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感恩开始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 |||
感恩,是一个人起码的修养,中职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体谅父母,也不懂得宽容身边的人在他们眼中,父母的关心,老师的教导,那是理所当然.因此,教会学生感恩,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只有懂得了感恩,才有一颗宽容的理解父母,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 |||
二、班情分析 | |||
班级学生为中职三年级社会文化艺术专业学生,部分学生就其心灵方面来看,普患有“情感冷漠症”,有不少人不懂得感谢、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因此通过本次班会,让同学们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 | |||
三、教育目标 | |||
1.认知目标:了解感恩教育的精神内涵,理解感恩教育的伟大时代意义。 2.情感目标:体验感恩带来的精神愉悦,感悟友爱情感,提升道德素养。 3.运用目标:自我剖析,认知不足,学会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品质建设,建立正确的三观,深化感恩意识,巧学善思,回馈社会 | |||
四、活动要素 | |||
时间:40分钟地点:306教室 参与者:班主任、学生 | |||
五、教育方法 | |||
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榜样示范法 | |||
六、设计思路 | |||
理解感恩——学会感恩——为何感恩——做到感恩 | |||
七、活动准备 | |||
教师:课件制作、素材收集、任务布置 学生:素材收集 | |||
八、实施过程 | |||
活动环节 | 活动内容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知感恩,悟内涵,引出主题 | 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 六名同学上台表演手势舞 | 通过师生配合揭示班会主题; |
1什么是感恩? 2为什么感恩? 3感恩谁? | 1心中有爱,心存感激。 2培养健康的心里。 3感恩父母等 | 1聆听讲解 2思考问题 | 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的认识感恩,学生会感恩父母、师长和好友伙伴。 |
感知父母恩 春晖寸草心 | 1.播放视频 汶川地震中母亲用身体护住4个月大的孩子,她离开了世界,却让她最爱的人活下来。 2.爱的小测验 | 思考: 1.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 2.我们平时如何对待父母的? 3.我们和父母要怎样沟通? | 通过案例的分享,震撼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考,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担当意识,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理解感恩教育的意义及践行过程中带来的精神愉悦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
师爱:世界上最纯洁的爱! | 阐述: 引领你走向知识的道路,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老师 提问: 老师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有哪些? 你最想感恩的是你的哪位老师? | 采访: 分享你最想感谢的老师或朋友,说说你们的故事 思考: 接受他人感恩时内心会有哪些变化呢? | 通过互动和倾听,结合自己的回忆,感恩师长的知遇之恩、启迪之恩、教育之恩。 |
友谊让自己原理孤独 | 1. 播放同桌的你,一起分享做活动的照片。 2.对同组同学说出心里话。 | 思考:1.我们要如何相处? 2. 遇事为何我们总是抱怨? 采访:分享你最想感谢朋友,说说你们的故事。 | 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破除隔阂与矛盾,有利于班级团结。 |
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里, 浓浓爱国情。 | 播放视频:疫情面前,是谁在为我们付出? | 思考: 1.祖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和进步? 2.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知道岁月静好来之不易,是有人扛着我们前行。很庆幸,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伟大的祖国。 |
感恩有学生们,让我们一起传递每一份爱! | 1. 感恩寄语; 2. 教师总结 3. 作业布置 | 1.师生共鸣,聆听寄语; 2.准备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 利用师生共鸣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知恩、识恩、感恩的精神进行凝练,提升思想高度。结束课程 |
九、预期效果 | |||
1.矫正认知偏差,明确感恩精神内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恩识恩,实践奉献爱心。 2.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提高道德品质,有意识的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发展主题中。 | |||
十、班会反思 | |||
1.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和传统美德的认识不足,内驱动力还需继续激发; 2.形式受限,可通过课后拓展,实践活动等持续进行教育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