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教师集训师德培训讲座材料
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
——仙桃市郭河镇中心学校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教育。象殷雪梅老师的孜孜不倦、爱生如子;象郑琦老师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教育,他们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强化师德意识必须是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那么什么是师德呢?所谓师德,狭义的说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教学水平。
今年暑期,市教育局根据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显得十分及时、非常重要。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和活动目标是:解决“八不”,实现“四好、三高、一满意”。以树立“勤政、敬业、爱生、廉洁”的教师形象,建设“法治、服务、责任、优质”的行业新风为主要任务,活动目标是重点解决“八不”问题(即思想不够进步、不顾全大局、管理责任和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师表形象不好、业务素质不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好、纪律不严明),实现“四好、三高、一满意”的目标(即政治思想好、师德修养好、业务素质好、组织纪律好、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让群众满意)。
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振奋教师职业精神
首要原因: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
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都对教师的师德风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师就该是圣贤,容不得有过有失,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当今的群众们、领导们就对教师在麻将室里打打小麻将,表现得忍无可忍。其实真正玩赌的人家恐怕在宾馆里开房玩也说不准。不过说回来了,老师在公众场合玩赌这当然不对,是要严厉禁止的。但这里至少说明一点:教师这一行当是置于最严厉的社会监视和社会苛求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士壤和民族传统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没必要烦恼、埋怨,必须接受这种约束,这种约束,其实主要在于师德上的约束。
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按照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学而时习之”则是首要的任务。而如今,我们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则就是顺应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演变过程,教师作为新生代的引领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如果死抱着一层不改的老知识,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时日不久便水枯桶干了。时常听到有老师在抱怨二期课改变得不好,诚然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掺杂着不愿再学习的私心。一张文凭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新课程内容中,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等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保持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要知道“变是永恒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时刻面对挑战,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
怎样培养职业作风呢?我们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单兵作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要很好地坚持每周一的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研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其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合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是与学生一起分享。
第三,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课程改革牵涉到千家万户,有必要让家长们也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在和家长的谈话中向家长们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来了解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应该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者为师,是一个广泛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能互相补足,才能共同进步,这何尝不是件乐事。
以上讲的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下面讲第二个原因:其次,从深层次剖析,教师的师德要求特别高,也不是社会、政府和本人强加的,而是教师职业性质和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也就是“经师”与“人师”的高度统一。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当“人师”。教育家徐特立也曾指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那么什么是“经师”和“人师”呢?他说:“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如果只传授点知识,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由此可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所以说,教师的职业精神正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一所学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保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职业精神。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联系学校实际,讲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精神呢?
二、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所承担的重任是培养和造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事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因此,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去熏陶、教育、培养学生产生爱国主义之情,树立报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伟大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
我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在30年代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学习研究胚胎学,当时中国国家地位很低,其它国家的每个学生都不把童第周这个中国学生放在眼里。童第周和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俄国青年皮诺住在一个房间里。一天他做实验回来,皮诺摇晃着脑袋讥笑他说:“哈哈,我一看到你,就想在你的国家,东亚病夫……哈哈……东亚病夫……”童第周听了,压不住满腔怒火,像头怒吼的雄师,走到皮诺面前,大声地斥责他:“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听着,从今天起,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我和你一起去学胚胎学,比比看咱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张口结舌,一句话都答不出来。童第周憋着一般劲,在日记中写下他的诺言:“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后来他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抛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冲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把自己的全部才智都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2、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权势所屈,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千万不要把教书育人和商人出售商品必须获得利润等同。
