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5篇《背影说课稿》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背影说课稿》相关的范文。
篇一:背影说课稿
一、首先,我来说教材
《背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纪事散文,本文记叙了作者朱自清几年前在浦口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本文的整体思路,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父子深情,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定为:领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教学难点为:把握本文关于背影的四次描写,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
二、下面,我来说学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此,我对八年级学生作了如下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各种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朗读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心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我还将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朗读理解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提问法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位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出示《背影》相关配乐、图片,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重视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2、 探究学习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根据钱梦龙老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下针对要讲的课提出问题并自答,并将要点板书)接下来我还将指导学生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是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分交流、合作,并把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此时,问题的解决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因为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质疑、对抗、生成,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正在形成。
3、 归纳总结 这一阶段我将以出示反馈题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后作业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分层训练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侧身将手指向黑板上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理清文章脉络。
篇二: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为中心话题的,《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一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4、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5、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6、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中农村学生流动人口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为学习文章打下情感基础;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我校的“汇丰模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明标
先出示罗中立《父亲》的图片,配以刘和刚《父亲》的歌曲背景,营造气氛。
再导语: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今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再一次走进父爱的世界,去体会那份让无数人感动过的感动吧!(板书课题)
(二)先学后教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从整体上感知一下课文,为进一步探究课文,赏析课文搭建平台。
(2)采用默读的形式,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先独立思考:
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加以概括。
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勾画出父亲买橘过程中的动作,体会其艰难。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在父爱的感召下,我流了几次泪?分析我动情的原因。
再师生共同品析文章,体悟父爱,感受父子神情。
(三)拓展迁移
我的设计是:“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读完本文后,请以‘______,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为开头说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理解。”
目的是趁热打铁,联系生活,体悟父母之爱,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完成情感目标。
(四)总结方法
通过精心赏析课文,我们体会到了一位老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1)父亲的背影
(2)父亲的动作
(3)父亲的语言
(4)儿子的眼泪
(五)作业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一说、写一些出来与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播放歌曲《懂你》)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篇三:《背影》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分享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那种父子间的深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
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父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二、指导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 奔丧(sāng) 狼藉( jí ) 簌簌(sù )
差使(chāi) 迂腐(yū) 琐屑 (xiè) 栅栏(zhà)
颓唐( tuí) 晶莹(yíng)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奔赴亲人的丧事。 (奔丧)
乱七八糟的样子。 (狼藉)
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赋闲)
精神不振作。 (颓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蹒跚)
细小而繁多的事。 (琐屑)
3、改正错别字。
狼籍:“籍”改为“藉”
妥贴:“贴”改为“帖”
锁屑:“锁”改为“琐”
不能自己:“己”改为“已”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文章是表现“父爱”的,文章的题目却是《背影》,看来,“背影”在文章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同学们找出文章写了几处“背影”?
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
离别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1)、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2)、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阅读父亲买橘一节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看看哪些语言最具有表现力?(生讨论,交流)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4、视频赏析,加深理解
观看背影视频,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并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5、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最费劲,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这些话包含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讨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你认为那分别是怎样的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悲哀之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感动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感伤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辛酸之泪
五、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独特的角度 —— 父亲的背影
六、归纳小结
七、布置作业
你和你的家人之间一定也有许多难忘的往事吧?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写出内心真实的感触。
篇四:《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散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品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中父子亲情,敬爱父亲。
3、教学重点
研读重点段落;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4、教学难点
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5、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说教法
我所执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不算太好,尖子生不多。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本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如下教法:
1、以品味语言为主,采用点拨式教学,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
2、采用朗读、讨论、质疑法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3、为增加课堂的容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问题,扣住文中关键语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体现的父子深情;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情导入:(大屏幕上播放黄磊演唱的《背影》,同学欣赏)这首歌的名字叫《背影》,是今年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无独有偶,朱自清先生也曾经写过一篇纪实散文也叫《背影》。他写的是谁的背影?这个背影有什么特点?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作家作品(由学生介绍,教师予以补充)、字词(由学生解决,大屏幕出示一部分)这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
3、师生互动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大屏幕出示阅读准备:父亲的语言、父亲的动作、父亲的背影、儿子的眼泪,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作圈画)
(2)整体感知:文章以什么作为线索?写了什么事?(落实阅读准备中提及的问题)
(3)你最喜欢的是哪次背影?为什么?
(4)阅读课文的前三段,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4、小结,布置作业:进一步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结合上节课内容)
师生互动:
1、赏析“望父买橘”时的背影
(1)大屏幕出示视频资料:电视散文配乐朗读,学生欣赏。
(2)这段文字为什么写的如此感人?(品动词的运用、饱含真情的叙述)
(3)以“读过此段,我()”这一格式说话。
2、品味父亲的话语,理解话中所包含的意思(小组合作)
3、文中写了我的四次流泪,原因各是什么?
4、年少的我是否真正理解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理解“聪明”一词的真正含义)
5、探究:
(1)按照你的理解,文章还可拟定什么题目?说说看。
(2)问什么作者要用“背影”为题?这好在哪里?
(3)你怎么看待文中所描述的父爱?(教师注意个别质疑?)
(4)《背影》何以成为经典?
