 教授主要从事非定向红外无线通信链接进行了研究, 某些机构研究优化了采用非定向LOS 红外发射的短距离通信系统,结果显示,在半径4m 的房间中,没有其他强干扰时,采用球形滤镜,100Mbps 速率的通信只要269mW的光发射功率,而且光发射功率和通信带宽有关系式P∝ B1/ 2 ( B 为通信带宽,P 为光发射功率) . J .B. Carruthers 教授主要从事非定向红外无线通道模式研究和非定向红外无线通信多载波编码研究。 Daniel 等人研究了采用手持终端的红外无线网络,并对红外链路访问层协议的吞吐量、最优的窗口和帧大小进行了研究, 对16Mbps 的链接,采用窗口大小为127 个帧,对吞吐量的最小恢复时间进行了研究。

国内对红外无线通信研究很少,国内的一些实验室在研究红外无线传输在室内的通信性能时,采用DFE 和LMS(最小均方差) 算法调节系数,对速率达到100Mbps 的室内通信进行了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非常接近。 另外,国内还在红外无线通信的应用领域进行了试验研究,如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目前已实现了4Mbps 和16Mbps 位速率的红外数据通信,分别实现了基于ISA(Industrial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 总线的4Mpbs 红外无线计算机通信卡和基于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部设备互联总线) 总线的16Mbps 红外控制器的设计。目前,红外无线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设备,许多笔记本电脑、Palm Pilots、PDA、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无线耳机、MP3、POS(Point of sales,销售点终端) 机、打印机等设备都具有了红外无线通信接口。

由于红外通信具有隐蔽性,保密性强,故军事通信机构历来重视这一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一技术在军事机密机构、边海防的端对端通信中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它还将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冲击,对未来数据通信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徐海峰,刘贤德.国外无线红外数字通信的研究[J].红外技术,1998,20(3):31~35.

[2] 陈永甫.红外辐射红外器件与典型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叶晖.红外通讯协议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0,26(7).

[4] 盛琥.一种利用单片机实现的红外通信接口[J].电子科技.2005(8).

[5] 柏军,胡屏,郭佩英.一种应用于单片机系统的红外串行通信接口[N].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3,23(2):39~42.

二、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等)

研究内容:

论文所设计的方向是基片89C51单片机的红外传输的设计。

红外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以红外光作为空间传输介质的短距无线传输技术,传输距离由几厘米至几米。IrDA技术主要是解决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及同外设的连接,比如耳机、麦克风、打印机等。另外红外通讯还常用于近距离遥控、双向通讯(半双工方式)。

红外无线传输主要特点是:

1. 它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被众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所支持;

2. 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数据收发;

3. 主要用来取代点对点的线缆连接;

4. 新的通讯标准兼容早期的通讯标准;

5. 小角度(30°以内)、短距离、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保密性强;

6. 传输速率较高,目前4M速率的FIR技术已被广泛使用,16M速率的VFIR技术已经发布。

研究方法:

按照系统设计的功能的要求,初步确定设计系统主要由发射模块与接收模块两部分组成。发送模块先由键盘操作键值,以二进制信号的形式,传送给单片机,然后单片机将待发送的二进制信号编码调制为一系列的脉冲串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红外接收模块普遍采用价格便宜,性能可靠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HS0038,它接收红外信号频率为38KHz,周期约为26us)接收红外信号,它同时对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得到TTL电平的编码信号,再传送给单片机,经单片机解码并由LCD1602液晶显示接收到的数据。系统的构成框图如下图。

之后编写发射模块程序,键盘扫描程序,红外接收模块程序和显示程序,并在Protues上进行仿真以及调试程序。

研究进度安排:

20XX.3.3——20XX.3.18 开题报告,广泛搜集红外传输设计的相关资料。

20XX.3.19——20XX.5.1 提出并设计出相关电路图,并完成程序编写,仿真调试。

20XX.5.2——20XX.5.20 在前面研究和学习的基础上撰写论文;

20XX.5.21——…… 准备论文答辩

论文提纲:

摘要

第一章:引言

1.1 介绍带通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2 带通滤波器的发展动态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2.1 介绍基片集成波导的基本原理

2.2 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3 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第三章: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的仿真优化

4.1 仿真软件的选择和仿真基本原理

4.2 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相关参数的仿真优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篇6: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题目:列车运行系统中的无线收发装置设计

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信息传输系统是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数据传送大部分 采用有线数据传送方式,如并行传送、串行传送和CAN总线等等。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当中。数据的传输载体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其实,数据传输还可以用无线传输方式,即通过空气或真空实现数据传送。相比于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方式可以不考虑传输线缆的安装问题,从而节省大量线缆,降低施工难度和系统成本。我们所熟知的遥控遥测、无线抄表、门禁系统、水文气象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数字图像传输系统等等,都已经都逐步采用无线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铁、动车等行业,我国的铁路列车事业飞速地发展,伴随着当今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轨道铁路发展前景很被看好,可是,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慢慢显现。去年的7•23动车事故中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无线通信对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作用。因而设计一个列车运行系统中的无线收发装置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研究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目前,在遥控遥测、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无线遥控系统、无线鼠标键盘等许多应用领域,都采用无线方式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NRF905作为无线收发模块、利用SPI口实现双向通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它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设计简单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列车运行系统、以及列车无线通信等应用领域等,而在人工和自动转换轨道道岔、紧急报警、控制车厢温度等领域的应用也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近年来,利用无线收发装置进行的温度检测系统在理论上发展比较成熟,但在实际测量和控制中,如何保证快速实时地对温度进行采样,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并能对所测温度场进行较精确的控制,仍然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度测控技术包括温度测量技术和温度控制技术两个方面。在温度的测量技术中,接触式测温发展较早,这种测量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低廉、测量精度较高,一般能够测得真实温度;但由于检测元件热惯性的影响,响应时间较长,对热容量小的物体难以实现精确的测量,并且该方法不适宜于对腐蚀性介质测温,不能用于超高温测量,难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另外的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是通过对辐射能量的检测来实现温度测量的方法,其优点是:不破坏被测温场,可以测量热容量小的物体,适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还可以测量区域的温度分布,响应速度较快。但也存在测量误差较大,仪表指示值一般仅代表物体表观温度,测温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在实际的温度测量中,要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在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入。

结合无线收发装置中的温度检测设备,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向数字式、由集成化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推出的智能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8位A/D转换器,其测温精度较低,分辨力只能达到1°C。国外已相继推出多种高精度、高分辨力的智能温度传感器,所用的是9~12位A/D转换器,分辨力一般可达0.5~0.0625°C。由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新研制的DS1624型高分辨力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13位二进制数据,其分辨力高达0.03125°C,测温精度为±0.2°C。为了提高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转换速率,也有的芯片采用高速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目前,智能温度传感器的总线技术也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所采用的总线主要有单线(1-Wire)总线、I2C总线、SMBus总线和spI总线。温度传感器作为从机可通过专用总线接口与主机进行通信。

1.3 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变革和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各个领域当中逐步得到应用。无线通讯传输技术具有成本低、无需通讯电缆、不受应用环境限制、组态灵活、重构性强等优点,这就给无线通信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无线收发系统在越来越朝着无线通信领域发展。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同样,列车运行系统中的一些设备正朝着无线化方向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接入技术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领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各种无线技术互补发展,各尽所长,想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宽带无线网络发展,并逐步实现与列车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一个更加健全的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会早日发展起来的。

