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教学资源 > 教学心得体会 >

由“清香仿佛歌声”引发的《荷塘月色》教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2-01-15 23:23:22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由“清香仿佛歌声”引发的教学心得体会

我在讲解《荷塘月色》第四段“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上次片段作文里,我写一个同学的歌唱表演,其中有句‘我听到了一片灿烂的阳光,心里顿时宽解了许多’。您批上‘这个句子有问题,听到阳光,有这种说法吗’?根据您的批语,刚才您讲的这个句子也有问题。”说着,他还把那个片段拿给我看。

这时,我打住我的讲课,看了他的作文本,同学们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于是,我把这两个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讨论。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最后大体形成两个阵营:赞老师的批语,反对老师的批语。

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我先请李兴同学发言。他说:“朱老先生的那句话其实就是嗅到渺茫的歌声。我那句‘听到灿烂的阳光’跟这一样,我认为我的句子没问题。”话刚落,很多同学表示赞成,因为有掌声,并且哗哗然。我又请了另一名同学发言,他说:“李兴同学的那个句子是个病句,哪有听到一片阳光的说法。翻遍小学语文课本里词语搭配,找不到一个这样的例子。”话一结束,又响起一片掌声。又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朱老先生那样写,他是不是失去了嗅觉而只有听觉哟。”教室里一阵哄笑,我止住了哄笑。从同学们的眼神里看出,大家期待老师的说法了。说真的,刚开始我还真为难,听了刚才三个同学的发言,我很受启发。

同学们,我的看法是:李兴同学这句“我听到一片灿烂的阳光”,从语法角度讲没毛病,不能说是病句,主语中心语“我”,谓语中心语“听”,宾语中心语“阳光”,只是这种说法不合常理。刚才有同学谈了小学课本里词语连线,有这样搭配是错误的,的确也如此。现在,我们不妨把李兴同学的句子改成“那甜美的歌声响彻校园上空,我仿佛看到太阳洒下了一片美丽的阳光,心里顿时宽解了许多。”我板书了这个句子,让大家比较讨论。接着我讲了关于通感修辞常识。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器官感知外界事物,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相互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感觉到的效果却能够互相转化,彼此沟通,不分界限,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汉语修辞学中就把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通感移觉。如:风来花底鸟语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风随柳转声皆绿,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颜色;鸟抛软语丸丸落,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李兴同学听到那歌声,心里宽解了,温暖了,感觉阳光灿烂,这也是听觉的声音向视觉的形象转移。

㈠通感是建立在感觉转移或奇特想象基础之上的,从感觉转移中强化人的感受,抒发和传递思想感情。

如:①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你听,那笛声中竟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阳光的明媚!听觉、嗅觉、视觉相融汇,那笛声是多麽悠扬,多麽撩人情思!

又如: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汝尔。

??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 喧啾白鸟群,忽见孤**。

??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韩愈《听颖师弹琴》)

琴声初起,低微柔和,如少男少女切切私语,倾诉柔肠;陡然高亢洪亮,如勇士扬鞭跃马奔赴疆场,所向披靡;后又飘渺微茫,似浮云柳絮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随风流散飘扬;接着琴声错杂,如百鸟和鸣,忽然看到一只孤立不鸣、卓然不群的**;最后奏出最强音,如梦登奇崛险峰,寸步难上;收音则陡然下跌,戛然而止,如登高失足,一落千丈。

诗人在大胆、新奇的想象与联想中,把听觉形象变为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视觉、触觉形象。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那琴声细微轻柔与高昂雄壮,感受到飘逸悠扬、错落有致与独立孤高,感受到强音直上与低音突降的节奏美与和谐美。

㈡通感一般要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以激发人们的合理想象。如: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是抽象的情思,春水是具体的事物,两者似无关联,一经沟通,这位亡国之君深长、沉重、无穷无尽的哀愁,就真切、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们仿佛都能看得见。

又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彦《听潮》)

作者在描写潮落时的大海景象时,着重描写了那声音。在描写那声音时,又以比喻从各种感官来描写:温柔是写触觉,芳醇是写嗅觉和味觉,微风拂过琴弦是写听觉,落花飘零在水上是写视觉。本来是诉诸听觉的那声音,作者却从触觉温柔,嗅觉,味觉,听觉微风拂过琴弦,视觉落花飘零在水上五种感官相互交错起来集中描写,因而使其审美形象显得异常优美和鲜明。

李兴同学的那句话我们作了修改,用了比喻辞格,也正是基于此。很明显,改后显得更为恰切了。

㈢自然巧妙的运用通感修辞手法,能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

现在大家看课文第五段,有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流动着的光与影,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作者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把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摹拟了光和影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另外,身处此境,提到梵婀玲,会很容易联想到小提琴名曲,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其间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衬托,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艺术氛围。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玉楼春》)

本句是变视觉为听觉,用听觉去加以表现,化静为动,这似乎让读者体验到了莺歌燕舞的大好春光了。“闹”,写出了作者的感情,也让读者感到了春意的勃动——繁花斗艳,春意盎然。

李兴同学的那句话,我们作了修改,就更能表现他当时听了那歌唱后,压抑的心境变得开阔,苦闷的心释然了,感受到了温暖和世界的美丽,如同阳光洒满大地。

根据以上例子,现在请大家试着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以下是摘录的几个学生当堂写的句子:

①池塘周围寂静无声,一声鸟叫是那样清晰,就像是被池塘里的水清洗过。

②我的思念化作天际的雁阵。那领头的大雁啊,你能快些飞到远在**打工的我的母亲身边吗?

③爸爸走了,在那个阴雨连绵的秋天,雨水打湿了我们姐妹的哭泣,也打湿了我们无尽的怀念。

多么美妙,多么丰富的语言呵,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想到的。

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课前备好的教案被搁置一旁,讲读课变成写作辅导课了。也许同学们今后的作文语言会更丰富,表达会更有感情,会更打动人。我这是第四次讲《**月色》的这个句子而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所幸的是课前关于通感的知识我多备了一点。我又一次体会到备课要充分。

word该篇DOC格式由“清香仿佛歌声”引发的《荷塘月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共有280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由“清香仿佛歌声”引发的《荷塘月色》教学心得体会下载
由“清香仿佛歌声”引发的《荷塘月色》教学心得体会.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