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多篇】

发布时间:2023-07-24 12:28:01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多篇】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教学用书《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学会梳理文章思路。在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是一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京味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此外,通过本文,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对广州本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反思,这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加强实际语文应用能力训练来说,是很好的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进一步梳理思路的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南方学生对北方的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但通过与广州本土文化做对比学习,对作者复杂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学生运用网络工具搜索资料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共同提高查阅资料的应用能力,培养新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阅读全文,了解北京胡同的有关知识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通过诵读与讨论,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拓展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生活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辨证地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训练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关注与思考。

【教法学法】

教法拟采用任务驱动法、跳读法、讨论法;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课室

【课时安排】

二课时(80分钟)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关键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1)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3)作者对胡同有怎样的感情?

2、分组合作:提前一周左右布置并安排好学习小组,教师给与适当指导

以“西关文化”为主题,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每个小组一项具体任务:可以图片展览、放映多媒体资料等形式展示成果,并选派一名同学进行解说。

参考选题:陈家祠、茶文化、饮食文化、西关大屋、骑楼宅居文化、花市风情、粤剧风俗文化等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易中天老师的《读城记》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在他的笔下,北京是一个大气的城市,广州则是一个生猛鲜活的大市场。

提问:北京城的城市名片有哪些?

学生讨论,提出长城、故宫、圆明园、胡同、四合院等等。

播放音频评弹《说唱胡同》,投影胡同的图片资料。

教师: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居住方式,它们就像广州的骑楼、西关大屋一样,也成为了北京城的地方文化的载体。

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胡同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胡同里的文化又有什么特点?

二、作者简介(5分钟)

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汪曾祺。

汪曾祺,1922年出生,当代作家。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等。写的内容大多是他对已经逝去的岁月的回忆。作品中展示的是苏北水乡优美的自然风光,诱人的地方风俗,以及真正普通人民的美好的情愫与品性。作者注重挖掘生活在旧时代的下层人民身上的善与美,把人引入历史文化境界,讨取往昔生活中的美趣。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并不着意于小说的结构,而是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抒写生活的内在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20分钟)

1.胡同文化

请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

明确:第5段中“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让我们来了解孕育北京市民文化的环境——胡同。

2.筛选有关“胡同”及“胡同文化”的信息

(1)哪几段写胡同?

明确:1-4段。

(2)胡同的特点是什么呢?(速读,并抢答)

明确:

第1段方正(“方正”也是皇城建筑格局的特点)。

第2段胡同的取名。

追问:第3段具体写了什么特点?到底是哪一句?

明确: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那就必须用自己的话将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想想看该怎么说?

第3段胡同的大小和多少(宽窄、数量)。

第4段方便,安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小结:以上在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摘录文中语句,另一种是根据理解由自己组织语言。

提示概括要点的方法:

①找关键句,如总起句、总结句、主旨句、关键词等;

②对没有关键语句的,找出全段围绕其阐述的规律性的内容加以概括。

(3)依照这两种方法概括第6至第12段要点。

第6段封闭,安土重迁。

第7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

第8段易于满足(知足)。

第9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第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文章第十一、十二段分别举“我的小说”和“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没有要点可以直接画出。

明确:这里具体介绍了“胡同文化”的特点。

3、根据概括出来的各段要点,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4),介绍北京的胡同。布局,影响,取名,数量。

第二部分(5—12),胡同文化的特征。从居住、交际、娱乐、饮食、处世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13—15),作者对胡同文化没落的感受与思考。作者写到北京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的衰败和没落,带有明显伤感的情绪。

4、作者是如何安排“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体会文章的结构整体安排的匠心。

明确:作者在第5自然段指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本文的枢纽,它连接着“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两部分。先说胡同,再说文化,最后扣住“没”字,写今日胡同衰败的现状、必然消失的前途,顺理成章抒发作者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感受,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们的认识心理。

四、突破难点,探究学习,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10分钟)

普普通通的胡同,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内涵表现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流露在作者的笔端。

1、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现“胡同文化”的?

