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文
第一篇:假期师德培训心得
做孩子永远的朋友
———暑期师德培训心得
张曙峰
一转眼我从教已经有十年多了,刚踏入讲台的那一刻好象就在昨天。回想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位是伟大的。只要你给学生多少的爱,学生就会全部回报给你,甚至更多。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张薄薄的贺卡、一个电话或短信就能换来一天的好心情。学生的进步,更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学生的成绩,是我们最大的自豪。所以从我当教师的那一天起,我就把自己定位在“做孩子永远的朋友”。
有人说:教师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啊!教师不像其他的艺术家创作的都是无生命的东西,而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他的作品是有鲜活的。而一个人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教育要创造条件,去激活、去展示生命的灵动与飞扬,促进每个儿童创造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是洒向学生心田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请您支持:Www.HaOwORD.COM)老师也许不知道,你不经意间的一些话语,一丝微笑,能拯救多少“差生”。让学生体会到学生时代的美妙,把他们真正带入知识的海洋,更重要的是老师给了学生生活、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能够从容面对人生的挫折,体会生活的快乐。用你极为平凡的发现,用你极为平常的一句赞语,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前进的灯塔。想一想,你的平凡,在孩子的一生中却是多么伟大。
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教育永远是适用的。奉献的是爱心,融入的是真诚,教师对孩子的一个小小的真诚举动,远远胜过对他们的各种惩罚。高尔基说过“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多说几句鼓励孩子的话吧,它会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让我们深入到学生中去,俯下身来,学会倾听。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
永远的朋友吧,让我们将精彩的世界搬进教室,创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不要吝啬我们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信任、理解和赏识,让学生在我们这里体味到成功的喜悦,鼓起自信的风帆,昂首挺胸,迈开追寻理想的脚步吧!
为了明天的太阳升起,为了孩子们能健康地走在人生旅途上,我一生愿做铺路石。
第二篇:假期的师德培训体会
暑期师德培训体会
张建华
在聆听会议中,专家的很多话触动了我,很多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今日重翻笔记本,再次感悟着其中的观点,心中不断在思索着主要分以下方面:
一、以高尚的师德立身
师德与教师的学术、思想相辅相成,而又超越个人的学术、思想之外影响着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成长。也许我们不能攀升到师德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必须坚守师德的底线。师德的底线是什么呢?那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决不对学生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我们要尊重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负责。
二、以精湛的业务立足
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和法宝。那么教师怎么才能以精湛的业务立足呢?那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
第一:善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博学多识的人。但是平时过重的工作负担,几乎使学习成了我们教师的奢侈品。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要处理好工作学习的矛盾,教师就要善于学习。所谓善于学习,一是会挤时间,二是能提高学习效率。挤时间,关键是有学习的紧迫感,认识提高了,时间会挤出来,雷锋曾经用浅显的比喻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第二、勇实践——在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锤炼自身,形成有效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专业成长的保证
(一)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结底要靠实践,上课是教师工作中最重要的实践,我们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
(二)听好一节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自己上课和听他人的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突破自身的框框和模式。如果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你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别人失误的教训,有比较才有鉴别,同别人比较,对照检查,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需要弥补和改进的地方;只有看到不足,才能促人思变,激人奋进,才能摈弃教学中一切不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并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
(三)评好一节课:
评课是一种成长,教师在听(观)课、评课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步。
第三、常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第四、勤动笔?——教师的研究,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发展的内在愿望和学习、实践、反思、动笔的持续行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只要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只要教师们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经常反思、勤于动笔,多数教师会一步一步成长为教育教学的明白人和行家里手的。
最后,想用陶行知要求教师“每天四问”来做结语:
第一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俞大,就能为非作恶俞大。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学问是做教师的源泉,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站牢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第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自己与学生的健康。
第三篇:假期培训心得体会
