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2.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3.利用多种资料,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探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明朝统治者侧重防御,清朝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避暑山庄的修建、**和**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明代实施的修建长城、“改土归流”、清代对某些少数民贵族叛乱平定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说出明清两朝统治者处理民族问题时采取的政策。
(2)能力目标:①能说出明清两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②能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树立自身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自觉维护祖国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奋斗目标,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本节课的教育,对引导、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明清两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所持的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从明清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中,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5.教学方法
讨论法──通过讨论得出明清两朝民族政策异同。
交流法──联系时事“藏独”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
情景启发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事例的了解,加深学生爱国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6.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文字、影视等形式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2008奥运开幕式表演》相关音像,主要展现在《歌唱祖国》的悠扬音乐中,56名各民族儿童簇拥着五星红旗进入会场的升旗仪式。
目的是,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我们是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的未来就是青少年,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设问,这么多的民族是如何融合在一起并形成统一的国家的呢?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表述:她是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逐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过渡到探讨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在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上是怎样处理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得到巩固和发展的。
活动一:展示明清疆域图:
学生上台指出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西北、西南等方位,并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说出分布在“北、西北、西南”三方主要的少数民族名称。(如:蒙古族、维吾尔族回部、藏族等),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根据教材总结明清两朝分别是怎么处理在这三处的民族问题和关系的。
这样的小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同学间的合作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重点,更好的达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我将结合一组图片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加以突破。从明长城的图片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明朝侧重的是对各民族的防御;从清朝具有民族色彩的避暑山庄到土尔扈特部的千里回归,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清朝更侧重拉近与各民族的关系。
小结:明清时期,无论是明朝的“防御政策”还是清朝的“怀柔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昂首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保障。
活动二:升华──将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主题引导至当今西藏问题的处理上,从元朝开始西藏一直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以**为首的西藏分裂势力却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割出去,3.14打砸抢烧事件、破坏奥运圣火传递、“全球流亡藏人特别大会”在印度达兰萨拉的召开都表明藏独分子甘愿做西方反华势力的走狗,破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让学生以我最想说的一句话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爱国热情。
主题升华──通过这个活动使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认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突破本课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这样一个主题升华的设计,更能体现本课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结束──无论明还是清,是恩还是威,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都必将为国人所耻,希望各民族永远团结,共同奋斗,希望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后探究──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对今天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再次巩固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本课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延伸。
以一曲《爱我中华》结束本节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为主题,本科讲述清帝国在解决台湾问题和抗击沙俄对东北地区侵略取得胜利之后,坚决镇压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分裂活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奠定了祖国的版图。
本课共分三目:
1.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
2. 驻藏大臣与、参赞
3. 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教学重点: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多伦会盟和避暑山庄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材料解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完本课后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区域广,空间跨度大,初一学生 能否按方位将学习内容重新整合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 学生分析: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内容比较生疏,对相关地理知识也很模糊,但对大一统理念已经理解接受。
三. 本课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和大纲要求,确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初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和大小和卓叛乱,册封**和**,设驻藏大臣和参赞,进行多伦会盟,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史实。
列举清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措施。认识清初民族政策刚柔并济特点。
过程与方法:收集历史上中央政权加强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管辖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和提取有效信息。
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能力
识读“清朝疆域图”,按地理方位说出清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初和以前历代王朝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史实,感受祖先开拓边疆地区艰难历程,认识到今天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局面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
通过本课学习,更加深对台湾、西藏、新疆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问题认识。
四. 教法:
讲授法和启发式提问相结合,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
五. 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第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的课内思考题来实现:第二是通过识图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六. 教学目标的实现:
复习导入:清朝抗击外国侵略史实。观察“清朝疆域图”,明确本课所涉及边疆省份位置,阅读课前导言,导入新课。
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的叛乱
1.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叛乱
首先,教师讲述平叛必要性和简单经过。
其次,设问,1690年前一年发生什么事,与刚复习内容结合,加强新旧知识联系,认识到清初维护统一面临的复杂局面。
最后,点明噶尔丹叛乱平定后,准噶尔部贵族又勾结沙俄多次叛乱,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朝才平定准噶尔部贵族的叛乱。
2.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首先,教师解释“回部”概念,结合疆域图指出回部生活大致区域
其次,设问,学生阅读后回答
⑴大小和卓叛乱很快被平定原因?
⑵清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意义?
驻藏大臣与、参赞
首先,引导回忆唐同吐蕃友好往来和元朝加强对西藏管理等史实。
其次,阅读回答“清朝怎样加强对西藏管辖?”
再次,在疆域图中找出伊犁,乌里雅苏台等地,结合教材说出清朝对这里地区管理措施,指出伊犁和参赞大臣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立,目的是加强对新疆管理
多伦会盟与避暑山庄
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⑴清朝前期,在坚决镇压少数民族上层叛乱同时,还采取一些笼络措施,你能举出历史上的先例吗?
⑵清前期对少数民族所采取笼络措施有哪些?
⑶清朝用近一个世纪时间修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有人说是康熙皇帝贪图享乐,你同意吗?为什么?
⑷综上所述,你认为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特点是什么?
七 练习巩固:
导航习题
八 板书设计:
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西藏:⑴确定**、**册封制度
⑵设驻藏大臣
东北:⑴设黑龙江、吉林、盛京
⑵用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同少数民族联系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