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 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与家务常识、其他课所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各学科的整合。
关键信息:
1、教材的使用: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开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学实验室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由学生提前上网或从化学实验室中了解,并讲出自己的感受以及与自己预想不一样的地方;课后习题,利用家中物品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探究、实际操作、猜想、讨论、交流、展示为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互学互教。
例如:①学生分组交流做家务时如何将粉末状固体倒进小口瓶子;②小组讨论倾倒液体时,为什么瓶塞倒放在桌面上?③对课本知识的领会进行实际操作的展示。以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思考、动手、实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主动求知,开发学生潜能,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自信且愿意探究的小科学家。
3、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体现科学的严谨。
例如: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思考:怎样把油不撒不漏地倒入小瓶中?煤气灶的支架高低有没有学问?如何把这些知识与化学实验操作的知识联系起来?为什么化学仪器与家庭用具有所区别?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转型期,尤其是到了“叛逆期”,不愿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凡事喜欢亲历亲为,最讨厌由老师包办代替,特别愿意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已具备了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想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自然,围绕着化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究,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已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已有亲身体验;对实验的目的性、遵守实验室规则已通过自学、预习或查询有了初步认识。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对化学仪器、设备、药品柜、药品有初步了解,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有简单了解,对本节课内容已做预习。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探究的目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3、有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实验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方式: 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给出具体方法,教师不提供具体答案,教师不做出传统意义上的“对与错”的评价;而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个探究方向,作为教学的促进者,为能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
具体采用“问题情景—讨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课堂思路。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动脑—动手—动脑”地学习知识,并且在这之间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锻炼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评价同学、评价方案的能力。
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制。每个小组同学既可保持个性又可同小组成员之间保持共性,在讨论、动手实验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过程中由“不会到会”的喜悦。
3、教学评价方式:
⑴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提问、讨论、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口头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⑵通过课堂检测习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⑶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以及追问等方式,使学生自发回顾自己的思维历程,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方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并得以提高。
⑷评选“今日之星”,由同学提名本节课思维最活跃、发言最积极、正确率最高等多个“今日之星”,用本活动引发学生之间的互评,启动学生之间的竞争,树立化学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⑸请学生评价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进。
五、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验用品如下:
1、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投影一些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2、药品:锌粒、石灰石(块状)、碳酸钠(粉末)、氧化铜、水、盐酸(1:4)、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
3、仪器:试管(φ18mm)、药匙、量筒(10ml、25ml)镊子、纸槽、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刷、水槽、集气瓶、导管(60o、120o、90o)胶皮管。
六、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走进化学实验室前,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纪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的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2、准备一些课件: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化学危险品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3、提前布置作业:请你拟一份实验室须知。把花生油从大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么?花生油、酱油、香油、醋是在什么器皿中保存?盐、味精又在什么器皿中保存?观察家用炊具在灶台上的高度,是紧贴灶台还是留有一定间距?为什么?炒了一道菜的锅能不能立刻炒下一道菜?为什么?应当怎么做?物理课上学的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程序?
通过这些看似与化学无关的作业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课前与学生共度两分钟准备时间时,稍加提问,使学生对作业有所回顾,互相形成一个交流讨论的局面。气氛热烈不觉呆板,使学生体验到老师与他们的合作关系。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完成。
学生按实验桌每两人分为一个实验小组,每组成员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做实验时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为一个讨论小组。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实验室规则教育---------一、认识你的实验室;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实验室规则。
【说明: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已经进过生物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做过多次实验,对实验室的要求和规则比较熟悉,因此,要求他们自己拟定一
份实验室规则,即让他们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编写这些规则的良苦用心。】
2、小组讨论、评议、补充。
【说明:学生创作、学生补充的实验室规则,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对于其他同学的相同部分有认同感。】
3、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室规则。
【说明:没有必要念了,只需要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或疏忽的地方强调一下,并提示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
4、追问为什么?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5、展示危险品图标,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反馈】20页活动天地
第二板块:具体学习内容。
一、药品的取用
1、提问家中盐、味精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油、醋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
【说明:用生活常识引入,既有兴趣又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
2、追问盛放容器的区别?为什么?实验室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该怎样盛放?