在暑期,学校组织教师们到公园路小学分校进行学习培训,使我在学习之后思考了很多,既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高兴与自豪,同时又感到任重而道远,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确实是一门很高的学问,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与能力素质。教师培训让我感受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应有推陈出新的教学手段,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如何应对教育的变革,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陶家伟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提到作文指导课的教法时,怎样才能提高学生 作文水平呢?应课内加强读写结合。首先 语文教学心理 研究表明 阅读和写作 两个不同 心理过程。前者 自外而内 心理吸收 后者 由外而内 思想表达 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 可以互相沟通 。就阅读过程 心理机制而言 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 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 由句到段 由段到篇 逐步弄清 从而把握课文 中心思想 这 一个从语言到思想 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 心理过程;可以前,我会让学生多写几篇作文,多要他们练写作,当然 多花了时间 或许会有点收获 但这 事倍功半 做法 从根本上说 无补于提高学生 作文水平。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改进之处,认识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老套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乐趣的过程。以往总是“通过老师讲述,学生默默记住”,这样很快学生就会忘记,在新课程设置中,则更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注重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掌握某个知识点,这样学到的知识印象深,而且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有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也不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了很好作用。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加强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体现同学间交流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在以后教学中,不能仅仅追求完成教学任务,总担心自主探究耽误时间,干脆将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对培养学生能力只是空谈。
新课程理论。新课程提倡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让教材成为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真正使教材成为老师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把课程资源的开发落到实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敢于打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挖掘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空间,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能力,乐于观察,乐于探究学习知识,让学生感到课堂不是学习知识唯一的途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教师、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主体性与能动性表现在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教材),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让教师养成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主题思想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乐学、爱学、想学,进而达到自能学习。
真的感谢陶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能有幸自我提升,今后,我要多学习理论,平常及时记录、整理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的学习,把这几天学到的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假期培训心得体会(2):
我们又迎来了为期十几天的培训。虽然天气很热,虽然暑期的休息被打破,但我每天却很快乐而又充实。此次培训形式多样,有华中师大博导邓猛讲特教发展历史、华中师大博导雷江华讲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华东师大博导王和平讲的特殊儿童感统综合失调的问题及训练事项等。这些如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得到了指导,基本技能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让我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得更高了。现将在培训中所感所想小结如下:
一、重温特教走过的路,感受深
在华中师范大学邓猛博士带着我们一起温习了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现状。特殊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面向未来社会生活;以儿童现有经捻为基础;寻找典型范例与主题活动等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我将用这些知识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保护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让爱伴我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博导雷江华讲的《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没学这些知识以为孩子们是故意不听老师的,偏和老师做对。现在知道了,他们是有毛病,不能控制自己。所以我们要多关心学生,给学生温暖,不歧视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他们身上显现的亮点顿时让我开拓了思路,自己平时碰到的难题或许换一个角度就能很好的解决。
其实,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我们老师发现罢了。我暗下决心今后也一定会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残疾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身上。
三、孜孜不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华东师范大学博导王和平讲的《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让我眼前一亮。我们的学生是可以训练的,是可以往好的方面发展的。只是以前我们知识有限,不知道怎么弄,怎么教?通过这次培训,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多下苦功夫,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练习,方能有所长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第四篇:教师假期培训心得
过去的六年教学工作中,我以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上课激情、尽职尽责的教学原则、全心全意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着。课堂上我总苦口婆心的对学生说:“你们要认真的听、认真的学,这些知识对你们是很有用的!”等等类似的话,抓纪律卫生上我俨然是一个带着红袖章的小队长兼清洁工,俗套点说我是“掏心掏肺”的对学生,课上课下都非常累,而效果也不是太好。今天,我终于被“学校暑期教师培训”的“神鞭”激醒了,暑期的培训告诉我:“你累,你活该!你咋不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和管理模式呢!”。
是的,除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外,我应该用一些时间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远的不说,这次学校的暑期培训我就学到了很多,感受也很多!
教师的爱:人大附中老师们的专题报告上我深深体会到了怎样去爱学生。
汤步斌副校长说:“德育,是心育:动真感情,充满人文关怀,爱:是关怀,是尊重!”,反思自己,在过去对学生的爱中也是用真感情的,但我缺少的是人文关怀,缺少了换位思考,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的时候也有,或是点点滴滴的知识都要灌输生怕学生没学到,总想着学生就应该要怎么怎么样,我没想过时代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不同等等,我想我是爱得有些盲目了吧!
