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一
使用说明: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知识链接: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以及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 ,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一。自主学习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屯积
皮鞋
选择
猪肉
刁难
岂敢
庄稼
驮马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刁难。
挑剔。
耍赖。
调皮蛋
心灵手巧。
有求必应。
有声有色。
二、合作探究:
1.解题:
本文题为“姥姥的剪纸”,实际上重在介绍剪纸吗?如果不是,那又是在写什么?
2.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了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
(2)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你的理解。
3.“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结合自己的剪纸实践活动,写写感受。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
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2、欣赏剪纸图片,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感受。
3、课文中也用一个词赞扬了姥姥的精湛技艺,你能找到吗?(神)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神了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2)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仿写夸张句】
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
1)熟能生巧?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3)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4)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理解吗?
(2)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身心入境。
4、过渡: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她还是一个 的人。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吗?(人缘广、爽朗、干脆、勤劳干练、善良、淳朴) 【体会姥姥的勤劳善良】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1、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感受祖孙亲情】
“拴”是什么意思?姥姥是用什么拴住“我”的?
2、看看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3、讨论交流: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这两幅剪纸是什么意思?
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 (缠)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剪纸)
5、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四、升华情感,真情告白 【升华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1、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1)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2)这时姥姥对我的期待,期待我怎样?
(3)“联结”找一个近义词吗?(连接)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语? 这不仅仅是剪纸,更是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的情啊!
2、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把作者的心声读出来。
(3)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声”就是指“声音”,这里到底是什么声音? “色”,就是颜色、色彩的意思。这里难道就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你认为怎么讲?【写话训练】
想想作者在梦中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4)我们都能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沉浸于作者的梦,那么,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五、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1、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记住:天地虽宽,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
六、作业: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复习写信】
姥姥的剪纸
熟能生巧 神
身心入境
思念、依恋、怀旧、感恩、回归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三
成尚本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三个儿童走在一起进行沟通,那是诗意的欢聚。“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而文中那些精美的剪纸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我”的“刁难”、“调皮”、“耍赖”和我们教室里的孩子那么相似,他的姥姥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慈祥、善良。怎样让孩子走进文本,和笑源进行诗意的欢聚,我尝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来感悟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及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
1.以画面再现情境。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景教学中,强调了“形真”,就是把课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真切地再现出来。《姥姥的剪纸》一课作者描述姥姥剪纸技艺深湛,“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我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剪纸,加上音乐的渲染,指导学生朗读,而后让学生学着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的剪纸,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寻到欢欣的元素。但由于课上时间的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创作的题材还不够广泛。
2.以音乐渲染情境。本课中我选择了两段音乐,《过新年》,用喜庆的音乐配着精美的剪纸,让学生感受姥姥心灵手巧,为整个村子增添了喜气,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我选择经典银幕金曲《a time for us相处岁月》,旋律动听怀旧,引领学生体会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让学生思绪飞翔,激励学生说话“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我的心境与梦境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升华学生主题,激起学生的共鸣。听着孩子那发自心扉的话语,看着他们那身心入境的表情,真的好感动。
3.以语言描绘情境。在教学中,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还是评价语,我都力求饱含感情,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情境氛围。当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时,我随机评价:“勤劳、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随机评价:“发自内心的赞叹”“姥姥剪得好,你读得好,把喜鹊都读活了”课末,我饱含地说:“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不是——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啊!”我用情感拨动学生心底的琴弦,这时再读课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4.以想象放飞心境。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想象是儿童生命和儿童文化的魄魂。让孩子流动孩子气,就要注重为孩子的情感释放、想象放飞空间。课上,我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对文本形象产生角色认同与移情体验。孩子在课堂上朝姥姥“耍赖”,变着花样刁难姥姥。孩子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中、在想象的推动下,创造出活泼的语言。
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由于自己对课堂节奏把握不当,出现了前松后紧,学完全文后,本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用“姥姥的剪纸”为题,让孩子深刻体会“剪纸”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但综因时间的有限,而放弃了!没有听到学生自己的见解,真的有些可惜!
常常在想:我们语文老师更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做一名“长大的儿童”!让我们课堂处处流动“孩子气”!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二、学习1——6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
2、交流。相机板书:神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后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心情读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
(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师: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师: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
……)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指导朗读。
(5)“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怎么样?喜鹊如何?它们的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三、学习7——11
1、过渡: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2,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3“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中体会到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浪线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5、讨论交流
兔子骑在牛背上——疼爱;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6、能不能给这两张剪纸起个名字?