6、拓展迁移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也肯定给了你许多的关爱,哪件事最令你感动?与大家交流一下。
6、小结:四次话语、四次背影、四次流泪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相信读过此文,父亲那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已经深深的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是啊,父爱可以轻柔的似涓涓细流,可以厚重的如巍巍高山,这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要否定父爱。让我们对父亲真诚的说上一句:我们懂你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落实情感教育)
7、布置作业(大屏幕出示:)
青春年少,懵懂无知,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他们的时候。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的情感。
篇五:《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性散文《背影》是表达人伦至爱的名篇,它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在平实的述说中表现了中国式的父子之情,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课文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深沉的父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文章构思选材和叙事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传递着动人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除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为散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课标要求从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本文教学我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涵义。
2、过程和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语文的开放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引领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1、说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中“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②揣摩“车站买橘”一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其意蕴;
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刻画与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说教学难点:
①理解文中父亲的背影的内在含义;
②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学生、文本和生活之间的对话。语文教学不应忽视人文性,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审美鉴赏,避免对文本的曲解、肢解和牵强附会的解读。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课前播放龚玥的歌曲《父亲》,激情导入;借助短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加深印象;精读段落“车站买橘”一节,插入电视散文视频片段,调动学生多重感官;欣赏现代诗歌《父亲》朗读结课,进行拓展延伸。
2、朗读激情法:在听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轮读、变换角色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阅读指导法: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粗略感知所叙之事,所抒之情;精读主要是对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语句的诵读,目的在于培养语感,加深领悟和理解。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课堂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通过读文质疑、筛选问题、讨论交流来积累知识、总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化创新。为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查询有关课文的资料,并通过预习,自行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阅读朱自清的名篇,增加课外积累。
2、讨论交流法:对一些疑难和探究性的问题,或个别畅谈,或小组讨论,或师生补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体验亲情的伟大,充分理解父母对儿女的真诚无私的爱。
四、说教学设计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学,教学以朗读、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感悟父子情深为核心。第一课时主要进行情景体验、朗读训练、初读感知;第二课时主要是重点文段的精读、关键语句的品味、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总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巧妙的导语能营造适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采用多媒体播放龚玥的歌曲《父亲》,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联想,听完之后随意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师简要点评后引入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中,为更好地理解“父子至爱”蓄足了势。
(二)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并播放关于视频短片,结合课文最后一段中父亲信中的那句话,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配乐朗读,让学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朗读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2、学生默读,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抓住什么在写?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写了父亲为“我”送行,车站买橘一事,重点写了父亲的“背影”,从而把握住了文章脉络。
3、再读全文,讨论:课文几次写了父亲的“背影”?哪一次留给作者的印象最为深刻?各用一个短语概括出来,并用“我看到了一个xx的背影”的句式进行评价。
4、让学生自由谈谈文章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阐述理由。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听读能力,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析做好铺垫。
(四)精读研析
主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展开研读:
1、品析“四次背影”
“望父买橘”这个片段是本文的精妙之笔,属细节描写,它将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通过播放有关电视散文片断,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深入讨论,细细品味几个要点:
①父亲衣着的三个“布”字与“我”的“紫毛大衣”;
②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细节中的动词品味;
③父亲买橘与家境的惨淡对比,回过头去阅读第二、三段,揣摩把“背影”放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写的用意。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圈点评注,交流讨论逐一解决。
2、品析“四次流泪”
这样引入思考:如果说,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通过父亲的外在形体“背影”这一特定意象表现出来的,那么,作者感念父亲的内心活动又是通过什么体现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后,指出这种内在的情感是通过“我”的“四次流泪”体现出来的。
让学生找出反映作者“泪如泉涌”动情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用“xx的眼泪”进行概括,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上述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3、父亲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读罢此文,假如你就是作者,请谈谈你眼中的父亲形象。提示:可以抓住父亲在课文中说的五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并结合文章对父亲的动作、衣着等叙写展开分析。体会文章刻画人物个性的方法,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小结,归纳主题
学生自主举手发言。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本文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用淡淡哀愁的笔调,写出了一对“慈父”和“孝子”形象,父亲的“背影”和作者的“眼泪”都凝聚着一片诚挚感人的爱,读来让人动容。以上回归文本的环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作出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标准答案。教师主要起引领作用。
(五)拓展延伸
设计了五个课内外任务:
1、说一说:请学生叙述父母最让感动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比如一次送别、一次谈话、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微笑、一个眼神
2、悟一悟:有声文学欣赏现代诗歌《父亲》,进行简要的赏析。
3、写一写:要求学生在课外练笔本上为父母写一首小诗。
4、做一做:假如父亲节和母亲节即将来临,请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并进行展示、互评。
5、读一读:推荐课外阅读同类美文《父亲的花园》和《默读父亲》,和朱自清的诗歌散文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结课。
篇六:《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背影》,本课分两课时教学,这是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都是记叙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但表现的却是人间真情。《背影》位于这单元的第一篇。本文通过刻画父亲的“背影”,展现了深沉的父爱。在祸不单行、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父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正确学习方法及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精读课文,创作赏析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亲情,增强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把握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文本进行想象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理念
倡导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网络预习――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赏析――拓展迁移”的五步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大胆放手,鼓励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助、开放的语文课堂。
五、教学过程
(一)、网络预习,授之以渔
在这个环节,我充分利用网络,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们回家上网查询,做网络预习。请看图片〈出示图片〉。
这样设计,是本着“授之以渔”的新课改理念进行的,它充分发挥了农远资源的最大优势。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提高了,也乐学好学了。
(二)、视频导入,情境教学
在这个环节,我播放歌曲《父亲》,导入新课。〈出示歌曲〉
好的导课方式能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三)、整体感知,个性创作
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并以制片人、导演的身份对课文某一段落或情节进行艺术加工,制成“电视散文”。然后由学生互评并改进。请看课堂实录。〈出示课堂实录1〉这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1和教学重点。
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整合了。
(四)、精读赏析,比较学习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个环节,我播放视频《背影》,辅助教学。〈出示课堂实录2〉
这样设计,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是多媒体优化语文的最佳结合。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2和教学难点,并且把农远资源真正用到了教学当中。
(五)、模仿朗读,拓展迁移
这一环节,我继续播放视频《背影》,让学生模仿朗读。之后让学生谈体会,教育学生珍视亲情,学会感恩。完成教学目标3。同时我又向学生推荐网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教会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授课结束后,学生与我在网络上反思了这节课的得与失。多媒体教学不仅优化了语文教学,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了。
(二)、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我摈弃了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新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也乐学好学了。
(三)、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员,借助网络完成教学的同时,也应将自己的反思、案例、随笔等撰写到网络上,形成网络教学日记。这样才会更有利于网络教学的推广和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评委和老师!谢谢!