【说明:打学生个措手不及。司空见惯的事情恐怕一下子还说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困难了。而且,大胆而有根据的猜想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
2、观察桌上的碳酸钠粉末、锌粒、石灰石等固体药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液体药品。
【说明:用事实验证学生的猜想。】
4、用什么工具可取出这些药品?有无不同之处?回忆家中如何取盐?如何取用油、醋?
【说明:把课本内容稍作了延伸,通过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把操作、模拟、直观与推理交织在一起。】
5、一位同学现场演示“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向试管中滴加液体”,其它同学挑毛病,取得共识后分组进行这两个实验操作。重点放在从细口瓶向试管倾倒液体上,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小结注意事项。
【说明:把学生相互评价这一重要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具体化,并使学生亲眼看到评价的价值所在:使结果更完美。】
6、药品取用知识的小结。
【说明:必须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做出小结,这一步是学生把经验知识提升为规律知识的一种认知的升华。】
二、物质的加热
1、观察酒精灯的构造,提问为什么有三个“绝对禁止”?
【说明: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已知,在此仅强调,即用复习作为学习方法,且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学科间的整合】
2、提问家中灶具与灶台间的距离?追问为什么?
【说明:大多数同学可能想不出为什么,但也有少数同学知道,可经过讨论由学生小组之间产生一个猜想—质疑—分析—论证—认同的科学探究过程。】
3、提问:能否用现有仪器证明猜想和假设?在小组内提出想法,大家讨论认可后分组实验1-4证实。
【说明:通过实验设计、互相评价、实施实验、分析结果,使学生思维高度紧张和活跃,再次历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
4、以刚才得到的结论为基础讨论如何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应注意哪些问题?
5、小结酒精灯的使用以及液体加热注意事项。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补充,用口头方式比较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洗涤仪器
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
【说明:很有可能学生只知道如何洗,却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洗干净,在此引发同学们思考。】
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洁净的),讨论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洗刷后的试管,判断是否洗干净了。
3、小结: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洁净的判断。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补充,并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三板块:反思交流: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比较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触?那些需要再做练习?然后根据交流结果安排检测题。
【说明:此板块既将所学知识再次系统小结,又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为载体引领学生体会了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第四板块:小结、评选“今日之星”,“给老师打分”
【说明:此板块将评价方式灵活化,而且充满积极轻松的意味,可评选最佳提问、最佳发言、最佳实验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放松而且把上课的细节再次一一回顾,能体验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不足。而在评价教师时,无论学生说什么,教师都坦然对待,以“身教”教给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所学知识,画成知识网络形式。
七、课后反思
1、本节课强调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2、本节课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借鉴生物、物理课的知识,决不简单重复,而是创设新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本节课中,如果学生不投入到探究过程中,他就无法获取答案,或者只能获得其它学生的“二手”答案。而没有兴趣,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在过程的进行和知识的获取上都会感到困难但也会得到喜悦。这三个方面互相促进,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1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概况,学习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认识并治理水资源。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来看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2)、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水浪费、水污染及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如何防止水体污染。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和提出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成小组,对学校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学习情景】
1.运用多媒体展示和水有关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我们每天都要用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生〕
1.我们每天必须喝一些水,否则人将不能存活.
2.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等等.
〔师〕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
方面的知识————爱护水资源
〔板书〕课题1.爱护水资源
〔板书〕〔学习内容〕
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
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4、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师〕大家把书翻到68页,先自学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课件展示】
〔课前预习检测〕
1、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的总储量约为___,地球表面约__被水覆盖着。
2、海洋的水的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__。
3、海水中所含主要的化学元素中,__的总量最多。
4、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__,即____。
5、我国水资源总量为___,居世界___,但人均只有___。
6、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
7、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污染、__污染和__污染。
8、为了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工业上采用______,同时对污染的水_______;农业上提倡使用___,合理使用__和__;生活上应逐步实现______。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1、为什么科学家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呢?