讨论明确:先写人们的生活习惯,再写他们的人际交往,然后写到处世哲学及精神面貌。

(1)居住方式上“独门独院”,而且安土重迁,舍不得挪窝儿;饮食条件上有窝头就知足了,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大白菜文化。

(2)为人处事上爱热闹不爱管闲事,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闭保守的种种表象,其实质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

“忍”,用书上的八个字概括:“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3、这样一种封闭保守,易于满足的文化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深入探讨

教师解读:1北京城的建筑格局,方方正正;2北京城悠久的历史。

胡同文化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实这不仅是北京人的一种传统心态,试想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所以封闭守旧是一种民族心理,惯于忍耐更是一种民族性格。

林语堂在30年代就指出:“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德,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德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老北京的“忍”劲。“睡不着眯着”这话形象地活画出一个“北京小市民”的形象。“眯着”,就是本来睡不着但又非得把眼微微闭上装睡。“北京小市民”对社会上一些丑陋现象本也看不惯,但非把眼微微闭上假装看不见,求的只是自家门前干净而已。

五、品味语言,体验情感(10分钟)

1、课文中语言富有京味,这些语言既写出了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心态,也表达出作者对这种“封闭”“忍”的文化的情感,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朗读。以下句子重点品味:

(1)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充分表现了北京人极其满足的心态。

(2)‘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活画出其神态,对“忍”最好的注解。

——“真有你的”赞赏还是否定?(有调侃、嘲讽,更有无奈。)

(3)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书面语表现出胡同之没带来的惆怅伤感的悲凉。

明确作者本文语言特点: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富有表现力。

2、比较朗读(用普通话和广州话分别读下面的句子):

“有窝头,不错。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很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OK。虾米皮熬白菜,耶!”

学生讨论与原文的区别,评价:呆板,单调,无生活气息。两厢对比,还是原句京味儿浓。

3、胡同离我们远去,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胡同文化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集中体现在哪几段?(展示几幅衰败的胡同的照片)

学生齐读最后三段,注意要能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读出韵味来。

明确:怀旧,伤感,无可奈何!

态度很复杂,既喜欢又否定,在情感上“怀旧和感伤”,但当他直面衰败的胡同时,也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封闭的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所以,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

展示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

“过去的总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之中,总有新的希望在生长。”

——汪曾祺《日子就这么过来了》

六、拓展迁移,综合活动(25分钟)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市民文化。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蒙古有草原文化,江南有水乡文化,“胡同、草原、水乡”构成了文化诞生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来了解孕育广州市民文化的环境——

请同学们选择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西关骑楼、东山洋楼、城中村、恩宁路、猎德村、陈家祠、饮食文化),进行实地调查或利用网络信息,整理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阐述自己对这些旧民居的认识和看法;也可以将其制作成演示文稿(PowerPoint),可以展示广州西关文化的全景或多样风貌。

(任务课前布置,课堂展示)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参考内容:

1、以陈家祠为标志,体现书院文化、姓氏文化、儒家文化;

2、以茶楼、艇仔粥、中药行为标志,体现茶文化、饮食文化、中成药文化和中西结合的饮食医药文化;

3、以西关大屋、骑楼为标志,体现宅居文化、街市文化、古巷文化;

4、以花市、粤剧为标志,体现风俗文化、风情文化。

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请同学们回顾本课所学的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梳理思路的方法。

2、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胡同的没落,是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保守封闭的胡同文化终将随着胡同的衰落而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古老的广州骑楼也将焕发新的容颜,猎德村将会变成广州新的商业中心,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希望同学们能在时代的变迁中记住传统!

3、布置作业:将小组合作的作业形成文字,谈谈自己对广州文化的认识与看法。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民族心理,领会作者对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2.引导学生从建筑的风格思考其体现出来的观念、文化,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批判意识。

3.训练学生抓关键词概括要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概括文章要点。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

1.自学辅导式为主,兼以发现式、讨论式。以略读——精读——仿写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

2.音画欣赏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灵动的唯美风格让学生徜徉其中,感受北京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聆听新北京走向世界大都市的最强音。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或哪些内容有价值。

2、分组研究某一种建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导入(2分)

有人说,建筑是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曾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量遗产。”课前,已经请大家上网或看书去了解胡同,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自读课文,概括胡同特点及胡同文化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1、朗读第一段,在第一段中找本段要点。

