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教学设计格式【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篇一
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教学设计综述
1.创新点
本获奖课例都来自第五届NOC活动“教学实践评优”项目,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把握学科内涵、师生互动等方面各有独到之处,简要表述。
2.教材分析(可选项)
简述本次课在本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及采取的相应策略。如果下文中需要说明,则写;否则可以省略。
3.教学目标分析
简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考虑。视需要而写,不必面面俱到。体现本教学设计的特色所在、重心所在,要与下文相呼应。
4.学习者特征分析(可选项)
简要分析与本次课相关的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先前知识储备等。如本次课没有特别的要求,此部分可省略。
5.所用的教学资源及环境
简要说明本次课所用到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包括本次课所用的课件、PPT,上课时课堂的配置,包括是否为多媒体教室,或者是教师机+大屏幕+投影仪等,学生手里是否有移动学习设备。
6.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因素,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什么。简要描述。教学过程
清晰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思想、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
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针对上述教学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上生成性知识的处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理性的思考,给出自我评价或改进的建议。
版面要求
每篇文章在3600字左右。
教学设计格式 篇二
清城区优秀教学设计格式
1、教学设计应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
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
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篇2: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教学设计格式及要求
(一)教学设计、论文纸介质稿打印及电子稿设置要求:
1、题目:3号黑体居中;
2、编写者单位及姓名:课题下空一行居中5号宋体;
3、正文:在“编写者单位及姓名”下空两行4号宋体;
4、行距为word“段落中固定值25磅”,左、右边距为2cm,上边距为2cm,下边距为3cm,需设置页码,纸介质稿需学校加盖公章。
5、a4纸打印。
(二)教学案例录像要求:
所有授课建议采用双机现场录制,要求内容完整,图像清晰、画面稳定,无马赛克现象,声画同步,音响效果真实,无失真和噪声的干扰。
(三)光盘制作要求:
光盘封面要注明送课市、县、学校、授课人、授课内容(科目、年级、课名)、使用设备模式等信息,光盘包装良好。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
(所用教材的版本及课题所在章节)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特点及相应对策)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及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什么策略或方法,如何运用,达到什么目的)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什么媒体,何时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选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现成的优质教学资源(“新跨越”系列资源和《陕西省中小学电教教材目录》上的资源),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有效提升新课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效益)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板书设计
八、练习设计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十、教材复印件(3份)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二)3 4 5 篇3:教学设计标准格式
教学设计标准格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课时要求:
四、教学理念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
九、学习评价
十、教学反思
范例:
第一章 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功能;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就是专指实现计算机作为端系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一类网络,它本身不必再有类型可分。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理解,教学时应强调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认识,对网络进行分类的目的,应能体现出不同网络类型之间在更多的特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对每一中网络的特性的叙述,都是从“网络作用(覆盖)范围”这一点上切入,然后在拓扑结构形式、传输介质与容量、通信资源利用方式、应用与服务等几个方面突出他们的特征。4.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过程中,对网络知识有了
一些了解和应用经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学生往往是对网络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甚至有部分可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网络
建设情况不同,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本节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借助于一些具体活动的安排,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网络拓扑图的制作,使实践与理论相匹配,营造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六、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已有的专家或他人的定义相比较,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枯燥。人为地将理论与现实剥离,会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地考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作为参观活动课的形式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也有助于交流的开展。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采用观看录像的形式替代。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在参观过程中建议可以安排机房管理员或网络管理员充当一个介绍者的角色,介绍的内容与流程与教师事先商定好,教师在参观的过程中也作为一个观察者身份参与其中。在考察过程中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恰当的充当一个提问者的角色,集中学生观察的焦点,提高考察的效果。
教师要做好组织、指导和服务工作,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知识要点和适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分组,由于是第一节网络课,可以从简单入手,按原始座位2人一分组,方便控制与管理。
七、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脑室,学校校园网的网络中心
九、学习评价
学生通过参观学校校园网,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对网络的兴趣。通过分组动手设计校园网络拓扑图,促进学生对网络的体系结构有一个较深层次的思考。
评价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重在对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教师可以结合练习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活动,通过收集学生的网络拓扑图作品,以及让学生参与在线的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调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课本的课后练习,了解学生对于网络基本感念的掌握情况。