3、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它凝聚着教师的多种精神,“爱岗”就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要有奉献精神。作为教师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对学生倾注全部心血,甚至对个人利益做出重大牺牲,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既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树立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血汗浇灌桃李爱岗敬业精神。
4、开拓创新精神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教学的艰巨性,不仅要求教师追求新知,不断进取,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革新精神,即开拓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即为求真知,说真话,付真行,育真人,站在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前列,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及其规律,善于实践和追求真理,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敢于冲破影响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观念的束缚、不满足于当个“教书匠”,要“有魄力讲科学,敢开拓、勤实践、把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陶)教师的职业是传播真理,培育真人的职业,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执著地追求真理,诚挚地热爱真理,勇敢地捍卫真理,不懈地传播真理的精神。要象陶行知他说的那样“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创造出值得自己骄傲的事业。
5、廉洁自律精神
教师必须坚持清正廉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做到严格自律,不做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坚决按教育政策办事,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愧为人师,努力担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大任。廉洁自律精神就是要“以人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有决心矫正、缺点和失误,才能不愧为人师。
总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就是教师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旗帜,正是由于有了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得爱国主义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大,使中华民族成为伟大的民族。
第三个问题,联系学校实际,谈谈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三、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用江总书记的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一种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教育家韦力说教师要有“四颗心”――事业心、责任心、自尊心、上进心。
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教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大局与小局,全局与个人,总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作为系统中的一员,服从大局,接受组织调遣是应有的品质。否则,既影响了大局工作,又损害了自身形象。具体到一所学校,服从大局就是服从领导的正确领导。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必须服从一个首领。一般说来,领导是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的,工作又十分辛苦,虽然工作中总会难免存在疏漏、差错、失误、不尽人意的地方,管理艺术也良莠不齐,但主观上大多力求尽心、科学、公正。因此,作为下属,有向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权利,更有服从领导,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不给领导添麻烦的应尽义务和道德职责!实际上这也是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理智。
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这是忠诚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对此论述颇多。而论述的最多也最一致的是两块内容,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是师爱是师德之本。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师德规范,几乎二分之一内容就是在讲这三热爱。我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必然强烈地体现在感情上。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如果经常接触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便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师生心理上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思想活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爱如果达到了像有些名师说的那样“一旦离开学生,离开班级,离开学校,就产生无聊、空虚和失落感”的程度,那么,爱之深,爱之切矣!工作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有的老师说,我也想去热爱它们,可就是爱不起来。是的,有时候是有这种无奈,这种困惑。校园内、班级里、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烦恼、气恼、恼火的事,但为了建立感情,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挖掘其可爱之处。人有时候很怪,当你不想去爱的时候,满眼都是不顺眼不顺心,一旦去爱的时候,满眼碧草青青花艳红,可爱之处多多。那么,如何去挖掘呢?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办法,关键在于心理的自我调适。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爱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叫爱的回报。教师以爱育爱,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于是出现爱满教室、爱满校园、爱满天下的晕轮效应。这是一种多么有意义的良性循环!怪不得有人干脆说,没有爱的人,请你离开校园,你不配做老师!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的忠信学校,老师们的座右铭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当今教师家庭大多双职工,又很少有老人在家料理,家务与工作的矛盾时会发生,但能否妥善处理这对矛盾,与其说是个工作问题,不如说是个师德问题。许多教师工作很出色,难道他们就没有家务要做,难道他们的家务成了大问题?关键在于崇高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人的弹性和潜力是很大的,在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有个正确定位。
育人工作群体性与个体性是合一的。在完成本职性个体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校性集体性工作,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当然,强调合作统一,并不否定个性张扬和个体积极性的发挥,这是群体性工作的前提基础;但要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体工作积极性,其实也绝对离不开充满凝聚力的工作群体。因而,教师必须辩证地把握份内与份外的界定,寻找集体工作与本职工作的融合点。
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利益驱动心理愈来愈强烈了,这本无可非议。但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任何学校都无法完全做到计件计时付酬,吃亏便宜的事肯定存在,时常发生。如果形成斤斤计较的习惯和风气,那么,这个学校一定会流言蜚语是非多,散散懒懒闲人多,而且,总感到自己吃亏的老师经常处在一种心态不平心情不佳的状态之中,这种人必然影响了工作,又损伤了身心。所以,我建议,我们做老师的真的需要有一点超脱的东西,要有点阿q精神,吃亏就是占便宜。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得了得与失关系,才能寻找到心理的平衡点,人生的平衡点。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与参政能力、议事能力相对较强,有看法要说,有意见要提,这是好事,但不加注意,不分场合,不当方式,那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意见批评,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对方,导致好心办坏事。这里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修养问题。所以,批评、指责必须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以尊重人格为前提,以有利工作为宗旨。当然,也不能当“好好”先生。