爱,要用真心,爱的表达也要学会方式方法。人大附中陈莲春老师和薛萌老师的专题报告中用实际例子告诉了我很多,我受到了很多启发。陈莲春老师在她的专题《播撒幸福的种子》中说“心中要有棵开花的树”,也就是“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是幸福生活的三个因素,她是幸福的,她的学生也要是幸福的,这也许体现的就是她对学生的爱如对家人和子女的爱一样的真实吧!爱要宽容也要严厉,薛萌老师在《我愿做你翼下的风》专题报告中说“感情是自发的,但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不能去指责或改变他人的感情和感受,但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对学生表达感情或感受的错误行为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她为我们介绍了《老师怎么跟学生说话》一书,并举了“你”字句和“我”字句截然不同的效果。我想,老师对学生的爱承担着一份责任,因此,老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和表现更需要技巧和方法了。
教学方法:在汤步斌副校长的论文《三尺讲台竞风流》中对教学观提出了“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更应如此,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必要。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我也学到了很多的方法如: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创造学生自我的表现的机会;适时肯定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等等。汤校长总结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更是说明了教师应有的能力。
陈莲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自律、自省法则也很有用,她提出了“让踏实养成习惯,落实在自觉意识上”基本教育教学要求,她用了“每天的计划任务表,学生一项项完成,家长一项项验收”的方法一一落实教学任务,他采用了“自律性强的孩子用优秀去要求他,自律性弱的孩子用“棒喝”之法”等等个体教育法。总之,人大附中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报告从具体实例方法到大方向的引领都使我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提高。
在课堂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我校的方老师给了我们具体的方法等指导,在开学第一周我就急着实践了一些方法效果非常好!例如:我把方老师举的“魏书生班级管理”办法用在我的信息课堂纪律卫生管理上,起到了不错的成效,才知道过去的工作中自己是自讨苦吃还惯坏了学生。方老师说“老师如果做了孙悟空,学生全部都会变成沙僧和猪八戒。老师如果做了唐僧,自然会有孙悟空这样的高徒。”,学会管理课堂和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当好一个唐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奥秘和技巧还需要我更多的学习和实践。
方老师的《在人性上达到制度的执行》专题中提出了人的“不相容原则”和”“格与习惯之间的关系”原理,具体的实施方法中提出了21/90定律,我个人深受启发,我知道了“一个好习惯,坚持重复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品质,坚持重复90天就能形成。”。在方老师的潜能开发培训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更发现了自己好多的不足和相关知识经验的欠缺,这次潜能开发如抛砖引玉,给我们学习的方向更多的是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教学和生活中去学习。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鉴兴衰!”,这次暑期学校的培训给了我好大的一面全方位的镜子,我的缺点、不足等被赤裸裸的表露出来,我站在这面镜子前审视自己,我情不自禁的对自己说:“你落后了、你陈旧了……学习吧!加快学习的步伐、找准学习的方向,努力的学习吧!”,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指引我学习的方向、点燃我学习的激情和鞭策我加快学习了的步伐。感谢学校组织的如此实在的教师培训,感谢学校领导们英明的决策和领导!
第五篇:假期培训心得
假期培训心得
只要虚心上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因为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下面,我根据自身的理解谈谈一名合格的青年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五种素养。
一、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
二、教育素养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的第一条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学习方式上,《标准》强调必须“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在教学及学习方式上的变革,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素养。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应包括教育理论素养、语文教育能力素养及语文教学研究素养等方面。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
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语文教育能力素养是指识字写字教学能力、阅读教学能力、作文教学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综合。语文教学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语文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知识,用以指导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三、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将不断融合,与语文学科联系密切,也必然反映到语文教学内容中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它的触角伸到几乎所有领域。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等课涉及科学技术知识,而《云南的舞会》、《吆喝》等课文又涉及了地方风俗知识等等。这些涉及物理、生物、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不去回答。所以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使语文教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知识掌握到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做到文理渗透、中外渗透、史学渗透。
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也因为语文教师还承担着向学生传播科学精神的重任,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我国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还有很多地方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对一些新知识的掌握,对科学过程、方法的了解,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目前已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养的本科教育,这对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科学素养必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创新素养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同时《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强调大教育观,即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所有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素养。教育要创新,首先要拥有一批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祟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语文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像力和创新思维。
五、美学素养
《标准》前言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有这些叙述,都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丰满”的人,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要求是比较高的,其审美品位应该是和谐又优雅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优雅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体现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学手段的选择上、教学程序的设计上。如优秀的诗文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运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开阔视野,增长
知识,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民族优秀文化。
总之,我们作为青年语文教师就是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富有燃烧的激情,要拥有精妙的课堂语言,要拥有敏锐的思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只有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才情睿智,见识广博,学问精深的语文教师才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才能“桃李”满天下。我们仍需在课堂教学艺术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冶炼,不断提高,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语文教师素养应主要包括人格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教学素养、研究素养。
1、人格素养
人格是指人的气质、性格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具备完善人格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有贫富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语文教师的人格内涵还应包括公正、宽容和爱。即让学生在融洽、宽松、友爱的氛围中体验成功。
2、人文素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还要落实素质教育的“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完善学生健康个性。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因此,从内涵上来看,人文素养包括文学素养、知识素养、审美素养和语言素养。
文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上主要包括:对文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的文学修养;掌握文学教育理论与经验的情况。
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首先必须具备语文学科知识,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其次必须具备丰富
的社会科学知识,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等各种社会科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语言素养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言素养首先表现在教学语言上。其次体现在写作语言上。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主要表现在观察和分析生活、谋篇立意、遣词造句、文章修改等方面。
3、创新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创新素养,创新即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向着更完善、更合理的方向前进,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创新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4、教学素养
教师教学素养是指能够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想。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好坏。
5、研究素养:
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也是有目共睹。教育科研要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出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和本地区教学实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经验,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中的科研含量。
小学语文教师研究素养是指探索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用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素养。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素养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研究素质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关键。有了这个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才会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