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校长去美国的一所学校参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说是要给该校最优秀的孩子,美国校长惊讶地说:“我们学校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于是,这件礼物只有一直摆放在该校的展示橱里。
是的,我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跑步厉害,有的唱歌动听;有的语言天赋超强,有的逻辑思维缜密;有的乐观活泼,有的善良温柔……。所以,成功的教育应该要面向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能良好发展。作为教师要确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有无限潜能的人。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刚进入这个班级,我就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朝气与活力。唯独鑫,这个秀气的男孩,无论同学们怎么谈笑风生,他都低着头,蹙着眉,仿佛阳光从未眷顾过他。偶尔在课堂中,每到精彩之处,才看到他抬起头瞄上几眼,这时看到的眼神也是满含忧郁。
我试图与他面对面交流,他总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有一定文笔功底,也感受他的不开心,于是我换了一种交流方式:QQ聊天。很快,我们便开始网聊了。
我先打了招呼:“嘿,忧郁王子!”
他呵呵了两声,送了个笑脸。
我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笑,好开心!”
他又回复了两个笑脸。
我适时地去问:“我能看出你是个有故事的男孩,能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吗,我会保密的。”
有时,隔空的文字倾诉比面对面的交谈,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从一段段的文字中我这才了解了他的情况。
他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父亲抛下了他和他的同胞妹妹,母亲也因重刑入狱,还要十年左右才能回家。寄养在外婆家的他和他的妹妹,觉得低人一等,性格内向,思想悲观。尤其是他,觉得自己成绩不如人,缺失父爱母爱,感受到的只有耻辱,害怕再受人伤害,于是总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看到了症结所在。他的生活中,缺少鼓励关爱之声,极度的自卑占据着幼小的心灵,他的生活之舟失去了舵的掌控,周围一片黑暗。作为老师,我无法弥补他的家庭给他带来的伤害,但是我可以扬起他生活的风帆,给予他生活的动力。
首先我要树立他的信心。我告诉他,他不必用父母犯下的过错惩罚自己,他也有享受快乐的权利,他是我遇到的最有思想、最懂事的男孩。
起初,他对我的话将信将疑,过了好久才说:“我的家庭,我的成绩……没有人会对这样的我好的,我也不敢相信别人!”
孩子受到的伤害有多大啊,居然不再信任任何人了。
几句苍白的劝慰不如实际的行动来得有效。上课时,我请他朗读课文,不断鼓励他;遇到难度不大的问题,从眼神中判断他会回答时,便请他作答,时时表扬他;经常范读他写得好的作文,肯定、激励他。渐渐的,他的头不再埋得低低的,他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他的写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感谢教育机构开展的一系列征文活动,给了孩子们更多飞向蓝天的机会。我鼓励他多参与,和他一起精心修改文章。有付出就有收获,一次次荣誉的获得让他更增添了信心,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内心的阴霾扫去许多。
其次我要让他走出自己的世界。课堂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想要融入社会必须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人。我找到班级一个单亲男孩小超,与鑫不同的是,小超只是失去了母爱,天性乐观的他活泼外向。小超对鑫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当我提出要小超与鑫多接触,多沟通时,他欣然答应了。
几天后,鑫告诉我,他多了一个好朋友,一个可以“同病相怜”、相互关心的好朋友。我表示了惊喜,并鼓励他多和同学交流。渐渐的,课间操场上,我也看到了鑫欢快的身影;课堂上,我能看到那双眼睛不再忧郁,阳光洒满他的脸庞……
鑫现在已经初中毕业,读高中了。他坚持写作,在一个个字符中,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前几天,他还把刚刚创作好的一部小说拿来给我阅读,字里行间中,毫无颓废消极之意。大胆的构思,细腻的描写,鲜活的形象,仿佛让我看到一颗创作新星冉冉升起!
每逢节假日总是能收到他祝福的短信,我很欣慰,喜的不仅仅是收到了真挚祝福,而是看到了一个曾经缺失爱的孩子,在重拾爱与信心之后,能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我想我此时的成就感,绝对超过了送一个“尖子生”进名校的感觉!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周弘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宝藏。”赏识教育是一种真爱教育,有了真爱的浇灌,花朵才会绽放,才能结出鲜美的果实。
在教师的眼中,每个孩子应该都是闪亮的星星,只有看到他们身上各自释放出来的光芒,去肯定、去赏识,才能让他们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