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爱莲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10-25 11:27:4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怀和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关键字词句来感受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且提高文章的品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作者高洁脱俗的这种精神品质,以及这种高雅的情怀。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以下三个方法:一个是多媒体辅助法,一个是讨论法,还有反复诵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的教学过程,将从五个环节展开。首先是导入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这句诗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宋代周敦颐也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时,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开课之初,我首先会采用在多媒体上出示莲花图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去想象自己积累的有关莲花的诗句。我相信通过我的导入,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到课堂当中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朗读训练

(反复诵读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诵读习惯的培养,不仅对体会文章感情,还对品味语言和加强语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课伊始,我会从指导学生诵读去入手,从而去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章。首先在这一环节,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够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从而也为后文研读做下铺垫。)

要求:用普通话、有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领读第一遍。

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五、字词学习

蕃 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蕃:多 染:沾染(污染)

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 很少 宜:应当

六、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七、研读课文

(深入研读是和作者的对话,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在多媒体上出示一系列相互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放手去小组合作解决。)

(一) 莲花的高洁品格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莲花的?

1、角度、品格

生长环境(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风度(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通过学生的讨论,这时我会适时的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并且及时的点拨和指导,并且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总结出作者喜欢莲花的原因,并且明确作者是通过它的生长环境,它的体态,芳香,风度及等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

(二)“菊”和“牡丹”衬托的作用

开头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陶渊明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文中用一个独字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这时我会继续去明确作者去写菊花,其实是通过描写菊花衬托作者喜欢莲花,并且通过陶渊明喜欢菊花,去衬托自己的高洁品质。并且在多媒体上出示相关图片,世人都爱牡丹来反面衬托作者。从而更加明确作者的高洁品质。)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写莲是托物部分,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爱莲说》就是要借莲颂人。首先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第二段侧重议论。

其次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隐逸者,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完全赞赏,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者,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赞美。

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七、比较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塘月色》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八、总结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最后我会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小结,小结是对本课总结知识的回顾,我会通过提问学生谈感受的方式,回顾本课。)

九、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简洁明了,清晰直观的原则。

十、作业

背诵全文并默写课文,尝试着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去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最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一个交汇点,因此在作业这个环节,我会布置一个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再去延伸课堂上没有完成的这个问题,让他们在课后去尝试着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去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word该篇DOC格式《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共有325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爱莲说》教学设计下载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