篇七:《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散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品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文中父子亲情,敬爱父亲
3、教学重点
研读重点段落;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4、教学难点
学会选取最佳角度、运用传神动词、加入自己情感反应的写作技巧。
5、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说教法
我所执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不算太好,尖子生不多。根据学生实际以及本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如下教法:
1、以品味语言为主,采用点拨式教学,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
2、采用朗读、讨论、质疑法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
3、为增加课堂的容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问题,扣住文中关键语句,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中体现的父子深情;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情导入:(大屏幕上播放黄磊演唱的《背影》,同学欣赏)这首歌的名字叫《背影》,是今年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无独有偶,朱自清先生也曾经写过一篇纪实散文也叫《背影》。他写的是谁的背影?这个背影有什么特点?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作家作品(由学生介绍,教师予以补充)、字词(由学生解决,大屏幕出示一部分)这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
3、师生互动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大屏幕出示阅读准备:父亲的语言、父亲的动作、父亲的背影、儿子的眼泪,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并作圈画)
(2)整体感知:文章以什么作为线索?写了什么事?(落实阅读准备中提及的问题)
(3)你最喜欢的是哪次背影?为什么?
(4)阅读课文的前三段,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4、小结,布置作业:进一步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结合上节课内容)
师生互动:
1、赏析“望父买橘”时的背影
(1)大屏幕出示视频资料:电视散文配乐朗读,学生欣赏
(2)这段文字为什么写的如此感人?(品动词的运用、饱含真情的叙述)
(3)以“读过此段,我()”这一格式说话
2、品味父亲的话语,理解话中所包含的意思(小组合作)
3、文中写了我的四次流泪,原因各是什么
4、年少的我是否真正理解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理解“聪明”一词的真正含义)
5、探究:
(1)按照你的理解,文章还可拟定什么题目?说说看。
(2)问什么作者要用“背影”为题?这好在哪里?
(3)你怎么看待文中所描述的父爱?(教师注意个别质疑?)
(4)《背影》何以成为经典?
6、拓展迁移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也肯定给了你许多的关爱,哪件事最令你感动?与大家交流一下。
6、小结:四次话语、四次背影、四次流泪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相信读过此文,父亲那深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已经深深的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是啊,父爱可以轻柔的似涓涓细流,可以厚重的如巍巍高山,这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要否定父爱。让我们对父亲真诚的说上一句:我们懂你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落实情感教育)
7、布置作业(大屏幕出示:)
青春年少,懵懂无知,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他们的时候。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的情感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思念父亲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情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别后怀念再现背影
篇八:《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背影》(板书题目及作者),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首先,我来说教材
《背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纪事散文,本文记叙了作者朱自清几年前在浦口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本文的整体思路,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父子深情,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定为:领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教学难点为:把握本文关于背影的四次描写,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
二、下面,我来说学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此,我对八年级学生作了如下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各种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朗读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心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我还将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朗读理解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提问法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位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出示《背影》相关配乐、图片,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重视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2、探究学习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根据钱梦龙老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下针对要讲的课提出问题并自答,并将要点板书)接下来我还将指导学生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是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分交流、合作,并把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此时,问题的解决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因为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质疑、对抗、生成,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正在形成。
3、归纳总结这一阶段我将以出示反馈题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分层训练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侧身将手指向黑板上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九:《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性散文《背影》是表达人伦至爱的名篇,它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在平实的述说中表现了中国式的父子之情,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课文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深沉的父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文章构思选材和叙事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传递着动人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除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外,更要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为散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中要求:“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课标要求从三个维度把握教学目标,本文教学我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涵义。
2、过程和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语文的开放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引领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1、说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中“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②揣摩“车站买橘”一段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其意蕴;③把握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刻画与分析,感悟父子情深。
2、说教学难点:
①理解文中父亲的背影的内在含义;
②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我认为,语文教学要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师、学生、文本和生活之间的对话。语文教学不应忽视人文性,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审美鉴赏,避免对文本的曲解、肢解和牵强附会的解读。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课前播放龚玥的歌曲《父亲》,激情导入;借助短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加深印象;精读段落“车站买橘”一节,插入电视散文视频片段,调动学生多重感官;欣赏现代诗歌《父亲》朗读结课,进行拓展延伸;