2 文献查阅、调研情况

2.1 文献综述

在文献查阅期间,我分别对一些大量学习了于课题相关的书籍进行了查阅,。《单片无线收发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1]主要介绍了无线收发的工作原理,许多应用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无线模块的工作条件和一些参数的设置。《单片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3]主要列举了一些无线收发模块和单片机设计电路,其中基于RF109的2.4 GHz 数字扩频收发器电路对于了解本课题的无线收发频率有一定的帮助,使我更加地深入了解了两块模块要保持同步的条件,一些参数等等。《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入门与实战》[4]则是别以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8051内核无线片上系统(SoC)NRF9E5、NRF24E1、CCl010以及无线芯片NRF905、CCll00为中心,介绍无线通信和无线网络的原理和实战,通过这本书,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NRF905无线收发模块是怎么工作的,它是如何与单片机完成数据的.传送的等等。《无线信号传输装置及传输方法》[5],从中我了解到无线收发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与单片机有机地一起工作,与本课题中用到的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相似,同时,也学到了关于单片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使我对本课题的设计和实现具有一定的认识与帮助。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铺垫,我也全面了解了Nordic NRF905无线数据通信收发芯片以及对8051片上系统的认识,对于我后期完成系统的构架和电路图的绘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2 调研情况

为了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做课题期间我查找考察了铁路列车运行地对车无线安全监控系统,。铁路列车运行地对车无线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让我对无线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本课题的后期系统构建有一定的帮助),这其中它包括了多个地面监测设备 、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第一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第二无线数据收发装置、以及列车运行安全提示仪(。通过对这些硬件装置的学习,使我对硬件的总体设备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有一个更深的深度,对本课题中的硬件的构建有一定的帮助)。 铁路列车运行地对车无线安全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比较复杂,每个地面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输出输入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数据输入输出端,每个第一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天线端都通过现有无线通信网络系统与第二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天线端无线数据连接,第二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数据输出输入端连接列车运行安全提示仪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列车运行安全提示仪的RS-485数据总线通信端连接 TAX2型机车安全信息综合监测装置的通讯记录单元RS-485通信端(,从这些通信协议中我学会了这其中各模块之间通信需要遵守的一些所使用的协议和原理,让我对本课题的数据通信方面和同步技术研究的实现会有点帮助),。另外,还有无线传感器在铁路列车轴温检测方面的应用,和RFID技术在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使我了解了CTCS-2级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射频技术,。我国铁路施工线路上使用的无线数字收发可视对讲机,功能强大,实现三百米左右无干扰的可视化,通过它可以实时地报告铁路列车施工情况以及沿线的环境等等。

3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3.1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采用NRF905芯片设计一个无线收发模块,配合AT89S52单片机系统进行无线通信,这其中包括可以进行单双向开关控制、模拟列车运行系统遇到特殊情况是所作出的发出警报、温度监控等功能。大致可以用如下层次来表示。:

3.1.1 系统硬件设计

1 NRF905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利用PROTEL软件画出电路图,设置好各参数,封装等,先可以进行电路板的焊接,下载好程序之后进行调试。

2 80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可以使用PROTUES进行软件仿真。

3.1.2 系统软件设计

1 设计单个开关调试程序

2 设计双开关按钮动作程序

3 设计模拟列车车厢内温度显示程序(预想)

3.2 本课题的重点

1. 学会使用PROTEL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

2. 掌握80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并能与NRF905芯片通信。

3. 了解NRF905模块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4. 学会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图的仿真。

5. 程序的设计。

6. 系统的调试并完成课题。

3.3 本课题的难点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

1. 如何让单片机与无线收发模块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以及不收干扰影响

2. 程序的设计并能够正常调试。

3. 温度的显示以及超过一定温度给出报警表示。

4 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措施等

4.1 拟采取的方法和技术

方案1:单个开关动作程序。

具体方法:首先,先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其次,因为本课题主要是以单片机为主,所以可以先设计一个最小系统,让单片机能够跑一下LED程序,能够调试通过或者也可以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看能否可行;然后就是使用PROTEL软件进行相关的硬件设计,包括仔细研究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的芯片资料,了解相关参数之后,进行无线收发模块的设计;最后,就是使用KEIL C51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让两块NRF905模块能够相互通信,即按发送端KEY1,对应接收端蜂明器响,按发送端KEY2,对应接收端继电器开关操作,这算基本调试完程序了。

方案二:双开关动作程序。

具体方法:其实双开关动作程序原理就是任何一方,按发送端KEY1,自身显示1,对方也显示1,按发送端KEY2,自身显示2,对方也显示2,按发送端KEY3,自身显示3,对方也显示3,这个显示模块就可以使用LED8段数码管显示出来,先可以进行程序的编写让其能够正常的显示0-9的数字,然后进行键盘数码管和NRF905无线收发模块的软件设计,调试并完成设计。

