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实用34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16:47:4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4篇《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实用34篇)

篇1:植树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植树问题》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117~118页。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对应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对应思想的妙处。

2、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激趣导入。

1、人与桌子的一一对应。

师随机选一组问人数,再问:不用数你能马上告诉我这组由几张桌子吗?怎么想的?

生1:一个人坐一张桌子,几个人就几张桌子。

师:是吗?每个人对应一张桌子,第一个人对应一张桌子,第二个人对应一张桌子,直至最后一人也对应一张桌子,人数和桌子数是一样的。

2、树和花的一一对应。

师:学校的教学楼前有一条路,为了美化环境,打算给它绿化。是这样种的:先种1棵树为了好看再配上1株花,依次交替种植。

讨论3种情况下,树的棵树和花的株数那个多。(第一种树和花一一对应一样多;第二种最后一棵树没有对应的花,树多;第三种最后一株花没有对应的树,花多。)

师:像刚才的人和桌子一个对应一个,树和花一个对应一个,我们在数学上可称为“一一对应“(板书)

3、手指与间隔的一一对应。

师出示手掌图片,每两个手指间夹一枝笔,看看能夹多少枝笔?

怎么回事呢?引发思考,引入“间隔数”。 这个“空”,数学上称为“间隔”。从图上容易看出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要在每个间隔处夹1支笔,知道了间隔数,就知道了笔的枝数。

师:这里什么和什么是一一对应的?

生1:手指和笔一一对应。

生2:手指和间隔一一对应。(师:笔放在间隔的位置上,手指和笔一一对应,也可以说手指和间隔一一对应)

6根手指能加几枝笔?为什么?(有5个间隔)

假如有100根手指,还是这样,每相邻两根手指之间夹一枝笔,一共夹了多少枝笔呢?(课件)

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生2:100根手指排成一行,就有99个间隔,所以能摆99枝笔。

师:你怎么知道有99个间隔呢?

生3:5根手指有4个间隔,6根手指5个间隔,所以,100根手指就有99个间隔。

师:你从简单的数据中总结出规律,并应用到复杂的数据中。真了不起,这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思想是我们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思想!

生4:你看,从头开始,一根手指一枝笔,一根手指一枝笔,最后这根手指后面没有了笔,所以笔的枝数比手指的根数少1,一共可以夹99枝笔。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

师:尽管数变大了,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出示图)。可以像生3那样思考问题:从头开始,一根手指对应一枝笔,一根手指对应一枝笔,最后这根手指后面没有了笔,所以笔的枝数比手指的根数少1,一共可以夹99枝笔。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借助于画图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就容易找到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二、深入探究。

1、介绍:学校门口有一段20米长的路想种上树,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下怎么种?

出示题目:这条马路全长2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板书:间距)师:有多少个间隔?间隔数和棵树是不是刚好一一对应呢?

c、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我们不忙着下结论,大家画图研究一下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方式?能设计几种就画几种。可以用这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师课前给学生准备画有20厘米线段的纸张) 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设计的方案画一画。 (同桌活动)

2、反馈交流.

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分别需要种几棵树?棵树和间隔数有没有刚好一一对应?

师:(看数据)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是什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这三种设计方案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两端种的情况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两端都种。

(2)只种一端。

(3)两端都不种。

30米会怎样?

3、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师:3种方式中棵数与间隔数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汇报,从一一对应的角度去解释,结合图作说明。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板书: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  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5、数学建模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跟植树这样的问题类似,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

师生交流,如:植树问题、路灯问题、锯木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等等。

师: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谁和谁是“一一对应”的?

生1:我们讨论的是路灯问题,路灯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

生2:锯木问题里,锯的次数和锯的段数一一对应。

师:锯的段数也就是间隔数,锯的次数也和间隔数一一对应。

生3:排队问题里,人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

生4:植树问题里,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

生5:爬楼问题里,爬的楼梯数和楼层数一一对应。

师:在爬楼问题里,两层之间的楼梯数也就是两个楼层的间隔,楼层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

师:大家想一想,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与“间隔”有关。

师:对,不管是树的棵数,路灯数,排队的人数,楼层数,还是锯的次数,它们都与“间隔数”一一对应,属于同一类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你认为要解决植树问题,关键是找到什么?

生:找到间隔数。

师:对,找到了间隔数,再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就能找到跟它对应的数量了。

三、应用。

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现在要在每两棵树之间种两株花,一共要种多少株花?

2、一条马路长60米。环保部门要中间的绿化带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3、附加题:学校8点钟铃声响起第一节课开始(只响一次),每节课40分钟,课间15分钟。现在是今天第7次铃声响起,请问这是今天的第几节课的铃声?是上课铃声还是下课铃声?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复杂问题简单化   一一对应   数形结合(画线段图)

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篇2: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

关于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包含三个问题(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材第106页例1通过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隔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能运用规律或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树和小路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你们知道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

2、揭题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猜想规律。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在全长100 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解答:你认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质疑:对吗?我们需要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设想。

看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可100有点长,研究起来不方便,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方便呢?(对,我们可以先研究20的小路一边栽树情况)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研究在20的小路上栽树的问题。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线段图,看看每个5栽一棵,一共要栽几棵。

(2)研究30、35、40……小路上的植树情况,完成手中的表格。

总 长

(米)

间隔的距离(米)

间 隔 数

(个)

棵 数

(棵)

20

5

30

35

40

……

……

……

3、讨论交流,总结规律。

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棵数=间隔数+1)

4、解决问题,运用规律。

(1)解决课本第106页例1,“在100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2)思考:如果是“两边都植树”,那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呢?

三、深化提高

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小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

2、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灯?

第二关:

1、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1路公共汽车从新城到老城设有10个站台,每相邻两个站台之间的距离为1千米。1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全长多少千米?

第三关:

1、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2、一条路原有木电线杆46根,每两根之间相隔12米.现在要全部换成水泥电线杆 ,如果每两根电线杆之间间隔20米,需要多少根水泥电杆?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获取这些知识的?

五、拓展延伸

假如只栽一端,或者两端都不栽,棵数与间隔数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想研究吗?那么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后研究研究,好吗?

六、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线路一侧,两端都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

棵数=间隔数+1

篇3: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我们来看这幅图(/|/|/|),提问:人数与杠杆数有什么关系?

边板书边说:“一个人后面一根杠杆,一个人后面一根杠杆,一个人后面一根杠杆,人数与杠杆数一一对应,人数=杠杆数”。

2、我们再来看这幅图(/|-|-|),提问:他们在抬杠杆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左边的杠杆没有抬起来?怎样才能把左边的杠杆抬起来?

1)增加1人(动画演示)

提问:人数与杠杆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人数=杠杆数+1

提问:你能说说这两幅图的区别吗?

板书:两端有人一端有人

2)首尾相接(动画演示)

提问:人数与杠杆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人数=杠杆数

提问:如果有4人,怎样才能把4根杠杆抬起来?5人呢?

小结:围成一个封闭图形时,人数=杠杆数

二、探究新知

1、P.117例题1

1)学生读题

审题:每隔 5米 栽一棵,怎么理解?(每段 5米 )两端要栽,说明什么?

提要求:请同学们先独立解题,再由小组讨论解题思路以及理由。

汇报:先算什么?

提示:如果我们一时想不清要不要加1,我们怎么办?我们可以先把数据改成小一点,再画线段图,找出规律再解答。

学生画出线段图后说说规律。

2)对比后揭示课题:

我们来对比一下抬杠杆与植树有什么联系?

树的棵数相当于什么?

两端都有人相当于什么?

间隔数相当于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把研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称为植树问题。

3)改编题:

如果把“一边植树”改成“两边植树”,怎么解答?

你准备先算什么?

学生独立解题后交流答案。

三、尝试练习

1、P.118做一做

学生读题后提问:每隔 6米 ,就是什么?

学生看线段图中的第一棵和最后一棵,说说是两端都种还是一端种?先算什么?

独立解答。交流答案。

2、出示P.122T. 2.3.1

让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重点强调:T.1

课件演示5时的敲钟过程,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敲完,敲的下数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什么?敲钟的时间相当于什么?再说说解题思路。

四、拓展练习

出示题目:“起点至第一栏的距离为 13.72米 ,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 9.14米 ,最后一栏至终点的距离是 14.02米 。你们知道他从起点到终点跑了多少米吗?”

出示线段图后,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

教师补充强调:植树问题中,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当两端都种时,棵数=间隔数+1。

篇4: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到了 4 年级下册的 “ 数学广角 ” 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本身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 3 、4 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 “ 复杂问题简单化 ” 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重点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 “ 两端都种 ” 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教学策略 】

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即学生利用学具尝试动手“ 种树” ——探究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实践,通过有序的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的所想、所悟与直观形象结合,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深刻体会到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创设情境

(播放树木图片)

1.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 刚刚我们仿佛走进了绿色的世界,真是让人陶醉!这都是植树造林带给我们的好处,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中小学生,都经常参加植树活动(课件:图片),其实,植树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共同探究,发现规律

1. 绿化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在植树中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一班的(课件 出示:小路全长100 米,现要在一边种一行树,每隔5 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

(1 )理解信息

师:你认为哪些信息重要(关键词刷红)

师:你怎样理解“两端都种”和“ 每隔5 米 ”

师:两棵树之间的空,我们也叫做间隔(课件),你和我之间有没有间隔,有几个?请你起立,咱们三个之间有几个间隔?

(2 )引发猜想。

师:现在大家就试着做一做吧!

(生试做,指名板演)

师:我们请这几位同学分别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这几种做法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师:100 ÷5 得到的20 到底求的是间隔数还是棵树呢?像这种两端种树的问题,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我们进行一次模拟植树活动怎么样?