2、朗读激情法:在听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轮读、变换角色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阅读指导法:采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粗略感知所叙之事,所抒之情;精读主要是对一些精彩片段、精彩语句的诵读,目的在于培养语感,加深领悟和理解。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课堂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通过读文质疑、筛选问题、讨论交流来积累知识、总结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化创新。为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查询有关课文的资料,并通过预习,自行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阅读朱自清的名篇,增加课外积累。
2、讨论交流法:对一些疑难和探究性的问题,或个别畅谈,或小组讨论,或师生补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体验亲情的伟大,充分理解父母对儿女的真诚无私的爱。
四、说教学设计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学,教学以朗读、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感悟父子情深为核心。第一课时主要进行情景体验、朗读训练、初读感知;第二课时主要是重点文段的精读、关键语句的品味、文章主题的提炼和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总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巧妙的导语能营造适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采用多媒体播放龚玥的歌曲《父亲》,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联想,听完之后随意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师简要点评后引入课题。
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中,为更好地理解“父子至爱”蓄足了势。
(二)走近作者
学生介绍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并播放关于视频短片,结合课文最后一段中父亲信中的那句话,了解作者、作品和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配乐朗读,让学生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朗读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2、学生默读,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抓住什么在写?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写了父亲为“我”送行,车站买橘一事,重点写了父亲的“背影”,从而把握住了文章脉络。
3、再读全文,讨论:课文几次写了父亲的“背影”?哪一次留给作者的印象最为深刻?各用一个短语概括出来,并用“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的句式进行评价。
4、让学生自由谈谈文章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阐述理由。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听读能力,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析做好铺垫。
(四)精读研析
主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展开研读:
1、品析“四次背影”
“望父买橘”这个片段是本文的精妙之笔,属细节描写,它将父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通过播放有关电视散文片断,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深入讨论,细细品味几个要点:①父亲衣着的三个“布”字与“我”的“紫毛大衣”;②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细节中的动词品味;③父亲买橘与家境的惨淡对比,回过头去阅读第二、三段,揣摩把“背影”放在一个特定环境中写的用意。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圈点评注,交流讨论逐一解决。
2、品析“四次流泪”
这样引入思考:如果说,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爱是通过父亲的外在形体“背影”这一特定意象表现出来的,那么,作者感念父亲的内心活动又是通过什么体现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后,指出这种内在的情感是通过“我”的“四次流泪”体现出来的。
让学生找出反映作者“泪如泉涌”动情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用“______的眼泪”进行概括,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上述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归纳能力、表达能力。
3、父亲形象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读罢此文,假如你就是作者,请谈谈你眼中的父亲形象。提示:可以抓住父亲在课文中说的五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并结合文章对父亲的动作、衣着等叙写展开分析。体会文章刻画人物个性的方法,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4、小结,归纳主题
学生自主举手发言。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本文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用淡淡哀愁的笔调,写出了一对“慈父”和“孝子”形象,父亲的“背影”和作者的“眼泪”都凝聚着一片诚挚感人的爱,读来让人动容。以上回归文本的环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作出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标准答案。教师主要起引领作用。
(五)拓展延伸
设计了五个课内外任务:
1、说一说:请学生叙述父母最让感动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比如一次送别、一次谈话、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微笑、一个眼神
2、悟一悟:有声文学欣赏现代诗歌《父亲》,进行简要的赏析。
3、写一写:要求学生在课外练笔本上为父母写一首小诗。
4、做一做:假如父亲节和母亲节即将来临,请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并进行展示、互评。
5、读一读:推荐课外阅读同类美文《父亲的花园》和《默读父亲》,和朱自清的诗歌散文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最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结课。
篇十:《背影》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教学反思九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主题是吁唤“让世界充满爱”,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感受课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从全套书的编排思路看,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处于第二阶段,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课文中学习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了解叙述、描写的功能和特点,应是教学的重点。
2、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极为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但能让人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力量。
依据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内容,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陶冶情操。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感恩思想,尤其初中学生对父爱母爱大多认为理所应当,没有多少学生能从内心深深的感受父母之爱,写起关于父爱母爱的文章更是缺乏鲜活的材料,大多材料雷同,或缺少真挚感情。《背影》这篇课文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阅读训练,感受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以一颗感恩之心,以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加之本文语言朴素,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地位及具体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在理解积累生字词。
2、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感恩。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抒真情,善于观察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个性展示的方法,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为切入点,以品味语言为突破口,将诵读、适时点拨的方法融入其中。
六、说学法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县推广的五步三查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圈点、勾画、批注法
3、自主探究法
4、小组展示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侧重扫清字词障碍,在有感情的诵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浓浓的父子之情。第二课时重在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多媒体播放关于父爱的四张图片并伴以刘和刚的歌曲《父亲》。
师:人们大都歌颂母爱,看着这感人的图片,听着优美的歌曲————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被着浓浓的父爱之情所浸染。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
(二)检查
作者介绍、字词、诵读并通过初读感悟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6、这篇文章表现什么主题?
(四)课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二)探究及展示
1、赏背影——精读第五段,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作者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这样详细?