方案三:温度显示程序。

这个方案要在前面两个方案能够通过的基础上来实现,因为涉及的模块比较多,还在预想中,所以还没付诸实行。

4.2 选择的工具

本次课题将要使用STC89C51RD+开发板进行硬件与软件的辅助调试。,

STC89C51RD+开发板特点:

增强型6时钟/机器周期,12时钟/机器周期8051CPU。

工作电压:5.5V-3.4V(5V单片机)满足低功耗需求。

工作频率范围:0-40 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 0-80 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 MHz。

片上集成1280字节/512字节 RAM 满足程序容量的需要。

EEPROM功能。

看门狗。

工作温度范围:0-75℃ /-40-+85℃。

本次课题还采用NRF905芯片作为无线收发模块,。

模块特点:

(1) 433/868/915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

(2) 最高工作速率50kbps,高效G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合,传输距离: 开阔地传输500米,距离传输视具体环境而定 ;

(3)接收灵敏度:-100dBm,最大发射功率: 10mW (+10dBm),瞬间最大

工作电流: <30mA,125 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 ;

(4) 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 ;

(5) 低功耗1.9 - 3.6V 工作,一般情况下,请使用3.3V供电待机模式下状态仅为2.5uA ,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 650us ;

(6)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只有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提供中断指示),可直接接各种单片机使用,软件编程非常方便 ;

(7) TX Mode: 在+10dBm情况下,电流为30mA; RX Mode: 12.2mA ;

(8) 标准DIP间距接口,便于嵌入式应用;

硬件方面除了开发板,就是一些焊锡丝、电烙铁、电路板等一些工具。

软件:主要使用

1.:PROTEL99SE、

2.keilC51和

3.PROTEUS仿真软件。

4.3 工作进度安排

1. 1、20xx-1-15至2-17 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2. 20xx-2-18至2-26 撰写开题报告

3. 20xx-2-26至3-26 学习NRF905模块和单片机系统

4. 20xx-3-26至4-26 程序编写

5. 20xx-4-27至5-26 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6. 20xx-5-27至6-10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7. 20xx-6-11至6-22 准备及参加毕业答辩

5 论文提纲

1. 摘要

2. 前言

3. 系统硬件介绍

4. 系统软件介绍

5. 系统分析与设计

6. 程序设计

7. 系统的实现

8. 谢词

9. 参考文献

6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智伟.单片无线收发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 李文仲,段朝玉.C8051F系列单片机与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 黄智伟.单片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 李文仲, 段朝玉.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入门与实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5]张默晗,张北,王天亮.无线信号传输装置[Z].CN201514694U: ,2010

[6] 孙弋.短距离无线通信及组网技术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肖洪兵. 跟我学用单片机.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8

[8]何立民. 单片机高级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9]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3

[10]李广第.单片机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11]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12]何立民.从Cygnal 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年,第5期:P5~8

[13]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14]陈志强,胡辉.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践指南.自编教材

[15]肖洪兵.单片机应用技术.自编教材

[16] AT89C51 DATA SHEEP Philips Semiconductors 1999.dec

[17]Yang. Y. Yi. J.,Woo, Y.Y., and Kim. B. Optimum design for linearityand efficiency of microwave Doherty amplifier using a new loadmatching technique’, Microw. J., 2001, 44, (12), pp. 20–36

[18] Vizimuller, P.: ‘RF design guide-systems, circuits, and equations’ (ArtechHouse, Boston, MA, 1995)[6]R. Dye, “Visual Object-Orientated Programming,” Dr. Dobbs MacintoshJournal, Sept. 1st ( 1991)

篇7: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毕业设计内容:

1.熟悉单片机系统设计方法,独立完成电路和程序设计。

2.用PROTEUS进行系统调试和仿真。

3.设计、制作并调试硬件系统。

4.完成相关软件文档资料。

毕业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

1.3000字以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000字以上英文参考文献的中文译文。

2.毕业设计论文(15000字以上)。

3.提供设计原理图和相应程序。

毕业设计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道路照明及道路亮化工程需求也更大,而能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节电节能、绿色照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高。现在再采用那些传统的手控、钟控照明系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如何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解决上述矛盾也就成为当前照明控制领域一个新的和紧要的课题。路灯照明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路灯照明耗电量约占总耗电量的15%,全国各地无不面对电力紧张带来的各种问题。面对供电紧张形势,路灯巡查对于国家来讲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工作,各种临时应急节电措施被广泛采用:夜晚间隔关灯、调整路灯开关的时间、在用电紧张的.日子里关闭景观照明等等,当用电高峰过后,这些措施可能就被束之高阁,明年的用电高峰来临,一切又会重新开始。这样的节电措施,在缓解用电紧张的同时,却带来资源的浪费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缓解用电紧张的最佳和有效的.办法是对用电实施智能化管理,减少浪费,使我们的每一度电都能物尽其用!启用先进路灯监控系统,可以对路灯实施统一启闭,对夜间照明系统和路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高效稳定,全天候运行,控制不必要的“全夜灯照明”,有效节约电能消耗。对于学校公共照明系统来说,采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是实现能源节约、减少资源浪费、满足人们生活要求、显示现代化校园的科学解决方案。

目前已有一小部分校园参考了公路路灯的节能措施,到了后半夜将电灯亮度调低,或采取等间隔亮灯的方式来节约用电,但是这样一个方法却带来路灯过亮或过暗的问题:

1.控制落后

开关灯方式落后:当前路灯控制,还停留在手动、光控、钟控方式。受季节、天气和人为因素影响,自动化管理水平低,经常该亮时不亮,该灭时不灭,极易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增加了财政负担。

2.操控不便

调节操控能力不足,无法远程修改开关灯时间,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天气突变,重大事件,节日)及时校时和修改开关灯时间。

3.灯况不明

不具备路灯状况监测,现有的照明设施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巡查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还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故障依据主要来源于巡视人员上报和市民投诉缺乏主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不能实时、准确、全面地监控全城的路灯运行状况缺乏有效的故障预警机制。

4.不能很好的应用在前半夜

因为其前半夜6个小时以上全部采取正常亮度,这样就会出现在没有行人、车辆经过校园道路时的电力资源浪费这一现象,而除了晚上6点-9点人车流高峰期以外其余时间人车流量确实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认为校园照明有更大的节能潜力。

针对以上现有节能情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种高效率的智能节能路灯,路灯控制器内应同时设有光控和时控模块,该模块先服从光度控制,再服从时间控制,能满足达到一定光度开关路灯和达到特定时间开关路灯的要求。同时,我们认为路灯应改进为为红外感测路灯。针对校园人、车流量的高低峰时段对路灯分为节能状态和标准状态。在人车流量的高峰期如清晨上班时间和傍晚18点―21点,路灯要保持持续标准亮度,而在深夜路灯将转为节能状态,通过红外感测,只在有人、车通过时才变亮。使用红外感测,与声控相比,感应精度更高,避免了一些噪音而使灯无效闪烁。将所有的路灯连接到单片机上,单片机和计算机通信,用计算机控制路灯工作状态。可设定自动控制方式和人工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可根据地太阳活动规律,并结合实际情况控制路灯的工作方式。当夜幕降临,或光线已经较暗时,虽然未达到设定时间,也能自动开启。交通高峰期,应达到持续满额亮度;高峰期后,进入红外感应,实现智能和节能的控制。人工控制方式可随时设定开关时间、路灯开启比例或单独控制路灯的开与关。另外通过路灯的`工作状态可对路灯损坏实现实时报警,并可显示具体的位置,提醒维修人员及时维修,中心控制器带有时钟芯片,该时钟芯片带有EEPROM,可以保持单片机工作参数,即使通信发生错误,路灯也能按照最后的程序进行工作。

文献综述

一、设计方案

本设计选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实现系统的控制和处理的功能。各模块所包含的功能如下:(1)红外模块:夜晚进行检测是否有行人。(2)显示模块12864:显示相应的时间和日期信息。(3)时钟模块:手动切换时间,自己设定开灯时间。(4)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周围环境光强度,若光强低于标准值则开启路灯。