(找关键句。分析:首先排除举例的句子。第一句,不行,他讲的是整个北京的特点,目的在于引出“胡同”这个话题。第二句讲的是本段的。主要内容,但从全篇看,他只写出了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揭示文体的实质。最后一句才适合。要点:方正)(方法:提取中心句、择取关键词。)

2、师问:本段最后一句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大家往下找一找,北京胡同除了“方正”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如何影响老北京人的生活,又使老北京人形成了怎样的思想?(即文化。)

3、学生自读,分组讨论。

找出各段关键句子,提取要点:建筑特点:方正、名称来源多、数量多、安静、独门独院(盒子);

文化内涵:总的来说,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2)北京人讲究处街坊,

(3)北京人讲究“处街坊”,“合礼教”,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棋友、酒友、鸟友有些来往之外,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4)北京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5)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4、教师指导整理:胡同特点:方正、名称来源多、数量多、安静、独门独院(盒子);

胡同文化:封闭。表现出的心理是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的胡同就有这样的市民文化呢?请结合文章,谈谈胡同建筑和胡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如因果关系。方正的建筑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中规中矩,安分守己。独门独院的居住方式养成了封闭、自私的心态。……)

6、理清思路

胡同特点――胡同文化内涵――胡同及胡同文化的衰落

(胡同的特点:方正,来源,数量,安静——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作者观北京胡同的衰落,抒发感情)

三.思维训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分组讨论)

(1)作者对于走向衰落的北京胡同及其文化持何种态度?

(留恋,伤感,无奈,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等是汪曾祺所推崇的。当然也认识到它必将衰败、没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者对于封闭的小市民文化,并没有完全沉醉其中,是怀着一份清醒的,有一定的批判性意识。如。如忍耐、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也有消极的意义。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所以我们也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和胡同再见吧。)

插入一系列胡同图片及《送别》的背景乐。

(2)商品经济大潮对胡同文化的冲击是这种文化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传统文化一定会灭亡吗?

(胡同文化的衰亡还有其自身原因,封闭、保守、自私、易满足、忍耐等特点使其其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定了只能在消耗尽自身的储备之后走向衰亡。如一些落后的风俗、封建迷信意识等。

但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如国画、武术、戏剧、民间工艺。消失了就太可惜了,最好是传统和现代两者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不会灭亡。)

四.迁移练习:仿照《胡同文化》的写法,介绍你喜欢的一类民俗建筑,并谈谈这类建筑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生活习俗和心理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课后练习一、二。

二)仿照《胡同文化》,以民俗建筑为话题写一篇800的作文

汪曾祺胡同文化读后感 篇三

百姓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他比镜子更透彻,一切美好与丑陋都清晰可见,从没有修饰加工过的另类之美。生活就是百姓文化的表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不反映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实这种思想也是历史铸就的,在他面前无可挑剔也无可批评。一切似乎是顺其自然而形成的,却又充满曲折,当一切都流向正确的方向时,我们只能继续优良的,而尽力避免“逆流”与“迷路”,对于某些精华的片断有也只能留念。

离我们不远,刚逝去的这些片段中也必有这一幕——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古今交界处百姓文化的代表,自有一番广博的世界。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的融合因清政府统治而达到顶峰,也因清政府对外的无能而使其倍受欺凌,是封建的大高院还是手工业商业的集聚地都将在那些瞬间被决定。也许民族的大杂居将人们的建筑习惯推向历史高峰,于是封建的高墙与市民的精细结合,迷信的方位与理性的情感结合,纲纪的秩序户与情感的交流结合,自然地形成了“胡同”。“胡同”的院落方正有序,井井有条,又不失邻里的交往,向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的空间。“胡同”的名字更体现了百姓的大智,像是在思想层层束缚下的挣扎,一片受污秽感染却自由活泼的天地。对一座城市来说,“胡同”又完全像是静脉,不必是主动脉或大静脉,仅仅毛细血管也可以决定其生死。当时的中国人民又何止是受夹板气,封建统治者禁锢其思想,束缚其行动,又剥削其血肉;帝国主义的到来并没改变什么,反到又加上了殖民统治,哪有洋大爷不都得躺着,手工艺品卖不出去又能怎样,干完活之后没被饿死不就万幸了吗?这不算什么,我们可以“忍”但“忍”一时不代表会忍一世。薄进而少出,没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还 追求什么别的,一个“忍”字背后有多少辛酸,看似消极的背后有多少反抗,说出这个字需要承担多大的无奈?但这还不能看作是“胡同文化”的全部,有的人将“忍”忍到底误解了“忍”,但更多的人只暂时一“忍”中华民族的气节还在心底,于是才有今天的一切。