(3 )实验探究

师:可是身边没有树怎么办呢

(用笔、用火柴等)

师:你们真的都很有创意,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都能想到用身边简单的事物做例子来研究,值得表扬,请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也可以和同伴们共同研究,思考、交流:你把什么当成了树?种了几棵?有几个间隔?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谁来读读(学生读要求),明确要求了吗?开始吧!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找出典型验证方法)

(4 )发现规律

师:看来,大家都研究的差不多了,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这几个问题?(边汇报边板演棵数和间隔数)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这组实验数据,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

师:刚刚我们通过这几种不同的实验活动,都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两端种树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 ,用关系式表示是——棵数等于——间隔数+1 (贴图并板书),间隔数等于——(棵数-1 ),10 个间隔几棵树?100 个间隔几棵树?100 棵树有几个间隔呢?

师:那为什么棵数会比间隔数多1 呢

师小结:其实这几位同学用到的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想,“一一对应”(板书)我们来看,(指板书)一棵树,后面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后面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一棵树后面没有对应的间隔(画弧线),所以,不论有几个间隔,棵数总比间隔数多一。

(5 )应用规律

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来看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第一个)

师:先用——100 ÷5=20 ,求出——间隔数,再用——20+1=21 ,求出——棵数(相应板书)那做错的同学错在哪了呢?

(6 )梳理方法。

师小结:问题解决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首先对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想,再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应用结论去解决问题(板书:猜想——实验——验证——结论——应用)。这也为我们以后研究问题提供了一些好的方法和思路。你们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帮助二班和三班解决问题吗?

三、逆向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

1. 四年二班在一条直路的一边植树,计划每隔5 米种一棵,需要种21 棵树( 两端都种 ) ,这条直路长多少米?

2. 四年三班在全长100 米的'直路一边植树,计划等距离种21 棵树( 两端都种) ,相邻两棵树间隔多少米?

自己读读题,然后解答

(逐个讲评)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师:刚刚我们解决了几个关于植树的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植树问题类似的现象,想一想,有哪些?

(锯木头 摆花(东西) 站队上楼梯安路灯等)

评价:看来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课件出示图片,说清与植树问题的联系)

师:联系我们都找到了,你们想实际解决一下吗

出示:

注意:请自由选择两道题解决,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全做。遇到问题可以举例子试试,也可以和同伴共同解决。

1. 安装路灯

在全长2000 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 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多少座路灯?

2. 排队问题

早操时排队,每隔2 米排一人,一排有22 人。这排队伍是多少米?

3. 上楼梯问题

我们班教室在三楼,我们每天从一层到三层一共要走48 个台阶,每层有多少个台阶?

4. 敲钟问题广场上的大钟5 时敲响5 下,8 秒敲完。12 时敲12 下,需要多长时间?

师:先读读注意事项,然后解答

(生解答,指名板演)

师: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自选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解决直路上两端种树以及与之相类似的一些问题,可是四班和五班却遇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课件),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这两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篇5: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7例1

二、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

2、难点: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练习本、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1、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知道吗,在你的手上,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请伸出左手找找看,你找到了吗?

(预设  生:有5根手指  生:有4个空)

像刚才同学们所提到的2根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2、生活中很多地方也存在着间隔,你能找到吗?

(预设  生1:树木之间有间隔  生2:队伍之间  生3:栏杆之间也有)指名3人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播放课件)

过渡:看来与间隔有关的事物太多了,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两端都栽”的规律

1、①课件出示  请看题“学校准备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谁能响亮的读题?

②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这条小路总长20米  生2每隔5米种一棵(5米就是我们所说的间隔长) 生3:两端都栽(什么是两端都栽?2人说)(板书两端都栽)  生4:一旁

③能试着列列算式来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列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预设  生1:20÷5+2=6(棵)  生2:20÷5+1=5(棵))

还有不一样的吗?也上来写写

说一说你的想法

④我发现你们虽然意见不统一,但是有一步却是相同的,找到了吗?20÷5是什么意思?

指名2人说(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齐读1次

2、①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预设  生1:用手掌中的间隔现象来说明  生2:用小棒来模拟种一种

生3:画线段图来验证一下)

方法有很多,但是画线段图是最常见、最一般的方法。

②你打算怎么画,能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师板画

介绍,我们可以取任意长代表5米,这样5米5米地画,一直画到20米,(出示课件)几个间隔,几棵小树?(4个间隔  5棵数)

通过线段图,我们清楚的看出正确答案应该是20÷5+1=5(棵))

3、①如果老师将总长和间隔长进行变换,你能自己迅速画出线段图得出间隔数和棵数吗?

两端都栽的情况下

同桌合作完成表格第2、3两行。

②展示1个学生的作品,课件出示

观察大屏幕上的数据,想一想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存在怎样的规律?

指名3人说(在说时强调条件是两端都栽的情况下)  (板书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加上条件再齐读一次

4、验证规律

①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是不是棵数与间隔数都存在这种规律呢?想自己再来验证一下吗?②请在表格的剩余两行自设总长和间隔长画一画线段图(注意你所设制的总长必须要能被间隔长整除)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速度,间隔数太多了好不好?

③同桌再次合作,教师巡视

④汇报,教师记录结果

⑤通过这些数据,你有什么要说的吗?为什么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

700个间隔,几棵树?  1000棵数几个间隔?

(三)练习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问题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比如装路灯,设车站,做楼梯,锯木头等等,一起去看看吧!

1、在一条全长400米的街道两旁挂灯笼,每隔8米挂一个(两端都挂),一共需要多少个灯笼?女生读题  学生独立列式,说一说你的理解

2、刘翔一共要跨10个栏,每两个栏之间的间隔长是10米,求从第一个栏到最后一个栏一共有多长?男生读题  刚才求的是棵数,现在求的是(总长)要求总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独立列式,汇报结果,说说理解。

3、你看过钟表吗?

你听——当当,这是几时;当当当这是几时,有几个间隔?

在钟声里也有数学问题,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敲响第一下到第五下用了8秒,12时敲响了12下,需要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1、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认真,积极,想一想在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2、收获那么多,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其实植树问题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比如说一头栽一头不栽,两头都不栽,在封闭图形上栽等等,他们又存在怎样的规律?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迎接下节课的学习吧!

篇6: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 页例1 。

教学目标:

1 .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握握手吧。其实我们的双手不仅能传达友谊,而且还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呢。(伸开五指)这是几?生:5

师:每个手指之间还有什么?生:空……

师:在数学上,也叫间隔。五个手指几个空?4 个呢?三个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 米,每隔5 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 ÷5=200 (棵)

方法二:1000 ÷5=200 (棵)  200 +2=202 (棵)

方法三:1000 ÷5=200 (棵)  200 +1=201 (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 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 米再种一棵,再隔5 米再种一棵,再隔5 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 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 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 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 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 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 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 米,还是每隔5 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 段 4 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 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 段 6 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2 段 3 棵;7 段 8 棵;10 段 11 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 段数+1 )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 ÷5=200 这里的200 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 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 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问题也是这样的。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 一根木头长8 米,每2 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 ÷2=4 (段)

4 —1=3 (次)

问:为什么要—1 ?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 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 米,从第1 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 个同学呢?100 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 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 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 .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 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 棵树。从第1 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篇7: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处理练习二十四第2、5题及有关的做一做。

【课程标准】

《植树问题》属于“综合应用”领域中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与教材分析】

就本套教材的知识体系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植树活动、上楼梯等“植树问题”的原型,只是对于很好的理解这个数学模型还需很多的练习。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探究并掌握最基本的植树规律――“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两端都栽”和“封闭图形植树”等不同情形的“植树问题”打基础。

【学习目标】

1、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的简化思想和应用价值。

3、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非封闭图形中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师生交流情况和生生对话交流情况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过程、讨论表现、学生问题汇报情况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选择性反应评价:通过课堂上提问,课后拓展练习检测植树问题的掌握情况,检测学习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

一、生活引入、认识间隔。

1、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1)猜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谈话: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事,而且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看?请举起你的左手。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隙?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隙叫做“间隔”。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隙,也就是有4个间隔。

师: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之间呢?

(2)人民大会堂前面的柱子和间隔数。

师: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以及找柱子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2、引入植树问题。

谈话:数学无处不在。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思考,你能从中发现规律,继而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而又实际的问题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出需要,提出设计要求。

谈话:学校准备对校园作进一步绿化,打算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我们先来看看学校的设计内容吧!

课件出示:

招聘启事

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设计内容: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外国语小学

2014年3月7日

学生动手尝试,汇报“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和“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方案。

2、根据植树方式,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1)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各种方案,强调一边植树,两端都栽的含义,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今天这些课我们着重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

(2)课件出示引例:在全长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提问:我们在了解题意的情况下,解决的过程能直接用除法“20÷5=4”一步到位解答这个关于“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吗?让我们现在就来验证一下吧!

师出示植树示意图。并提问:直接用除法“20÷5=4”能一步到位解答这个关于“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吗?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用简洁明了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呢?

(3)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我们用一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再用几个点或短竖线来代表小树苗。

介绍线段图并指出线段图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思考。接着提问:  “20÷5=4”得到的只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植树的“棵数”要在“20÷5=4”的基础上怎么办?

3、利用线段图,探究规律。

刚才我们研究了每隔5米栽一棵的情况,如果我们换一下间隔数,是不是还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你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并汇报植树问题研究报告表。

线路长

间隔长(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20米

5

2

5

3

4、总结规律。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活动,当“在一条线路的一侧,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间隔数=线路长÷间隔长

棵数=间隔数+1

5、列式解答引例和例1。

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

提问: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

反馈后小结: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所以,类似于两端都种的这种植树问题的数量间的关系问题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这个关系式来计算。

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

1、选择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 )米。

A、17 B、16 C、15 D、14

(2)校运会的运动场上,1条跑道有2条石灰线,4条跑道有( )条石灰线。

A、8 B、7 C、6 D、5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km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km。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4、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5、教室位于教学楼五楼的四(1)班的同学们,准备从教室下楼做广播操。已知这栋教学楼每层台阶都是22级,同学们一共下了多少级台阶?