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亚圣孟子曰:“人不学不如物”。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做老师的更要学习,古人云:教育者当先受教育。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看看电视报纸,浏览网络信息,经常订阅二、三份教育杂志,每年研读一两本专著等等,十分必要。有一位全国十佳教师说得好,老师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什么都要学一点,知识面要宽,要不断更新,这不仅有利于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师德的人文底蕴。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要提高素质,必须从自觉学习抓起,否则,长此以往,走进课堂必然误人子弟。这样的教师,何德之有!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是人流集中的地方,是播种文明的地方,没有法纪是不堪设想的。在倡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今天,尤其需要老师们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上班纪律、办公秩序、会议要求、教学规程、考评制度等等是学校最显性也是最为刚性的法纪。无法无纪何以言工作,自由散漫老师不可能出色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况且,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来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一个漠无法纪的老师是无论如何带不出法纪严明的学生,“不正其身,何以正人”?当然,绝大多数教职工从内心深处讲,也都是不愿生活、工作在一个松松散散的集体之中的。
学校权不大,钱不多,清正廉洁易做到。但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教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物利私欲也存在。因而,特别是有采购的行政、后勤同志和常与家长接触的班主任,要占点小便宜的机会还是有的,要多加注意啊。师德规范第七条就是廉洁从教。两袖清风,一身傲气,是千百年来教师的一贯形象。
中华民族既有传统道德中“和为贵”的思想,反映在师德规范中第五条:团结协作;但又有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文人相轻”的陋习。所以,我们千万要提防。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组,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家庭,产生了隔阂,大家都不愉快。和气、和睦、和谐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人际氛围之目标!具体化一点,就要做到三个不:不自以为是,不小瞧人,不背后闲言碎语,用魏书生的话说,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要知道,只有在一个团结协作、真诚相待的教师集体中,才会有群星灿烂。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从为民族复兴作贡献这一师德高度出发,自觉不断地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特别是要通过我们人人在做的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起一种敢于创新求新的思维品质,为其今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6、六个意识
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第二篇:2014年教师集训师德培训讲座材料
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 ——仙桃市郭河镇中心学校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教育。象殷雪梅老师的孜孜不倦、爱生如子;象郑琦老师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教育,他们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强化师德意识必须是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那么什么是师德呢?所谓师德,狭义的说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教学水平。 今年暑期,市教育局根据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显得十分及时、非常重要。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和活动目标是:解决“八不”,实现“四好、三高、一满意”。以树立“勤政、敬业、爱生、廉洁”的教师形象,建设“法治、服务、责任、优质”的行业新风为主要任务,活动目标是重点解决“八不”问题(即思想不够进步、不顾全大局、管理责任和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师表形象不好、业务素质不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好、纪律不严明),实现“四好、三高、一满意”的目标(即政治思想好、师德修养好、业务素质好、组织纪律好、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让群众满意)。 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振奋教师职业精神 首要原因: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 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都对教师的师德风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师就该是圣贤,容不得有过有失,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当今的群众们、领导们就对教师在麻将室里打打小麻将,表现得忍无可忍。其实真正玩赌的人家恐怕在宾馆里开房玩也说不准。不过说回来了,老师在公众场合玩赌这当然不对,是要严厉禁止的。但这里至少说明一点:教师这一行当是置于最严厉的社会监视和社会苛求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士壤和民族传统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没必要烦恼、埋怨,必须接受这种约束,这种约束,其实主要在于师德上的约束。 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按照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学而时习之”则是首要的任务。而如今,我们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则就是顺应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演变过程,教师作为新生代的引领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如果死抱着一层不改的老知识,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时日不久便水枯桶干了。时常听到有老师在抱怨二期课改变得不好,诚然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掺杂着不愿再学习的私心。一张文凭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新课程内容中,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等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保持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要知道“变是永恒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时刻面对挑战,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 怎样培养职业作风呢?我们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单兵作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要很好地坚持每周一的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研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好范文网范文网【www.haoword.com】
第三篇:教师集训师德培训讲座材料一
教师集训师德培训讲座材料一
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
时间:2014年3月16日星期五 下午2: 30
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讲:滕建华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因此,强化师德意识必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那么什么是师德呢?所谓师德,狭义的说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教学水平。
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振奋教师职业精神
首要原因: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是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 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都对教师的师德风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师就该是圣贤,容不得有过有失,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当今的群众们、领导们就对教师在麻将室里打打小麻将,表现得忍无可忍。其实真正玩赌的人家恐怕在宾馆里开房玩也说不准。不过说回来了,老师在公众场合玩赌这当然不对,是要严厉禁止的。但这里至少说明一点:教师这一行当是置于最严厉的社会监视和社会苛求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士壤和民族传统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没必要烦恼、埋怨,必须接受这种约束,这种约束,
其实主要在于师德上的约束。