历史风云变幻转瞬即逝,而我们后人除了怀念当时的经典外,更应当借鉴其精神,追究缺点是必须的,体谅情怀同样必不可少。总之,历史是人民造就的而不是由支配人民的一幕幕组成的,人的历史终究在于人。

天地万物,千变万化,各具形态,但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并不多,就只有元素周期表上的那几十种。同样,文章的形态千差万别,但是,表达方式也就那么几种,有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五种。这五种表达方式,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文体形态,表现出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汪曾祺的散文也是如此,他以心灵为熔炉,把几种表达方式运用得灵活,剪裁得得体,熔铸出他的散文的独特的文体形态,那就是,以说明为框架,以叙事为填充,以抒情为笔调,三者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汪曾祺的散文《胡同文化》。这篇散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作者在开头部分总说胡同和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然后分说,先说胡同,说到胡同的取名来源,胡同的大小和数量,胡同功能和环境;再说文化,总说胡同文化的性质,“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接着说明“封闭”的种种具体表现。最后,说明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发展趋势,“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就是文章的结构框架,显然,这是一种说明性的结构形态。

这样的结构并不出奇,奇就奇在作者用叙事为填充。比如,为了说明北京城方正的特点,你看他怎样说,“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作者就这样用日常生活的小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使你对北京城的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换一种方法,用常见的九种说明方法的任何一种来介绍,效果会这样?再比如,为了说明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作者就讲了三件事,一件是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的一句经典的话,略写;一件是他自己的小说《八月骄阳》里的一段对话,详写;一件是对一个小伙子打了一个小姑娘一个嘴巴,他和两个老北京的不同态度,详写。在作者笔下,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恰到好处的说明了胡同文化的精义。所以,汪曾祺笔下的叙事,不同于说明文中的举例子,而是极富文学意味。

更为出奇的是,作者在叙事时,带有浓厚的抒情笔调。比如,“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这是直接抒情。“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描写胡同的衰败景象,透露出极其伤感的情绪。文末一句“再见吧,胡同。”,留恋、伤感和无奈之情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说。

从《胡同文化》就可以具体感知汪曾祺散文的文体形态之美,之奇。打个比方,如果把汪曾祺的散文比作一幅画,那么,说明就是画的线条,叙事就是填充在线条之内的颜料,抒情就是画面呈现出的光泽和色调。

补充说明,在《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里,汪曾祺自选了十二篇散文,其中,《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报》等文章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汪曾祺在这部集子的《自序》里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读着汪曾祺的这些散文,确实感到普普通通的几种表达方式在他手里已经运用得极其娴熟老到,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他的散文就表现出和谐之美,自然之至,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用朗读的方式学习本课的语言

2、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1.你对汪曾祺有什么了解?

2、你了解北京的胡同吗?

3、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化的含义吗?

自读课文并讨论

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

第二段写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来源有很多种。

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

第四段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第五段写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

2、学生朗读课文6-9段,教师配乐范读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

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第九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第十段到十二段:举例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3请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

4品味语言:

1让学生自己读第8段、第11段对话部分找同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2段读“这二位同声说”后面的部分、第13段。读的过程中体味句中蕴含的感情。

2仿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形式表达一种感情。

语言特点总结:

汪曾祺的语言文白夹杂,有时极雅,有时极俚,时能出人意表。他重视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他的语言有文人气,但又和现代语言融合无间,是一种纯熟,寓绚烂于平极的语言。

延伸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的胡同日渐被高楼大厦取代,更多的在高楼中长大的人认同“高楼文化”“社区文化”,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变化?

作业布置

以居住环境与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多篇】范文,共有942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多篇】下载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学设计案例【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