五、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在课下去探究一下吧!

六、儿歌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隔数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隔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隔长度。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篇8: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第117—118页。

二、教材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 “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况等数学活动,培 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 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 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与植树问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小树和小路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

教师组织学生认识手中的间隔,并认识它们存在的规律“间隔数+1”

(二)探究新知:

1.队列问题:

出示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学生队伍中存在间隔,通过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形式总结人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并出示课题。

2.植树问题:

(1)体会“化繁为简”思想:

问题导入: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又遇到难题了:在全长126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按怎样的方案植,又需要多少棵树呢?

突出矛盾:数字太大,不易思考,引导学生转换较小的数。

明确思想: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板书:化繁为简)

(2)设计三种植树方案: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画一画的形式,同桌两人合作设计植树方案。

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小结:组织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命名,突出其主要特征。

教师板书: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

(3)探究规律:

①求间隔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植树过程中的间隔,总结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

在没有植树的棵数时,探究间隔数与全长、间隔的关系。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学具、线段图等形式探究规律

a:学生思考并摆学具或画线段或列算式。

b:汇报:

②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开放间隔的长度:(出示课件)在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 米植一棵,一个需要棵树?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要求:

1)自己选择适合的间隔长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2)小组选择一种植树方式进行探究。

3)可以借助摆学具、画线段、数手指或列算式的方式。

a: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b: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教师板书。

c:升华:

三种情况结果不同,但是在求解过程也存在着相同,都是先计算20÷5,这就意味着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间隔数。

d:应用:

老师检查同学们的植树情况,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20棵树时,一共走了多少米?

(三)巩固提升:

1.选一选:

下面每一题相当植树问题的哪一种情况?

(1)音乐中的“五线谱”( )

(2)衣服上的纽扣( )

(3)成语“一刀两断”()

(4)自鸣钟九点报时的钟声( )

A.两端都种 ; B.只种一端; C.两端不种。

2. 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4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 秒。 3. 小法官:

(1)学校的教学楼每层有24个台阶,老师从1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判断:现在老师走到了3楼。( )

(2)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锯一次需2分钟。判断:锯完一共需要10分钟。( )

4.学校一条大路的一边共插了20面彩旗。

(1)如果使两面彩旗中间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如果要使两盆花之间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呢?无论哪些问题,我们都能用今天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这就是数学的奥秘。

篇9: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让学生通过对有关战争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a.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根据实际考虑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及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b.寻访当地的革命英雄人物,全面了解当地的革命教育基地、战争遗迹的情况。c.回顾本单元所学有关战争的文章;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战争的由来、原因、危害等,搜集与战争有关的文学作品、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影视资料等;阅读有关报刊资料,了解当前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现状。)

(二)让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影视播放、模拟表演、论辩、竞赛等活动形式展示成果,进而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

(三)通过活动创设的故事讲述、朗诵、角色扮演、演讲等各种具体的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要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或有准备的演讲,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四)以“战争”为话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体验、感悟形成文字,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作训练,要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就要交代好时间、地点、人和活动的起因、经过、结果,以便读者掌握活动的全貌,进而正确理解进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所含有的思想意义。写作时要注意记述过程的顺序,把时间的前后发展变化写明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同时要抓住活动中有趣的情节,把文章写得具体充实,把同学们的对战争的理解及对和平的期盼之情写出来。在探讨战争、和平的有关问题时,要能从某一角度,有针对性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力求表达出自己对社会、人生及和平的独特认识和真切体验。)

篇10: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06—107。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以及封闭图形(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设计理念及思路:

“数学广角”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问题”的本质是对应问题,只要明确了“间隔”与“树”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突出“一一对应”的思想,再以此为基础并通过适当变化就可以应对各种变化了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如下调整,把原例题中的路长“100米”改为“20米”,把“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数据改小有利于学生思考,也便于学生动手操作,但并不影响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两端要栽”这个条件去掉了,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再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用发现的规律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直观,通过间隔和数的对应,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建立不同情境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数学思考。

(1)学生在参与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化归、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

3.问题解决。

(1)能运用所得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植树问题的价值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笔 直尺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交流、操作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引出课题

师:想让自己的头脑变得更聪明的同学请以最佳的状态坐好,都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光说不练可不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上思维的道路,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战吧。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课前思维训练题:

1.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锯成9段,需要锯几次?

2.四年级在三楼,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才能到三楼?(每层台阶数相同)

师:锯木头和上楼梯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植树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

园林工人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笔直小路一边植树,请同学们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帮忙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预设: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

(二)动手操作,设计方案

同桌二人合作,摆一摆或画一画

(三)交流汇报,展示作品

师: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了,谁来汇报(汇报后展示)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5棵树。在一条长20米的路上,开始先栽一棵,然后隔5米栽第二棵,再隔5米栽第三棵……再隔5米栽第五棵。)

师:不错,老师期待你更精彩的表现,他们设计了5棵,还有不同方案吗?

(预设:我们小组设计栽了4棵树,开头的地方没栽,先隔5米栽第一棵……隔5米栽第4棵。)

师:为什么开头的地方不栽?

(预设:因为有的时候在一条路的一头可能会有障碍物,所以不能栽。)

师:你想得真周到,真是个既细心又爱动脑的孩子。是呀,如果在路的一端有建筑物就只能在另一端栽了!同学们的设计真精彩啊!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预设:如果路的两端都有建筑物,可以栽3棵。)

师: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感到震撼!对,有的时候在路的两端都会有障碍物,这个时候路的两端就不能栽树。

(四)比较方案,探究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1)出示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观察相同点。

师:同学们真有创造力!短时间内根据要求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你们都有资格成为一名设计师了。现在请用你们雪亮的眼睛看一看,这三种方案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 20 5 4)

(3)间隔数与总长、间距的关系。

师: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20÷5=4(个))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你们能说说怎样求间隔数吗?(总长÷间距=间隔数)

问:要想知道有几个间隔,必须要知道哪两条信息?(总长、间距)

师:接下来,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如果一条小路长1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如果每隔20米栽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1)学生观察不同点,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同桌交流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问:刚才咱们找到了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请同学们再用你们睿利的目光观察,不同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预设:植树的棵数不同、植树的方法不同)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三种方法的名称。

师:看来虽然间隔数相同,但是不同的植树方法,植树棵数是不同的。我们就来研究在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赶紧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吧,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分享。

(2)汇报交流。(板书)

(3)演示,明白原因。(演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小结:解决植树问题方法

师:会求植树的棵树吗?这三种关系可是个宝贝,你们想得到它吗?那请闭上眼睛,打开你的大脑主机,我要把这个宝贝输入你的大脑了,千万别开小差啊,出现死机现象那可麻烦啦,准备好了吗?我要开始传宝贝了……好,收到了宝贝的同学请用最美的姿势坐好。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既然宝贝已经保存在你的大脑里了,那可不能让它天天睡懒觉,得常常拿出来发挥一下它的神奇作用。下面这几道题就需要它大显身手。请看:

1.有一条500米的石子路,在石子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需要准备几棵树?

2.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一侧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4.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植树的问题”,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帮我解释一下:植树问题就仅仅是指植树这一种现象吗?

生举生活中的其他例子,锯木头、上楼梯、安装路灯……

回到大脑思维体操的题目,进一步理解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第一题锯木头属于哪种情况,第二题又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师: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植树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校园。其实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个封闭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有兴趣继续探索吗?请利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回家和家长探讨。

板书设计:

(一条线段上的)植树问题

方法 间隔数 棵数 关系

总长 ÷ 间距

两端都栽 4 5 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 4 4 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栽 4 3 棵数=间隔数-1

篇1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构建模型、用模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在我国的北方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有关沙尘天气的图片新闻。(课件出示沙尘暴的图片)同学们知道吗?实际呀沙尘天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正因为以前人们的乱砍乱伐,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才会出现今天的沙尘天气。最近呀咱们这个城市也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比沙尘暴天气危害更大,那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便呀?那你们知道治理沙尘和雾霾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植树造林)。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设计植树方案

为了改善我们的校园环境,让大家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学校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你们认为应该怎么种树?只让学生口答方案,追问有哪三种方案?(两端种树、一端种树、两端不种)。

(二)、两端都种

出示方案一:学校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学生齐读题,理解题意:强调“一边”和“两端”,理解每隔5米栽一棵的意思。

(2)理解示意图展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种一下吧!用一条线段来表示2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我们应该怎么种呢?开头为什么要种?(因为是两端植树)也就是说路的开头先要种一棵,那下棵怎么种呢?要和头一棵树隔5米,也说是隔5米种一棵,一直种到小路的末端。

(3)理解株距。

看示例图,大家发现没有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吗?都是多少?(5米)这里的5米就表示株距,株距指的就是每两棵树间的距离。实际上株距表示的就是一个间隔的长度。

(4)发现规律

谁能说说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板书: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5)教学画线段图

这个公式短时间记住没问题,但时间长了,三个月、半年、一年忘了怎么办?可以借助画线图,带着学生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6)引导学生列式:

20÷5=4(个)(这里的4指什么?)

4+1=5(棵)(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

答:一共需要5棵树苗

(三)、两端都不种

出示方案二:学校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生读题后,说说这道题和上一题的不同点。

(2)两端都不栽什么意思?指生比划一下,出示示例图让学生判断画的对吗?

(3)发现规律并板书。

(4)同桌之间互相列算式。

(5)指生交流并点评。

(四)、一端种树

出示方案三:学校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生齐读题后,说说这道题和上一题的不同点。

(2)只栽一端什么意思?