7、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8、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9、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四、学习12
1、师: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 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2、生:(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师: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生齐读上段文字。
4、师: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下出现一条红线。)
生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5、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凝望、浓浓的爱……)
6: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7、交流学生的写话。
8: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情
9、过渡: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同学们,你们说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颗心。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个梦。)
12、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师:多么深情的话语啊!我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我们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生: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
2师: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教师轻声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师:(在音乐声中)孩子,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下课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 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之二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 教案 12姥姥的剪纸 教案
姥姥的剪纸 教案2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 】《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姥姥的剪纸 教案三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的剪纸》教学案 篇五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剪纸”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片断一:
师:“刁难”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
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
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
生:顽皮
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我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我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片断二:
在学完了7——12自然段,姥姥给我剪的牛驮小兔,牛与小兔啃食青草的那几个画面后,我再回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熟能生巧。
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生:姥姥如此熟练,因为老是不断地剪。
生;姥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对“总剪”的具体说明。
师;“准头”的意思?
生;心中有数
师:出示练习说话:
熟能生巧,总,。
生:熟能生巧,总背,就能默出来了。
生;熟能生巧,总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了。
……
反思: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说话练习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 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之二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 教案 12姥姥的剪纸 教案
姥姥的剪纸 教案2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 】《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姥姥的剪纸 教案三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六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同学们,这句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都剪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三、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部分,想想教会我一个什么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6、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并相机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读出姥姥是位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人,她的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课前预习】
1、把课文正确、流利。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思考: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刁难 择菜 薅草 左邻右舍 啧啧赞叹
驮着 岂知 小屯里 无可挑剔 清清爽爽
(1)你想提醒注意读音的字有(标出读音 ):___________
(2)你想提醒注意字形的字有:___________
(3)你理解了哪些词义?
【知识链接】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所以,剪纸又称为“刻纸”。
【预习反馈】
1、指名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2、正音。
3、提醒字形。
4、你理解了哪些词义?
5、齐读词语。
【合作探究】
一、小组初读课文并完成:
1、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流利,注意相互正音;用“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用“_____”画出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姥姥?
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分别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二、小组默读1-3自然段,思考讨论:
1、从第1自然段的哪两个词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非常受欢迎?用“·”标出来。
2、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非常受欢迎?
3、1—3自然段,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
【当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diāo nàn qǐ zhī tuó zhe qīng qīng shuǎng shuǎng
( ) ( ) ( ) ( )
二、填空。
1、剪纸又称为_________。它贴在窗户上叫__________,它贴在门楣上叫_________。
2、“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用了______的手法写出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姥姥神了! ”这其中的“神”字指姥姥的剪纸(填写四字词语,越多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课后生字以及词语抄写四遍。
