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2.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继续使用“组词法”理解文意。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继续使用“组词法”理解文意。
2.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根据线索猜诗人
2.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4.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逢,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平捺要写得舒展。
三、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过渡:读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多种方式朗读。
四、回顾学法,理解文意
1.提问: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确实学习文言文有很多小妙招,昨天我们学习《囊萤夜读》时,用了一种方法——扩词法。现在我们继续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
2.运用扩词法,说说句子的意思。
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指名说,
(2)提问:这句话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板书:起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3.万事有因必有果,你能在文中找出故事的结果吗?(板书:结果)
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说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4.对比:未成,弃去。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前后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请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5.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板书:经过)
(1)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2)问之,曰:“欲作针。”这里原本应该有对话的,却被省略了,哪个字起到了这个作用呢?(之)
(3)小组共学补充对话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朗读。
①_____________(谁)问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可能有第二次对话,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故事。
五、感悟道理
1.感“文”意。
A. 读过这个故事,你有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吗?
——神秘的“老媪”
——做着不可思议的事情:“磨杵成针”
——老媪真的为了得到一根针?一根针用得着用铁杵来磨?
(李白家的亲人特意安排的,老师安排人扮演的,神仙变化的……)
B.“世传”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孩子完成学业,不可半途而废)
C. 你曾经放弃过什么追求吗?读了这篇文言文,你又感何意呢?
2.故事中的李白正是受到老婆婆铁杵成针精神的启发,完成了学业。这条不知名的小溪也因此有了名字——磨针溪。这个故事不但成就了这条小溪,还浓缩成一个谚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外阅读材料,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大意。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汉书》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2.古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的古文之旅也结束了,我们不仅认识到了一位知错就改的李白,还认识了一位坚持不懈的老婆婆,当然我们还学到了学习古文的方法,喜欢古文的同学可以读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孩子们愿你们读万卷经典,做中华好少年!
七、布置作业
1. 必做作业:根据原文,把理解后的意思串联起来,把这则故事说给家人听。
2. 选做作业:推荐阅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起因
经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