十、教学反思 作为网络技术的第一节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课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要解开学生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需要通过一次实地的网络考察来了解具体的网络知识,而这需要老师与学校的网络中心联络好,提前做好安排,要求学校的网络管理员现身说法,而且应当协商好网络管理员介绍的内容,使到学生能获得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相应信息,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在本课中又安排了一个任务给学生,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了解到的校园网相关信息,设计一个简单的校园网络拓扑图,这个任务对于上第一节网络课的学生是又新奇又有挑战性,而作品一般都不会很标准,很专业。其实设计这个任务,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网络结构的认识,在观念上更深入了解网络架构,作品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有了实际的考察也有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氛围,借助于对学生拓扑图的分析和评价,灌输入网络相关的功能,结构与应用等技术内涵,从而使学生对网络技术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
十一、专家点评
值得借鉴之处:
本设计作者在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以生动的教学过程落实并发展了教材的设计意图,通过《网上在线课堂》让学生解开一直以来对网络系统的神秘感,同时学生能了解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完成“校园网络拓扑图”任务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相互的时间差,完成校园网络的实际考察和校园网络简略拓扑图的设计,其教学设计思路新颖,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面临挑战,这一点对优生培养尤其有利。结合作者的“教学反思”,可以认为这种设计是成功的。尚需考虑的问题:
至于作者所谈到的“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意在要学生全面了解网络的应用及功能,这是值得考虑的。首先,所有理念不见得都要在一堂课上都呈现出来,毕竟这是本教材的第一节课;其次,网络的应用及功能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中,不好简单地加以概括。(东莞市信息技术教研中心组、东莞中学 廖玉能)篇4: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 2 篇5:教学设计格式
教学设计格式
教学设计与撰写说明
一、教学设计可考虑的几个要素
1、教育思想与教学设计的理念 4、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与突破 7、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阐释 10、师生教学的互动策略 13、知识延伸与拓展 新。2、教材钻研(纵探与横析)3、学情分析与课堂实施策略 5、多媒体辅助的有效性选择 6、目标设定与达成预测 8、启合承接的精要陈述 9、教法探索与学法指导
11、课堂思维流向预测与对策 12、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强化 14、板书提示与课件讲义
15、设计体会或教学反思
上述15个要素切忌面面俱到,根据学生、教师、学科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重在特色呈现与教学创
二、教学设计可参考的流程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与定位在教案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应成为教案设计的主线。设计时要考虑为什么是重点、难点,要考虑如何去强调重点、突破难点、阐释疑点,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手段去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优秀教学设计格式 篇三
清城区优秀教学设计格式
1、教学设计应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
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格式 篇四
教学设计格式
1、教学设计应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信息。
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老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 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十一、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教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格式和要求 【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 系列教学。【署名】
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正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材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
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第三部分、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教学前的一种教学思考与计划。与教案和教学案例有本质的联系和区别。教案与教学设计都属于教学前的计划,而教案重点是指向于教师的教学环节。教学案例是属于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更多指向于教学整体规划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讨,为教学提供学习、研讨的典型的素材。
教学设计即是教学前的全面规划和思考,其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环节、每一步教学思路等);教学反思、评价。这六个基本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教学设计中除了对以上基本因素的思考,在课程思维方面还应该注重整体规划,分工明确,全面铺开等几个原则。整体规划主要是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形式及最终目的进行全面的规划。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和实施细则等,教师与学生的分工协作,分工负责。教师的职责设计为围绕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问题。教师是问题的引发者,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发,最终是使在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习。些环节的教学中,很多老师的问题设计全面,没有一点“漏洞”,让学生只能是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进行学习,缩小了学生视野和思维。而问题设计方面,每一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第一个问题还应该是相互递进的逻辑思维关系。教学设计全面铺开环节中,教师应考虑教学的最后目的意义。如美术教学设计中,同样的教学设计内容,但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背景及教学最后呈现的技法差异不一样,那教学环节实施的方式、方法和细节应有不同,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了技法和创作,这样全面铺开的教学大纲式设计思维,对教学设计在宏观调控有很好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思路应该清晰明确: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与对象?教学设计是什么?教学设计是做什么的?教学设计怎么做?具有这样的全面思维,才能做出精彩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一份好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要备好一节课、编写一份高质量的设计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要准确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二.内容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首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其次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由于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
些。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三.学生水平要了解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四.重点难点要把握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五.教学方法要精选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和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学设计格式【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