(3)指生交流,发现规律并板书。

小结:通过这三种植树情况,大家发现没有要想算出棵数,必须知道什么?(只要知道间隔数,就可以算出棵数。)引导学生说出:间隔数=总长÷株距。

你们真是学校的智多星,不仅帮学校解决了难题,还探究出了植树的规律,真是太棒了!你们幸福吗?拍拍手吧!

(五)强化规律

课件出示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抢答,记忆种树的规律。

其实啊,植树问题也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现象与植树问题类似,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指名说一说,如,路灯,栏杆,队形……)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现象统称为植树树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生活中的植树现象。(课件展示图片。)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我们都知道数学离不开生活,要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它是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实例,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探究的这些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对自己有没有信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走进生活吧!(课件逐一出示练习)

1、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一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 属于( )

①两端摆 ②一端摆 ③两端不摆

答:一共需要( )盆花。

2、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

属于( )

①两端都站 ②一端站 ③两端不站

答:这列纵队共有( )个学生。

3、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属于( )植树现象?

①两端种 ②一端种 ③两端不种

答:一共要锯( )次。

4、动物园的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先判断属于哪种情况,独立解决。

(2)小组交流。

(3)汇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习永远是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这节课老师感到很快乐,我收获了幸福,你们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两端都不栽: 只栽一端: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

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棵数+1

篇12: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出示,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它不仅能写,能画,其实我们的手指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现在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这里有几根手指呢?

预设:5根

教师:那手指与手指间的空隙叫什么呢?

预设:间隔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两个手指间的空隙叫做间隔。大家观察一下,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4个间隔

教师:现在再看,现在伸出了几根手指呢?

预设:4根间隔

教师: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

预设:3个间隔

教师: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3个间隔,你们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数量关系了吗?

预设1: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

预设2: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教师:那你能不能用数学式子来表示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呢?

预设1:手指数=间隔数+1。

预设2:间隔数=手指数-1.

教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跟“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引入新知,经历过程,感受方法

教师:请看,请大家默读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引例:同学们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那么这条路的一边将被树隔成了几段?

教师:告诉我们 哪些条件?(提问)要求什么问题?(提问)

教师:同学们先用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并提问完成)

教师:这里的有几个间隔?

预设:4个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预设:20÷5=4

教师: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分别提问)

预设:20表示这条路的长度(一般我们把它称为总长),5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我们一般把它称为间隔长),4表示有4个间隔。

教师:4个间隔相当于4段,所以我们数学上通常把有几段称为段数。所以4后面的单位是段。因此我们就得到了公式:全长÷间隔长=段数(提问)。根据除法算式中的关系,间隔长该怎么求?(提问)段数该怎么求?(提问)

教师:那现在如果我想在这条路上种树,一共需要几棵树苗呢?

预设:5棵。

教师:怎么列数学关系式?(提问)

预设:4+1=5(棵)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呢?

预设:因为两端都栽。

教师:你们都跟他一样吗?所以你发现了树的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提问推出棵树与段数的两个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20米长的路上种树,那现在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种树呢?你还会吗?请看例1(课件出示例1)。大家在书本上完成。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 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请同学上台展示)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连例题都难不倒你们!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可是,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大家请看(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可见植树问题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就请大家应用刚才学的知识帮老师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今年的圣诞节刚结束,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圣诞节,张老师前几天在家可花了不少的心思!你们看——(分别出示3道练习)

练习1.我买了装礼物的袜子,像这样每两只袜子之间隔0.5米,挂成一排长8米(两端都挂),一共买了几只袜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题目难度加大。(做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说)

练习2.我又买了21只铃铛,挂成一排,长6米(两端都挂),每两只铃铛之间要隔几米?

练习3.我还买了像圣诞树的衣服来装扮,15人排成一排,迎接圣诞老人(两端都排),每两个人之间隔2米,这个队伍有几米呢?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假如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同学们课后去探究吧!

五、逆向思考,拓展新知

教师:最后老师有一个难度很大的题目想留给同学们回家思考!请看:

练习4.在圣诞节这天,老师看见100位圣诞老人一起来给我们送礼物,他们并列排成两队(两端都排),每前后两个圣诞老人之间相距1米,则这个队伍排了有多长?

六、布置作业

篇1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17—118页。

二、教材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况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规律的获得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解决与植树问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学习单、多媒体课件、小树和小路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什么呢?

教师组织学生认识手中的间隔,并认识它们存在的规律“间隔数+1”

(二)探究新知:

1.队列问题:

出示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学生队伍中存在间隔,通过学生站一站,数一数等形式总结人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并出示课题。

2.植树问题:

(1)体会“化繁为简”思想:

问题导入:同学们到达目的地,又遇到难题了:在全长126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按怎样的方案植,又需要多少棵树呢?

突出矛盾:数字太大,不易思考,引导学生转换较小的数。

明确思想: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板书:化繁为简)

(2)设计三种植树方案: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用线段画一画的形式,同桌两人合作设计植树方案。

①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小结:组织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命名,突出其主要特征。

教师板书: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

(3)探究规律:

①求间隔数: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植树过程中的间隔,总结植树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再次对应“间隔数+1”。

在没有植树的棵数时,探究间隔数与全长、间隔的关系。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借助学具、线段图等形式探究规律

a:学生思考并摆学具或画线段或列算式。

b:汇报:

②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开放间隔的长度:(出示课件)在2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米植一棵,一个需要棵树?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要求:

1)自己选择适合的间隔长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2)小组选择一种植树方式进行探究。

3)可以借助摆学具、画线段、数手指或列算式的方式。

a: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b:学生汇报发现规律,教师板书。

c:升华:

三种情况结果不同,但是在求解过程也存在着相同,都是先计算20÷5,这就意味着解决植树问题的关键是明确间隔数。

d:应用:

老师检查同学们的植树情况,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20棵树时,一共走了多少米?

(三)巩固提升:

1.选一选:

下面每一题相当植树问题的哪一种情况?

(1)音乐中的“五线谱”()

(2)衣服上的纽扣()

(3)成语“一刀两断”()

(4)自鸣钟九点报时的钟声()

A.两端都种;B.只种一端;C.两端不种。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4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秒。3.小法官:

(1)学校的教学楼每层有24个台阶,老师从1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判断:现在老师走到了3楼。()

(2)一根10米长的木头,把它平均分成5段,锯一次需2分钟。判断:锯完一共需要10分钟。()

4.学校一条大路的一边共插了20面彩旗。

(1)如果使两面彩旗中间放一盆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2)如果要使两盆花之间有一面彩旗,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呢?无论哪些问题,我们都能用今天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这就是数学的奥秘。

教学反思:

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情况。

篇14: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对,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你们伸出右手,五指张开,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师伸出4根手指、3根手指、2根手指)现在有几个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江口小学

2011.6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篇15:《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本文来自:教师招考论坛作者:平潭一中九八届

植树问题

执教教师:福州市麦顶小学刘凌芳

指导教师:福州市麦顶小学郑祥东

张尊贵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植树问题自主探究建立知识模型灵活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后,能明白解决类似植树问题的题目时,较好的方法是先画图,然后根据图来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即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7--118页例题1及相关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它能使学生在各种探究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进行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对应”和“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和只种一端三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初步知道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2.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规律,会正确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初步培养学生解决植树问题的有关能力。

2.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体会植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与求知欲望,渗透对应思想,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渗透对应思想

师:同学们,认得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三明治图片)

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师:你们知道这样的排列叫什么排列吗?

师:一片面包间隔一片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排列叫“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

师:下面有个挑战性的问题。刘老师听说最近有一个面包店要做一块全世界最大的三明治,供几百人吃一餐。面包片,肉片按以上间隔排列,正好排完,不用数,你能判断面包片与肉片谁的数量多?

【设计意图:以有个挑战性的问题做一块全世界最大的三明治,引入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师:为什么你认为面包片多?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因为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面包,所以面包片多。今天我们就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对应、植树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

㈠探究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师:几个月前,我们福州新修建了一条步行街,即台江步行街。

(课件展示台江步行街)

师:这么美的步行街在建设初期只是一条光秃秃的道路,怎样美化它呢?可以在街旁种树!瞧!

(课件出示题目:给1000米长的台江步行街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师:从图上中你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请你先猜一猜。

【设计意图: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先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生反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1000米,先在这儿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0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0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师:刘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师: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板书:从简单入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师:“从简单入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1000米”数据比较大,比较复杂,你想从简单的想起,那么你想把它先看成多少?

师:大家想的都不错,那么我们就从15米想起吧!现在我们把这条15米长的路用一条线段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树,有几种植树方案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在线段图中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设计,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生活动,教师搜集方案,在展示台上展现)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设计的方案。

(出示四种方案的线段图)

师:四种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谁能说说它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师:请你具体地说一说?

师:这样就把树与路,怎么样?

师:很好,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研究植树方案,第二种呢?

2.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师: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这几种方案的不同之处,那它们之间有没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师: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5米就叫做“间距”。(板书:间距)

师:谁来指一指,数一数,第一种方案有几个“间距”?

师:有3个间距,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3。(板书:间隔数)

3.师:观察这三种方案,你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⑴师:两端都种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呢?

师: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最后会多1棵树。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⑵师:只种一端的这种方案,怎么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⑶师:两端都不种时为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少1呢?

㈡探究两端都种的情况

师: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研究两端都种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刚才我们从简单的想起,知道路长15米,间距是5米,你们能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棵数呢?独立思考,试着算一算。

师:15米要准备4棵,那么1000米的路,两端都种要准备多少棵树?你会解决吗?试试看。(课件加上“两端都种”)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师:刘老师也找了些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如:上楼梯,锯木头,钟声等。(课件展示)你还能想出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植树问题”吗?