2、品语言——体会父亲送儿子上车时说的四句话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简洁朴素的特点。
3、悟亲情——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体会思想感情)
4、道真情——第五段作者一再说自己“太聪明”、“聪明过分”,为什么?你在自己长辈面前有无自作聪明的情况,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5、谈收获——你觉得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借鉴之处?(引导学生懂得:1、情到深处自然浓,写作要倾注真情,2、善于观察,抓住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三)总结
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唠叨,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年幼无知的我们却浑然不觉,认为理所应当,甚或有过误解,只有人到中年,向作者一样才会有负疚之情。学习本文后,我们应对父母多一点理解,学会感恩。
(四)作业
倾注真情,写一件最令感动的事。
八、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背影
线
索
难忘背影(点题)——刻画背影(详写)———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呼应)
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背影
四句话(关心、体贴)
父子
四次流泪(感激、怀念)
语言朴实真情流露
九、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情感的体验,达到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引起了共鸣,起到了情感熏陶的作用。对语言的品味,学生能感受其中的感情,体会到妙处,但总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表述不能切中肯綮,今后应加强语言实践训练。对于抒真情、抓泪点的精妙选材方法,学生也深感其妙,但能否将所悟转化为所作,以阅读促写作,提高选材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长效目标,有待今后作文检验。我相信,有悟必有得,在模仿中创新,在写作做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终将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篇十一:《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谈谈教材
《背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背影》一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首先,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为解决本文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给:“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出示背影的图片,看与思相结合,“同学们,咱们的父亲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从而进入了学生自由谈,进入了课文,接着顺势而导,“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这样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在上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首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虽然到了初中,但对生字词的了解仍然是最基础的。接着,再检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之后,在要求学生运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的情况,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讨论结束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分步处理。对于不涉及文章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当堂不为解答,对于能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不急于强解,留到下一集中阅读环节重点突破。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自己的朗读打好基础。听完录音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
第二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进行分析理解。我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别分为四大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讨论结束后,在由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总结。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问题一: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它们表达了父亲怎么的思想感情?
问题二、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问题三、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问题四、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地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所以,一方面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探讨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们的课堂之外,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方面: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帮助学生加强对全文的理解。
2、小练笔。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事,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并整理成一篇日记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在家中,使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也完成我们教学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篇十二:《背影》说课稿
关于《背影》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5、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篇十三:《背影》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单元教学要求
《背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二)文章特点及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仅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父子深情,还因为作者敢于剖析自己对父爱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过程也真切感人,同时,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来描写父亲,尤其是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定格,准确地表现了在特定环境下父亲的形象特点,给读者以生动新颖的艺术感受,另外,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让深沉的父爱在朴素的文字、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中,蕴藉隽永。
它在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爱、表达爱。这一单元是在上一单元阅读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发出“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的询问的基础上,以“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主题编排的一组叙事性作品单元。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由追忆保姆到感念父亲,再到关怀弱者,敬重平凡信客,使爱的内涵不断升华,使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背影》就处于由亲情扩展到博爱的这一枢纽地位,本文被放在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表达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是在上一单元初步把握叙事性作品六要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记叙能力的专项训练,为后面培养说明、议论能力及欣赏文学作品奠定基础。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感情,而且贴近生活,跟本单元作品语言风格基本一致,容易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言,这才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狼藉、颓唐、琐屑、蹒跚、踌躇、交卸、典质”等词语。
2、品味文章朴实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3、体会作者的感情流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四)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感情流程。
(五)教学难点
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整体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二、说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对于朴实的文字,尽管前边已经学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步》等文章,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有可能急于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不去做深入探讨与感悟。不过,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再加上已初步掌握了叙事性文章的阅读方法,这一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理解。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意和表达作用。如:四次写背影的文字和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理解对父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活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3、点拨法。深刻体会作者所选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乃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典卖借钱、家境衰败的情况下,在浦口车站送别时,在一个特殊环境下活动着的背影,它既是父亲形象的素描,又是他精神的写照,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父亲肥胖而吃力的“形”,慈爱、艰难和努力,老境颓唐、心情忧伤的“神”,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怜惜、怀念,全都凝聚在这个背影里。适时点拨,更能深刻体现父亲的爱。
四、说学法
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结合课后习题提出质疑。
2、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点拨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性语句可以有助于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甚至抓住一个词都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4、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深刻体会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早读检查(A、作家作品B写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词D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有人说母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是甜甜的吻。母爱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冷落中得到幸福,在失望中得到希望,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爱。然而,走过生命历程的你是否意识到除了母爱之外,还有一种坚强、深沉却又无言的父爱?即使是不曾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汉朱自清也为这朴实平常的父爱而潸然泪下。那泪折射出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也溢满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让无数读者感动过的感动。
二、反复朗读,整体把握
1、听朗读录音,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情感氛围中。