2、我国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3、列举出是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浪费水的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水资源缺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工农业生产,请大家列举出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中节水的方法有哪些?
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如何节约用水?
6、水体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7、如何减少水体污染?
【老师收集、整理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爱护水资源之后,应该知道,虽然地球又被称之为水球,水的储量很丰富,但是可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且部分已被污染,因此我们要节约水资源,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使我们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丽、更加和平。
【课件展示】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2、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
3、请你们谈谈自己的节水经验,在爱护水资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吗?
〔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谈谈你的收获。
〔课外作业〕
1、课本73页第1、2、4.
2、通过对爱护水资源的学习,请你写一条标语,倡议我校全体师生节约用水。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爱护水资源 丹凤县寺坪中学:彭亚
2014年9月13
第三篇:高二化学教学设计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 《苯 芳香烃》
一、 设计思路(第一节课)
1、 教材分析
苯、芳香烃安排在苏教版必修2《化学 》,先直接给出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通过分析、假设,进一步用实验验证苯的分子结构;再给出苯的物理性质和苯的结构特征: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键角均为120°,六个c和六个h共十二个原子共平面。在这基础上指出苯的化学性质特点是:比烯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中列举了苯与溴、硝酸的反应; 用文字介绍了苯与氢气能反应。最后通过“科学史话”栏目介绍了苯的研究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整体上看,教材内容体现了课程要求和认识物质的规律。于是我将“苯分子的结构”这一教学内容设计成为探究性活动, 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
在苯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质甲烷,不饱烃以乙烯和乙炔为代表。认识了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乙烯和乙炔碳碳双健、碳碳叁键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且能根据有机结构理论写出简单的同分异构体。这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结构特点及证明方法;理解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苯结构的认识及苯的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苯的性质与饱和烃、不饱和烃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
1、导入新课:播放编制好的录音: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苯的发现: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设计意图:以史为鉴,渗透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情感。
2、实验探究苯的物理性质
[实验]
(1) 在一试管中倒入1ml苯,观察苯的颜色与状态,认识苯在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 再向试管中加入3ml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振荡,发现溶液浑浊,静置分层,说明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3) 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酒精,振荡,溶液不分层,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苯的感性认识,学会从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加深对苯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思考]有三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装有苯、水、酒精,不用其它任何试剂,你能鉴别它们吗?
3、苯分子结构的探究
(1)苯分子式的确定
设计情景:法拉第发现苯以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立即对苯的组成进行测定,他发现苯仅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 3 % ,苯蒸气的密度为同温同压下乙炔的3 倍,你能确定苯的分子式吗?
设计意图:运用以前甲烷分子式确定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另外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对一种未知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常用方法。
(2)由分子式对结构的推测,尝试书写苯可能的结构
思考题:
1、c6h6与饱和的烷烃相比,差多少个h?
2、如只含有c = c,应该有多少个双键?如果只含有c ≡c,应该有多少个三键?
3、根据“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以及我们学的烷烃、烯烃和炔烃中其结构式书写的经验,请你写出苯分子可能的链状结构简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1、2两小题思考,是为后面第3小题的分析埋下伏笔,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
[组织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①. ch ≡c —ch2 —ch2 —c ≡ch
②. ch3 —c ≡c —c ≡c —ch3
③. ch2 = ch—ch = ch—c ≡ch
④. ch ≡c —ch(ch3) —c ≡ch
⑤. ch2 = c = c = ch—ch = ch2
⑥. ??
