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一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谈出初步的阅读感受,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深入学习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第四自然段入手,教学课件展示,学生通过朗读,感受20世纪的科技发展。在谈到人类生活的改变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时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到古人的许多幻想都已经成为了现实,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发现”和“发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科技造福于人类的现实意义。最后,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想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体会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课文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又告诉我们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才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然后作者用农耕社会和20世纪做以对比并举了许多科技成就的例子,用准确的语言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最后,指出在未来的时间里,科学还将继续改善我们的生活。
3、朗读全文,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4、再读课文第一句话。你想怎么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理清思路,回顾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的特点。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读全文,进行整体的感受。让学生再读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和大家分享。)
七、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将课文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项作业是课后“小练笔”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好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 发现、发明
↖ ↙
人类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
师板书: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
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 电话 因特网 飞机 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 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 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
未来的。
2、绘画:
科幻画。
3、办小报:
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呼风唤雨,问:由这个成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到的真多,是呀,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神仙利用法力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巨大的能改变自然的力量。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
3、由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学生反馈。
师:好了,课文读完了,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到底读得怎么样?
(1)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齐读。
(2)出示填空,使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反馈后,齐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20世纪科技的神奇魅力。
过渡:看来,20世纪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么,人类真的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吗?现在就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20世纪科技的神奇魅力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出示后,全班齐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设问句。
问: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从课文中找一找。老师问,你们来回答好不好?
出示设问句,问:这个疑问句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讲述什么是设问句。
谁能仿照书上说一个设问句?
(2)“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师:为什么说人类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样一段话(出示:“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齐读。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比较:一百年和百万年
问:“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正是由于人们的不断发明和发现,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力量真大。那么,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农耕社会人类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
出示问题: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原来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今天指什么?又说明了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3)、理解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
问:是什么让人类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现代科学技术)这说明人类科学技术变化的怎么样?(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书上有一句诗能说明科技的变化,你们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问: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指名学生读后,全班齐读。
(3)欣赏20世纪科技成就图片。
文中用这句诗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变化速度快,范围广。同学们现在想不想知道20世纪到底有哪些现代科学技术?出示图片,教师结合讲解。
同学们,看了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都可以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接下来我们看看课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顺便讲解说明方法:举例子。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3)、感悟科技改变生活。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可真多,这么多的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呢?出示:“人类生活的舒适与方便,……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指名读,齐读。(板书:科学改变生活)
(4)、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同学们,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交流,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哪些舒适和方便?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20世纪的科技成就简直是太大了。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对此,人类深信不疑,同学们,请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早在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波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科学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还使人类社会的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板书:创造奇迹)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享受一个个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更应该想到用新的科学技术去创造新的生活。老师相信就在你们中间一定会出现徐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用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变人们生活的21世纪,有信心吗?最后老师将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篇四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体会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用60分钟,两课时连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质疑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梳理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呼风唤雨?(2)世纪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3)谁呼风唤雨的?靠什么呼风唤雨?(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5)20世纪是什么样的?(6)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
【应对策略】
对于学生提出的易解决的问题(如1.2.3.),结合学生预习,当时解决。
学生提出的后三个问题,在黑板上标出,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学文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关注不到,教师可以用学习伙伴的身份(口吻)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二)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问题提出来了,该怎么办?→靠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1.朗读全文。
读书是理解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字入目,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度的地方和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2.认读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套红)
改 观 程 度 依 赖 幻 想 联 系 潜 入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程控电话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1)指名认读,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引导学生关注“潜入”的“潜”的读音,(qián)。
(3)引导学生书写“幻”字。
【应对策略】
用评价学生读词的方法正音。
用当小老师的方法指导书写“幻”。(注意观察,本课的生字中有一个字非常简单,却最容易写错,这是——?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指导书写,强调书写姿势和字体的美观。学生交换评价书写情况。
3.检查读书。逐段指名朗读,用学生评价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读书。
(三)解决疑问,顺学而导
1.带上问题,默读全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读书,基本上扫清了阅读障碍。请同学们聚焦黑板上的问题,带上问题默读全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写上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解决:“20世纪是什么样的?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
2.学生自学。
3.依据问题,讨论交流。
问题一:20世纪前的上百万年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交流自己所画句子及理解。
【应对策略】
师紧扣“农耕社会”引导学生,“提到农耕社会,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具体,感受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落后。(如:如何耕地?如何出行?如何传信?庄稼旱了怎么办?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有话可说)
(2)引读“那时没有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引导学生读出情来。并引导学生发现“改用省略号”的道理。——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3)填空练习。
过渡: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除了书中说的这“四个没有”外,当时还可能没有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试着说一说。
屏幕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小结:虽然人类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艰苦生活,但是人们的幻想以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
他们幻想“顺风耳”是希望 ,他们幻想“腾云驾雾的神仙”是希望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古人还会幻想些什么,来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呢?