2、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叙事线索,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预习、速读的基础上,把握“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了解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是叙述的事件,着力描写的是四次背影、四次流泪,而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凝聚了深厚的父子情。)
3、学生放声朗读,圈点勾画,画出文中最感动自己的地方,并作简明点评,然后谈谈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行为,应当遵循阅读规律,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学生一般都能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三、研究探讨,突出重点
问题设计如下:
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用横线画出文中四次写背影的文字,理解作者寄深情予“背影”的写法。
3、用波浪线画出写到背影时“我”当时的情绪或反应,即找出文中四次描写“我”的眼泪的语句,分析我流泪的原因,分析泪中包含的父子间的感情。
4、理清文章思路,并进行板书。
“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引起下文回忆;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挚感情,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感激;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
(设计意图:这部分环节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培养学生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明确本文巧妙的构思,水到渠成地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
四、小结课文
父亲的背影,我的泪,相互映衬,形象地表现出一种相互理解的父子深情。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辅导材料《父亲的信》,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品味文中关键性语句,体会平实质朴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2、体会父子情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辅导材料《父亲的信》中的父亲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而《背影》中的父亲却在用他的行动、语言在尽情诠释着父爱的真谛。
二、研讨第六段课文,理解父子深情
1、配乐朗读第六语段,再现父亲的形象、动作,激起情感共鸣。
2、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顿”,理解到父亲的艰难举动中充满感情,饱含深意。
3、作者为什么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了,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
4、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
5、第六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联系家庭背景,联系父亲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话来理解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点拨研讨,理解作者的感情流程
父亲疼爱儿子勿庸置疑,可是儿子是不是一开始就感受到了父爱呢?请结合课文分析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选取适当切入点,让学生从文本中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讨论,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明白作者经历了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情感历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陶冶情操。)
四、小结
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回家奔丧、浦口分别、别后思念等事情的描述,着力刻画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深情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五、拓展训练
1、说话训练
你有过对父亲或亲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动的经历吗?举一个事例谈谈。
2、交流
谈谈阅读《父亲的信》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六、写作训练
回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捕捉最动情的一幕,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写在周记上)。
七、说板书
点 背 影 父 悲伤的泪
望 背 影 感动的泪
寻 背 影 惜别的泪
忆 背 影 思念的泪
另辟蹊径 子 顿悟生情
板书简洁明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篇十四:《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背影》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这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领会文章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4、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1、探究法: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2、合作交流法: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
2、讨论交流
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两个问题:
(1)文中四次写到背影,都出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第二步学生自疑讨论。
在这一过程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相关语段,写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并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筛选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如:
(1)父亲爬月台的动词中,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2)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白发等等,而只写了背影呢?
(3)文中写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是什么原因呢?
(4)最后作者又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安排的目的∶
(1)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的结合的重要性。
(3)通过筛选总结问题串,分散重难点,突出关键。
3、深入语言、体会真情
从本文的语言特色看,本文语言朴实。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尤其是父亲的那几句话。因此我会这样引导:
“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找出来读读品品。”
都读过后再来品,让学生感受与单独的一句的不同感觉,放在一起品味,也许容易品出味道来。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引导、点拨。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叮咛,把二十岁的儿子当孩子!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远是孩子!“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到达北京、担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这朴实的语言都充满了对儿子的体贴之情。这一环节仍把重点放在了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上,突出了语文课“语味”的特点,继续指导朗读。
4、课堂小结
为改变课堂小结成为知识机械重复这种现象,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重点内容,由学生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5、布置作业
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写出一篇表现与父母亲情的短文交流。
五、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蹒跚背影——望父买橘
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篇十五:《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主题是吁唤“让世界充满爱”,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感受课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从全套书的编排思路看,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处于第二阶段,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课文中学习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了解叙述、描写的功能和特点,应是教学的重点。
2、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极为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但能让人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力量。
依据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内容,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陶冶情操。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感恩思想,尤其初中学生对父爱母爱大多认为理所应当,没有多少学生能从内心深深的感受父母之爱,写起关于父爱母爱的文章更是缺乏鲜活的材料,大多材料雷同,或缺少真挚感情。《背影》这篇课文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阅读训练,感受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以一颗感恩之心,以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加之本文语言朴素,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地位及具体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在理解积累生字词。
2、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感恩。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抒真情,善于观察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 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个性展示的方法,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为切入点,以品味语言为突破口,将诵读、适时点拨的方法融入其中。
六、说学法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县推广的五步三查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圈点、勾画、批注法
3、自主探究法
4、小组展示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扫清字词障碍,在有感情的诵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浓浓的父子之情。
第二课时重在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多媒体播放关于父爱的四张图片并伴以刘和刚的歌曲《父亲》。
师:人们大都歌颂母爱,看着这感人的图片,听着优美的歌曲————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被着浓浓的父爱之情所浸染。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
(二)检查
作者介绍、字词、诵读并通过初读感悟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6、这篇文章表现什么主题?
(四)课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二)探究及展示
1、赏背影——精读第五段,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作者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这样详细?
2、品语言——体会父亲送儿子上车时说的四句话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简洁朴素的特点。
3、悟亲情——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体会思想感情)
4、道真情——第五段作者一再说自己“太聪明”、“聪明过分”,为什么?你在自己长辈面前有无自作聪明的情况,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5、谈收获——你觉得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借鉴之处?