师:“植树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里,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思考:

一、挖掘教材内容,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现在的数学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呈现内容的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涵在教材中的那些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资源挖掘出来,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现的学习活动平台。

二、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灵活运用”这样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力求参与面“广”,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篇16:《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构建模型、用模型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在我国的北方经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有关沙尘天气的图片新闻。(课件出示沙尘暴的图片)同学们知道吗?实际呀沙尘天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正因为以前人们的乱砍乱伐,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才会出现今天的沙尘天气。最近呀咱们这个城市也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比沙尘暴天气危害更大,那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不便呀?那你们知道治理沙尘和雾霾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植树造林)。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设计植树方案

为了改善我们的校园环境,让大家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学校准备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你们认为应该怎么种树?只让学生口答方案,追问有哪三种方案?(两端种树、一端种树、两端不种)。

(二)、两端都种

出示方案一:学校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学生齐读题,理解题意:强调“一边”和“两端”,理解每隔5米栽一棵的意思。

(2)理解示意图展示。

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种一下吧!用一条线段来表示2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我们应该怎么种呢?开头为什么要种?(因为是两端植树)也就是说路的开头先要种一棵,那下棵怎么种呢?要和头一棵树隔5米,也说是隔5米种一棵,一直种到小路的末端。

(3)理解株距。

看示例图,大家发现没有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吗?都是多少?(5米)这里的5米就表示株距,株距指的就是每两棵树间的距离。实际上株距表示的就是一个间隔的长度。

(4)发现规律

谁能说说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板书: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5)教学画线段图

这个公式短时间记住没问题,但时间长了,三个月、半年、一年忘了怎么办?可以借助画线图,带着学生在黑板上画线段图。

(6)引导学生列式:

20÷5=4(个)(这里的4指什么?)

4+1=5(棵)(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

答:一共需要5棵树苗

(三)、两端都不种

出示方案二:学校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指生读题后,说说这道题和上一题的不同点。

(2)两端都不栽什么意思?指生比划一下,出示示例图让学生判断画的对吗?

(3)发现规律并板书。

(4)同桌之间互相列算式。

(5)指生交流并点评。

(四)、一端种树

出示方案三:学校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生齐读题后,说说这道题和上一题的不同点。

(2)只栽一端什么意思?

(3)指生交流,发现规律并板书。

小结:通过这三种植树情况,大家发现没有要想算出棵数,必须知道什么?(只要知道间隔数,就可以算出棵数。)引导学生说出:间隔数=总长÷株距。

你们真是学校的智多星,不仅帮学校解决了难题,还探究出了植树的规律,真是太棒了!你们幸福吗?拍拍手吧!

(五)强化规律

课件出示种树的三种情况,学生抢答,记忆种树的规律。

其实啊,植树问题也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现象与植树问题类似,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指名说一说,如,路灯,栏杆,队形……)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现象统称为植树树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生活中的植树现象。(课件展示图片。)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我们都知道数学离不开生活,要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我们首先要确定它是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实例,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探究的这些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对自己有没有信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走进生活吧!(课件逐一出示练习)

1、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一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 属于( )

①两端摆 ②一端摆 ③两端不摆

答:一共需要( )盆花。

2、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

属于( )

①两端都站 ②一端站 ③两端不站

答:这列纵队共有( )个学生。

3、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属于( )植树现象?

①两端种 ②一端种 ③两端不种

答:一共要锯( )次。

4、动物园的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先判断属于哪种情况,独立解决。

(2)小组交流。

(3)汇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习永远是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这节课老师感到很快乐,我收获了幸福,你们收获了什么?

篇17:《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放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师:科学家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

谈话引入: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看谁的思考最积极,看谁这节课也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准备好了吗?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

课件出示:在15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能有几种情况?

展示学生的猜想:(两端都种,共4棵)(只种一端,3棵)(两端不种,只2棵)

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提出问题。

课件:在全长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的猜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课件显示:隔10米种一棵,再隔10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 1000个间隔就有10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5、总结规律。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6、联系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点击生活

①(求间隔数)判断:元宵节,中华大街一侧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00个大红灯笼,如果在每两个灯笼间挂一个中国结,需要201个中国结( )

②(求间隔长)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9千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共有10个站,相邻两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③(求棵数)老师登古塔,每层有11个台阶,从一层开始一共走了55个台阶,龙老师到了第几层?

④ (求全长)塔楼上敲钟,从第一敲开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时,一共间隔了几秒钟?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世界著名数学问题)

师: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的植树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引起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这就是:‘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早在十六世纪,古希腊等国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图1)

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大师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图谱。(出示图2)

进入二十世纪,数学爱好者绘制出了二十行图谱,创造了新纪录并保持至今。(出示图3)

(结语)今天进入21世纪,20棵树,每行4棵,还能有更新的进展吗?数学界正翘首以待!期待着同学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篇18:《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端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绿化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利用线段图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

[教学难点]:掌握用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较两组图片的不同,让学生说出植树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的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展示题目)

(一)宝塔山下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栽,可以怎样植?用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小组讨论)、

1、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回答。

3、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导总结:

5、生:手指线段图

师:在线段图上,点数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点数=间隔数+1

6、师:总长与间距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生:总长=间距×间隔数

7、尝试应用:

三、巩固新知

四、小结本节内容

五、教学作业

篇19:《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1=201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xx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

篇20:《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之植树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及动手操作,认识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即:两端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只栽一端——植树棵树=间隔数;两端不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

2、引导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植树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即:两端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两端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植树情景,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幻灯片、学习卡片

学具准备

学生:直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看着四年级(1)班的同学们个个懂事、乖巧,老师突然想到多年以来默默陪伴着同学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的各位老师,从同学们甜蜜而幸福的脸上,我体会到了同学们的老师是多么辛苦、多么的不容易!两年以后,同学们将离开自己深深敬爱的老师,那时候,同学们会想念我们的老师吗?那时,我们的老师如果能接到同学们打来的一个电话,或写来的一封信,会感到无比的欣慰。这不,昨天,老师就收到一封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江)写来的.一封信,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吗?

2、(出示)敬爱的李老师:

我要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盖新教学楼啦!还建了新的花坛呢!

老师,我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不了,想请老师帮个忙:

我们学校新建的花坛长12米,我们计划在花坛的中间栽一排小树,每隔3米栽一棵,我们要准备多少棵小树苗?

下面是我校新花坛的平面图:(出示图)

3、引入谈话:趁现在咱们四(1)班的同学们都在,我们一起来帮小江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利用花坛平面图(学习卡1)画出栽树简易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算出需要树苗的棵数。

要求:在花坛平面图中栽树的空栏中量一量,分一分,每隔3米栽一棵树苗,树苗用“ ”标出。

(2)利用投影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栽树情况(展示栽树简易图,交流树苗棵数推算方法和结果)。

(3)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植树问题中的“起端、终端和间隔”,逐步总结归纳出:

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植树棵数=间隔数+1(板书)。

间隔数=花坛长度÷每个间隔的长

(4)引导学生列式解答。

2、探究植树问题中“只栽一端”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利用花坛平面图(学习卡2)画出栽树简易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算出需要树苗的棵数。

要求:在花坛平面图中栽树的空栏中量一量,分一分,每隔3米栽一棵树苗,树苗用“ ”标出。

(2)利用投影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栽树情况(展示栽树简易图,交流树苗棵数推算方法和结果)。

(3)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结合课件演示逐步总结归纳出:

植树问题中“只栽一端”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植树棵数=间隔数(板书)。

间隔数=花坛长度÷每个间隔的长

(4)引导学生列式解答。

3、探究植树问题中“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利用花坛平面图(学习卡3)画出栽树简易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算出需要树苗的棵数。

要求:在花坛平面图中栽树的空栏中量一量,分一分,每隔3米栽一棵树苗,树苗用“ ”标出。

(2)利用投影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栽树情况(展示栽树简易图,交流树苗棵数推算方法和结果)。

(3)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结合课件演示逐步总结归纳出:

植树问题中“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植树棵数=间隔数-1(板书)。

间隔数=花坛长度÷每个间隔的长

(4)引导学生列式解答。

4、知识点整理小结(给李强回信)

(出示)亲爱的小江同学:

来信收到,你遇到的问题在老师和我校四年级(1)班全体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这种问题在数学上称为“植树问题”,有三种情况,老师告诉你计算方法,你就能计算出每种情况要准备多少棵树苗了。

如果花坛两端都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如果花坛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如果花坛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花坛长度÷每个间隔的长

三、实践练习

1、(出示)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出示)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颗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四、拓展练习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结合板书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还包含许多有趣的知识,如:公路边安装路灯、锯木头、插彩旗、电线杆安装(结合图片)等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篇2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与“植树问题”类似的有很多:如安装路灯、插彩旗、挂灯笼、锯木头、走楼梯等等。教材共安排了3道例题,通过植树、插彩旗、安装路灯等不同的生活情景把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即两端都不种、两端都种、一端种一端不种都展示了出来。本节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呈现出在一条路上植树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在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及推理中,抽取出不同植树方法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数学模型。然后再运用这个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新知,发现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从而掌握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植树”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出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1、谜语导入,直观认识间隔。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2)学生活动:找手上的数学知识,引出“间隔”。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把手指张开,睁大眼睛仔细看,你发现手上的数学知识了吗?

预设: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手指间的距离就叫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

(3)认识“间隔数”。

问: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观察,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引出“间隔数”)

(4)认识手指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问:5个手指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问: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2、课件演示,对“间隔”进行再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这些图片(礼堂挂的灯笼、河边的灯柱、花坛)中有我们刚才所说的间隔吗?你能指出每幅图中的间隔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画出间隔)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敲钟的声音)?钟声里有间隔吗?

小结:看来间隔不只是一段距离,它还可以是一段时间。

3、学生举例,强化“间隔”这个概念。

师: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很多事物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间隔问题,你能举个例子吗?