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按照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学而时习之”则是首要的任务。而如今,我们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则就是顺应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演变过程,教师作为新生代的引领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如果死抱着一成不变的老知识,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时日不久便水枯桶干了。时常听到有老师在抱怨课改变得不好,诚然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掺杂着不愿再学习的私心。一张文凭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新课程内容中,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等时代性较强的新内
容,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保持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要知道“变是永恒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时刻面对挑战,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
怎样培养职业作风呢?我们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单兵作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要很好地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研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其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合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是与学生一起分享。
第三,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课程改革牵涉到千家万户,有必要让家长们也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合
作,在和家长的谈话中向家长们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来了解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应该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者为师,是一个广泛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能互相补足,才能共同进步,这何尝不是件乐事。
以上讲的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下面讲第二个原因:其次,从深层次剖析,教师的师德要求特别高,也不是社会、政府和本人强加的,而是教师职业性质和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也就是“经师”与“人师”的高度统一。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当“人师”。教育家徐特立也曾指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那么什么是“经师”和“人师”呢?他说:“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如果只传授点知识,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由此可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所以说,教师的职业精神正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一所学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保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职业精神。
桃子溪九年制学校
第四篇:2014年教师集训师德培训讲座材料
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
2014年教师师德培训材料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教育。
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振奋教师职业精神
首要原因: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
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都对教师的师德风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师就该是圣贤,容不得有过有失,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当今的群众们、领导们就对教师在麻将室里打打小麻将,表现得忍无可忍。其实真正玩赌的人家恐怕在宾馆里开房玩也说不准。不过说回来了,老师在公众场合玩赌这当然不对,是要严厉禁止的。但这里至少说明一点:教师这一行当是置于最严厉的社会监视和社会苛求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士壤和民族传统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没必要烦恼、埋怨,必须接受这种约束,这种约束,其实主要在于师德上的约束。
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按照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学而时习之”则是首要的任务。而如今,我们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则就是顺应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演变过程,教师作为新生代的引领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如果死抱着一层不改的老知识,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时日不久便水枯桶干了。时常听到有老师在抱怨二期课改变得不好,诚然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掺杂着不愿再学习的私心。一张文凭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新课程内容中,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等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保持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要知道“变是永恒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时刻面对挑战,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
怎样培养职业作风呢?我们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单兵作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要很好地坚持每周一的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研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其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合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是与学生一起分享。
第三,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课程改革牵涉到千家万户,有必要让家长们也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在和家长的谈话中向家长们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来了解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应该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者为师,是一个广泛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能互相补足,才能共同进步,这何尝不是件乐事。
以上讲的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下面讲第二个原因:其次,从深层次剖析,教师的师德要求特别高,也不是社会、政府和本人强加的,而是教师职业性质和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也就是“经师”与“人师”的高度统一。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当“人师”。教育家徐特立也曾指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那么什么是“经师”和“人师”呢?他说:“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如果只传授点知识,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由此可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所以说,教师的职业精神正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一所学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保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职业精神。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联系学校实际,讲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精神呢?
