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
教师培训中韩老师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指出十种方法,即:形象感染法、目标引导法、趣味激发法、提问点拨法、指明演板法、语言表达法、鼓励扩展法、暗示纠正法、停顿休息法及比赛促进法。
不管是爱因斯坦还是韩老师,都提到了一个词:教学艺术。说明课堂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课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形象、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包括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实物、标本)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在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且也是组织者的角色。反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欠缺,学习之路还很长。在此,就我的课堂教学作一定的解析和反思。
一、暗示纠正法、停顿休息法
一堂课总有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面对这种情况,处理方法可以多样化,冷处理、温处理或热处理。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总有几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时而抠指甲,时而和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时而低着脑袋趴在桌子上,面对这种情况,我会微笑着停下来或突然改变声调或示意旁边的同学善意的提醒他,又或者是找个机会向他提问,作温处理。记得在15秋行7班上生活技能课途中发生了一件事,两名男生课间因嘻笑打闹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差点出现安全事故,一旁观看的同学不以为然,反而哄堂大笑。对这次偶发事件,我选择了乘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作热处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渗透着适量的品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遇到偶然事件灵活应变,因势利导,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引导到有益的学习中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不可为此花费太多时间,以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
二、形象感染法
教师的形象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态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研究表明,能说会演、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而我,有时会形成某种习惯动作(手势),一节课下来几乎是几个习惯性的手势动作,这样一来,其手势就失去了传达教学信息的功能。
同学们都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是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我觉得教师面部表情最重要的一点是面带微笑,因为学生会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之情,从而激起相应的情感。但教师的面部表情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一个演员,通过各种恰当的表情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说我不是一个将坏情绪带入课堂中的老师,可一旦进入教学中就把握不好表情,无法时刻保持微笑,也许就有了同学们的评价。
教师的仪表(衣着服装、发型装饰、美容化装等)不仅是教师内心修养的外部流露,也可以直接传送教学信息,是一个影响教学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潜在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生活技能课户外生存模块知识第一课教学中,我们从教师的角包转变成了一位旅行者,随着老师着装、道具、授课场地的转变,学生的吸引力也在发生的变化。
三、语言表达法
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除应具备准确、鲜明、生动的共性特征之外,还应具备自身的个性特征: ①从教学目标看:教学语言要具有高效的教育性。②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具有专业知识性。具有学科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专用名词、术语定义、用词恰当、准确。③从教学对象看: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只有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语言才能发挥应有的诱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④从教学方法看,教学语言应有灵活的启发性。 无论讲授、讨论、练习,教学语言都要求具有启发性,并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教学方法,使教学语言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美化学生的心灵。 由此看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缺乏高效的教育性和学科知识专业性,很多时候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体现不出教学内容的轻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顺口溜用得不够多,对学生的启发性不足,使得学生被迫的成为知识的接收者。当我认识到这一问题以后,在生活技能课堂中作了些许的整合,在户外生存模块选购用具和整理行装知识的学习中,带领同学们用顺口溜的形式帮助理解和记忆,让我们尝到了一点甜头。
四、提问点拨法
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即提问,使学生“于无疑之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进路转峰回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释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长智慧,并学会怎样学习。同时学得生动活泼,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提问时应把握两点,一是提问要适时: 即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出问题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之时提问。应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提问。二是提问要适度:所提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否则会使学生答得没劲或答不上来,影响答的积极性;提问不能超出教学内容,也就是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利用现有和过去学过的知识能够作答的。如果超出教学内容太多太泛,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面向全体还有个区别对待问题,即要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或根据不同的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也许每个教师的课堂中都会有提问的出现,我也不例外。但现在想来,我的提问似乎很多时候都是毫无意义的。在教学设计里面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事前进行合理设计;虽说提问后会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最后也能进行点评和作出结论,但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透彻,提问时没有顾及多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和探询,没有使全体学生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对照林子谦老师总结出的组织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在所教授的生活技能课堂中用得最多的是比赛促进法,不论是在收纳模块的整理还是户外生存的实验中,有效的植入此方法,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认为:“每个成熟的老师,都 离不开讲台的修炼,都需要在讲台上‘摔打’。”教师不离开课堂,才能有真正的教学智慧,才能对来自教学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可以说,我的教学之路刚刚起步,教学艺术更需修炼,只有坚守讲台,不断反思,才不愧教师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