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略读实践课——《现代诗二首》+《西湖秋泛》《会说话的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迁移运用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借助诗歌描绘的景物进行想象,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初读诗文
1.导语: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都对秋天情有独钟,他们是怎样描绘秋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诗歌的节奏。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分小节读诗。
(二)整体感知,交流“画面”
1.再读诗文,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汇报。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写了归巢的鸟、斜阳、江上、白色的芦苇。教师相机点拨:运用“多感官”创造性地想象画面,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写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与现实的抗争;把芦苇拟人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花牛歌》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写了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西山的青峰。教师相机点拨:运用“多感官”创造性地想象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的情景。这是一首写花牛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要注意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三)整合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四年级上册1《慧眼观天下》第21页《西
湖秋泛》和第23页《会说话的草》
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黄昏时美丽的景色,《花牛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情景。下面,请自读《西湖秋泛》《会说话的草》这两首诗,想想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读诗后,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迁移运用精读课文多感观想象画面的方法,根据诗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课堂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无数的梦想,也有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课后再把今天读的这4首诗歌熟读,挑你喜欢的诗歌背一背。注意运用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借助诗歌描绘的景物进行想象,感受诗歌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白色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