二、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1、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所承担的重任是培养和造就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献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事业。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因此,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去熏陶、教育、培养学生产生爱国主义之情,树立报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伟大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爱国主义精
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
我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在30年代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学习研究胚胎学,当时中国国家地位很低,其它国家的每个学生都不把童第周这个中国学生放在眼里。童第周和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俄国青年皮诺住在一个房间里。一天他做实验回来,皮诺摇晃着脑袋讥笑他说:“哈哈,我一看到你,就想在你的国家,东亚病夫??哈哈??东亚病夫??”童第周听了,压不住满腔怒火,像头怒吼的雄师,走到皮诺面前,大声地斥责他:“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听着,从今天起,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我和你一起去学胚胎学,比比看咱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张口结舌,一句话都答不出来。童第周憋着一般劲,在日记中写下他的诺言:“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后来他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抛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冲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把自己的全部才智都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2、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权势所屈,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千万不要把教书育人和商人出售商品必须获得利润等同。
3、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它凝聚着教师的多种精神,“爱岗”就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要有奉献精神。作为教师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对学生倾注全部心血,甚至对个人利益做出重大牺牲,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既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树立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血汗浇灌桃李爱岗敬业精神。
4、开拓创新精神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教学的艰巨性,不仅要求教师追求新知,不断进取,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革新精神,即开拓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即为求真知,说真话,付真行,育真人,站在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前列,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及其规律,善于实践和追求真理,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敢于冲破影响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观念的束缚、不满足于当个“教书匠”,要“有魄力讲科学,敢开拓、勤实践、把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陶)教师的职业是传播真理,培育真人的职业,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执著地追求真理,诚挚地热爱真理,勇敢地捍卫真理,不懈地传播真理的精神。要象陶行知他说的那样“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创造出值得自己骄傲的事业。
5、廉洁自律精神
教师必须坚持清正廉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做到严格自律,不做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坚决按教育政策办事,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愧为人师,努力担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大任。廉洁自律精神就是要“以人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有决心矫正、缺点和失误,才能不愧为人师。
总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就是教师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言传身教,教书育
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旗帜,正是由于有了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得爱国主义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大,使中华民族成为伟大的民族。
第五篇:2014年教师集训师德培训讲座材料
强化师德意识树立职业精神
——仙桃市郭河镇中心学校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为师者要“爱满天下”,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和肯定。学生们才更乐意亲近你,爱戴你,接受你的教育。象殷雪梅老师的孜孜不倦、爱生如子;象郑琦老师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教育,他们都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为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强化师德意识必须是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那么什么是师德呢?所谓师德,狭义的说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教学水平。
今年暑期,市教育局根据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显得十分及时、非常重要。这次培训的主要任务和活动目标是:解决“八不”,实现“四好、三高、一满意”。以树立“勤政、敬业、爱生、廉洁”的教师形象,建设“法治、服务、责任、优质”的行业新风为主要任务,活动目标是重点解决“八不”问题(即思想不够进步、不顾全大局、管理责任和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师表形象不好、业务素质不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好、纪律不严明),实现“四好、三高、一满意”的目标(即政治思想好、师德修养好、业务素质好、组织纪律好、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让群众满意)。
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振奋教师职业精神
首要原因: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
中国的历朝历代政府和社会公众也都对教师的师德风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师就该是圣贤,容不得有过有失,举个小例子,比如说当今的群众们、领导们就对教师在麻将室里打打小麻将,表现得忍无可忍。其实真正玩赌的人家恐怕在宾馆里开房玩也说不准。不过说回来了,老师在公众场合玩赌这当然不对,是要严厉禁止的。但这里至少说明一点:教师这一行当是置于最严厉的社会监视和社会苛求之下!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士壤和民族传统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接受,没必要烦恼、埋怨,必须接受这种约束,这种约束,其实主要在于师德上的约束。
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一个人一旦从事特定的职业,就直接承担着一定的职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对一定职业的整体利益的认识,促进其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那么教师应该有怎样的职业作风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进步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按照孔子在《论语》里说的,“学而时习之”则是首要的任务。而如今,我们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实则就是顺应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演变过程,教师作为新生代的引领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责,如果死抱着一层不改的老知识,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时日不久便水枯桶干了。时常听到有老师在抱怨二期课改变得不好,诚然有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掺杂着不愿再学习的私心。一张文凭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新课程内容中,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等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保持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反思性的实践者。要知道“变是永恒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时刻面对挑战,留有适度的发展空间。