(引导学生懂得:
1、情到深处自然浓,写作要倾注真情;
2、善于观察,抓住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三)总结
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唠叨,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年幼无知的我们却浑然不觉,认为理所应当,甚或有过误解,只有人到中年,向作者一样才会有负疚之情。学习本文后,我们应对父母多一点理解,学会感恩。
(四)作业
倾注真情,写一件最令感动的事。
八、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背影
线
索
难忘背影(点题)——刻画背影(详写)———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呼应)
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背影
四句话 (关心、体贴)
父 子
四次流泪 (感激、怀念)
语言朴实 真情流露
九、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情感的体验,达到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引起了共鸣,起到了情感熏陶的作用。对语言的品味,学生能感受其中的感情,体会到妙处,但总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表述不能切中肯綮,今后应加强语言实践训练。对于抒真情、抓泪点的精妙选材方法,学生也深感其妙,但能否将所悟转化为所作,以阅读促写作,提高选材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长效目标,有待今后作文检验。我相信,有悟必有得,在模仿中创新,在写作做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终将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篇十六:《背影》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5、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篇十七:《背影》说课稿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难点:
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
【讲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丧(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赋(fù)闲(xián)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亏(kuī)空(kong)勾(gōu)留(liú)拣(jiǎn)搀(chān)
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
乱七八糟的样子()纷纷落下的样子()
凄惨暗淡,不景气()失业在家()
短时间停留()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衰颓败落()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细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既而把握主旨。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聆听《父亲》,感悟艰辛。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六、真情告白,理解父亲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亲任性过,误解过。请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课下整理成书信,写给父亲。
篇十八:《背影》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过程和方法目标:
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做文章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内容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察浓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纪实散文《背影》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与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意和表达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行文脉络。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生字词检查。
狼藉簌簌橘逛踌躇蹒跚颓唐琐屑举箸
四、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五、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四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篇十九:《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背影》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即比较单元(一)立意与选材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里安排的一组课文都是有关父爱的,但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等的不同和差异,所以每一种父爱都有自己的特点。
《背影》是朱自清的名篇佳作,文章没有华美的语言,写的是生活中的平常琐事,但在极其质朴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之爱——父爱,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之爱的理解,这是这篇文章震撼人心的地方,本文浓缩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父爱,被奉为经典。
品味本文角度可以有很多,但从本单元教学要求出发,教学的重点应该在“父亲”这一形象上,以使学
生能在理解父爱的基础上,和前一篇课文《我的报童梦》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事件。(认知目标)
2.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心意思,从而懂得长辈之爱。(能力、情感目标)
3.从社会背景,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入手,与《我的报童梦》比较异同。(掌握运用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父爱、儿子的感情、自责内疚),理解课文中心意思,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设置此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
(1)认知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速读能力,可以从课文和注释中获得一定的信息,从而很快能从课文和注释中捕捉(认识)到课文的时代背景(旧社会)和课文主要事件(父亲送我上车和买橘子)的信息,这个目标的提出,在于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全文,这里揭示了“老师要教什么?”学生则通过阅读文章后复述课文大意来达成以上目标。
(2)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提出,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看他们是否能抓住体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句,并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让他们逐渐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自己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及自己该如何去做。这后半个情感目标就体现了语文学科文以载道、从智育到德育过度的过程。此目标是整课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花时最多的一个环节。
(3)掌握与运用目标是为配合本单元训练目标而设的这个目标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前一课《我的报童梦》已教过,学生明白它的中心思想,本文《背影》的中心也就揭示出来了,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时代背景等的伏笔中,比较出两种不同的父爱:
《背影》体现的是无微不至的中国传统式父爱,含蓄、深沉、内敛,而《我的报童梦》体现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美国式父爱,注重自主、自立。
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
(一)知识结构方面:
初二学生经过以前的语文训练已具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己扫除字词的障碍,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够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所以本课还是以研读移到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上,所以本课还是以研读文本、品味细节把握和感情文章的中心为主。本单元比较阅读,学生已学过第一篇课文《我的报童梦》,了解西方国家父爱的特点,为第三个目标打下了基础。
(二)情感方面:
当今的学生,多以独生子女,父母宠爱,身上难免有娇骄二气,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厌烦父母的唠叨,甚至还对他们发脾气,这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本文的学习和感悟,让他们或多或少能感悟到一些什么,从而起到一个从智育到德育的过度作用。
三.说教法与手段:
教师的教法:以整体阅读、把握语言的情感训练为主,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圈划重点词句,着重训练学生对词句内在含义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品读劝圈划、小组交流讨论、自主探究,可采用质疑、小组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嘴动手,口头或书面作文,在这里老师起的是主导作用。
学生的学法: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细节、品读、圈划批注、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体会感悟、情感迁移、感受现实生活
依据: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联系社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二十:《背影》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10月写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通过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任务是阅读和写作记叙性散文。而《背影》又是第一课,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作者从平凡的生活中携取了意蕴丰富的素材,清晰的线索,分明的脉络——这些对学生学习领悟这类文章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都比较优裕,在自己学习生活的时候大多不去思考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的也不多,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教学过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和感悟,尤其是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对亲情的理解。对文章中细节的把握和理解,对朴实的语言所蕴涵的深情的理解都是障碍,需要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引导。而记叙性散文的特点也要在阅读中深入地感悟。
三、教学设计思想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为此,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
3、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4、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爱的熏陶,感受挚爱亲情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5、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同时,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紧绕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文中的父子情;
2、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
3、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文章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课文2、3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氛围。
(二)解题:
1、作者简介:(见课件)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写作背景:(见课件)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3段的内容,更好的渲染阅读情境。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差使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
3、配乐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
学生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标注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并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部分画面)
2、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展示问题,并提示引导。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做到整体把握。
(五)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把你的阅读体验写下来(可以是收获,可以是疑问等)。
(六)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刻画背影
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学
欣赏罗中立的图画《父亲》。“父亲的背,像一张弯弓;我们兄弟姐妹,像一支支箭。为了箭的射出,父亲的背拉紧了一弓又一弓。当我们距离靶心越来越近,父亲的背,已成了月底的一弯新钩。”为了子女,父亲默默地做着,从我们出生,到他的老去——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崇敬,再来温习朱自清的《背影》。
(二)学习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和线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写,及第六自然段的动词和形容词。)
2、配乐朗读,饱含深情的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手法,通过找关键词体会文章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饱含的深情。突破教学难点。
3、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作者围绕背影还组织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小组活动,各组代表发言)
(3)文章出了写父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配乐齐读项关于语句。教师配以相应的多媒体画面。
设计意图: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学重点。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父亲我想对你说:”开头,帮助作者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设题,引发学生思考,达到阅读延伸的目的。
2、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度过了人生十三四个春秋的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回味绵长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爱的细节。请你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捕捉闪光的瞬间,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设计意图:体会真挚的亲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
欣赏几段录象,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难忘背影睹家思父悲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感激
惜别背影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怀念父亲伤心
篇二十一: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枣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篇二十二: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说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2)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地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父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二)指导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
差使(chāi)迂腐(yū)琐屑(xiè)栅栏(zhà)
颓唐(tuí)晶莹(yíng)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奔赴亲人的丧事。(奔丧)
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赋闲)
精神不振作。(颓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3.改正错别字
狼籍:“籍”改为“藉”
妥贴:“贴”改为“帖”
锁屑:“锁”改为“琐”
不能自己:“己”改为“已”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文章是表现“父爱”的,文章的题目却是《背影》,看来,“背影”在文章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同学们找出文章写了几处“背影”?