2、小练笔: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百字左右的一段文字,夸夸校门口糖人老爷爷的高超技艺。(可仿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教学愿景:尝试一种新的“诗意语文”的课路: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但不变的是诗意的——境界。教学过程:一 语词引路,把课文读薄(一)一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串声音1.回顾导入后,读上节课学过的两组词语:啧啧赞叹 左邻右舍刷刷刷刷 择菜薅草悦耳至极 喜鹊登枝清清爽爽 牛驮小兔 2.围绕这两组词语,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二)二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1.快速浏览课文,找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对剪纸声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重点释词“有声有色”。——观察刚才的两组词语,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什么名堂出来?(左边一组跟“声”有关,右边一组跟“色”有关)——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具体可能各是什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一番。二 语词扩散,把课文读厚(一)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1.这“有声有色”的生活中,最让作者欲罢不能的是什么事儿?当作者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他的身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2.默读描写“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些事情的段落,把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组织交流:——在“喜鹊登枝”的窗花处,抠一个词“熟能生巧”:先依托有关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再问: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师生摸拟剪纸生活场面读上句,让学生在朗读节奏的变化中体会“熟能生巧”。——在“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处,抠一个字“拴”: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然后由下面这句话切入: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读后组织交流:师生表演读描写祖孙俩剪“牛驮小兔”窗花的文字,体会“拴”的神奇功能。生扮作者,师扮姥姥,摸拟作者“缠”姥姥的场景,体会“拴”的神奇功能。(二)二度扩散,读出笑源的心梦之境1.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的住我吗?(音乐:经典银幕金曲《a time for us相处岁月》响起)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齐读上段话。再读这段话中描写剪纸的文字。让学生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让学生给“联结”这个词找一个近义词。作者为什么用“联结”这个词语?教师板书“联结”的甲骨文,再问为什么用这个词语?(姥姥用“绳子”拴住了我)——姥姥的剪纸还将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心 梦)——在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饱含真情地齐读上段话。三 语词变异,把课文读活1.(课件播放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你听到了什么?你仅仅听到了剪纸声吗?你还听到了什么?拴住我的心梦的难道仅仅是剪纸声吗?2.拓展小练笔。3.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最后全课在《感恩的心》音乐中结束。板书设计:
拴姥姥的剪纸
有心 声 梦有色 姥 姥 的 剪 纸作者:笑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帖?”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姥姥笑了:“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看明白了吗?”我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教师简介】肖绍国 浙江省教坛新秀,湖州市第一批名教师,湖州市教学明星,湖州市教学能手,湖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小语会会员,湖州市小语会理事,现任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副校长。近年来他的课先后获得浙江省小学教师学科教学技能竞赛语文组一等奖,浙江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等。应邀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衢州等地讲学、公开教学20余次。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载体是文本,对话的主体是师生、作者及文中的人物,对话又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启发、提高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以文本语言为依托,积极搭建“对话”平台,触动情感,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尊重其独特体验,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情怀。
【教材简析】
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激发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实物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教学
1、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姥姥的剪纸》。(学生齐读课题,师点评。)欣赏激趣。多媒体配乐出示优美剪纸图片,学生欣赏。再出示剪纸实物,学生传看。(学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2、回顾讨论: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交流)
二、学习课文4—6小节,深悟高超技艺
1、(过渡)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做上标记、批注等。
2、自读交流。预设:
相机出示:“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 ‘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你能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姥姥的神奇吗?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幅“喜鹊登枝”图?
(学生自由说,引导理解“形象生动”和“无可挑剔。)
看到姥姥被蒙着双眼也能剪出如此生动形象的“喜鹊登枝”,我的心情一定是的?你能读出这种惊喜吗?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3、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相机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姥姥神不神?看着这栩栩如生的剪纸,你有什么想要问姥姥的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引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指名说。
(2)姥姥的剪纸技艺是天生的吗?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引读:姥姥就是这样——(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就叫做(“熟能生巧”)。
(3)你自己的生活中有“熟能生巧”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
5、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相机出示:“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指导结合插图理解“身心入境”的神态。
6、有感情地齐读这一部分。
三、学习7—12小节,体味祖孙情深
1、(过渡)姥姥的剪纸不光惟妙惟肖,还能表达情意呢,默读课文7—12小节,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感动的地方画出来,批注自己的感受。
2、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学生自由说。
相机出示并引读:“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1)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
(2)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推荐同学说。(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3、你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1)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拴住作者的是什么?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3)想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吗?指导朗读。(生自由对读。)
(4)请学生表演读?(师生共同点评:他们表演得怎样?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学生再齐读。
5、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
“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师生表演。)
交流:从我们的表演中你更能体会到什么?
四、学习13小节,再悟浓情
1、(过渡)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引读写剪纸的语句)
2、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3、这头定定站着的老牛,你从她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思念、期望、回忆、关爱)期待什么?对身处外地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呢?(身体……工作……家庭……)
4、谁愿意再满怀感激地读一读写这幅剪纸的句子?
5、后来“我”越长越大,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指名读。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讨论两个“无论”的表达作用。
6、你能想象到,他还会梦到什么?(老牛……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五、总结升华
1、说一说。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你又忆起与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想起姥姥的剪纸,会对姥姥说些什么呢?
