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继续练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争取高速阅读,并勾画关键语句; 2.品味文章中的心里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体悟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
教学重难点 | 1.高速阅读,勾画关键语句; 2.理解故事表达的哲理; 3.领会文章中的哲理。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活动探究法、问答法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教学过程 | 一、默读课文,完成整体感知 我们学过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找找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学习任务1:完成记叙文六要素的表格填写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课文相关信息56年前七月里一个酷热的日子美国费城的一个悬崖 “我”和五个男孩、父亲 厌倦游戏,想到去爬悬崖中途被弃,进退两难,孤立无援 父亲指点,克服困难,成功脱险 你能一句话概述故事内容吗? 本文记叙了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童年时的“我”随小伙伴们冒险去爬悬崖,途中遇险,最后在父亲的指引下脱险的故事。 用三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 (冒)险——(遇)险——(脱)险 二、圈画批注,把握心理成长过程 (一)圈点勾画,加上批注 圈点批注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所谓的圈点,就是在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画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所谓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以简评等。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 本课中,学生学有所得,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缺点批注方法。如: 1.用双竖线和单数线划分文章层次。 2.用横线或波浪线标出重点句子和有关内容。 3.对内容的理解批注在句子或段落的旁边。 4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学习任务2: 文章叙述了“我”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重点默读文中遇险的部分,圈画关键语句,找出“爸爸”来之前和之后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探究“我”如何克服困难顺利脱险的。 (一)“我”遇险时心理变化的过程。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遇险时的句子。 原文: 1.“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2.“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趴在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3.“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 4.“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从这些表现心理的语句概括出:“爸爸” 来之前“我”爬上了悬崖,爬到悬崖中间进退两难,一直趴在那儿,神情恍惚,十分害怕。 2、从这些句子中提取相关的字眼。 1.犹豫不决满头大汗浑身发抖 2.晕眩哭泣 3.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 (二)“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程。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我”爬下悬崖时的句子。 原文: 1.“不要想有多远有多难,需要想的只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2.“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3.“再一次,我做到了。” 4.“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由先前的害怕趴在岩石上不敢动弹,到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脱险。可见“我”从这个过程中获得心理的蜕变,心灵的成长。 2、随着父亲的引导,“我”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感受? 1、最初:毫无信心 “我不行 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的” 2、继而:信心萌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3、随后:信心大增 “再一次,我做到了” 4、最后:巨大的成就感 “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四)人物的心理变化流程图 1、流程图清晰地展现整个心理变化过程 有意识地关注心理描写句,做好批注,从而梳理出人物心路成长历程。 师:在阅读中不仅圈画了重点,还批注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把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就能发现一条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长之路。 心理成长之路流程图: 害怕(走出一步)——萌发自信(再走一步)——我能做到(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 ——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三、由此及彼,领悟小事中的大智慧 经历概括:冒险—遇险—脱险记叙事件 感受抒写:面对目标、应对困 总结经验 境的人生经验 四、你学习本文后的启示: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时,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理智地判断,果断地行动。要学会分解,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步步去完成。把大困难化成小困难,一点点去克服。 |
板书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