怎样培养职业作风呢?我们首先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单兵作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要很好地坚持每周一的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研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其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合作,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是与学生一起分享。
第三,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课程改革牵涉到千家万户,有必要让家长们也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在和家长的谈话中向家长们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家长来了解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应该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者为师,是一个广泛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能互相补足,才能共同进步,这何尝不是件乐事。
以上讲的振奋教师职业精神的首要原因社会给予我们的约束。下面讲第二个原因:其次,从深层次剖析,教师的师德要求特别高,也不是社会、政府和本人强加的,而是教师职业性质和教师劳动特点决定的,也就是“经师”与“人师”的高度统一。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当“人师”。教育家徐特立也曾指出,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那么什么是“经师”和“人师”呢?他说:“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如果只传授点知识,忽视培养方向,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由此可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5、廉洁自律精神
教师必须坚持清正廉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做到严格自律,不做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坚决按教育政策办事,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愧为人师,努力担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大任。廉洁自律精神就是要“以人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有决心矫正、缺点和失误,才能不愧为人师。
总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就是教师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旗帜,正是由于有了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得爱国主义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大,使中华民族成为伟大的民族。
第三个问题,联系学校实际,谈谈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三、师德修养师德风范
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用江总书记的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一种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教育家韦力说教师要有“四颗心”――事业心、责任心、自尊心、上进心。
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教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大局与小局,全局与个人,总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作为系统中的一员,服从大局,接受组织调遣是应有的品质。否则,既影响了大局工作,又损害了自身形象。具体到一所学校,服从大局就是服从领导的正确领导。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必须服从一个首领。一般说来,领导是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的,工作又十分辛苦,虽然工作中总会难免存在疏漏、差错、失误、不尽人意的地方,管理艺术也良莠不齐,但主观上大多力求尽心、科学、公正。因此,作为下属,有向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权利,更有服从领导,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不给领导添麻烦的应尽义务和道德职责!实际上这也是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理智。
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这是忠诚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对此论述颇多。而论述的最多也最一致的是两块内容,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是师爱是师德之本。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师德规范,几乎二分之一内容就是在讲这三热爱。我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必然强烈地体现在感情上。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教师如果经常接触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便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师生心理上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思想活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爱如果达到了像有些名师说的那样“一旦离开学生,离开班级,离开学校,就产生无聊、空虚和失落感”的程度,那么,爱之深,爱之切矣!工作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有的老师说,我也想去热爱它们,可就是爱不起来。是的,有时候是有这种无奈,这种困惑。校园内、班级里、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烦恼、气恼、恼火的事,但为了建立感情,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挖掘其可爱之处。人有时候很怪,当你不想去爱的时候,满眼都是不顺眼不顺心,一旦去爱的时候,满眼碧草青青花艳红,可爱之处多多。那么,如何去挖掘呢?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办法,关键在于心理的自我调适。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爱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叫爱的回报。教师以爱育爱,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于是出现爱满教室、爱满校园、爱满天下的晕轮效应。这是一种多么有意义的良性循环!怪不得有人干脆说,没有爱的人,请你离开校园,你不配做老师!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的忠信学校,老师们的座右铭是: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当今教师家庭大多双职工,又很少有老人在家料理,家务与工作的矛盾时会发生,但能否妥善处理这对矛盾,与其说是个工作问题,不如说是个师德问题。许多教师工作很出色,难道他们就没有家务要做,难道他们的家务成了大问题?关键在于崇高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人的弹性和潜力是很大的,在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有个正确定位。
育人工作群体性与个体性是合一的。在完成本职性个体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校性集体性工作,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当然,强调合作统一,并不否定个性张扬和个体积极性的发挥,这是群体性工作的前提基础;但要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体工作积极性,其实也绝对离不开充满凝聚力的工作群体。因而,教师必须辩证地把握份内与份外的界定,寻找集体工作与本职工作的融合点。