2、写一写。同学们,也许在生活中,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并没有一手令人啧啧称赞的绝活,但是他们有着和文中的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永恒的爱。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手中的笔把那美丽的瞬间变成永恒的记忆呢?(写出他们令你感动的瞬间。)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完善小练笔。
【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熟能生巧
拴——缠
牵挂 ↓ 期待
情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为4号楷体,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备课时,我感觉文中的姥姥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仿佛从字里行间分明能看到我们自己慈祥、勤劳的姥姥,我想孩子们也应该有这种感觉吧,于是我决定抓住“情”字不放。文本中的“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的载体。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教学时,我带领学生抓住这两根一明一暗的主线,努力地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在前一课时了解姥姥的剪纸的段落里,我通过让学生朗读,结合关键词句谈体会,感受姥姥剪纸的高超技艺,感受那么多人喜欢姥姥的剪纸,称赞姥姥的剪纸,作者当时内心的自豪与骄傲,体会姥姥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由学生已知的姥姥的高超技艺引入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还能从哪些方面发现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姥姥的剪纸水平那么高?把同学们引向本节课重点的学习。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讨论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这一句话。学生找出了相关语句“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并且列举了很多生活实例,诸如电脑打字、打算盘等等,气氛活跃。悟出了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从而解决了这一教学重难点。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努力以“情”引领,体味祖孙情深。抓住“拴”“缠”“期待”等字处理文本,我认为也较为到位。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导学生体悟“拴”的传神,理解“拴”的含义。再学生通过充分的分角色朗读和讨论明白:无论怎么剪,无论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变——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这样顺其自然,学生就会明白牛代表什么,兔代表什么,从促进理解其中饱含的“情”。
我还通过和同学表演作者是如何缠住姥姥为她剪纸的?引出剪纸怎样“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拴住了作者的什么?只是拴住了作者的人吗?只拴住上学前的作者吗?……加深领悟祖孙俩那浓浓的“情”。最后一幅剪纸,通过抓词语“定定地”、“出神地”,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感受姥姥内心,又是希望朝夕相处的孙儿能留在身旁,又想让孙儿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犊情深,溢于言表,从而解决了对于“期待”的理解。
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遗憾。特别是对于“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这些词语的处理上有些仓促,只是简单跟学生交流了这些词语和作用,但不够深入。再者,在深研教材,总体把握上我还需要下苦功,因为在教学中我还不能游刃有余的把学生真正的带进文本,有时候仅仅是在文本的边缘游离。以后教学中对每篇文章的语言都要进行精心揣摩,即使是一个标点、一个字也不能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得引导学生学习、感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知:虽然带领学生学习的这一课结束了,但是我自己的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的课堂永不结束!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十
[案例]
师:这是我们对姥姥的一个初步印象,让我们再读课文,姥姥的形象就会更加清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现姥姥心灵手巧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你的体会。
生读。
全班交流。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姥姥喜结善缘,剪出来的窗纸贴满了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生2:左邻右舍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奶奶人缘好,有求必应,同时也告诉我们姥姥的心灵手巧。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子,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哪些词体现了奶奶的心灵手巧?
生:“普普通通”、“翻来折去”、“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评价一下,他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
生:“无所不能”读得好,“普普通通”还不够。
师:你能再把他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还有什么句子?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称赞:“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出示各种剪纸)
师:你看,这就是姥姥的剪纸。你也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姥姥剪什么像什么,真神了。
生2:我知道别人一直对姥姥啧啧称赞。
生3:姥姥竟然能把纸剪活了,真神,我真佩服她!
师:说得真好。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姥姥能把普普通通的彩纸剪纸栩栩如生的东西,这多神啊!你能把这句读好吗?
生读。
……
[反思]
语文课程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个《姥姥的剪纸》片段教学重点讲解姥姥“心灵手巧”,我觉得这一部分上得很精彩,使整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着姥姥“心灵手巧”,自己找句子,自己体会,并把体会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这样,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姥姥剪纸技艺之高超跃然于纸上。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个体会并不是漫无目标的,老师在学生问答的时候,总提醒“心灵手巧”这个词语,让学生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能更详细地品悟课文语言、学习语言,懂得抓字眼、抓中心词来学习,有效地训练语感。
古人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情思,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训练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起伏的情感。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到姥姥剪纸技艺之高超,对姥姥的敬佩之情也随之而生。也能更好地体会到姥姥对孙子浓浓的关爱与期待,以及作者对姥姥拳拳的思念与爱戴之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机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片段中,教者也做足了“读”的功夫,有初读感悟、品读体会、美读激情。在指导朗读时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评价,自己改正,使学生少了依赖,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靠自己把课文读好、读细,读得充分,读得有感情,把对姥姥的爱融于层层升华的朗读中。整节课书声朗朗,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