二、硬件电路设计

1.主控制器STC89C52

STC89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STC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512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内置4KBEEPROM,MAX810复位电路,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4个外部中断,一个7向量4级中断结构(兼容传统51的5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另外STC89C52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最高运作频率35MHz,6T/12T可选。

2.红外模块

本设计采用HC-SR501红外模块,它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模块,采用德国原装进口LHI778探头设计,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超低电压工作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感应电器设备,尤其是干电池供电的自动控制产品。该模块用于检测夜晚是否有行人路过,因此产生高地电平,并通过软件的方法来处理电平信号。

3.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

本设计采用3线制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是一款灵敏型光敏电阻传感器,用比较器输出,信号干净,波形好,驱动能力强,超过15mA。同时配有可调电位器可调节检测光线亮度,用于检测周围环境光强度,若光强低于标准值则开启路灯。

4.显示模块

本设计采用液晶显示器12864显示时间和日期。液晶显示屏的第一行显示年月日,第二行显示的实时时钟,硬件电路中的12864的数据端口接到单片机P1口,数码管的4,5,6管脚分别与单片机的P3.0-P3.2相连,通过单片机的信息处理,从而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各段信息。

四、软件设计

主程序主要设计各个部分子程序的调用,子程序有时钟程序和显示子程序两部分。程序初始化后,红外模块子程序判断有没有行人,输出一个信号,经软件处理。12864液晶显示子程序主要通过接收主程序发出的信号,将其设置输入为模式子函数形成,并初始化LCD子函数,显示日期子函数,显示时间子函数。

五、仿真实现

该系统的软件仿真采用Proteus软件,当系统开机时,系统进入初始化界面,液晶显示第一行为时间信息,第二行为日期信息,当白天的时候,打开光强和红外判断,同时成立才开启路灯。设定按钮可手动改变时间信息。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

2.周润景等.Proteus在MCS-51&ARM7系统中的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

3.侯玉宝等.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

4.张靖武等.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

5.楼然苗等.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7

6.周向红等.51系列单片机应用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5

7.李林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实例驱动和Proteus仿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8.薛钧义,张彦斌.MCS-系列单片微机计算机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9.何利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研究内容

红外模块的使用。

单片机读取时钟芯片。

用液晶显示相关数据。

绘出逻辑图。

研究计划

第一周――第二周:下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查阅、搜集毕业设计相关资料。着手翻译相关英文资料,并熟悉PROTEUS软件和单片机的相关开发知识。

第三周――第四周: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综述撰写开题报告。完成毕业设计需求分析,确定系统框图。

第五周――第六周:方案论证,设计硬件电路。分析设计的电路,提出软件设计思路;毕业设计初期检查。

第七周――第八周:在PROTEUS中实现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分析调试中的问题,改进并重新调试达到技术要求。

第九周――第十周:软、硬件电路进行整体测试,修改并完善程序;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完成硬件的安装和调试。完成整个系统的软件、硬件的调试。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研究工作总结,撰写毕业论文。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论文修改及评阅,论文答辩。

特色与创新

路灯控制器内应同时设有光控和时控模块,该模块先服从光度控制,再服从时间控制,能满足达到一定光度开关路灯和达到特定时间开关路灯的要求。同时,路灯为红外感测路灯。针对校园人、车流量的高低峰时段对路灯分为节能状态和标准状态。在人车流量的高峰期如清晨上班时间和傍晚18点―23点,路灯要保持持续标准亮度,而在深夜路灯将转为节能状态,通过红外感测,只在有人、车通过时才变亮。

篇8: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伴随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多种经济并存的局面下,如何保证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关注的焦点问题。防盗器的发展也就应运而生。从应用上进行分类,防盗器可以分为:汽车防盗器,家居防盗器和便携防盗器。从形态上进行分类,防盗器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由传感器的类型进行分类,防盗器的分类就更多。

