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了顾春文老师的《单元作业目标制定中的问题与思考》和穆晓东老师的《小学数学基础性作业典型特征》的报告,使我有很大的的启发。
围绕“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深度思考:如何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有效的分层作业设计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创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凸显应用功能
创设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的情境,关注学生对情境的处理。让数学知识从书本走入学生的生活、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二、丰富类型,发挥育人功能
加强实践与探究类题目的编制,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一是作业设计增加开放型问题的比重,如:“如果小学生的科学睡眠时间应该达到10小时,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想法?”等,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二是呈现不同的形式的统计图,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工具包,让学生充分理解统计内涵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三是创新作业形式,开发实践类的长作业,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和指导下,开展实践探究,培养合作能力。
我将要试行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课前预学指导单
自导式教学是一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具体教学实践方式。没有预习就不能开展课堂教学,所以预习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强调课前准备阶段要突出一个“研”字,通过教学目标和学情的精准研判预习新知,以旧知学习新知,学生全面预习。预学指导单不仅对学习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指导,还有简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能让学生充分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课中预学效果检测单
课堂伊始,检验学生已学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预学效果检测单的第一部分,通过一些练习,快速检验预习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点、难点。第二部分让学生自己用习得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三)、课后巩固训练单
知识的及时检测与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课堂巩固训练单的第一部分,基础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就能解决。既能达到巩固知识这个目标,又能让学生轻松过关。第二部分,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既能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素养。第三部分,开放性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向纵深发展,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难度适中的拓展题,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提高一个层次,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教师及时批改
预学指导单的批改是放在上课前,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已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及时有效调整课堂教学。预学效果检测单的批改放在课中,挑重点的题进行全班批改,了解学生学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课堂巩固训练单的批改可以在课堂末尾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目的是清楚学生还没有掌握到位的地方,后面着重讲解。
培训活动落下了帷幕,但是对作业设计的研究将是永恒的课题,我将会整合增效、提质减负,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课外有限时间要成效,“通过精心的设计,让作业体现其真正的价值!