4、引出问题:

在这些事物中,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看看物体的个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规律。

二、新授:

1、创设情境:

师: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张照片拍的是哪儿吗?

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学校事物室的杨老师准备在这面墙前种一排小树。你们愿意帮助杨老师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吗?

出示:学校的西墙全长20米,请你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问:从设计要求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预设:(1)西墙全长20米(2)每隔5米种一棵。

问:“每隔5米种一棵”你是怎么理解的?

2、动手操作:小组设计植树方案

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个小组来设计植树方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根泡沫条,一些牙签,还有一张研究表。你们可以把泡沫条当做20米的西墙,把牙签当做小树,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进行模拟植树,看看可以怎样设计?根据你的设计方案填写表(一)。

研究表(一)

总长(米)

间隔(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3、交流汇报:

师:哪个组来说说,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种了几棵树呀?(预设:5棵 4课 3棵)

师:同样的一面墙,同样的要求,你们种的棵数怎么不一样呢?请把你们的方案向大家介绍一下。

要求:介绍的时候先说说每隔5米种一棵,20米的西墙共分了几个间隔,种了几棵树,然后介绍你们的植树方法,最后说明理由。

4、比较方案,探寻规律:

(1)间隔数与总长、间隔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三种植树方案。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是什么?

预设:间隔长度都一样,他们的间隔数都相同。

问:这三种方案的间隔数都是几?为什么它们的间隔数都是4呢?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20÷5=4(个))

问: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你能说说怎样求间隔数吗?(总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问:要想知道有几个间隔,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总长、间隔)

口答:如果一条小路长1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如果每隔20米种一棵树,一共有多少个间隔呢?

(2)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问: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这三种方案的相同点,那么不同点又是什么呢?(预设:植树的棵数不同、植树的方法不同)

师:看来不同的植树方法,间隔数相同,植树棵数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在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1)两端都种

问: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20米的西墙,每隔5米种一棵,共有几个间隔?种了几棵树?(板书)

问:为什么4个间隔能种5棵树呢?(学生回答)

师:课件展示:树与间隔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每隔5米种一棵,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个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最后剩最前面那棵树前面。因为是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这样,植树的棵数就是――5棵)

师:刚才我们是按照杨老师的要求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如果让我们自己选择间隔,你想每隔几米种一棵呢?(预设:4米、2米、1米、10米)

小组动手操作:

师:每个小组任选一种间隔长度,可以用牙签摆一摆,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研究,看看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有多少个间隔?能种多少棵树?把研究结果填在研究表(二)中。

研 究 表 (二)

总长(米)

间隔(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学生汇报:

要求:汇报时先说出选的是哪种间隔长度,间隔数是几,植了几棵树?(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师:观察黑板上的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你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问: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间隔数+1=植树棵数】

运用规律: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

有8个间隔,你知道能种几棵树吗?

100个间隔能种几棵树呢?

如果种了6棵树,你知道有几个间隔吗?

种了100棵树,有多少个间隔呢?

2)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当“两端都栽”的时候间隔数与棵数间的关系了,那么“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课件出示只栽一端线段图:在只栽一端的情况下,图上有几个间隔几棵树?(板书)

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关系来解释)

师:如果增加1个间隔,树要增加几棵呢?这样继续增加间隔,树的棵树也会怎样?

问:那你发现“只种一端”时,间隔数和棵数间的关系了吗? 【板书:间隔数=棵数】

课件出示两端都不种的线段图:观察,现在还是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吗?两端都不种时,有几个间隔几棵树?(板书)

师:如果增加一个间隔,需要增加几棵树呢?

问:那你能说说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

(3)小结:

师:刚才我们探究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法中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那谁来说说不同的植树方法,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三、揭示课题:植树问题:

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植树的问题。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之前我们所说的排座位、站队、安灯柱、挂灯笼等这些问题都与植树问题是很相似的。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植树问题有了哪些了解呢?

师:正因为不同的植树方法,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不同,所以我们要想解决得好,必须要弄清什么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判断一些题。

四、练习:

1、选一选,下面问题属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情况?

A、两端都种; B、只种一端; C、两端都不种。

(1)在一条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头尾都装,每隔50米装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两端都种)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40米 ,围绕这个花坛每隔1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摆多少盆花?(只种一端)(图)

(3)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 (两端都不种)

(4)5路公共汽车从起点开出,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两端都种)

12千米就相当于植树中的总长,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也就是间隔长度是1千米,求一共有几个车站,就相当于求植树中的什么?棵数与什么数有关?你会求间隔数吗?

2、请你把第(4)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五、课堂小结:

师:对于植树问题,关键在于审题,判断出这种情况属于哪种植树问题,然后才能根据总结出的规律正确解题。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全长 ÷ 间隔长度 = 间隔数 棵树

两端都种 20 ÷ 5 = 4 5 间隔数+1=棵树

只种一端 4 4 间隔数=棵树

两端都不种 4 3 间隔数-1=棵树

篇22: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此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有效解决问题方法的潜力。

3、透过生活的事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参与探索并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教学准备:练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明白我们这天要学习什么资料吗?

生:植树问题

师:你们是怎样明白的哦?

好,这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问题。植树问题中蕴涵着许多搞笑的数学问题。你们喜不喜欢?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操作感悟,探究规律

1.请看大屏幕:

(1)想一想:

那里有一条线段,我们把它看作一条路,这条路长20米,如果要在这条路上种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要了解什么信息?

①每棵树之间相隔几米?(间隔)②是不是两端都种呢?……

看来同学们思考问题还很全面呢!

(2)猜一猜:

如果告诉你每隔5米种一棵,种几棵比较适宜?

生1:5生2:4生3:3

……

(3)画一画:

师:那么,有什么办法验证你的想法?(画图)

哦,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把你的想法简单地画出来呢?

(教师先介绍画树的方法,学生画图,教师巡视)看谁画得又对又快。

2.展示、汇报

①选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两端都种: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②选另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只种一端: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③选另一学生的示意图展示、汇报。

两端都不种:电脑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把学生画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

3.写算式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表示的思维过程能不能用个算式来表示?

①只种一端:你是怎样想的呢?谁能来说一说。

20÷5=4(段)

=4(棵)

棵数和段数一一对应。

②两端都种:20÷5+1=5(棵)

20÷5表示什么?加“1”是什么意思?

③两端都不种:最后一种用算式怎样表示呢?20÷5-1=3(棵)

每间隔5米是这样的,假如每间隔是2米,分别能种几棵呢,列出算式(不要画图了,要画就画在脑子里)

20÷2+1=11(棵)20÷2=10(棵)20÷2-1=9(棵)

4.小组讨论:

我们刚才在这条20米的路上,每间隔5米和每间隔是2米分别种多少棵树都做了,仔细看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和同学交流,然后向老师汇报。(告诉你总长度、间隔长,要你求种多少棵树,是否有简单的方法?)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只种一端:棵数=段数

②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③两端都不种:棵数=段数—1

那么段数(间隔数)怎样求呢?

所以解决植树问题,首先要确定它是怎样种的?是两端都种、只种一端还是两端都不种,再分别根据以上数量关系来解决就能够了。

6.象这样,这天用植树问题这样的思考方式来思考的,平时生活当中的问题还是否有?(摆花、锯木头、站队……)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看看那里有植树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说明为什么属植树问题)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我们刚才透过猜测、验证、推理,摸索了植树问题中的一些规律,我们能不能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一)基本练习:我能行!

1.从头至尾栽了10棵树,那么有个间隔。

2.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次。

好,两道题都做对的对老师笑一笑。哇!我从同学们灿烂的笑脸中读出了自信,读出了自信!老师为你们加油!

(二)综合练习:我挑战!

1.林木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①6×36=216(米)

②6×(36-1)=210(米)

③6×(36+1)=222(米)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①10÷5=2(米)2×8=16(分钟)

②5×8=40(分钟)

③(5-1)×8=32(分钟)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①12÷1=12(个)

②12÷1+1=13(个)

③12÷1-1=11(个)

(三)拓展练习:我智慧!

四、再次梳理,总结提高

这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篇2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

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

(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

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

生:人的职责

师:那我们就应说——

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

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

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

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

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

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最快!

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

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

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

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100÷5=20(个)

20+1=21(棵)

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

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

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最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小组内分工合作:栽树、填表)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棵树(强调“一端植”)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长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栽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一端是光头强家),需要多少棵树呢?(那两侧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二中

100÷5=20;(20×2=40)

3、探究“两端不植”的状况

师:这时,又发现路的另一端是吉吉国王的猴山呢!

(引导学生说“两端都不植”)

师:那到底需要多少棵树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学生汇报: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强调“两端不栽”)

出示练习:熊大、熊二在小路的一侧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总共植了20棵(一端是光头强家,另一端是吉吉国王家),这条路多长呢?

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

(20+1)×5=105(米)

师:熊大、熊二就这样一条路一条路的植树,有一天它们又想在一个圆形的池塘身旁植树。

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植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呢?(引起孩子们思考)

师:这种状况,又会是什么状况呢?我们下节课之后研究。

师:这就是我们这天研究的不同状况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三、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跟植树问题类似的问题呢,比如、、、、、、(引导孩子来说)

马路问题、楼梯问题、钟表问题、公交站问题、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

四、小结:

出示:“完美生活,从我做起”(播放欢快音乐)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篇24: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中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模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2)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快乐。

教学重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如下文)。

一、课前谈话

1.手指游戏

师: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明白吗?请举起右手像老师这样做,五指伸直,并拢再张开。看着张开的手,你从中想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明白它指的是什么吗?(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时有几个间隔呢?3个,2个手指时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间隔数+1=手指数)

[设计意图:以趣激学。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学资源“手”入手,在简单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导入课题

师:我们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刚才我们看到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栓广告牌要几个柱子等就是数学中的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这天咱们主要来研究“两端都栽”的规律。(板书:两端都栽)

二、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理解题意

①指名读题,从中你了解哪些信息?