(5)学生交流。
问题二: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过渡:是呀,在过去的上百万年中,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幻想,然而,在二十世纪,仅仅一百年,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好,下面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1)学生读句子,交流理解,师依据学生回答评价,指导。
(2)出示第四节第一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分号前的部分是人类的“发现”,分号后的部分是人类的“发明”。
(3)区分“发现”和“发明”。
(4)交流: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过渡:通过文中的例子和同学们举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文中有一句话也来形容20世纪的巨大成就。
(5)出示诗句,学生谈理解。
【应对策略】
①师引导学生读诗,除了感受到“发明发现”多之外,还感受到了什么?(屏幕出示雪景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理解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出现的迅猛)
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感情。
③点明诗的出处,了解引用的好处。(作者通过引用古人诗句来说明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以后大家也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找到这首诗,读读背背。)
过渡:正是因为这些发明和发现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改变程度甚至超过了人类过去上百万年的总和。
(6)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7)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人类的哪些发明或发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应对策略】
若学生交流不出,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交通等方面进行交流。
(8)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回归整体,解决疑问。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作比较的妙处。
【应对策略】
老师引导:学到此老师有个疑问,既然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直接写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过去上百万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呢?——作比较,衬托20世纪巨大的科技成就。二十世纪不愧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回读课题。
2.评价过去的这一百年。
引导:如果让你评价一下过去的这一百年,你会如何评价呢?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屏幕出示:
这是 的一百年!
3.难怪罗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引读)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
4.总结:的确,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技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在科技创造一个又一辉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有些“发明”(如导弹、原子弹)也在破坏着人类的和平、安宁和幸福。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技知识和本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
5.拓展阅读。
介绍路甬祥(照片),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屏幕出示: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没有……
科技 作比较
百 年:发明 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采用查词典、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作者“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用这两种方法写现代科学技术的其他发明、发现或者其他改观。
4、围绕第二自然段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发明”的对比学习,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说说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词。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到什么说什么。
生:看到太空漫步、潜入深海、可视移动电话、高速火车、潜艇、飞机、火箭、互联网、机器人、视频聊天……
师: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师:20世纪是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00年。
师:2种记法都可以。我们现在是什么世纪?
生:21世纪。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读得认真,有一个音读错了,纠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远洋船舶”。
生2:读词。
师:纠正“潜入深海”的“潜”的读音qián,是第二声。(示范板书:潜qián)
生:齐读“潜入深海潜。
师: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赖”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对)
生2:“远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潜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处。
生4:“呼风唤雨”古时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师: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农耕社会”。出示图片,介绍农耕社会的情况。
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师:设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同学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用。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板书的课题旁打?)今天我们就围绕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
师:请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1:读第二自然段。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围绕第二自然段提问题吗?
生1:这些发明和发现指的是哪些呢?(板书:发明 发现?)
生2:人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改观呢?(改观在哪里?)(板书:改观?)
生3:为什么20世纪的发明发现要比上百万年的发明发现的综总和还要多?
师: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就能回答。
生:读设问句,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
师: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发明、发现、改观这三个关键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书上的冒泡,请学生读一读冒泡里的问题?(课件出示)
生读:“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三、解决问题,感悟写法。
师:“发明”和“发现”有哪些呢?找一找。
生:读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师: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
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是发现;“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是发明。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
师:(课件出示词典里两个词的解释。)
生:读解释。(发现:利用科学技术,经过探索发现,看到或找到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师:(课件出示两句例句。)
生:选词填空(发明、发现)。
师:同学们都会用这两个词了,请男生读发现的句子,女生读发明的句子。
生:男女生合作读。
师:作者把发明和发现写出来,有什么特点?
生1:举例子。(板书)
生2:并列句式。
师:齐读句子,把动词加重,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句子。
师:作者用词的精妙,读起来朗朗上口。(板书:精妙)
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发明发现,20世纪还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吗?
生1:电脑。
生2:空调。
生3:霓虹灯。
生4:试管婴儿。
生:……
师:同学们搜集的可真多,老师也在课外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20世纪的发现: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风……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核武器、人造卫星、空调、洗衣机、霓虹灯、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师:读都要读这么久,那么是不是读完这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就完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省略号。
师: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说一说一两种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生:达不到要求。
师:课件出示词语帮助同学说。(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开启、欣赏)
生1: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脑,开启电电子、脑,就可以欣赏到音乐。
生2、3、4:……
师:那么在古时候是怎样的呢?有对比才更能体现20世纪的改观,也就是同学之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读3、4自然段。
生:自读。
师:古时候人们依赖神仙,要是老天爷不高兴了,人们就只能饿肚子甚至流离失所。
师生合作读: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仅仅没有这几样东西吗?
生:不是的。
师: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生1:那时没有电影,没有电脑,没有空调,也没有数字电视。(建议把空调改成数字音乐,这样都是视听娱乐方面的)
生2:……师:引读下一句:当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生: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说说,神仙就是现在的人们。
生1:“千里眼”就是现在的雷达、可视电话。
生2:“顺风耳”就是现在的电话。
生3:腾云驾雾的神仙就是现在的飞机。
师:这真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忽如”知道了20世纪的变化快、多。
……
师:20世纪的变化(大),内容(多),速度(快)。
生:对比着读古今这两段话。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生:作比较。
师:把古今变化作比较,更加突出20世纪的变化大。
四、举一反三,畅写体验。
师:请同学们再看录像。师引语:过去人们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闲杂人们发现了月球。过去人们希望怎么样,所以现在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静静地想。
生:仿“作比较”的表达方法写写过去人们希望怎样,20世纪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交流。
师: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还产生哪些新的问题呢?
生:……
师: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陆续解决。下课。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
qián 发明? 用词精妙
潜 发现? 举例子
改观? ? 作比较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什么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方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什么,20世纪有了什么。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方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什么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篇七
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