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教学设计 | |||||
科目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课时 | 1课时 | 班级 | 23保育1班 |
授课 教师 | 授课时间 | 2023年 11月 15日第 1节 | |||
课题 |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 ||||
教材分析 |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该书紧密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内容充实、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 ||||
教学内容分析 |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节选自本书第十课的第一框题——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随着青少年犯罪的年龄逐渐年轻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后果严重化,中职学生有必要掌握罪与非罪,了解刑罚的种类及理解刑事责任年龄,树立法治意识,预防犯罪。 | ||||
教学对象分析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掌握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刑罚的种类及刑事责任年龄 | |||
能力目标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 ||||
情感目标 | 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预防犯罪 | ||||
重点 | 犯罪的概念及特征、刑事责任年龄 | ||||
难点 | 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2、树立法治意识,预防犯罪 | ||||
教学 方法 | 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 ||||
教学 工具 及场地 | UMU互助平台 |
教学过程 | |||||
教学活动 | 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1 | 布置课前任务 | 利用UMU互助平台发布课前任务(案例分析及讨论) | 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在线案例分析 |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 |
2 | 新课导入 | 观看视频-共享单车的“待遇”,提出问题:视频中的年轻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如果是违法行为是否属于犯罪? | 学生根据问题作出回答 |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 |
3 | 一、运用刑法武器制裁犯罪行为 (一)犯罪的概念 | 根据课前任务(案例)归纳犯罪的概念 | 回答课前任务(案例)的问题 | 归纳知识 | |
4 | (二)犯罪的特征 | 根据课前任务(案例)归纳犯罪的特征 | 回答课前任务(案例)的问题 | 归纳知识 | |
5 | (三)犯罪分子应受到刑罚处罚 1、我国刑罚的种类 | 结合课前案例,讲解我国刑罚的种类 | 分析案例,掌握知识点 | 掌握知识 | |
6 | 2、刑事责任年龄 | 播放视频——讲解刑事责任年龄 | 观看视频并进行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点 | 掌握知识,学以致用 | |
7 | 二、明理懂法,预防犯罪 | 发放案例,设置案例问题 | 根据案例,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 |
评价 | 根据学生案例分析的答案进行点评 | 根据教师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 知识反馈 | ||
小结 | 1、掌握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2、理解刑罚的种类及刑事责任年龄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 | ||||
布置课后作业 | 观看视频——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设置问题: 1、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怎么看待虐童事件? 2、如何做一名守法的劳动者? | 利用UMU平台上完成在线作业 | 知识回顾、预习新知 | ||
教学反思 | 优势: 1、利用UMU互助平台,让学生进行在线课前预习; 2、利用信息化工具,教师实现实时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不足: 小组合作讨论不能兼顾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 改进措施: 1、在线布置课后作业,实现老师对学生能够一对一的辅导 2、制作知识拓展,补充上课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增强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 ||||
说明:课后拓展根据上课时间或实际需要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