②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3)讨论交流

师:我这样认为,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你们觉得呢?有了答案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汇报后得出结论,这种说法不对。就应是:

100÷5=20(段)20+1=21(棵)(板书)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师:把双手举起来叉开手指,能够看到10根手指共有9个间隔,如果把手指看成树苗,10棵树有9个间隔。

课件演示:每5米一棵,种到第100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两端都要种)

问:100÷5=20(段)20表示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20+1=21(棵)20段为什么不是20棵,而是21棵呢?

我们把这条小路平均分成20份,其中的每一份(或者说每一段,每一个空)就是一个间隔,在这道题中,间隔指什么?共有几个间隔呢?也就是说,如果两端都种,种的棵树=间隔数+1

透过这个例题,你明白了什么?(棵数与段数有关,求棵数得先求段数。即段数=总长÷间距)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十分重要的规律,那就是:

间隔数(段数)=全长÷段长

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

全长=段长×段数

[设计意图:导之敢学。在决定、计算、验证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透过讨论交流,发现植树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

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齐来看一看下面几个问题。

①刘怡瑶从家到校园乘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3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②张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12个台阶,共走了36个台阶,你明白她去几楼的教室吗?

③广场上的大钟3时敲3下,8秒敲完。11时敲11下,需多长时间?

师:这些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设计意图:乐中求学。把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各种现象糅合在一齐,加深对植树问题模型的理解,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再次探究,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咱县新开张的德克士为了进一步宣传,要在全长50米的店面前沿插彩旗,请按照每隔5米插一面的要求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2.设计方案,动手操作

师:能够独立思考也可小组讨论再设计方案。把你们设计的方案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择优录取哦!

(生动手摆学具,画线段图,动手算,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

3.反馈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前沿分成几个间隔?(10个)插了几面旗?(11面,10面,9面)

师:为什么同样的长度,同样的要求,插的旗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生1:我设计分成10个间隔,插11面旗,两端都插旗(投影展示线段图同时师五指伸直手势表述)。

生2:我也分成10个间隔,插10面旗,一端不插旗。(投影展示算法师拇指弯曲其余伸直手势表述)

生3:我10个间隔插9面旗,两端不插旗。(投影展示学具摆法后师拇指和小指弯曲其余手指伸直表述)……

4.师小结

同一个要求,同学们却设计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案,真有创造力!看来你们都有成为设计师的资格。

五、精彩回放,画龙点睛

1.用手势表达植树问题的模型并考察同桌的掌握状况。

2.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穿越时空,展望未来

有20棵树,若每行4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七、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10-1=9(个)……(间隔数)

9+1=10(棵)……(棵数)

篇25: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潜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必须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资料,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透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资料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透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透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透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料: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间隔概念,明白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

数学思考: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明白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此刻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齐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5、6。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秀丽的环境呢?”

“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明白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但是有必须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校园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样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样画的?”

师板书三种状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这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状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此刻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2)验证猜想

演示课件9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明白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那里100米太长了,我们能够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规律

“刚才透过画图明白了棵数,能不能透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明白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此刻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这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状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咱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透过这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对!这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样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

“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路长÷间距

路长=间隔数×间距

100÷5+1=21(棵)

篇26:《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

“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

(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检验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借助操作,探究规律。

(1)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教师: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每隔5米种一棵,每隔5米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种下去……是不是很麻烦?

教师:为什么觉得很麻烦?

学生:因为100米里面有20个5米,太多了。

教师:也就是说100米在这道题中显得数据有点大,因此画图时会比较麻烦。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一些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先选取100米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教师演示课件,边演示边说明。

教师:我们选取100米中的20米来研究,用一条线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说树的间隔是5米。(教师板书)

教师;大家看一看,我们把这段路平均分成了几段?也就是有几个间隔?栽了几棵树?

引导学生说出20米长的一条路,间隔长度是5米,有4个这样的间隔,可以栽5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的解题策略,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向学生示范线段图的画法,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好准备。)

(3)动手操作,初步体验。

让学生自由选择100米中的一小段,动手画一画,看一看这一小段上,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几棵树。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为什么这样画?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师:虽然这些同学选取的长度不一样,一共要栽的棵数也不一样,但他们所画的线段图特别是他们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不同的画法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棵树比间隔数多1。

(4)合理推测,感知规律。

教师:不用画线段图,如果这条路长30米、35米……又应栽几棵树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填写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说明。

学生填写完表格后,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5)归纳概括,理解规律。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栽树(两端要栽),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都栽树,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可以说间隔数比棵数少1。

教师:为什么两端都栽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即时巩固,强化规律。

教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7个间隔种几棵树?20个间隔种几棵树?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2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运用规律,验证例1。

教师: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哪些同学刚才猜对了?

教师(点几个猜错的同学):现在你知道自己猜错的原因是什么了吗?给大家说说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主要让学生弄清楚:100÷5=2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用20+1=21(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同时让学生明确每步算式的意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这道题里没有植树呀,能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吗?

使学生明确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问题。在本题中把一盏路灯看成一棵树,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教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相关,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和植树问题相似,比如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等。

2、练习二十四1、2、3题。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练习二十四第4题。

教师:这一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此题与例题的区别。例题是知道全长与间隔长度求棵数,而本题是知道间隔长度与棵数求路的全长。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36减1?

(设计意图: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把植树问题进行拓展应用,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将难点化简,讲授新知前,我利用手指游戏导入,孩子很感兴趣,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棵数、间隔数的关系。再从生活中抽取简单的植树现象,加以提炼,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一、创设愉悦氛围,让游戏走入情境。

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和游戏入手,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棵数、间隔数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二、注重自主探索,让体验走入方法。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借助直观的图示,探索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规律。借助图形,建立知识表象,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渗透一种化归思想。

三、倡导知识运用,让建模走入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跟植树问题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但这节课也有我颇感不足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充分把握,没有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也没能很好地关注到全体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度,适当进行取舍,更合理的安排好教学时间。

篇27:《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棵数,知道什么是间隔数。

2.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教学重点:

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两端都栽”情况下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指要:

1.通过五指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间隔数、间距的含义。

2.通过老师用画线段的方法模拟种树情境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具摆、数、画等方法,进一步明确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3.学习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课件一套学具9套自学提示卡一张

预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学习目标

1、教学“间隔”定义

师:我们班在各方面都十分优秀,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让来听课的老师也看看我们班的风采好吗?

生:好

师生问好

师:我们人有两件宝贝,是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两样宝贝,动脑去思考:手与我们这堂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手上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探讨。

师: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再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手指比手指缝多1,手指缝比手指少1。

师:这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叫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

2、在生活中找间隔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什么是间隔数?

生:……

师:我们再来体验,请一排的前三名同学站起来,这一排同学有多少个间隔?

生:…………….

师:请这一排的前四名同学站起来,用你们的手指告诉老师,这一组同学的间隔数是多少?

生:……………

师:今天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A师:这里是哪里?

学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树,来美化我们的学校。可不是随便种的哦,学校可是有要求的。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边表示什么?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此环节要全方位理解题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师:题目都理解了,请大家动笔尝试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生动笔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

板书: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师:学校可犯糊涂了,有这么多种结果,到底该买多少棵呢?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下吧

请同学们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到底该买多少棵树苗?

C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有目的的选取学生

D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展示并板演

用画线段的方法解决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反馈黑板上的题目,注意利用错误资源教师提问:100÷5=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1呢?

2、再次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那你们获得的结论是什么呢?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棵数=间隔数+1

师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来解决在一条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在一条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

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发现了“两端都栽”求棵数的解题规律,你们能够独立解决植树问题了吗?

篇28:《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问答,认识“间隔”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

2、把你的手放好,我们进行快速问答:五个手指几个空?4个手指几个空?2个手指几个空?3个手指几个空?一个手指几个空?

3、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跟间隔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最近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修建的操场旁有一条小路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来绿化、美化我们,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你对自己有些信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并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3、从屏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能解释什么是两端吗?

(总长20米两端都栽间距相等)

4、在分组探讨前,请先商量好准备每隔几米栽一棵,然后动动手、动动脑,看用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探讨新知:

1、谁能展示一下你的设计才能,注意说明白你是每隔几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获得这个结果的?

2、学生交流汇报(画线段图法、计算法)

3、教师介绍讲解概念:总长、间距、段数、棵数(并随机板书)

4、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的推理过程。

在设计方案、交流方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画线段图,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们一定找到了规律,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找一找这个规律是什么。

总长20米,间距10米,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5米,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4米,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2米,有几段几棵。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棵数总比段数多1,段数总比棵树少1。

总长÷间距=段数段数+1=棵数

6、当总长是20米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解决,当路段变长是1000米、2000米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需要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7、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了解题目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8、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手指数和间隔数分别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数量呢?生活中不止是植树问题包含着间隔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存在,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锯木头、路灯、表面上的间隔和数字……)

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①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②李老师从一楼去某班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李老师去几楼吗?(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③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应该设置几个车站?(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④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听老师读题你自己再读一读,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词语?(2千米两旁)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方法。

四、拓展例题,训练思维:

1、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1)了解题意,解决问题。(21-1=20段20×5=100米)

(2)学生质疑:为什么用21-1=20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我们所解决的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解决的例1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要算出棵数还是总长都要先知道段数,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思维训练:

①第一个同学到第二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1米,那么,第一个同学到第五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出示刘翔的图片,展示刘翔竞赛的过程引出问题: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12、2米,请你们算出从第一栏架到最后一个栏架有多少米吗?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谈一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篇29:《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放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师:科学家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

谈话引入: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看谁的思考最积极,看谁这节课也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准备好了吗?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

课件出示:在15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能有几种情况?