但是,哪种防盗器的防盗效果最好呢?暂时还没有定论,不过在我看来,多种防盗器混合应用才能达到最佳的防盗效果。其中以被动式热释红外防盗器的使用最为方便。

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器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泥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涅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优缺点:

优点: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

缺点:

⒈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

⒉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头接收。

⒊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

⒋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⒈实现防盗器的基本功能,即来人报警功能。

⒉在防盗的基础上,要求防盗器有报警延时,以便主人发出识别信号。

⒊建立有线与无线两种模式,适应不同场合需要。

⒋在有线模式下,设计拨号外设,利用电话网络提醒外出的主人。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研究步骤:

研究的条件和计划:

第一步 收集材料,数据分析,并进行有关调查。收集各种文献实体资料(主要在图书馆收集借阅所得)和权威虚拟资料(通过互连网搜索)了解其他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进一步完善功能。

第二步 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将具体解决上面提出的四种功能。

第三步 选择研究方法。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器材和设计,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查阅,数据调查,……

研究的条件和计划:

首先,学校网络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丰富和齐全网络信息资源,并能较全面了解到国内外设计者的思想动态,在网络资料收集上大大降低了难度;

其次,学校图书馆有大量有关文献藏书,便于进行参阅;

四、研究工作进度:

1.2004年12月20日――2005年元月10月 选题,开题报告指导与开题。

2.2004年12月25日――2005年3月20日 资料收集,接受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形成论文初步思想

3.2005年4月20日之前,论文撰写,形成初稿.

4.2005年4月30日前,修改,定稿,正稿上交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赵明,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何希才编,《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电子工业出版社

[4] 谢百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二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9: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拟选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设计系统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单片机数字频率记以其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全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智能仪器中,省掉了很多烦琐的人工调节,智能仪器通常能自动选择量程,自动校准,这样不仅方便了操作,也提高了测试精度。

选题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单片机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的出现是近代计算机技术的里程碑事件。单片机作为最为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它的成功应用推动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单片机已成为电子系统的中最普遍的应用。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应用范围很广,发展也很快,它已成为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自动控制与计量测试、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等技术中日益普及的一项新兴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本题主要研究以单片机为核心辅以信号处理电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通过对信号预处理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变换电路、信号整形电路和分频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单片机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和编程命令及方法等知识的深入学习理解,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并确定一种不论是硬件实现还是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指标较合适的方案,实现基于单片机的数字频率计设计。该设备通过信号预处理电路,将各种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使信号变成高低电平形式的矩形波信号,再与单片机进行接口,再通过单片机的中断和各种程序进行运算,最后显示出计算结果,得到输入信号的频率值。通过本次课题设计,使我们更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查阅、消化相关资料,自学相关设计硬件,完成设计方案的理论析,并进一步设计、制作实际电路,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硬件电路设计、调试能力。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根据频率的定义,频率是单位时间内信号波的个数,因此采用上述各种方案都能实现频率的测量。但是本论文设计的是一个用单片机做为电路控制系统的数字式频率计,采用脉冲定时测频法,则在低频率的测量时误差会大一些。采用脉冲周期测频法则测高频率时精度无法保证;采用脉冲数倍频测频法和脉冲数分频测频法则精度有所提高,但控制电路较复杂;采用脉冲平均周期测频法则很难兼顾低频信号的测量;而采用多周期同步测频法,闸门时间与被测信号同步,消除了对被测信号计数产生的±1误差,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且测量精度与待测信号的频率无关,达到了在整个测量频段等精度测量。本次设计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因此,本次设计根据需要,采用脉冲定时测法。

研究进程安排

1.几种方案的优劣讨论

2.先进行系统硬件设计

3.在进行系统软件设计

4.最后进行系统的仿真和调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雷等编.集成电路应用实验.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李雷等编.电子技术应用实验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朱红等编.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冯熙昌编.电子电话机集成电路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5]李华等编.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6]徐惠民,安德宁等编.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篇10: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页面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各2.54厘米,左:3.5厘米,右:2.5厘米。

页码:居中,首页(封面)不加页码

开题报告例:

基于先进控制策略的供应链建模和控制(题目四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各空30磅)