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利益驱动心理愈来愈强烈了,这本无可非议。但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任何学校都无法完全做到计件计时付酬,吃亏便宜的事肯定存在,时常发生。如果形成斤斤计较的习惯和风气,那么,这个学校一定会流言蜚语是非多,散散懒懒闲人多,而且,总感到自己吃亏的老师经常处在一种心态不平心情不佳的状态之中,这种人必然影响了工作,又损伤了身心。所以,我建议,我们做老师的真的需要有一点超脱的东西,要有点阿q精神,吃亏就是占便宜。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得了得与失关系,才能寻找到心理的平衡点,人生的平衡点。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与参政能力、议事能力相对较强,有看法要说,有意见要提,这是好事,但不加注意,不分场合,不当方式,那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意见批评,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对方,导致好心办坏事。这里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修养问题。所以,批评、指责必须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以尊重人格为前提,以有利工作为宗旨。当然,也不能当“好好”先生。
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亚圣孟子曰:“人不学不如物”。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做老师的更要学习,古人云:教育者当先受教育。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看看电视报纸,浏览网络信息,经常订阅二、三份教育杂志,每年研读一两本专著等等,十分必要。有一位全国十佳教师说得好,老师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什么都要学一点,知识面要宽,要不断更新,这不仅有利于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师德的人文底蕴。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要提高素质,必须从自觉学习抓起,否则,长此以往,走进课堂必然误人子弟。这样的教师,何德之有!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是人流集中的地方,是播种文明的地方,没有法纪是不堪设想的。在倡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今天,尤其需要老师们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上班纪律、办公秩序、会议要求、教学规程、考评制度等等是学校最显性也是最为刚性的法纪。无法无纪何以言工作,自由散漫老师不可能出色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况且,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来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一个漠无法纪的老师是无论如何带不出法纪严明的学生,“不正其身,何以正人”?当然,绝大多数教职工从内心深处讲,也都是不愿生活、工作在一个松松散散的集体之中的。
学校权不大,钱不多,清正廉洁易做到。但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教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物利私欲也存在。因而,特别是有采购的行政、后勤同志和常与家长接触的班主任,要占点小便宜的机会还是有的,要多加注意啊。师德规范第七条就是廉洁从教。两袖清风,一身傲气,是千百年来教师的一贯形象。
中华民族既有传统道德中“和为贵”的思想,反映在师德规范中第五条:团结协作;但又有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文人相轻”的陋习。所以,我们千万要提防。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组,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家庭,产生了隔阂,大家都不愉快。和气、和睦、和谐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人际氛围之目标!具体化一点,就要做到三个不:不自以为是,不小瞧人,不背后闲言碎语,用魏书生的话说,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要知道,只有在一个团结协作、真诚相待的教师集体中,才会有群星灿烂。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从为民族复兴作贡献这一师德高度出发,自觉不断地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特别是要通过我们人人在做的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起一种敢于创新求新的思维品质,为其今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6、六个意识
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躬行实践,为人师表。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把师表第一原则解释为,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行共做,要学生装学的知识,教师要躬行共学,要学生装遵守的规则,教师要躬行共守。
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
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会做人,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教师是积了大恩大德!只教书不育人,不是一个好老师。对此,我们老师有三个问题必须时刻清醒:一是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注重德育性,该渗透时就渗透,否则,学生少德,老师“缺德”;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不可能是空调说教和机械灌输,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形,恰如其分地开展德育;三是教师千万别忘了以身立教,以身示范,如为人处世、教学态度、人际交往等等,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呀,只是潜移默化罢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3)容人为怀―――胸襟意识。
教育面对的是许许多多不成熟、不懂事、个性差异大的学生。老师切莫产生偏爱或偏见、特别对那些不尊师、常捣乱、搞破坏的差生,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开杀机。瞪眼发怒、讥讽挖苦、体罚权压、甚至逼其退学等,其实是老师无能又无德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还是少数老师心胸不宽的反映。总觉得学生拆了自己的台,与自己过不去,自己又教育不了有失面子,于是采用种种有违师德修养的下策。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心胸,最狭窄的也是心胸。做老师的,心胸要宽,要想到学生是教育对象,自己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改造他们,千万不能与学生抠气,更不能实施残暴政策。越调皮搗蛋的学生,引导得好,也许今后更发达。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催人深思和启迪:“你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安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4)教学为主―――课堂意识。
做教师就要走进课堂,到教学的最前沿去拼搏,去创造教育辉煌。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挑战性的课。这是师德崇高的重要体现之一,分课的时候,挑三拣四,怨多怨少,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好象诗人郭小川有这样的诗句: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那么,教师应该死在讲台上。本人有个体会,校长可以不当,但上课老师一定要好好当,所以,现在校长不干了,我仍可进课堂教书,且还教得不错,无惭愧于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名头。
5)质量为上―――质量意识
如果说,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那么,一所学校,最大的政治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然,不仅仅指考试成绩)。为此,其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应千方百计狠抓教育质量。首先要充分认识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老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重要尺码。其次,要勇于和善于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成效。敢抓猛抓教育质量,决不单纯是个工作业务问题,更是一个师德责任问题,是师德的最集中体现!古代教育家告诫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我们不得不敬佩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四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5)自省为本―――自省意识
提高师德修养,要靠领导的教育引导和同事的帮助,但根本上,靠自己的学习和修炼。自省自悟,自修自养,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根本手段。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道在自身。因此,古人早就要求我“吾日三省吾身”。当然,师德修养,也有个环境影响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作为学校,要营造师德建设的好氛围。营造过程中,有三股特别群体要发挥作用,一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有经验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最后,要问“应该怎样对待教师这种职业呢?”我的回答是六个字:“爱业,敬业,乐业。”爱业,即热爱这个神圣的岗位。敬业,即全力以赴从事这个事关人的成长与完善的事业。乐业,即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我把这六个字作为自勉并送给大家作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