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时期,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课改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课改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时期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时期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怎样做满意教师心得体会
怎样做满意教师心得体会
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还有人说,老师是渡人的小船,把一批批学生送往知识的彼岸??这一声声赞誉,饱含着对人民教师师德的莫大崇敬。“教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广大教师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其中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有些意志薄弱的老师没有经受住考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现象,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有的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只追求个人利益,热衷于有偿补课;甚至还有违法乱纪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直接或间接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们愧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也使我们意识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语文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母语教育的能力,普通话水平较高。但是,要想做到优秀,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善于吸纳新知识,获取新信息,并善于把这些新理念、新知识、新信息合理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保持与时代同步。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的大量涌现,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接受新理念、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优秀教师更应该如此。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懂得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教师职业的要求,一名教师虽然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也有满腔的教学热情,但如果不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其必然会走“弯路”,当然距离优秀就更会有一段差距了。语文教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其它一些学科基础知识,要尽力扩大知识面,并能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进行教学,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现代教育的时代要求,要努力提高所有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
再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经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从“教”变“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过去的“讲堂”变成真正的“学堂”。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
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存在和你对他们的认同,给学生心理安全的感受。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学习计划,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双方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既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教材,又把握住了教学的难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法,持之以恒,教学效果必佳。。
最后,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这是职业道德要求,一名教师专业能力再强,如果思想上有问题,责任感不强,不喜欢学生,甚至道德品质有问题,他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必须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贯彻,还是教学方法的选用都必须与实际需要相吻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只有结合各地具体情况不断的探索,大胆的创新,才能不断找出合符实际需要的东西,以满足教育教学的时代要求。必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光能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中好的经验总结、归纳出来,并加以推广;对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利于学生良好发展,不利于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即时发现,找出适当的办法,加以克服;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环境资源、教学设施、当地特色文化合理地组织教学,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我们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我懂得了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我们要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可能参与一个大的课题比较难,但是科研意识却不能忘记,它应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为这种实践加理论的科学方法可以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例如,我们的教后感。把每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困惑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我们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当然,不足要通过教育专著或者向专家、老教师请教解决。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联系所有任课教师的纽带。从实践中了解到了一个班级团结凝聚的力量是无穷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
也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也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教清廉,以园丁的品格和“孺子牛”的精神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终生。
教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作为文明信息的使者,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更应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带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从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是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现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加眼快。因此,教师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二十一世纪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我们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向全国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高尚品德、无私奉献;修身敬业。我们要不断地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热爱教育事业,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加强师德教育,增强自己的敬业精神,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跨世纪接班人的重任,做一个广大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读书,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学习,我将以老教师们为榜样,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怎样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怎样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菜园子中心校任春香
具有良好的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爱岗敬业
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的成绩,贡献于社会。其次表现为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着。有了对事业的爱,就有了无穷的工作动力,就不会觉得教师工作的清苦。因此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二、 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的根本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尊敬教师,但从教师的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少年儿童;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
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三、为人师表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模范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八不”要求:一、不从事有偿家教;二、不私自外出兼课或校外办班;三、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指责、训斥家长;四、不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以及其它商品;五、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或其它财物;六、不旷教或擅离教育教学岗位;七、不在课堂上拨打或接听手机等通讯工具;八、不酒后进入课堂,不在课堂上抽烟,注重仪表。做崇高师德的实践者,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四、不断学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要活到老,学到老。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教育的分工协作性决定了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更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要团结同事,沟通社会,联系家庭,发扬协作精神和群体力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在新时期,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四篇:怎样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怎样做新时期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如何处理个人、学校教育、全县大局的关系? 在本职岗位上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
现在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外在形象?
怎样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理解尊重服务学生?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怎样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
怎样做到构建和谐群体,发扬团队精神?
如何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首先,做课题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而且,许多教师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等。那么,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呢?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1、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问题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 ,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
(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2、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反思。
(二)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
(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
(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
(12)资料附录
准备阶段:
1、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 、可行性进行论证。
实践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3、发挥团队作用,群策群力。
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以上是我在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中的一些体会,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不断更新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实现在课题上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