1.课题研究背景(一级标题:左起顶格打印,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各空18磅)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问题[1]。文献[2]中,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等实体组成的供需网络,是跨越企业中多个职能部门活动的集合,它包括从订单的发送和获取、原材料的获得、产品的制造,到产品分配发放给销售商、及最终用户整个的过程。人们对供应链的研究始于60年代,着眼于在相对平稳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及其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物料的.集中调度与管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动态市场环境中的动态企业联盟而言,结盟企业具有地理上的分散性、职权的自主性和充分的自治性,合作与竞争、自主与联合并存,形成由各实体构成的复杂、动态的供需网络。(五号宋体,1.25倍行距)

1.1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和特点(二级标题:左起顶格五号黑体打印, 段前空12磅,上面一行是一级标题的话,就不空)

开题报告2500字以上,应包括:

1、课题背景和意义(简述);

2、研究内容或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4、研究进度安排;

5、论文提纲;

6、参考文献(至少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篇以上)。

[1] 殷剑宏, 吴开亚. 图论及其算法[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五号宋体, 1.25倍行距)

[2] 党跃武,谭祥金. 信息管理导论[M].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Pedrycz W., Gomide F.. An Introduction to Fuzzy Sets [M]. MA: MIT Press, 1998.

[4] 廖建新. 移动智能网技术的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J]. 电子学报, 2003, 31(11): 1725-1731.

[5] 冯永新, 刘治国, 姜月秋. 一个应用于移动自组网络管理的簇生成算法[J]. 软件学报, 2003, 14(1): 132-138.

[6] Wong V. and Leung V. Location management for next generatio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7] networks [J]. IEEE Network, 2000, 14(10): 18–24.

[8] 赵秀珍. 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A].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 科技编辑学论文集[C].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125-129

[9] Bao F., Deng R. H., Mao W.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fail exchange protocols with off-line TTP [A]. Proc of the 1998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C]. Oakland: IEEE Computer Press, 1998. 77-85

[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粮食问题[N]. 人民日报, 1996-10-25(2)

[11] 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 3100~3102-93 量和单位.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注:上述文献仅说明文献书写格式,与正文无关。正文中需标注文献的引用出处,参照正文中所表示。例如[1]。正文中的公式用公式编辑器输入.

篇11: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试验室建设,研究对象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我选择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学习和巩固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进一步熟悉和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有较深的了解;为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收集资料、消化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能力等等。

2.2、意义

从事电子通信业而不能熟练操作使用matlab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在工作和学习中将是寸步难行的。在数学、电子、金融等行业,使用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在通信、电子等行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研究现状

matlab是由math 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的计算软件,通过matlab和相关工具箱,工程师、科研人员、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相应的科学计算工作。

matlab 本身包含了 600 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这样,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业内领先的工具箱算法极大的扩展了 matlab 的应用领域,所以matlab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信号处理工具箱就是其中之一,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matlab提供了滤波器分析、滤波器实现、fir滤波器实现、iir数字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阶次估计等方面的函数命令。

3.2、发展趋势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过去所依赖分析的技术已逐渐不敷使用。利用电脑来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已是当今工程师的必要工具。使用 matlab 软件进行科学计算,能够极大加快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进度,减少在编写程序和开发算法方面所消耗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从而获得最大的效能。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

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但是在计算机中的模拟和实现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法的,如果将采样的频率放的高一些,数字的所造成的失真就不容易察觉了,采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话,非常的方便,这也是数字代替模拟的的原因之一。

2、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式

在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一个正弦信号有幅值、频率、相位三个参数,可以对这三个参数进行调制,分别称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也可以用脉冲信号作载波信号。可以对脉冲信号的不同特征参数作调制,最常用的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称为脉冲调宽。数字信号调制的三种基本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在信号的解调中首先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幅值调制就是让已调信号的幅值随调制信号的值变化,因此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形状与调制信号一致。只要能检出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即能实现解调。这种方法称为包络检波。检波后的信号,再经低通滤波,滤除高频信号,即可获得所需调制信号,实现解调。

word该篇DOC格式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11篇)范文,共有1690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11篇)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11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