展示学生的猜想:(两端都种,共4棵)(只种一端,3棵)(两端不种,只2棵)

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二)、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提出问题。

课件:在全长1000米的孟州市大定路的一边植树,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的猜测可能有不同的结果:1000;1001;1002)

2、自主探究。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课件显示:隔10米种一棵,再隔10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0个间隔就有10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5、总结规律。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6、联系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点击生活

①(求间隔数)判断:元宵节,中华大街一侧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00个大红灯笼,如果在每两个灯笼间挂一个中国结,需要201个中国结()

②(求间隔长)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9千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共有10个站,相邻两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③(求棵数)老师登古塔,每层有11个台阶,从一层开始一共走了55个台阶,龙老师到了第几层?

④(求全长)塔楼上敲钟,从第一敲开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时,一共间隔了几秒钟?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世界著名数学问题)

师: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的植树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引起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这就是:‘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早在十六世纪,古希腊等国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图1)

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大师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图谱。(出示图2)

进入二十世纪,数学爱好者绘制出了二十行图谱,创造了新纪录并保持至今。(出示图3)

(结语)今天进入21世纪,20棵树,每行4棵,还能有更新的进展吗?数学界正翘首以待!期待着同学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篇30:《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4课时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7页118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

挂图、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现在请每位小朋友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格?(4个)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在马路边种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这一段距离叫做一个间隔,楼梯、锯木头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6棵呢?7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一)出示: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同桌相互讨论。

2)有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引导总结:

两端要栽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生:棵树比间隔数多1)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

板书:棵数=间隔数+1

5)在线段图上,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点数=间隔数+1

6)这个问题应是: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巩固练习

(一)书第118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反馈。

(二)出示: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读题,理解题。

2)分组看图讨论。

3)尝试列式计算。

4)交流:603=200间隔数

两端不栽树:20-1=19(棵)

192=38(棵)

5)质疑:

为什么减1?为什么乘2?

比较例1与例2的不同?小组讨论,再交流

例1两端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大1:例2两端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少1。

巩固练习二:

教科书第119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三、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31:《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

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

生:5

师:5是什么?

生:5个手指

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

生:4个空隙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

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师: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

(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

(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

预设:100÷5=20?

100÷5+1=21?

100÷5-1=19

(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

三、建立数学模型

1、化繁为简

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出示活动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独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画一画、找一找、算一算的办法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同桌合作。

(2)完成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3、引导总结规律,完成板书:

小结: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最后一棵对应的间隔没有了,棵数比间隔数多1。你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两端都栽: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棵树

棵数-1=间隔树

师:如果老师下面空格里的全长填上40米,那么你能不画图列式得出答案吗?100米呢?

预设:40÷5=8?8+1=9(解释8表示间隔数)

4、回归应用

(1)师:那回到原来的题目全长改成500米,会算吗?那么我把数字再放大变成1000米,怎么做?

(2)全长100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都种),要种多少棵?

5、小结:其实今天的学习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以小见大或化繁为简)也就是像这样遇到数据比较大或比较繁琐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一些小数据、一个简单的草图找到规律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出示:为美化校园环境,建安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0米的小路两旁,每隔2米放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花?

学生审题后独立完成。

交流提问:这个问题也是植树问题吗?为什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师:这些树、花盆、小旗等都可以用点来表示,植树问题就是研究这些点和间隔关系的问题。

2.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摆了6盆花,如果每两盆花之间在插一面小旗,一边能插几面小旗?两边呢?

3.同学们排成一队去参观,从头到尾一共12人,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2米,那么这列队伍长是多少米?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出示30米,每隔5米两端都种,学生读题。出示房子,师:现在还是两端都种吗?

预设:只种了一端

师:现在间隔数和棵数有什么关系呢?

再出示一个房子,师:现在还是只种一端吗?

预设:两端都不种

师:那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研究一下。

篇32:《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尺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和大家一起猜一猜,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你说说看?

生:他是手。

师:哦,他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又会写又会画还会算,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老师的手,你看到了数字几呢?

生:5.

师:哦,你们都看到了数字五,那你还能看到数字几呢?

生:我看到了数字4、3、2、1。

师:哦,你说的数字4、3、2、1表示的是什么啊?能告诉我们吗?

生:手指的个数。

师:哦,手指的个数。那我们说的五也是手指的个数,对吧。诶,除了手指的个数外你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

师:哦,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在老师的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

生:4个。

师:数一数。1、2、3、4,恩,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

生依次回答。

师:恩,一个间隔。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手指数比间隔数怎么样啊?

生:手指数比间隔数多一。

师:说得真完整。谁还说?

生2:手指数比间隔数多一。

师:哦,那间隔数比手指数呢?

生3:间隔数比手指数少一。

师:哦,谁还说?

生4:间隔数比手指数少一。

师:同学们,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吗?手指数等于什么呢?

生1: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哦,谁还说?

生2: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恩,还谁会说?好,你也来试试。

生3: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很好,那么间隔数等于什么呢?

生1:间隔数等于手指数减一。

师:恩。

生2:间隔数等于手指说减一。

师:恩,真聪明。好了,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啊,都有两件宝贝,一个呢是我们的双手,一个是我们的'大脑。我们利用我们的大脑发现了这么多手上的奥秘,看来我们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师:这里是哪里?

生:操场!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真是非常熟悉,一下就认出了这就是我们的操场。为了美化我们的学校,校长打算在100米的操场小路上植树,可不是随便种的哦,校长可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一边表示什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1)师小结:用图演示说明: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2)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反馈答案:

方法1:100÷25=20(棵)

方法2:100÷25=20xx+2=22(棵)

方法3:100÷25=20xx+1=21(棵)

(4)师提出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师用课件出示下表说: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验证。如本题中假设路长只有5米、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可栽几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画线段图来分析、研究一下。(板书:复杂——简单)

总长

(米)

间距

(米)

线段图例

(图上厘米代表实际米的距离)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5

5

10

5

15

5

20

5

..

..

..

..

2.先明确表意,再让学生探索完成上表中的内容。

1.全班交流汇报表中内容。

2.小组讨论:总长、间距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呢?

3.把上表一分为二,让学生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1)出示下表交流汇报总长、间距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的意思。(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5

5

10

5

15

5

20

5

..

..

..

(2)出示下表交流汇报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表中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的意思,但关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1,渗透对应思想。(板书:间隔数+1=棵数)

线段图例

(图上厘米代表实际米的距离)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

2

2

3

3

4

4

5

..

..

..

4.教师小结

(1)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验证、讨论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如果再一条路上植树,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而总长除以间距等于间隔数。对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有没有不同说法?

(2)填一填,反馈规律。

()×间隔数=总长棵数–1=()

总长÷()=间距()-()=1

四、活用规律,解决问题

(一)回归疑问,初用规律

以表格的形式摘要出例题1的重要信息后,师说:现在我们用刚得到的规律验证一下课前同学们做例题1的三种解法,哪种正确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00

5

(二)基础练习,再用规律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复杂的问题。以后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的植树问题,知道该怎么做了吗?请试一试:

1、把下表补充完整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00

5

20

21

200

5

200

10

1000

8

(三)深化练习,拓展规律

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

1、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情况类似植树问题呢?

2、课件依次演示:

不容易看见却能“想象”的树

看不见却能“听得见”的树

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也归为“植树问题”。

3、巧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

(1)请你选一选:

这排礼炮共有29个间隔,合()门礼炮。

①28门②29门③30门

(2)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一列共有25张凳子,有()个间隔?

①25+1=26个②25个③25-1=24个

(3)公交车从东站到西站全长18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多少个站点?

(4)一盒9响鞭炮,当听到第一个爆炸声开始计时,到第二声响起时,经过2秒钟。当听到最后一声响起时共经过几秒钟?

五、拓展

教师总结延伸:同学们这节课中运用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还有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如正方形、圆形花坛等情况,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继续努力吧!

六、全课总结,理顺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33:《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向学生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呢?植树有什么好处呢?从而引出课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都要栽”的规律

让学生在一条长度为12厘米的线段上等距离的植树,通过植树的情况引出间隔和间隔数以及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问题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每隔4米呢?每隔10米呢?把小路延长到1000米呢?

100÷5=20(段).........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答: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实际问题。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其实,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在沿河路的一边,设有16个节能路灯(两端都设),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60米,这条路有多远?

3、同学们做操比赛,第一行从左起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1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五、全课总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植树问题呢?

2、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不少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课本109页第5题。

七、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要载棵数=间隔数+1

100÷5=20(段).........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答: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篇34: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未完成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放映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师:科学家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

谈话引入: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谁的观察最仔细,看谁的思考最积极,看谁这节课也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准备好了吗?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究规律。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

课件出示:在15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能有几种情况?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0个间隔就有10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4、总结归纳。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5、总结规律。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6、联系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点击生活

①(求间隔数)判断:元宵节,中华大街一侧从头到尾一共挂了200个大红灯笼,如果在每两个灯笼间挂一个中国结,需要201个中国结()

②(求间隔长)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9千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共有10个站,相邻两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③(求棵数)老师登古塔,每层有11个台阶,从一层开始一共走了55个台阶,龙老师到了第几层?

④(求全长)塔楼上敲钟,从第一敲开始,每隔4秒敲一次,到第5敲时,一共间隔了几秒钟?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世界著名数学问题)

师:数学史上有个“20棵树”的植树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引起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这就是:‘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早在十六世纪,古希腊等国完成了十六行的排列。(出示图1)

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大师山姆完成了十八行图谱。(出示图2)

进入二十世纪,数学爱好者绘制出了二十行图谱,创造了新纪录并保持至今。(出示图3)

(结语)今天进入21世纪,20棵树,每行4棵,还能有更新的进展吗?数学界正翘首以待!期待着同学们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word该篇DOC格式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实用34篇)范文,共有7068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实用34篇)下载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实用34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