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
离别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1)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2)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阅读父亲买橘一节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看看哪些语言最具有表现力?(学生讨论,交流)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4.视频赏析,加深理解
观看背影视频,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并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5.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最费劲,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包含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讨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你认为那分别是怎样的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之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动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感伤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之泪
(五)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独特的角度——父亲的背影
(六)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你和你的家人之间一定也有许多难忘的往事吧?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写出内心真实的感触。
篇二十三: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主题是吁唤“让世界充满爱”,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感受课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从全套书的编排思路看,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处于第二阶段,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课文中学习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了解叙述、描写的功能和特点,应是教学的重点。
2、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极为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但能让人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力量。
依据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内容,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陶冶情操。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感恩思想,尤其初中学生对父爱母爱大多认为理所应当,没有多少学生能从内心深深的感受父母之爱,写起关于父爱母爱的文章更是缺乏鲜活的材料,大多材料雷同,或缺少真挚感情。《背影》这篇课文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阅读训练,感受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以一颗感恩之心,以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加之本文语言朴素,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地位及具体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在理解积累生字词。
2、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感恩。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抒真情,善于观察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 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个性展示的方法,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为切入点,以品味语言为突破口,将诵读、适时点拨的方法融入其中。
六、说学法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县推广的五步三查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圈点、勾画、批注法
3、自主探究法
4、小组展示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侧重扫清字词障碍,在有感情的诵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浓浓的父子之情。第二课时重在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多媒体播放关于父爱的四张图片并伴以刘和刚的歌曲《父亲》
师:人们大都歌颂母爱,看着这感人的图片,听着优美的歌曲----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被着浓浓的父爱之情所浸染。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
(二)检查
作者介绍、字词、诵读并通过初读感悟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6、这篇文章表现什么主题?
(四)课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二)探究及展示
1、赏背影——精读第五段,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作者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这样详细?
2、品语言——体会父亲送儿子上车时说的四句话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简洁朴素的特点。
3、悟亲情——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体会思想感情)
4、道真情——第五段作者一再说自己“太聪明”、“聪明过分”,为什么?你在自己长辈面前有无自作聪明的情况,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5、谈收获——你觉得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借鉴之处?(引导学生懂得:1、情到深处自然浓,写作要倾注真情,2、善于观察,抓住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五)总结
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唠叨,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年幼无知的我们却浑然不觉,认为理所应当,甚或有过误解,只有人到中年,向作者一样才会有负疚之情。学习本文后,我们应对父母多一点理解,学会感恩。
(六)作业
倾注真情,写一件最令感动的事。
篇二十四: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背影》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这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领会文章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4、课时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探究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合作交流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
2, 讨论交流
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两个问题⑴ 文中四次写到背影,都出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第二步学生自疑讨论。在这一过程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相关语段,写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并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筛选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如:
⑴父亲爬月台的动词中,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⑵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白发等等,而只写了背影呢?
⑶文中写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是什么原因呢?
⑸最后作者又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安排的目的 ∶
⑴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⑵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的结合的重要性。
⑶通过筛选总结问题串,分散重难点,突出关键。
3、深入语言、体会真情
从本文的语言特色看,本文语言朴实。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尤其是父亲的那几句话。因此我会这样引导:
“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找出来读读品品。”
都读过后再来品,让学生感受与单独的一句的不同感觉,放在一起品味,也许容易品出味道来。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引导、点拨。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叮咛,把二十岁的儿子当孩子!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远是孩子!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到达北京、担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这朴实的语言都充满了对儿子的体贴之情。这一环节仍把重点放在了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上,突出了语文课“语味”的特点,继续指导朗读。
4、课堂小结
为改变课堂小结成为知识机械重复这种现象,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重点内容,由学生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5、布置作业
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写出一篇表现与父母亲情的短文交流。
篇二十五: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交卸
奔丧迂腐
琐屑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附四:阅读课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的负疚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