经过讨论:a~ e 式都符合要求,但e 式含累积双键,明确告诉学生不稳定,a~d 式较合理。
[故意设疑]到底是哪一种,难道四种都有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进行验证?这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自然地想到含c = c 和c ≡c的物质可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验证。
(3)苯分子链状结构的否定
[学生实验] 1、试管中加入2ml苯,滴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不褪色。
2、试管中加入2ml苯,加入1ml溴水,振荡后静置。溴水分两层,
上层橙红色,下层无色,发生了萃取现象。
[学生小结] 苯不能使酸性的kmno4 溶液和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c = c 和c ≡c ,上述结构都不合理。
设计意图:事实胜于雄辩,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苯的链状结构进行否定,并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4)讲解凯库勒式的由来
凯库勒式的发现史:凯库勒一直在想着怎样在教材中写苯的结构这一难题,然而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停笔,偎炉休息。他面对炉中飘忽不定的火苗陷入了沉思,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朦胧之中,凯库勒仿佛觉得有一些碳原子在自己的面前跳起舞来,它们排成蛇的形状,一会儿在火焰中翻滚,一会儿卷曲起来,突然,原子“蛇”的头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环状,不停地旋转起来。凯库勒猛然惊醒,根据梦中受到的启示,他迅速画起苯的封闭式结构式来。经过若干次的修正,最后他决定用六角环状结构来描述苯的分子结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由于揭开这个谜而名垂青史。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史的介绍,让学生学会倾听,对重大化学成就进行情绪体验,对伟大的化学家杰出成就表示崇敬,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5)引导学生对苯分子结构的正确认识
①、引导学生对凯库勒式的正确认识;
老师板书凯库勒式,提问学生从结构与性质的联系角度来分析凯库勒式,学生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从凯库勒式中看出含有不饱和键,应能使溴水和酸性的kmno4 溶液褪色,这与前面实验事实相矛盾。老师趁机解释对凯库勒式认识。
②、展示苯的球棍模型和比拟模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③、科学认识苯的结构;
[投影]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
1. 苯分子为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2. 各个键角都是120°
3.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为1. 40 ×10 - 10m ,介于单键(1. 54 ×10 - 10m) 和双键(1. 33 ×10 - 10m) 之间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结论〕根据结构决定性质,从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可以得出:
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应该既具有饱和烃的性质,又具有不饱烃的性质。
六、设计反思
“苯”一节内容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 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实验, 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讨论成了课堂生活的常态, 小组学习成了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老师真正扮演了一个情景创设者、组织者、指导者、有效调控者的角色,老师为学生创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创设了一连串环环相扣创造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通过一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意义建构。因此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但没有削弱, 反而加重了,在新课改中教师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第四篇: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
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 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讨论完成:
s+ 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 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64克
1.6克3.2克
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 克,生成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 克。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 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 ×11.6克/245=4.6克
(5)答: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练习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 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学生练习: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11.6 克 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 ×11.6克/245=4.6克
(5)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第五篇: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概况
绪言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反应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制品,甚至其自身的生存、发育、成长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化学又是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等问题。绪言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绪言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教材中的图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绪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绪言教学建议
要力求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未知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出现一个爱好化学课程的好势头。从教学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使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他们虽然是第一次上化学课,教师也没有必要滔滔不绝地进行长篇讲述。为了培养学生使用教科书的习惯和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带着“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进行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去阅读思考,然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由于教材写得相当简练,除学生在讨论时的即兴发挥外,教师还应在总结时有计划地做些补充。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还应使他们逐步产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还应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迫切感。课后布置学生调查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科学,以及绿色化学等问题,举办一个资料汇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述】或许你想过这些问题:怎样才能使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澈?物品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了解更多的人体的奥秘,发明新的药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生活更健康;你或许想变废为宝,让那些废旧塑料变成燃料,使汽车奔驰,飞机翱翔;你或许想要一件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甚至还可以随光的强度改变颜色??你的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二、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 学生自由谈谈对化学的认识。
2、 看课本的几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 你能说出一到两位在化学研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吗?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三、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我们天天都吃食盐,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表象;近代化学;元素周期律;现代科学技术;绿色化学)
四、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投影】
1、 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物质的运动规律
命活动的规律
2、 下列物质的制作过程与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是()
①酿酒 ②制黑火药 ③冶炼金属 ④生产新药品
3、 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是()
①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②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④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
4、 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高分子材料 ④生物体生
5、 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3000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①3000多种 ②1000多种 ③30多种
五、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④100多种
【总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3个问题,请举例说明这3个问题。
【思考】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
【拓展延伸】
1、 化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下列粒子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a、中子b、分子c、原子d、电子
2、 想想,你家里的哪些物品与化学有关,哪些物品是化学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